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iAgSO4-Al2O3复合电解质的导电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分散第二相α-Al2O3对LiAgSO4的离子导电性的影响,发现LiAgSO4-Al2O3的电导率随a-Al2O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在300-500℃间电导率高于纯LiAgSO4,a-Al2O3含量摩尔比约为40时最高。TG-DTA和XRD分析表明,在高温稳定的体立心LiAgSO4降温后以Ag2SO4的正交β相形式存在,但在H2O存在下,生成Li2SO4.H2O和Ag2SO4.FT-IR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Y2O3-Al2O3-SiO2-X稀土玻璃进行氮化硅复相陶瓷的连接。用四点弯曲方法测定不同连接工艺下的连接强度。并对连接界面进行SEM、EPMA和XRD分析。液相钎料玻璃在界面上与氮化硅反应,形成氮化硅/Si2N2O/Y(La)-Sialon玻璃/Y(La)-Sialo玻璃的梯度层界面。接头强度随着保温时间、妆温度的增加,先增后。 在YAS钎料中添加氧化镧,可以提高接头的高温强度。LaYO3的  相似文献   

3.
李彬  白玉白 《应用化学》1994,11(1):67-71
以Mg(NO3)2,Ca(NO3)2,Eu(NO3)3,Bi(NO3)3和Si(OC2H5)4为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比较低的温度,首次合成0.701molMgO-0.175molCaO-1.25molSiO2:0.06molEu^3+,0.002molBi^3+(加入Li^+作为电荷补偿剂)发光体,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研究了由溶胶向凝胶转变和凝胶向发光晶体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发光体在不同激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稀土氧化物添加剂对SiO2碳热还原氮化制备Si3N4粉料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添加剂促进氧化,且制备的Si3N4粉料,颗粒细,含α-Si34N4较高,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以Mg(NO3)2、Ca(NO3)2、Eu(NO3)3、Bi(NO3)3、LiNO3和Si(OC2H5)4为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比较低的温度下,首次合成0.701moIMgO-0.175molCaO-1.25moISiO2∶0.06molEu(3+),0.002moIBi(3+)(加入Li+作为电荷补偿剂)发光体。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研究了由溶胶向凝胶转变和凝胶向发光晶体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发光体在不同激发波长激发下的发光特性以及在激活剂、敏化剂不同掺杂量下的发光行为。讨论了在(Mg(a)O-SiO2基质中Bi(3+)对Eu(3+)的能量传递和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沉淀的Zr(OH)4.3%Y(OH)3.nH2O作前驱体,以乙二醇甲醚-水溶液作反应介质,水热法合成了四方相ZrO2.3%Y2O3纳米晶,考察了反应介质,PH值,反应温度及Cl^1、NO^3-和SO^2-4对产物的影响。前驱体对产物物相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改性SrTiO3陶瓷电容器材料的化学制备及电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C4H9O)4Ti,Sr(NO3)2和Ni(NO3)3为原料制成柠檬酸多元配合物溶液,经过形成溶胶凝胶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热分解,获得组成为:0.91SrTiO3+0.09(Bi2O3.3TiO2)的陶瓷粉料,上述粉料掺入3mol%PbO,3Mol%Li2O和0.4mol%Rb2O后经混全,压片、干燥和烧结等步骤制成改性SrTiO3电容器材料,电性研究表明,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电容器其介电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在机械驱动下力,通过机械合金化途径使氮或氨直接在室温下的逐步细化的,新鲜的,高反应活性的硅界面上充分扩散,形成亚稳态系统,在800℃真空炉处理后得到纳米α-Si3N4粉末。发现气氛对合成Si3N4纳米粉末有很大影响。在氮气中,高能球磨前硅粉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在高能球磨过程中与氮反应生成Si2N2O保护层,阻止氮的进一步扩散,使反应产物含有大量未反应的游离硅。在氨气中可以避免生成了Si2N2o  相似文献   

9.
用XRD、FT-IR、ESR、H2-TPR和TPO等方法,对Na2WO4-Mn2O3/SiO2催化剂和其经水煮处理的一系列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该催化剂中的结晶态Na2WO4易于流失,单层分布的Na2WO4在苛刻的处理条件下也有可能流失.依此,探讨了上述流失现象与Na2WO4-Mn2O3/S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该催化剂在长时间反应中发生的SiO2相变之间的关系,证明了结晶态Na2WO4的流失对该催化剂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催化活性只有轻微的影响,单层分布Na2WO4的流失可造成催化剂中Mn从Mn3+转变为Mn2+,并使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降低.但在水煮条件下,无论是结晶态的还是单层分布,Na2WO4的流失都没有对SiO2的α-方石英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聚硅氮烷的热分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由有机氯硅烷氨解制得的聚硅氮烷(PSZ)在N2与NH3气氛中的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在N2气氛中,PSZ经三个阶段转化为无定形陶瓷,在更高温度下则得到α-Si3N4结晶与β-SiC微晶的复合体.β-SiC的形成来源于Si-CH3基团的热分解,降低PSZ中Si—CH3,含量能提高产物中Si3N4的含量.在NH3气氛中热分解时产生脱碳反应,导致形成无定形态的无机物,它在1500℃转化为几乎为纯的α-SiN4.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三氟甲基磺酸三甲基硅酯/三氯化锑((CH3)3SiOSO2CF3/SbCl3)复合引发体系对1,3 戊二烯的聚合行为.在(CH3)3SiOSO2CF3引发剂中加入SbCl3后,使聚合反应速率提高了24倍,产率从(CH3)3SiOSO2CF3引发的55%提高到80%以上,分子量提高17倍.在聚合体系中加入酮类后,产率和分子量相对于(CH3)3SiOSO2CF3/SbCl3配比为02:1时引发所得聚合物均呈下降趋势;但对不同的酮来说,随着酮的位阻的增大,聚合物的产率和分子量均增大.聚合物的1H NMR图和红外谱图数据均证明该聚合反应是通过(CH3)3SiOSO2CF3与体系中残存的水水解所形成的质子酸HOSO2CF3与SbCl3反应所形成的复合体系引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Co/γ-Al_2O_3 CATALYSTS FOR NITRIC OXIDE SELECTIVE REDUCTION BY ETHYLEN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Co/γAl2O3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对乙烯选择还原NO的反应性能,用XRD和BET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结果表明,在Co/γAl2O3中存在两种钴相,即Co3O4和CoAl2O4,前者是C2H4的完全氧化活性中心,后者是NO的选择性还原活性中心.随焙烧温度的提高,Co3O4向CoAl2O4相的转化是样品对C2H4完全氧化活性下降和对NO选择还原活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更高焙烧温度下,样品活性的下降与载体及CoAl2O4相的烧结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La2O3,TiO2,ZrO2以单层状态分散在SiO2,Al2O3上的改性载体。用XPS求得它们的最大单层分散阈值为:0.22gLa2O3/100m^2SiO2,0.27gLa2O3/100m^2Al2O3,0.04gTiO2/100m^2SiO2,0.036g TiO2/100m^2Al2O3,0.07gZrO2/100m^2SiO2,0.08gZrO2/100m^2Al2O3.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硫酸铝铵分解法制得γ-Al2O3超细粉末,系统研究了以「La(EDTA)」^-为浸渍液时,La组分的添加对所得的Al2O3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组分的适量添加可抑制高温下Al2O3微孔的烧结和向α相的转变,从而提高氧化铝的热稳定性,使氧化铝在高温下保持较大的比表面积,添加x(La)=1%的样品在1100℃焙烧32h后其比表面积达98.0m^2/g,还比较了以La(NO3)3为侵渍液对硫  相似文献   

15.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Sm2O3-CeO2-CuO三元系固线下相关系,样品是在空气气氛1000℃烧结的。该体系含有一个三元固溶体Sm2-xCexCuO4-y,2个三相共存区和3个两相共存区,测定Sm2-xCexCuO4-y固溶体的固溶限、氧含量和超导电性,讨论了晶体结构和氧含量对超导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MNDO法研究了SiH3NO2和其异构体SiH3ONO之间的转化,结果表明,Si-N键的断裂和Si-O键的生成有较小的能垒,反应为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用MNDO法研究了SiH_3NO_2和其异构体SiH_3ONO之间的转化。结果表明,Si-N键的断裂和Si-O键的生成有较小的能垒,反应为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8.
Bi4PMo(12)O(49)催化剂的性质及其在丙烷选择氧化中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钼磷酸出发制备了Bi4PMo12O49催化剂,IR及XRD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后其基本组成为α-Bi2Mo3O12/MoO3,考察了该催化剂对丙烷的选择氧化生,ESR及XPS测定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中Mo^5+的含量明显增加,这暗示着反应物种吸附在Mo^6+上,而Bi则为气相氧的入口。  相似文献   

19.
Ce2O—TiO2/SiO2的制备及除氟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SiO2为基质,CeO2TiO2为包覆物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eO2TiO2/SiO2表面复合物,并对所制复合物进行除氟测试。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形貌,讨论实验环境、试剂用量等因素对CeO2TiO2/SiO2制备及除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Ti(OC4H9)4/nCeCl3·7H2O=1、nCH3COOH/nTi(OC4H9)4=45、nC3H8O3/nTi(O4H9)4=03、RH=95%,热处理温度110℃时,所制CeO2TiO2/SiO2对F-的吸附容量(q)为214mg/g,去除率(E)为856%。  相似文献   

20.
以乙烯、乙烷为探针反应分子,以混合不同锌含量的ZnO/SiO_2,与HZSM-5为催化剂,在不同处理条件与不同混合方式(直接混合或机械研磨)下研究高温焙烧的俗化剂对乙烯、乙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含量的Zn/HZSM-5上C_2H_4、C_2H_6的芳构化反应及NaHZSM-5与ZnO/SiO_2和NaZnHZSM-5与ZnO/SiO_2混合催化剂高温焙烧后的C_2H_4芳构化反应。发现Zn/HZSM-5是一种双功能催化剂,乙烯、乙烷芳构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均与Zn/HZSM-5的双中心Zn ̄(2+)和B酸的相互匹配有密切关系,B酸和Zn ̄(2+)存在最合适匹配。而NZSM-5与ZnO/SiO_2合催化剂高温焙烧后具有Zn/HZSM-5的双功能性,HZSM-5与ZnO/SiO_2在高温下发生了固相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