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张毅民  陈春凤  孙聪善  李潇 《有机化学》2007,27(8):1022-1026
以苯基缩水甘油醚、邻甲基酚缩水甘油醚及苯甲基缩水甘油醚(13)和β-环糊精为原料, 分别在弱碱水溶液(1.5%)和强碱水溶液(30%)中制备出系列缩水甘油醚类β-环糊精衍生物, 所得产物用自制硅胶色谱柱分离, 以V(正丙醇)∶V(水)∶V(浓氨水)=6∶3∶1作为硅胶色谱柱分离纯化的洗脱剂, 得到单2位取代的苯氧基(或邻甲基苯氧基或苯甲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1a3a)和单6位取代的苯氧基(或邻甲基苯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1b2b). 所得产品用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刘俊  惠永海  曹玲华 《有机化学》2006,26(4):533-536
3-甲酰基色酮1a1h与马尿酸反应, 生成缩合产物色酮-3-基吖内酯2a2h, 水解后得到相应的β-(取代色酮-3-基)-α-丙氨酸3a3h.  相似文献   

3.
含三唑基的新型咪唑[2,1-b]-1,3,4-噻二唑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2-苯基-1,2,3-三唑-4-基)-5-氨基-1,3,4-噻二唑(1)为原料分别与ω-溴代芳基乙酮、ω-溴代-ω-(1H-1,2,4-三唑-1-基)芳基乙酮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咪唑[2,1-b]-1,3,4-噻二唑类化合物2a2e3a3e. 其结构经IR, 1H NMR和MS及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4.
新型1,2,4-三唑[3,4-b]-1,3,4-噻二嗪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3-(2-苯基-1,2,3-三唑-4-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1)为原料分别与ω-溴代芳基乙酮、ω-溴代-ω-(1H-1,2,4-三 唑-1-基)芳基乙酮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1,2,4-三唑[3,4-b]-1,3,4-噻二嗪类化合物2a2e3a3e. 其结构经IR, 1H NMR和MS及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3-取代-4-氨基-5-巯基-1,2,4-三唑(3a3m)和2-溴-2-(1H–1,2,4-三唑-1-基)-4′-氯代苯乙酮(2)的缩合反应, 合成了13个新型3-取代-6-(4-氯苯基)-7-(1H-1,2,4-三唑-1-基)-1',2',4'-三唑[3,4-b]-1",3",4"-噻二嗪衍生物4a4m. 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 1H NMR, IR和MS进行了表征. 抗菌试验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细菌表现出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严军林  刘静  陈希  房喻 《化学学报》2007,65(17):1779-1783
合成了双客体化合物N,N'-双二茂铁亚甲基丁二胺的季铵盐(1)和侧链携带β-环糊精(β-CD)的聚丙烯酰胺(3), 利用FTIR, 1H NMR, 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合成化合物. 在此基础上以1H NMR、循环伏安、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化合物13间的主客体包结作用. 结果表明, 处于1两端的二茂铁基均可被位于3侧链的β-CD包结, 引起高分子化合物3分子内和分子间的物理交联, 形成超分子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德江  傅和青 《有机化学》2006,26(8):1140-1143
戊二酸(1)与3-芳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2a2o)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碘化铵和POCl3作用下, 高收率合成了一系列新的1,2-双[3-芳基-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6-基]丙烷(3a3o). 其结构经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8.
刘敏  李颖  尹述凡 《有机化学》2008,28(2):348-352
以豆腐果苷为原料, 与盐酸羟胺缩合反应生成4-β-D-吡喃阿洛糖苷-苯甲醛肟(2), 2与次氯酸叔丁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4-β-D-吡喃阿洛糖苷-α-氯苯甲醛肟(3); 再将3与Schiff碱通过1,3-偶极环加成生成一系列3-(4-β-D-吡喃阿洛糖苷-苯基)-4-芳基-5-芳基-1,2,4-噁二唑啉(5a5h). 35a5h共9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 其结构经1H NMR, IR和MS (HRMS)加以确认, 并对5a5h进行了药理活性筛选. 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镇静活性. 其中, 化合物5g (200, 100 mg•kg-1)和5h (200, 100 mg•kg-1)与豆腐果苷相比较具有更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7-取代苯氧基-4,5-二氢-1,2,4-三唑并[4,3-a]喹啉(3a3g)和7-取代苯氧基-4,5-二氢-1,2,4-三唑并[4,3-a]喹表明啉-1(2H)-酮(4a4g)类衍生物. 以最大电惊厥法和戊四唑法测定了抗惊厥活性, 以旋转棒法测定了神经毒性. 结果表明, 化合物7-(4-氟苯氧基)-4,5-二氢-1,2,4-三唑并[4,3-a]喹啉-1(2H)-酮(4c)显示最强的抗惊厥作用和低的神经毒性, 其抗电惊厥ED50为6.8 mg/kg, 神经毒性TD50为88.0 mg/kg, 保护指数PI为12.9, 明显优于对照药苯妥英钠.  相似文献   

10.
蔡志娟  薛思佳  柴安 《有机化学》2007,27(11):1401-1403
将取代苯氧乙酰氨基引入到3,6-二取代均三唑并噻二唑的分子骨架中, 设计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3-(4-氯苯基)-6-取代苯氧乙酰氨基均三唑并[3,4-b]-1,3,4-噻二唑类化合物5a5h, 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等测试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11.
首先在三氟乙酸银和无水四氯化锡体系中合成芳香碳糖苷2-(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糖)-1,4-二甲氧基苯(4a4b), 再以弱路易斯酸硝酸铵为催化剂, 使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在温和条件下溴化4a4b, 高产率地得到2-(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糖)-5-溴-1,4-二甲氧基苯(1a1b); 讨论了NBS和硝酸铵的用量对溴化反应的影响, 并对产物的NMR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2.
以5-氨基-1H-1,2,4-三唑-3-羧酸乙酯为起始原料, 设计合成了11个新型的2-取代硫醚-5-(5,7-二甲基-1,2,4-三唑并[1,5-a]嘧啶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5)和6个新型的2-取代硫醚-5-(5,7-二甲基-1,2,4-三唑并[1,5-a]嘧啶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8). 通过1H NMR, MS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除草及杀菌活性, 其中化合物5k8f的活性最好, 在50 mg/L浓度下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圆二色光谱, 核磁, 等温滴定量热法和化学滴定方法研究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自包合性质。化学滴定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Cu2+和Co2+可以破坏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的构象, 并且得出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是自包合的结论; Cu2+可以作为打开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的自包合结构的"钥匙", 使其构象改变后可以与中性红发生包合作用; 加入EDTA与Cu2+配位后, 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恢复自包合结构, 同时释放中性红客体分子。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圆二色光谱, 核磁, 等温滴定量热法和化学滴定方法研究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自包合性质。化学滴定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Cu2+和Co2+可以改变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的构象, 并且得出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是自包合的结论;Cu2+可以作为打开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自包合结构的"钥匙", 使其构象改变后可以与中性红(NR)发生包合作用;加入EDTA与Cu2+配位后, 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恢复自包合结构, 同时释放中性红客体分子。  相似文献   

15.
脂肪族伯胺作为亲核试剂与手性合成子5(R)-(l-孟氧基)-2(5H)-呋喃酮(4)发生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得到一系列新的手性β-烷氨基-γ-(l-孟氧基)丁内酯类化合物6(产率34~81%, de≥98%). 通过IR, 1H NMR, 13C NMR, MS, 元素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 确认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立体化学和绝对构型. 此结果为某些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及复杂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萍  王萍  李媛 《有机化学》2007,27(8):1031-1033
从苹果酸出发, 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乙酰氯. 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乙酰氯和含不同取代基的Schiff碱1a1h反应得到8个新的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2a2h, 化合物2a2h的结构经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所确证.  相似文献   

17.
史达清  荣良策  王菊仙  庄启亚 《有机化学》2005,25(12):1560-1564
用低价钛试剂(TiCl4-Zn)与2-氰基-3-对甲氧基苯基-3-(1-四氢萘酮-2-基)丙腈反应合成了3-对甲氧基苯基-1-氨 基-3a,4,5,9b-四氢化-9b-羟基-3H-环戊烯并[a]萘-2-甲腈和3-对羟基苯基-1-氨基-3a,4,5,9b-四氢化-9b-羟基-3H-环戊烯并[a]萘-2-甲腈, 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这两个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麝香草的新单萜配糖物的分离与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麝香草(Thymus vulgaris L)的甲醇萃取物中分离出三个单萜配糖物. 用核磁共振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为对伞花-9-基-β-D-葡糖苷(1), 5-β-D-葡糖苷百里氢醌(2)和2-β-D-葡糖苷百里氢醌(3). 其中1是新化合物, 用以对伞花-9-醇为原料的对映体选择性合成方法确定了化合物1的8位的立体化学为R型.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二氟亚甲基取代的Goniodiol类似物. 该合成路线的关键步骤为: 铟粉引发对醛的二氟炔丙基化反应引入二氟亚甲基; 在2,2,6,6-四甲基-1-氧基哌啶(TEMPO)催化下, 三氯异氰尿酸(TCCA)氧化1,5-二醇高效率地关环生成α,β-不饱和-δ-内脂环.  相似文献   

20.
史合方  曹玲华 《有机化学》2005,25(9):1066-1070
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1)与2-氨基-4-取代苯基噻唑(2a2b)反应, 生成糖基硫脲衍生物3a3b, 再在伯胺存在下经氯化汞脱硫, 得到一系列新的N-烷基/芳基-N'-(4-芳基噻唑-2-基)-N"-糖基胍类化合物(4a4e, 5a5e). 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 1H NMR, MS谱和元素分析证实, 所得产物均为β-构型.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4b5d对HIV-1 PR表现出了较高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