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锌卟啉的轴向配位对其激发态光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稳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轴向配体4-N,N-二甲氨基吡啶(DMAP)对5,10,15,20-四(对甲氧基苯基)锌卟啉(Zn(p-OCH3)TPP)的第一单重激发态(S1态)和第二单重激发态(S2态)的荧光特性的影响, 观测到源于S1态高振动能级的热荧光, 并发现轴向配体的引入导致卟啉分子: (1) S1态热荧光寿命缩短, 相对含量增加; (2) S1态荧光寿命缩短. 对轴向配体引起的上述电子激发态性质变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利用FTIR-ATR(傅里叶变换红外-衰减全反射)原位光谱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ZnSe基底上Mg(NO3)2气溶胶颗粒的潮解和风化过程. 根据FTIR-ATR光谱的演变可知, Mg(NO3)2气溶胶在潮解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相变: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RH)接近3%时, Mg(NO3)2气溶胶颗粒为无定型水合物; 稍微升高相对湿度, 无定型颗粒转化为Mg(NO3)2·nH2O(n≤5)晶体, 并且在其表面逐渐形成热力学稳定的Mg(NO3)2·6H2O晶体; 相对湿度达到Mg(NO3)2·6H2O的饱和点(53% RH)时, Mg(NO3)2·6H2O开始溶解, 同时, 内核Mg(NO3)2·nH2O(n≤5)晶体在其表面持续转化为Mg(NO3)2·6H2O晶体, 导致固态气溶胶颗粒全部潮解时的相对湿度延迟到76%. 风化过程中, Mg(NO3)2液滴随相对湿度的降低逐渐失水进入过饱和区域; 相对湿度降至5%以下时, 形成无定形颗粒. 在过饱和Mg(NO3)2液滴的FTIR-ATR光谱中, NO3-对称伸缩振动(v1- NO3-)的吸收强度明显增加, 是溶剂共享离子对, 甚至接触离子对持续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1,2-二硫代草酸根(以下简记为Dto)桥联的4个一维镍和镍铜异金属配合物: (Me6[14]二烯N4)Ni2(Dto)2 (1), (Me6[14]二烯N4)CuNi(Dto)2 (2), (Me6[14]烷N4)Ni2(Dto)2 (3)和(Me6[14]烷N4)CuNi(Dto)2 (4), 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的表征. 得到了配合物3的晶体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 a = 2.2425(4) , b = 1.0088(2), c = 1.4665(3) nm, b = 125.32(3)°; Z = 4; 最终偏离因子R = 0.076, Rw = 0.079. 配合物中Ni(1)与2个Dto配位, 具有平面四方型配位环境, Ni(2)处于大环配体的中心; Dto的2个硫原子与Ni(1)配位, O(1)与Ni(2)形成弱的配位键, O(2)与大环配体上的N(2)形成氢键, 这是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Dto配位形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高压法制备HFe2Co(CO)93-S),作为原料,经脱质子化作用,再分别与(PPh3)2Cu(NO3)和PPh3AuCl反应,将Ph3Cu-或Ph3Au-联接到原始簇合物的中心骨架上,使簇核扩大,得到了组成为(PPh3)2CuFe2Co(CO)83-S)和(PPh3)3AuFe2Co(CO)73-S)的化合物.文中对此两个新化合物进行了IR,UV,1H和31P NMR.元素分析、熔点测定等性质表征,并对(PPh3)2CuFe2Co(CO)73-S)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两个化合物具有类似的中心骨架,在Fe2和Co原子三角形的上面和下面分别键联着Cu和S,或Au和S原子,构成了三角双锥结构.其中一个簇合物由二个三苯基膦和八个羰基配位,另一个则由三个三苯基膦和七个羰基配位.  相似文献   

5.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 在B3LYP/6-31G*水平下研究了叔丁基氧自由基(CH3)3CO和一氧化氮NO气体的反应机理. 研究表明, 该反应是在单、三态势能面上的多通道反应. 反应物经由中间体重新解离出(CH3)3CO与NO的反应通道的势能面最低, 单重态的势能面低于三重态的势能面, 反应以(CH3)3CONOÛ(CH3)3CO+NO为主. 正是这种反应平衡的存在使检测到(CH3)3CO自由基的几率增加; NO对 (CH3)3CO自由基有稳定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飞秒分辨的激光泵浦-探测技术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方法对间二氯苯分子的激发态动力学进行研究. 在270 nm泵浦, 810 nm探测条件下首次得到了第一单重激发态S1(1B1)的寿命. 碎片离子C6H4Cl+主要来源于母体离子的解离, 属于电离解离(ID)机理. 实验得到的离子信号随泵浦-探测延时时间呈指数衰减并伴有周期性的振荡, 这种振荡属于量子拍频现象.  相似文献   

7.
HNCO ¾®HN+CO势能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丽  李宗和 《中国科学B辑》2001,31(2):123-129
用从头算方法, 在UHF/6-311G**和CIS/6-311G**水平上,分别考察了异氰酸光解反应HNCO ¾®HN+CO在基态(S0)、第一激发三态(T1)和第一激发单态(S1)势能面上的解离曲线.并找到了S1/T1, T1/S0, S1/S0势能面的交叉点, 给出了极小能量交叉点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梯度最速下降原理确定了态-态跃迁后交叉点构型在低能态势能面的变化及归宿.计算结果表明光解反应HNCO ¾®HN+CO存在三条竞争反应途径,从动力学观点看,途径A对反应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含有识别基团的两亲性给-受体型分子的聚集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表面光电压谱及荧光发射谱对两种以具有识别功能的巴比妥酸基团作为受体的两亲性给-受体型分子,5-(-4-十二烷氧基苯乙烯基)-(1H,3H)-2,4,6-嘧啶三酮(PB12)和5-(-4-N,N-二-十二胺基苯乙烯基)-(1H,3H)-2,4,6-嘧啶三酮(AB12) 的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子间氢键、π-π及van der Waals等弱相互作用的协同调控下,随着浓度的增加,PB12形成J-聚集体,而AB12形成柱状囊泡形H-聚集体.当溶液浓度大于10-4 mol/L时,PB12在峰值波长500 nm附近出现来源于J-聚集体的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带(TICT) 的发射,AB12在峰值波长600 nm附近出现来源于H-聚集体的激基缔合物的荧光.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叠氮二(2,2'—联吡啶)钌(Ⅱ)配合物在有机溶剂及乙腈—水中的一些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在77K的甲醇—乙醇玻璃态时,用245nm等波长激发表现较强的荧光,其最大发射峰在540nm,另一弱带在580nm。在室温甲醇中测得的磷光发射是弱的,且寿命<15us。 在254nm、300nm及514nm照射下,光反应机制及量子产率与溶剂、照射波长有关。在乙腈—水及乙腈中,分别用254nm和514nm照射均发生取代反应,最后的光产物为Ru(bpy)2(N3)(CH3CN)+,配合物消失的量子产率分别为0.129±0.008mol einstein-1及(6.77±0.22)×10-5mol einstein-1;在乙腈—水中用514nm照射,生成的光产物先是Ru(bpy)2(N3)(CH3CN)+,再生成Ru(bpy)2(CH3CN)22+,配合物消失的量子产率为(5.32±0.13)×10-4mol einstein-1。  相似文献   

10.
文献中已报道了亚甲基桥联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CH2)n(C5H4)2MCl2(M=Ti、Zr;n=1,2,3)的合成和1HNMR谱。我们按如下反应合成了四亚甲基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导电分子晶体(Me3NEt)[Pd(dmit)2]2和(NEt4)[Pd(dmit)2]2 , 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电导-温度曲线. 在能带计算基础上解释了(Me3NEt)[Pd(dmit)2]2的室温电导率(δ = 58(Ω·cm)-1)高于(NEt4)[Pd(dmit)2]2 (δ = 2.2(Ω·cm)-1)的原因. (Me3NEt)[Pd(dmit)2]2属单斜晶系, P21/m空间群; (NEt4)[Pd(dmit)2]2 属三斜晶系, P 空间群. 两种晶体的导电组元皆为平面型配位阴离子[Pd(dmit)2]0.5-, 它们以面对面形式的二聚体 存在. 凭借肩并肩形式的S…S分子间相互作用, 二聚体进一步形成二[Pd(dmit)2]21-维导电分子层. 两种配合物的二维导电分子层的微小结构差异导致电导率一个数量级的差别. 变温电导测定还表明, 两种晶体皆为小能隙的半导体.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研制的小型光解碎片平动能谱仪(飞行距离仅5 cm), 研究了在279.71, 281.73, 304.02和304.67 nm等四个波长下C2H5I的光解动力学. 在I*(2P1/2)、I(2P3/2)的不同光解通道, 获得了分辨出一些振动峰的平动能谱. 这些振动峰归属于光解碎片C2H5I的(v2 = 0, 1, 2,…)各伞形振动激发态(v2, 540 cm-1), 得到了这些振动激发态的布居. 并且, 获得了C2H5I中C—I键的解离能D0(C—I) = 2.314 ± 0.03 eV. 还得到了C2H5I在上述波长下光解后的能量分配: 对于I*通道, 在281.73, 304.02 nm下, 内能占可资用能的比例分别为22.1%, 22.4%;对于I通道, 在279.71, 304.67 nm下, 分别为25.2%, 25.9%. 这些比例值更为可靠, 因将一些振动峰分辨.  相似文献   

13.
娄太平  王家良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0):1642-1646
锂离子传导材料LiTi2(PO4)3能在LiCl水溶液中高选择性地与Na+进行离子交换. 研究了NaCl 溶液中LiTi2(PO4)3上的Na/Li离子交换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升高温度能显著提高LiTi2(PO4)3上的Na/Li交换反应速率, 其离子交换动力学规律可近似由JMAK(Johnson-Mehl-Aurami-Kalmogorav)方程描述. 对LiTi2(PO4)3在水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 升高温度能加快其在水中的溶解速率, pH值过大或过小及离子交换都会加剧LiTi2(PO4)3的溶解.  相似文献   

14.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NH4)2(15-crown-5)3[Cu(mnt)2](1)及(NH4)2(benze-15-crown-5)4[Cu(mnt)2] &#8729;0.5H2O(2)的晶体结构, 两种配合物单晶分别由不同结构的冠醚超分子阳离子与[Cu(mnt)2]2-阴离子组成, 配合物1呈三层夹心(triple-decker)双阳离子结构, 配合物2的阳离子为三明治二聚物结构. 两种配合物在X波段、室温下作了单晶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 配合物1没有检测到超精细结构, 配合物2的EPR谱显示出Cu磁性核引起的超精细结构. 用适于求非同轴的g和A张量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技术严格计算了g张量和A张量的主值及其主轴的方向余弦, 并计算了配合物2的Cu(Ⅱ)上的电子自旋密度分布, 结果与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值吻合.  相似文献   

15.
Reaction of copper powder with 2-thenoyltrifluoroacetone and PPh3 yielded the complex [Cu(C8H4O2F3S)(PPh3)2], which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 spectra.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 a=1.0584(1), b=1.6738(1), c=2.2728(9) nm; β =94.22(2); V =4.0152 nm 3; Z=4; Dc=1.299 g·cm-3; R=0.048, RW=0.054. Copper (Ⅰ) ion is coordinated by two O and two P atoms forming distorted tetrahedron.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有机基团对有机胂合钼聚多酸盐类型的影响,试验了3-硝基-4-羟基苯胂酸与钼酸钠在pH为3~5条件下的反应。制得了两种新化合物:(1)(NH4)6[(3-NO2-4-OHC6H3As)2Mo6O25](2)(CN3H6)6[(3-NO2-4-OHC6H3As)2Mo6O25]。报道和讨论了它们的红外、可见与紫外光谱、热分解性质和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它们与其钨同系物类型相同。化合物(1)可用酸化聚合法及解聚法制得,经过实验比较证实了以七钼酸铵为原料的解聚法具有产物纯化方便、得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标题配合物由Cr(CO)6和PPh3在50ml乙二醇二甲醚中回流5小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S2Cl2,静置后得配合物单晶。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单胞参数a=9.062(3)Å,b=11.088(3)Å,c=12.153(3)Å,β=97.93(1)°,V=1209.4(1.8)Å3,Z=2。 晶体结构是采用Patterson法和差Fourier合成解出。经全矩阵最小2乘法修正,最后偏离因子R=0.046,Rω=0.054,结构中Cr各与三个氧和三个氯原子键联,Cr-O(CH3OCH2CH2OCH3)平均距离为2.091Å,Cr-O(OPPh3)距离为2.000Å,Cr-Cl(平均)距离为2.274Å。它们形成了八面体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由2,6-二乙酰吡啶与肼基硫代甲酯衍生的希夫碱C5H3N[CH=NN=C(S)XR]2(X=S,R=CH3,C6H5CH2;X=O,R=C6H5CH2)。离析出类型为MC5H3N[CH=NN=C(S)XR]2(M=VO2+、Mn2+和Fe2+)和FeC5H3N[CH=NN=C(S)SR]2Cl的希夫碱配合物。希夫碱及其配合物为元素分析、红外、可见一紫外光谱以及磁化率测量所表征,结果与所提出的Mn2+、Fe2+及Fe3+配合物的结构一致.在VO(Ⅱ)配合物的情况,则形成多聚体,其结构为: -(N3S2)V-O-V(N3S2)-O-V(N3S2)-.  相似文献   

19.
用MoCl5和C6H5COOH(或CH3C6H4COOH)在氯苯溶液中反应,得到四钼簇合物Mo43-O)2O4Cl2-(OCOC6H5)6(或[Mo43-O)2O4Cl2(OCOC6H4CH3)6]·2C6H5Cl)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簇合物的晶体结构,运用18电子规则及簇合物的晶体结构数据,得到金属Mo-Mo键键价为1,钼在簇合物中均呈+5价。进行了反应机理的探讨,簇合物中端基氧和桥基氧的存在来自于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MoCl5和C6H5COOH(CH3C6H4COOH)作用时,首先生成钼的含氧配合物MoOCl3,然后生成双核钼配合物Mo22-O)2O2Cl2,进一步形成配合物。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和磁化率的测定证明了结构分析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固体表面光电压谱和固体光声光谱的测定,簇合物Mo43-O)2O4Cl2(OCOC6H5)6的表面光电压谱在~600nm处有一光致电荷分离谱带。  相似文献   

20.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G*方法, 对羰基硼化合物B2n(CO)n (n=1~6)各种可能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对它们的几何构型、电子态、振动频率、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和B2CO的分子轨道进行了理论研究, 得到了B2n(CO)n (n=1~6)结构的稳定性信息. 在它们的基态结构中, 羰基的配位方式是端配位(μ1-CO), B2n(CO)n (n=1~5)的基态构型是线形或平面结构, B12(CO)6的基态构型则较为复杂. B2n(CO)n (n=1~3)的基态是三重态, B2n(CO)n (n=4~6)的基态是单重态. 振动频率和轨道的研究为实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