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给出了具有高密度孪晶界c取向YBa2Cu3O7-x外延薄膜存在涡旋玻璃转变及很好的标度行为的实验证据,在有a方向昌粒或45°晶界的GdBa2Cu3O7-x外延薄膜中存在涡旋玻璃转变但在转变温度附近观察到磁通蠕动和热激活磁通流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PrBa2Cu3O7中的Pr-O键长的缩短是由于Pr-O键含有明显的共价成份.文中阐述了这种共价作用的性质和原因.讨论了这种化学键对PrBa2CU3O7电子结构的影响.定性解释了PrBa2Cu3O6+x中复杂的反铁磁有序.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80~300K温区测量了电阻随温度变化行为十分不同的Y1-xPrxBa2Cu3O7-δ(x=0,0.2,0.5,1)膜的1/f噪声,发现Pr含量对样品噪声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我们还将实验结果与Duta-Horn热激活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YBa2Cu3O7-δ膜符合较好,PrBa2Cu3O7-δ膜定量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基于刘提出的新的超导机制及Y(1-x)PrxBa2Cu3O(7-y)体系流动O(pσ)空穴局域机制,本文第一次给出Tc对x的理论曲线,和T=OK能隙对Tc的比值的Tc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流动O(pσ)空穴局域机制比对破缺机制,空穴填充机制及空穴填充对破缺联合机制都好.  相似文献   

5.
我们测量了Bi1.8Pb-.2Sr2Ca2Cu3O高温超导体在磁场下不同温度的等温I-V曲线.观测到在等温lgI-lgV曲线上会同时存在正曲率和负曲率.这是通常的Anderson-Kim磁通蠕动模型和涡旋玻璃态的标度理论V∞exp[-(J-/J)H]所不能解释的.我们在蠕动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磁通运动时的耗散对激活能会有一个动力学的贡献,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解释,并与实验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和超导电性测量等手段对YBa2Cu3O7-x(Y-123)和YbBa2Cu3O7-x(Yb-123)相的形成,单相Yb-123超导体的制备,单相Y-123超导体的最低形成温度及R-123相的熔点与R离子半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123和Yb-123相形成过程显著不同.Y-123主要通过下一化学反应生成而Yb-123相的形成是形成单相Y-123超导体的最低温度为780±5℃.找到了一种简单的制备单相Yb-123超导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较宽的温度(4.2-80K)和磁场(0-8T)范围内测量了YBa_2Cu_3O_(7-δ)和Y_(0.9)Eu_(0.1)Ba_2·Cu_3O_(7-δ)样品的磁滞回线和磁弛豫,研究了其M(t),J_c(T)和U_(ef_f)(J)关系,并与现有的一些理论模型所预言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与YBa_2Cu_3O_(7-δ)相比,Y_(0.9)Eu_(0.1)·Ba_2Cu_3O_(7-δ)样品的有效钉扎势和无磁通蠕动时的临界电流密度有明显提高,表明Eu的部分替代引入了新的、具有更大的钉扎势的钉扎中心;(2)与其它模型相比,集体钉扎——蠕动理论对我们的实验结果作了更好的描述,因而本文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在77K到300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PrBa2Cu3O7-δ薄膜的电阻率和热电势.通过用变程跳跃(VRH)和近邻跳跃(NNH)模型的公式拟合实验数据,发现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和热电势行为可以用跳跃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9.
同样经过空气中900℃至室温淬火,纯YBa2CU3O7-x(YBCO)不超导,而适量掺WO3的YBCO却可在88K以上显示超导电性,更为奇妙的是,W并没有进入YBCO晶格.为弄清后者超导电性恢复的原因,本文对经过以上条件淬火的纯YBCO及掺3wt%WO3的试样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对比研究了相同条件下烧结但在氧气氛中慢冷却的样品.所有结果均表明,淬火过程中掺杂样品冷却较慢很可能是使之恢复超导电性的主要原因.本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从非稳态导热的角度探讨了适当掺杂的淬火YBCO超导电性恢复的原因,并可能对改进相应材料超导薄膜的制备工艺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和超导电性测量等手段对YBa2Cu3O7-x(Y-123)和YbBa2Cu3O7-x(Yb-123)相的形成,单相Yb-123超导体的制备,单相Y-123超导体的最低形成温度及R-123相的熔点与R离子半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123和Yb-123相形成过程显著不同,Y-123主要通过下一化学反应生成:Y2O3+4BaCO3+6CuO+1-2  相似文献   

11.
赵良仲 《物理》1990,19(8):465-466,479
本文简要地评述了高温超导体YBa2Cu3O7-x中是否存在Cu3+的各种研究结果和存在的争议,介绍了这方面研究的某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用光学光谱分析仪测量了XeCl准分子激光在YBa_2Cu_3O_7-x超导靶面激励等离子体发射谱的轴向和径向分布,并由等离子体发射谱的径向分布拟合得到等离子体中激发态粒子的角分布.结果表明激光等离子体呈现cosθ分布,n值范围为2.78到7.63之间,且随激光能量密度和背景氧压增大而增大.离子的n值明显高于原子的n值.  相似文献   

13.
在77—300K温度范围内用正电子湮没方法测量了Y1-xPrxBa2Cu3O7-δ(x=0.2,0.1,0.0)三个超导样品中正电子湮没寿命随温度的变化,细致地研究了正常志异常现象.X为0.0和0.1的二个样品分别在较Tc高40K和30K处观察到了正常态异常现象x=0.2样品(Tc<80K)没有观察到正常态异常现象.实验观察到的正常态异常现象可能是发生超导转变的前奏,由结构不稳定产生的类相交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高压合成方法,合成出了Pr1-xCaxBa2Cu3O7-δ(04≤x≤06)系列块材超导体,在缺氧的Pr0.5Ca0.5Ba2Cu3O7-δ四方123结构样品中得到了Tc为98K.实验结果表明Pr在123结构中的价态为大于3+的混合价态,因而空穴填充和杂化导致的载流子局域化是Pr抑制123相超导电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紫外脉冲激光源淀积生长氧化物薄膜的技术,我们在SiTiO3衬底上成功地外延生长了超薄超导YBa0.2Cu3O7薄膜样品.样品YBa0.2Cu3O7层厚度分别为2.4nm至10.8nm(二至九个原胞).四端引线电阻法测量了样品的电阻温度关系和超导转变.超导零电阻温度分别为16K至81K.超薄超导薄膜样品显示当YBa0.2Cu3O7层厚度达到和超过四个原胞层厚(9.6nm)时,厚度变化对样品超导零电阻转变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实验观察到YBa0.2Cu3O7层厚度对样品超导零电阻温度和超导起始转变影响不同.这说明样品中的缺陷对样品性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超薄YBa0.2Cu3O7超导薄膜样品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100)YSZ基底上沉积了YBa2Cu3O7/SrTiO3/YBa2Cu3O7异质外延三层膜,利用交流磁化率和四引线电阻测量的方法确定了三层膜的超导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三层膜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膜层的结晶质量较好,临界转变温度Tc在83.K和86.7K之间.YBCO膜层中的绝大多数甚至全部)晶粒为C取向,在有些膜中只存在少量的a或b取向的YBCO晶粒.三层膜中层界面比较清晰但不十分平整.在膜/基界面处有8-10nm厚的过渡层,它由多晶的BaZrO3组成.膜层和(10)YSZ基底之间具有如下的外延生长关系YSZ[001]//YBCO[110]//SrTjO3[110];YSZ(100)//YBCO(001)//SrTiO3(001).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学测量方法结合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对金属Ag和Al与YBa2Cu3O(7-x)(YBCO)超导薄膜接触界面电学性质和互扩散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由于Ag和Al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二者与YBCO界面的互扩散特性有明显不同.这些不同影响到接触界面的电学性质和接触窗口下YBCO的超导性能.在Ag/YBCO样品中,在高于350℃以上的温度下氧气氛中退火将引起Ag和O的界面互扩散,但对YBCO体内O的分布及YBCO的超导性能影响不大,且有利于在界面形成好的电学接触;在Al/YBCO样品中,在高于350℃以上的温度下氧气氛中退火后,界面则主要发生O向Al膜体内的扩散,并在Al和YBCO界面生成一不导电的氧化层,这些将影响到YBCO体内O的分布和接触窗口下的YBCO的超导性能.在合适的退火条件(约500℃氧气氛中)下退火,Ag与YBCO将形成小的接触电阻,利用剥离工艺制备的样品,其界面接触电阻率ρ(ρc=R×A)高于是10(-6)Ωcm2.  相似文献   

18.
在120K至470K的温区内,测量了脉冲激光沉积YBa2CuO7-x薄膜的正电子寿命的温度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除块材中存在的正电子深捕获中心外,超导外延膜中还存在大量块材中缺乏的正电子浅捕获中心;低温下,深捕获中心所对应的缺陷有可能扩展成为有效的磁通钉扎中心.浅捕获中心对正电子的束缚能为27meV.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Y1-xPrxBa2Cu3O7(x=0.2,0.45,0.6)样品的比热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这个系统中比热线性项系数非常大,呈现出重费米子的特征,并且不同温区其数值亦不同.比热的结果表明Pr离子在这个系统中基本上处于+3价.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仔细分析,我们认为比热线性项增大是源于Pr离子掺入后这个系统中出现了Kondo效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空穴局域态,也正是局域态的出现,导致了金属绝缘体转变,同时导致了超导电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Gd_(1-x)Ca_xBa_2Cu_3O_(7-y)(0.0≤X≤0.20)高温超导体在常压和高压下的超导电性在1-300K温度范围内,利用Bridgman对顶砧获得压力达9.0GPa,测量了(X=0.10,0.15,0.20)样品的dT_c/dp分别为7.68,7.8和4.46K/GPa。发现T_c的压力导数随着ca ̄(2+)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分析了氧含量对T_c和dT_c/dP的影响.利用常压下晶格参数精修值和阳离子与氧离子间距随压力的改变,说明CuO_2面在超导电性上的作用,用CuO_2面之间耦合解释T_c(P)曲线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