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加拿大、美国、中国山东、辽宁、吉林5个产地的西洋参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从不同产地的西洋参样品中共鉴定出5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13个)、醇类(13个)、酮类(10个)、酯类(7个)、萜类(3个)、吡嗪类(3个)、其他类(4个)。GC-IMS指纹图谱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得分图显示不同产地西洋参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通过VIP值>1和含量比值>2筛选出23种差异挥发性成分。加拿大产2,5-二甲基吡嗪、α-蒎烯、丁酸乙酯、丙酸乙酯等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产区;美国产2-甲基-2-戊烯醛、2-庚酮、2-庚烯醛、2-辛烯醛等成分的含量较高;中国产芳樟醇等成分的含量较高。基于GC-IMS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可对不同产地的西洋参进行有效区分,为西洋参产地鉴别、溯源和品质评价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普洱茶7542为参考样本, 乙醇为溶剂, 超声提取制备普洱茶醇溶物, 建立了普洱茶7542醇溶物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 同时对其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和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普洱茶醇溶物的最佳提取方法:采用50 mL 95%乙醇超声提取30 min, 顶空进样最佳条件为振荡箱温度110℃, 振荡时间20 min.通过对9个不同年限、不同批次的普洱茶7542系列样品醇溶物挥发性成分GC-MS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 测定样品醇溶物挥发性成分图谱与对照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在0.706~0.906之间, 说明不同年限、不同批次的9个普洱茶7542醇溶物挥发性成分和参照样本相比发生了改变, 但变化较小, 但其共有成分峰面积百分含量存在差异.通过对9个不同年限、不同批次普洱茶7542醇溶物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 提取了2个成分, 即2-羟甲基-2-甲基-吡咯烷-1-甲醛和N-丁基苯磺酰胺, 其特征值大于1, 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2%, 能较好的代表 9个不同年限、不同批次普洱茶7542的全部信息, 可以用主成分分析来反映样品的全部信息.因此可通过测定9个不同年限、不同批次普洱茶7542醇溶物中2-羟甲基-2-甲基-吡咯烷-1-甲醛和N-丁基苯磺酰胺的含量差异评价普洱茶7542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乌梅浸膏挥发性物质的固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了研究。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比较了不同萃取头、平衡温度及采样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分析监控,结合信息量最大原则,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萃取纤维头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平衡温度为70℃,采样时间45 min。通过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38种成分,主要挥发性成分依次为糠醛(24.88%)、2-甲基-3-羟基苯甲醛(13.57%)和5-甲基糠醛(10.16%)。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QTOFMS)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同时蒸馏法对砂仁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效果。将样品四分法缩分、过筛后,分别用同时蒸馏法和HS-SPME(平衡温度设置为50℃,平衡、萃取时间分别设置为5,50 min)提取,用GC×GC-QTOFMS测定,用SIMCA 14.1和SPSS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判别分析(PCA-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以确认两种方法的产地和批次鉴别能力以及区分两种方法的差异性成分。结果显示:HS-SPME和同时蒸馏法检出成分分别有162,178种,HS-SPME检出萜类化合物和烯烃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同时蒸馏法的。检出的相对含量大于1.00%(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的成分基本一致。PCA-DA结果显示,HS-SPME的产地和批次鉴别能力更强。OPLS-DA结果显示,可筛选出22种差异性成分用于区分两种方法,其中α-松油醇、α-没药醇和α-香柠檬醇为极显著差异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地测定酱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以2-辛醇为内标,考察了萃取头、萃取时间、离子强度、萃取温度对酱油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的影响。该方法对酱油中常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对常见挥发性物质的定量比较准确。优化的HS-SPME条件为:涂层厚度为85 μm聚丙烯酸酯(PA)萃取纤维头,于45 ℃、NaCl质量浓度为250 g/L下对酱油样品顶空吸附40 min,于250 ℃下解吸2 min后进行GC-MS分离鉴定。酱油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含量较高的是醇、酸、酯和酚类,此外还有一些羰基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质谱(Gas chromatography-combustion-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s,GC-C-IRMS)测定葡萄酒中5种挥发性组分(即乙醇、丙三醇、乙酸、乳酸乙酯、2-甲基-丁醇)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新方法。优化了GC-C-IRMS测定条件,进样量小于0.5μL,样品分析时间小于14 min。对以上5种挥发性成分标准品的测定精密度为0.08‰~0.25‰,葡萄酒样品的测定精密度为0.09‰~0.36‰,与元素分析-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lement analyzer-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s,EA-IRMS)比较,其测定偏差低于0.5‰。利用该技术分析了产自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共54支葡萄酒中5种挥发性组分的碳稳定同位素值并进行产地溯源分析,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结果表明,仅利用以上5种挥发性组分的碳同位素比值就能有效区分以上4个产地的葡萄酒,说明葡萄酒挥发性成分稳定碳同位素可应用于葡萄酒的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法对 AB6 香精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与测定.定性了 15 种成分,占总成分的 80.5%(截除溶剂峰),其中 4 种主要组分在10个不同批次样品中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3.9%,6.1%,5.7%和 2.2%,由此构成合格样品库,并采用主成分投影分析法有效地区分了掺有溶剂的 AB6 香精与 AB6 香精的合格样品,随着溶剂量的增加它们之间的距离越远,同时,不同品种的香精样品之间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和主成分投影分析法可用于香精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艾叶中易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HS-SPME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HS-SPME的最优参数为:50/30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样品用量0.8g、萃取温度75℃、萃取时间50min、平衡时间30min、解吸4min。经GC/MS分析,共检出196种化合物,利用质谱解析结合保留指数定性确定结构132种,占易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01%。其中主要易挥发性成分是3-氨基吡唑、桉油精、β-杜松烯、顺-β-松油醇、3-甲基-2-丁烯酸-4-硝基苯基酯、3,6,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6-甲基-3-(1-异丙基)-2-环己烯-1-酮、3-甲基-2-丁烯酸环丁酯。本文结果为艾叶易挥发性成分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不同产地路路通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影响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各项因素,以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两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评价了8个产地路路通的挥发性成分。优化实验结果为1 g样品量在80℃下提取40 min,解析1 min。8个产地的路路通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组分,不同产地的化学成分大致相同,含量差异较大。两种统计分析方法均表明,湖南、江苏、四川、辽宁4个产地的路路通挥发性成分比较相似,贵州、广西、安徽、河北4个产地的路路通比较接近。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氧化石竹烯、δ-杜松烯、橙花叔醇可作为区分两大类路路通的代表性化合物。HS-SPME/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不同产地的路路通进行质量评价,从而为中药路路通的药物开发和科学栽培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研究了海南黄花梨木与越南黄花梨木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对二者进行了鉴别。用电钻在黄花梨木上钻取少量粉末,采用SPME富集挥发性成分,经AB-FFAP极性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共鉴定出20种挥发性成分,并发现了可用于鉴别海南黄花梨木与越南黄花梨木的两对特征成分:2-(1,1-二甲基乙基)-5-庚基-5-甲基-1,3-二氧戊环-4-酮与2,6,10-三甲基-7,10-环氧-2,11-十二碳二烯-6-醇、2-甲基亚丁基-环戊烷与2-(5-甲基-2-呋喃基)丙醛,并利用其相对含量的关系对海南黄花梨木与越南黄花梨木进行鉴别。该方法具有样品用量小、操作简便快速、不损害整体结构等特点,可用于黄花梨木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亦适用于海南黄花梨木与越南黄花梨木的树种鉴别,在家具、工艺品及原木等的鉴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热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检测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了回收油与正常食用油的辨别.以氧气为反应气,在50℃~400℃范围内,进行了经过确认的9个不同来源的回收油样品和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和橄榄油等4类正常食用油的热重分析,采集300℃下氧化挥发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定性确认了9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正庚烷、辛烯、正辛烷、正己醛、壬烷、正庚醛、癸烷、辛醛和壬醛.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热重分析数据、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数据和两组数据共同分析,结果表明,仅采用单独一种分析技术均不能实现回收油的有效鉴别,但是结合两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能够实现全部9种回收油与正常食用油的区分,体现出联用技术可获取多信息的优势.本方法无需样品预处理、操作简单、样品量少、速度快,在回收油筛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石菖蒲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安徽安庆、浙江金华、河南嵩县和河南驻马店4个产地石菖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中,相对含量大于1%的共有挥发性成分为β-细辛醚、γ-细辛醚、α-细辛醚和顺式-甲基异丁香酚.这4种共有挥发性成分的保留时间及相对含量可作为石菖蒲鉴别和质...  相似文献   

13.
赵庆喜  薛长湖  徐杰  盛文静  薛勇  李兆杰 《色谱》2007,25(2):267-271
用微波蒸馏(MD)-固相微萃取装置(SPME)提取鳙鱼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气味化合物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利用嗅觉检测器鉴别了部分挥发性物质的气味特征。实验中优化了MD的操作条件(加热功率、加热时间及载气流速等)、SPME参数(萃取头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无机盐离子浓度及搅拌速率等)。通过NIST 02质谱数据库检索共定性确定出鳙鱼鱼肉挥发性成分中的53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为 C6~C9 的羰基化合物和挥发性醇类。经过嗅觉检测器分析,这些成分分别具有青草味、鱼腥味、泥土味等气味特征,其协同作用构成了鳙鱼鱼肉特殊的鱼腥味、泥腥味。该方法可用于水产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并可为不良风味化合物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曾栋  陈波  姚守拙 《分析化学》2005,33(4):491-49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干柴胡药材中挥发性成分,选用聚丙烯酸酯涂层,就萃取时间、温度、体积、样品量、预热时间及脱附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30mL萃取瓶里0.5g样品90℃温度下预热40min后,以85μmPA涂层顶空萃取50min,于250℃脱附5min,测得88个峰,鉴定26种化合物成分。方法所得结果与传统提取方法(蒸馏提取法)比较,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一致,方法重现性理想,可应用于柴胡药材挥发性物质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加速溶剂萃取(ASE)两种前处理方法从青山绿水茶叶(也叫苦丁茶)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前处理方法共检测出91种成分,SPME检出49种,ASE检出56种,共同组分14种。青山绿水茶叶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有β-月桂烯、3,3,5-三甲基-1,5-庚二烯、L-柠檬烯、α-罗勒烯、β-罗勒烯、β-蒎烯、2-甲基安息香醛和5-羟甲基糠醛等物质。这两种提取方法各具优势,共同应用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通  王玉娇  王秀娟  崔东伟  张峰 《色谱》2019,37(11):1215-1220
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MS)同时检测巴氏杀菌乳中9种香精成分(二氢香豆素、香兰素、香豆素、乙基香兰素、甲基香兰素、7-甲基香豆素、7-甲氧基香豆素、7-乙氧基-4甲基香豆素和环香豆素)的分析方法。巴氏杀菌乳样品用乙醇溶液萃取,低温涡旋离心,取上清液过0.22 μm滤膜,以DB-5MS色谱柱分离,在MRM模式下测定,基质曲线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9种香精成分在1~2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0.1 μg/kg,定量限为0.001~2 μg/kg,平均回收率为90.3%~110.6%,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检测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可用于巴氏杀菌乳中9种香精成分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不同储藏时间弱(强)筋小麦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提取、鉴定与分析.选用复合萃取纤维二乙烯基苯-炭烯-聚二甲硅氧烷共聚物(DVB/CAR/PDMS)50 μm涂层,对萃取温度、时间、样品用量和解析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HS-SPME测定挥发性物质的最佳前处理条件样品量20 g, 萃取温度75 ℃, 萃取时间60 min, 260 ℃条件下解析5 min;经鉴定分析小麦挥发性成分主要有烃类、醛类,其次为醇类、酮类;挥发性成分总含量在储藏6个月内均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弱筋小麦的烃类挥发物相对量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快速增加,醛类相对含量先降后升,而酮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则逐渐下降;强筋小麦中除烃类相对含量呈先下降而后快速增加外,其余各类挥发物含量均与弱筋小麦呈现相同的规律.储藏6个月后,变化较明显的挥发性物质有己醇、己醛、2,6,10-三甲基-十二烷、十五烷和二十烷.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市售3种常见品牌喷墨打印机所使用的84种墨水制备的墨迹样品中的挥发性溶剂成分,并对不同墨迹中的溶剂成分的组成进行了归类总结。用不同型号的A、B品牌打印机的原装墨水打印A4纸,将C品牌打印机不同型号的墨水滴在A4纸上制备墨迹样本,第二天用打孔器取样,用含5 mg·L~(-1)苯甲酸乙酯的甲醇溶液提取其中的挥发性溶剂成分,提取液不分流进样,在HP-INNOWAX色谱柱上用程序升温分离其中的溶剂成分,再用配有电子轰击离子源(EI)的质谱仪进行检测,以保留时间和定性离子定性。结果显示:84种墨迹样本中的溶剂有二甘醇、三甘醇、2-吡咯烷酮、N-羟乙基-2-吡咯烷酮、甘油、1,5-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1,6-己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2-己二醇、三甘醇单丁醚等12种,且不同品牌、同种品牌不同型号的样本中挥发性溶剂组成具有一定特征性,以此可以将不同品牌乃至型号的墨迹样本进行区分,可为司法鉴定中喷墨打印文件真伪的鉴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不同制丝工艺参数(松散回潮的热风温度、切丝宽度、HT工作蒸汽流量、烘丝热风温度和排潮风门开度)条件下制成的卷烟样品烟气成分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酯类物质的释放总量在这些工艺参数条件下存在极显著差异的水平,说明酯类物质的释放总量在5种工艺参数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是极明显的。综合分析部分致香成分和简单酚类的释放总量,选取样品2与样品4的工艺参数条件进行对比可知较高的松散回潮热风温度和烘丝热风温度更加有利于增加卷烟烟气中挥发性成分的释放量;在增加卷烟香吃味方面样品4的工艺参数条件为最佳生产条件,在该工艺条件下生产出的卷烟样品其烟气成分中致香成分的释放总量最多。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芝麻香精中挥发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为使固相微萃取达到更高的效率,选用50/30μm DVB-CAR-PDMS的固相萃取头,萃取温度及时间为60℃和1h。两种芝麻香精中分别鉴定出31和28种香气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几类物质分别为吡嗪类、呋喃类、吡啶类、酮类和酚类物质。1号香精中的主要香气化合物为:1,6-二氢-咪唑并[4,5-d]咪唑、甲基吡嗪、3,5-二甲基苯酚、糠醛、2,6-二甲基-4-氨基吡啶和5-甲基-2-呋喃甲醛。2号香精中的主要香气化合物为:2,3-二甲基吡嗪、2-糠酸糠酯、4-氨基吡啶、3,5-二甲基苯酚、乙酰基吡嗪和糠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