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N2与H2的混合气为反应气,和三氧化钼进行多段程序升温反应,制得一种β晶型的氮化钼。以噻吩为模型化合物的常压加氢脱硫反应表明,β-Mo2N0.78具有较强的加氢脱硫活性和强的抗硫化性能。同时考察了预还原、反应温度以及氮化末温、升温速率、反应气中N2-H2比及氮化时间等制备参数对β-Mo2N0.78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β-Mo2N0.78的加氢脱硫活性在320 ℃~400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增强,而还原预处理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氮化末温、氮化时间、反应气组成和升温速率等制备参数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氮化末温的升高,所制备的催化剂催化加氢脱硫活性降低;在氮化末温恒温较长时间,可以引起制备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下降;存在最佳的反应气组成和各段升温速率。小晶粒的β-Mo2N0.78具有强的加氢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2.
Mo/La-Co-O催化剂上甲烷选择氧化制甲醇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一系列Mo/La-Co-O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甲烷选择氧化制甲醇反应的催化性能,并用BET,XRD,LRS,H2-TPR和XPS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在n(CH4)∶n(O2)∶n(N2)=10∶1∶1,SV=14.4L/(g·h),p=4.2MPa和θ=420℃的反应条件下,7%Mo/La-Co-O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甲醇选择性为60%,甲醇收率为6.7%.Mo负载于La-Co-O上以后,Mo-O物种以无定形的状态存在于La-Co-O表面,并与La-Co-O发生相互作用.Mo的负载量影响Mo-O物种的结构及催化剂的性质.催化剂的还原性和表面O-/O2-比影响催化剂上甲烷选择氧化制甲醇反应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助剂促进的负载型Pd-Se/H4SiW12O40/SiO2催化剂对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反应的影响.采用固定床微反装置评价了催化剂的性能,并采用C2H4和O2吸附量测定、吸附C2H4的TPD-MS和TPSR-M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SiO2为载体,以硅钨酸为助剂,Pd-Se-Na-Ru组成的催化剂体系其催化性能比文献报道的结果明显提高.在原料气配比n(C2H4)∶n(N2)∶n(O2)∶n(H2O)=55∶14∶9∶22,反应物空速GHSV=3844h-1,反应压力p=1.4MPa,反应温度θ=155℃条件下,乙烯的转化率和乙酸的选择性分别为8.0%和87.4%,乙酸的单程时空产率达372.0g/(L·h).吸附量测定表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C2H4/O2比值高对于提高乙酸的选择性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用原位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考察了丙烷选择氧化反应中Ag-M\r\no-P-O催化剂的结构,讨论了催化剂动态结构的成因及其对催化剂性\r\n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773K和n(C3H8)∶n(O2)∶n(N2)=\r\n3∶1∶4的反应条件下,Ag-Mo-P-O催化剂中的Mo-O物种可转化为A\r\ngMoO2PO4中的Mo-O物种(多钼酸根),此时催化剂对丙烷选择氧化具\r\n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剂中Mo-O物种的转化是由MoO3中Mo-O物种和\r\nAgMoO2PO4中Mo-O物种的结构特性决定的.AgMoO2PO4中的Mo-O物种具\r\n有较强的参与MarsvanKrevelen氧化-还原循环的能力,可能是丙烷选\r\n择氧化反应的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Al2O3担载的硫化CoMo催化剂上NO被H2还原的规律,并考察了不同Mo含量的CoMo/Al2O3催化剂、单一的Mo/Al2O3和Co/Al2O3催化剂,以及原料气中H2/NO比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的5.1%Co-15.2%Mo/Al2O3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200℃以下时反应产物为N2O,在350℃以上时则完全转化为N2.进一步增加Mo含量引起在350~450℃间N2选择性轻微下降.提高原料气中的H2含量可明显提高反应活性和N2选择性,但当n(H2)/n(NO)>3后反应性能不再变化.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反应产物中始终未观察到有H2S或SO2产生,即反应未引起催化剂中的晶格S流失.这说明H2的存在抑制了NO对硫化物表面的氧化所导致的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6.
氮化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苯胺催化加氢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α-Fe2O3与氨气程序升温还原方法制备出不同温度氮气的氮化铁系列催化剂。通过XRD测试对氮化过程中的晶相转变进行了分析。在中压反应装置上考察了氮化铁系列催化剂上苯胺加氢活性以及反应条件对苯胺加氢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氮化制香的氮化铁催化剂显示有较高的苯胺加氢活性,在氢压为3.0MPa,温度为250℃,n(H2)/n(oil)=18,液体空速(WHSV)为0.3h^-1时,该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Al2O3担载的硫化CoMo催化剂上NO被H2还原的规律,并考察了不同Mo含量的CoMo/Al2O3催化剂、单一的Mo/Al2O3和Co/Al2O3催化剂,以及原料气中H2/NO比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的5.1%C-15.2%Mo/Al2O3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200℃以下时反应产物为N2O,在350℃以上时则完全转化为N2.进一步增加Mo含量引起在350-450℃间N2选择性轻微下降,提高原料气中的H2含量可明显提高反应活性和N2选择性,但当n(H2)/n(NO)>3后反应性能不再变化。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反应产物中始终未观察到有H2S或SO2产生,即反应未引起催化剂中的晶格S流失。这说明H2的存在抑制了NO对硫化物表面的氧化所导致的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变六次甲基四胺与金属钼盐的摩尔比例,以络合物分解法制备了碳氮夹杂钼基催化剂,并将其负载于氧化铝载体上.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低温氮吸附、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碳氮夹杂钼基催化剂实为碳化钼(β-Mo2C)与碳氮化钼(M02CxNy)的混合物.以二苯并噻吩(DBT)的加氢脱硫反应(HDS)为探针,比较了负载型碳化钼、氮化钼及碳氮夹钼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发现由于夹杂催化剂中含有新的活性相Mo2CxNy。而表现出高于碳化钼和氮化钼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异戊二烯催化脱氢环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钼-乙酰丙酮配合物,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其组成为M\r\noO2(acac)2.以MoO2(acac)2为催化剂,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对\r\n异戊二烯一步脱氢环氧化制3-甲基呋喃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r\n条件(催化剂用量、反应底物之比、温度、时间、溶剂和助剂等)对该\r\n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cat)∶n(CH2∶C(CH3)CH∶CH2)∶\r\nn(H2O2)=1∶100∶100,θ=40℃,t=6h的反应条件下,异戊二烯\r\n转化率为70.8%,3-甲基呋喃选择性为54.8%.提出了异戊二烯脱\r\n氢环氧化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γ-Mo2N催化剂上的乙炔选择加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对γ-Mo2N催化剂上的乙炔加氢反应进行了研究.在150℃的反应温度下,乙炔的转化率为95%,乙烯的选择性达到80%,乙烷和丁烯的选择性分别为4%和10%.反应温度和空速的变化对反应产物的选择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钯催化剂上乙炔加氢反应的主要产物是乙烷,产物组成随反应温度和空速的变化而变化.对γ-Mo2N上的乙炔选择加氢生成乙烯的机制进行了解释,认为γ-Mo2N表面上滞留的强吸附的碳氢物种可能有利于乙炔高选择性地生成乙烯.  相似文献   

11.
 在固定床积分反应器中,对Fe-Mn催化剂上F-T合成反应的初期反应性能进行了一系列条件实验,考察了在不同温度、压力、原料气H2/CO比和空速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运行200h后,仍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对低碳烯烃和C5+烃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且C5+烃的时空收率较高.在n(H2)/n(CO)=1,GHSV=6000h-1,p=2.02MPa和θ=300℃的条件下,CO转化率可达74.1%,总有效烃(C=2~4+C5+)的选择性可达88.6%,甲烷选择性为6.7%,C5+烃的时空收率为0.54g/(ml·h).  相似文献   

12.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流化床催化剂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文  薛常海 《催化学报》2002,23(3):199-202
 考察了前驱体制备过程中水合肼/五氧化二钒摩尔比(以下简记\r\n为n(N2H4)/n(V2O5))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由较高的n(N2H4)\r\n/n(V2O5)比制得的催化剂,其(VO)2P2O7相含量较多,正丁烷转化\r\n率较高.随着n(N2H4)/n(V2O5)比的减小,δ-VOPO4相的含量逐\r\n渐增多,正丁烷转化率随之升高;而顺酐选择性开始时升高,达到最大\r\n值后逐渐降低.在n(N2H4)/n(V2O5)=0.34时制备的催化剂最佳\r\n,在丁烷浓度为4.0%、空速为500h-1及反应温度为420℃的反应条件\r\n下,顺酐收率可达49.74%.本文中细粒床催化剂有较大的操作弹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定床积分反应器,详细考察了F-T合成反应用Fe-Mn催化剂运行900和1800h后的中后期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仍维持着较高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与初期反应性能相比,运行900h后CH4选择性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运行1800h后CH4选择性进一步升高.运行2200h后,通过降低原料气的H2/CO比和提高反应压力,可明显改善烃产物的选择性.在n(H2)/n(CO)=0.62,GHSV=2300h-1,p=3.02MPa和θ=283℃的条件下,CO转化率可达75.6%,总有效烃(C=2~4+C+5)的选择性可达89.0%,CH4选择性为5.7%.这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且特别适合于由煤制合成气制液体燃料和C2~4低碳烯烃,在浆态床反应器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使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的方法对氮化钼催化剂上的丁二烯吸附物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用氢气对吸附丁二烯后的氮化钼进行吹扫时,表面大量脱附的是可逆吸附的σ-π配位的C4物种;120℃脱附的产物可能是丁川物种;320℃(钝化态为360℃)出现了丁二烯的加氢和裂解产物,为强吸附的碳氢物种;聚合物的脱附出现在120~360℃,其脱附温度随反应条件或催化剂的不同而变化。新鲜态和钝化态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区域的脱附  相似文献   

15.
硒催化下CO/H2O还原硝基苯制苯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彭爱东  陆世维 《催化学报》2002,23(5):457-459
 采用硒作催化剂,不使用任何助催化剂,用CO/H2O对硝基苯进行还原得到了苯胺.考察了反应时间、CO压力、反应温度、水量、硒粉用量和溶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以四氢呋喃作溶剂,在n(H2O)/n(PhNO2)=10,n(Se)/n(PhNO2)=0.02,p(CO)=4MPa,θ=160℃,t=3h时,硝基苯转化率可达到98.2%,生成苯胺的选择性为100%.  相似文献   

16.
 采用TiCl4气固相同晶取代法制得的Ti-ZSM-5作催化剂,对H2O2氧化苯乙烯反应的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苯乙烯和H2O2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苯乙烯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Ti-ZSM-5和底物苯乙烯对苯乙烯氧化反应速率的贡献均为一级,而H2O2为1/2级;苯乙烯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48.14kJ/mol.当以丙酮为溶剂,在n(PhCH∶CH2)/n(H2O2)=7.91,催化剂用量为20g/L,反应温度为343K的条件下,反应360min时,苯乙醛选择性和H2O2利用率分别可达91.9%和88.6%.  相似文献   

17.
在对βMo2N0.78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性能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反应使用后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反应后催化剂再处理对活性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噻吩加氢脱硫条件下,βMo2N0.78 催化剂的氮含量下降,表层被硫化,而且钝化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被消耗,但体相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表现了较强的抗硫化性能;脱硫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氢还原处理不能改善催化剂的活性,但预硫化催化剂在反应起始的活性与钝化催化剂在反应稳定时活性相近,加氢脱硫反应后催化剂的再次氮化处理,可以较大程度的恢复催化剂的初始活性。  相似文献   

18.
二苯并噻吩在CoMoNx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MoO3及沉淀法制得的CoMo氧化物为前驱体,在N2-H2混合气中用程序升温反应制得一系列氮化(钴)钼催化剂;用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⑴二苯并噻吩在氮化钼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有两条反应途径,即噻吩环直接氢解加氢脱硫;苯环先加氢,然后噻吩环氢解脱硫。⑵氮化钼有高的活性和选择C—S键断裂生成联苯的选择性,Co的加入明显提高了氮化钼的催化活性。⑶不同预处理条件对  相似文献   

19.
由NH3的程序升温还原反应(TPR)制备了不同Mo担载量的氮化态Mo/γ-Al2O3催化剂,用XRD和EXAFS方法研究了样品在氮化前后的体相结构及Mo原子局域配位结构。氮化前样品的Mo K-边径向结构函数与非负载MoO3类似,样品中Mo以晶粒度较小,分散度较高的MoO3形式存在;氮化所样品的径向结构函数与非负载的γ-Mo2N基本相同,样品中Mo主要以分散度较高的γ-Mo2N形式存在。EXAFS拟合结果表明,样品的第一配位壳层(Mo-N)的配位数较非负载γ-Mo2N有明显降低,热无序和结构无序均较大,并且随担载量降低,无序度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对γ Mo2 N催化剂上的乙炔加氢反应进行了研究 .在 15 0℃的反应温度下 ,乙炔的转化率为 95 % ,乙烯的选择性达到 80 % ,乙烷和丁烯的选择性分别为 4%和 10 % .反应温度和空速的变化对反应产物的选择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 ,钯催化剂上乙炔加氢反应的主要产物是乙烷 ,产物组成随反应温度和空速的变化而变化 .对γ Mo2 N上的乙炔选择加氢生成乙烯的机制进行了解释 ,认为γ Mo2 N表面上滞留的强吸附的碳氢物种可能有利于乙炔高选择性地生成乙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