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提高马蹄金素(MTS)衍生物的肝脏药物浓度,增强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通过以乙醇胺为连接臂将具有肝靶向性的半乳糖配基与MTS进行间接连接,设计合成了5个肝靶向MTS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1H-~1H COSY,HMQC和ESI-M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Hep G2 2.2.15细胞模型初步评价了合成所得目标化合物的抗乙肝病毒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HBV DNA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D-半乳糖和二缩三乙二醇为原料,经乙酰化、糖基化和叠氮化钠取代等反应合成了带叠氮连接臂的半乳糖配基,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将其与炔丙基修饰的马蹄金素(MTS)衍生物进行连接,设计合成了6个具有潜在肝靶向性的半乳糖糖基化MTS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1H-1H COSY,HMQC,DEPT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Hep G2 2.2.15细胞模型初步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HBV DNA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化合物15f在50μg/m L浓度下对Hep G2 2.2.15细胞株的抑制率为83%,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马蹄金素(MTS)衍生物在肝脏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强其抗乙肝病毒活性,设计并合成了5个半乳糖糖基化修饰的具有肝靶向潜力的MTS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1H-1H COSY,HMQC和ESI-M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Hep G2 2.2.15细胞模型初步评价了合成所得目标化合物的抗乙肝病毒(HBV)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HBV DNA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具有抗HBV活性的苯丙氨酸二肽化合物马蹄金素(MTS)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23个新型的苯丙氨酸三肽衍生物(4a~4h, 5, 6a, 6b和8a~8k),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采用HepG2 2.2.15细胞为乙肝病毒载体,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抗HBV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IC50=2.98 μM)、 6b(IC50=0.62 μM)和8k(IC50=5.07 μM)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活性优于MTS(IC50=11.16 μM)。  相似文献   

5.
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为原料,依次经缩合、还原、甲基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制得N-甲基-L-苯丙氨醇(4); 4依次与N-Fmoc-L-苯丙氨酸(5a)或N-Fmoc-L-酪氨酸(5b)经缩合和脱Fmoc反应制得游离氨基化合物7a或7b; 7a(7b)与多种苯甲酸衍生物反应合成了20个新型的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8a~8t),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以2.2.15细胞模型进行了初步的抗乙肝病毒(HBV)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8n和8o显示出一定的抗HBV活性,IC50分别为52.5 μmol·L-1和49.2 μmol·L-1。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药脱皮马勃中分离得到的3,5-二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N-取代-3,5-二甲氧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及N-取代-3,5-二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分析确证. 选取人肺腺癌细胞A549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EVC为测试细胞株,评价了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设计并合成了15个新型含哌啶的查尔酮类衍生物,利用1H NMR、13C NMR和HR-MS对结构进行表征,并初步评价了其抗宫颈癌和抗顺铂耐药宫颈癌活性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6g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和逆转顺铂耐药作用;并采用Elisa法、联合顺铂用药、Western Blot和分子对接对化合物6g与VEGFR-2和P-gp靶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研究为基于VEGFR-2和P-gp双靶点新型分子靶向查尔酮类衍生物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原料,经4步反应制得含有三触角糖基和链接臂的关键中间体N-(4-N-Boc-氨基-丁酰基)-三-[O-(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羟甲基]-甲氨(5);5脱除Boc保护后分别与含有羧基的马蹄金素衍生物(7a~7c)在氯甲酸异丁酯(IBCF)/N-甲基吗啉(NMM)作用下缩合,随后在甲醇钠催化下脱除乙酰基合成了3个具有潜在肝靶向的三触角糖簇马蹄金素衍生物(9a~9c),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1H-1H COSY, HMQC和MS(ESI)表征。并通过HepG2 2.2.15细胞模型初步评价了其抗乙肝病毒(HBV)活性。结果表明: 9a~9c均抑制HBV DNA的复制,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3个含有荧光基团的1,2,4-噻二唑-3,5-二酮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HR-MS(ESI)表征,并考察了其对精子的制动活性和荧光标记作用。结果表明:与先导化合物Tideglusib相比,目标化合物均保持了较强的杀精活性,且在紫外光激发下,具有相似的荧光标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邻氨基苯酚(硫酚)和尿素为起始原料, 经一系列反应, 合成出了30个新型含噁二唑环的苯并噁/噻唑啉酮衍生物(6). 利用IR、1H NMR 和元素分析对新化合物4 和6 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癌、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的筛选, 实验结果表明, 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弱的抗癌和免疫调节活性, 对TNF-α 和Cdc25B 磷酸酯酶均无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硫代磷酰-氯酯与N,N-二丙基-α-乙氨基乙酰胺反应合成了21种-α-硫代磷酰基胺基乙酰胺衍生物.所合成的化合物用元素分析、1H NMR和31PNMR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杀虫和杀螨活性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以吡唑为母体化合物,通过3条路径合成了吡唑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吡唑硫代酰胺,以及氟虫腈中间体衍生物等共计14种含硫吡唑杂环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 在100 mg·L-1浓度下,化合物2f,2i, 3c有良好的抗稻瘟病菌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1.9%、65.3%、63.6%。   相似文献   

13.
NO供体型苦参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参碱为原料, 设计合成了13个NO供体型苦参碱衍生物, 衍生物的结构经EI-MS, 1H NMR, IR和元素分析确证. 采用 MTT法测试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其中化合物11a~11c, 11h, 11i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活性优于5-氟尿嘧啶.  相似文献   

14.
新型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醛、 丙二腈和酮为起始原料, 在乙酸铵的催化下一锅合成了2,6-二氰基苯胺衍生物3, 化合物3在NaOH催化下, 与酮经过分子内Pinner反应到Dimroth重排组合转化, 得到新型多取代喹唑啉酮衍生物5. 化合物5的结构经IR, 1H NMR, 13C NMR和MS表征. 喹唑啉酮衍生物是一系列药物的重要中间体.  相似文献   

15.
以2-巯基咪唑类化合物为原料,室温下与含有端基炔的二芳基高碘盐反应,一步合成苯并咪唑并[2,1-b]噻唑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 单晶X-衍射和HR-MS表征。在最佳反应条件[n(2-巯基苯并咪唑)/n(二芳基高碘盐)=1/1,二氯甲烷为溶剂,反应12 h]下,目标化合物的产率最高为84%。同时对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详细探讨,并采用MTT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浓度为4 μg/mL时,化合物3b具有较强的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活性,抑制率为52%。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设计并合成21个新型含三氟甲基取代喹啉酰胺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19F NMR和MS(ESI)进行了确证。用MTT法评价了所得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DA-231)、前列腺癌细胞(LNCAP)、人肺癌细胞(A549)、肾癌细胞(A498)和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以2,2-二氟-1,3-苯并二噁茂为起始原料,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2,5-取代-1,3,4-噻二唑衍生物(I1~I9),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19F NMR,MS(EI)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化合物的杀菌活性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g/L浓度下,化合物I-1和I-5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抑制活性超过92%,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卢欣  姚媛璐  石亮亮 《合成化学》2022,30(10):827-833
以廉价、易得的N-烷基-N-芳基甲基丙烯酰胺衍生物为起始原料,叠氮化钠为叠氮源,碘苯二乙酸为氧化剂,1,2-二氯乙烷为溶剂,合成了吲哚啉酮衍生物。该反应经历了无过渡金属催化烯烃的芳基化和叠氮化。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19.
去氢木香内酯是一种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倍半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材云木香中。去氢木香内酯与伯胺化合物经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得到5个新的去氢木香内酯衍生物(1~5),其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和LC-MS确证。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初步测试了衍生物的抗炎活性和毒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NO的生成抑制率为88±1.02%,表现出较好的抗炎活性,且在MTT实验中其对巨噬细胞的抑制率仅为3.75%,几乎无细胞毒性,可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2,3-二氨基吡啶和2,3-丁二酮为起始原料,经环化、催化氢化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10个新型哌啶并[2,3-b]哌嗪类衍生物(3a~3j),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3d、3e、3g、3h和3j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化合物3h(IC50=1.24mmol/L)的活性显著优于母体化合物川芎嗪(IC50=3.96mmol/L)和阳性药物阿司匹林(IC50=2.41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