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溶液高分辨13C NMR谱首次研究了由二苯甲酮(BP)光引发低密度聚乙烯模型化合物直链烷烃n-C24H50交联所产生的H型交联点的结构特征.现已检测和鉴定了光交联样品中与H型交联点相联系的-CH,α-CH2β-CH2上碳的共振谱线,其数据与H型交联点模型化合物、γ-辐射交联正烷烃和聚乙烯所得到的结果符合得很好.在40.83ppm处出现的一个新峰可指认为H型文联点的次甲碳,其相应的31.57和28.37ppm处的另外两个新峰分别指认为相邻的α-CH2β-CH2上碳的共振.本工作中的定量研究表明:在真空和熔融态条件下莱外光照3-5min的样品中H型交联点的数目据估计为每10000个碳原子8.5~11.0个.  相似文献   

2.
在较宽的温度(4.2-80K)和磁场(0-8T)范围内测量了YBa_2Cu_3O_(7-δ)和Y_(0.9)Eu_(0.1)Ba_2·Cu_3O_(7-δ)样品的磁滞回线和磁弛豫,研究了其M(t),J_c(T)和U_(ef_f)(J)关系,并与现有的一些理论模型所预言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与YBa_2Cu_3O_(7-δ)相比,Y_(0.9)Eu_(0.1)·Ba_2Cu_3O_(7-δ)样品的有效钉扎势和无磁通蠕动时的临界电流密度有明显提高,表明Eu的部分替代引入了新的、具有更大的钉扎势的钉扎中心;(2)与其它模型相比,集体钉扎——蠕动理论对我们的实验结果作了更好的描述,因而本文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用溶液高分辨13CNMR谱系统地研究了二本甲酮光引发低密度聚乙烯各种模型化合物(正烷烃.含有文化结构以及末端双键的化合物等)交联产生的H型和Y型交联点的结构和数目.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的交联点对模型化合物的种类有较大的依赖性;在正十二烷光交联过程中,H型和Y型交联点均可形成.且二者的产率相当;而在含有文化结构的模型化合物的文联过程中.形成H型和Y型交联点的产率与文化结构的空间位阻有关;对合末端双键的模型化合物.则在交联过程中双键被打开而形成Y型交联点.这些结果与低密度聚乙烯光引发交联体系中得到的结果相一致,为进一步阐明聚乙烯光交联点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两种不同基质的掺杂3d_(z ̄2)基态铜(Ⅱ)苯并15冠5配合物(Cu(Ⅱ)B15C5)的粉末样品,ESR测定结果表明,以B15C5为基质时,Cu(Ⅱ)B15C5的轴向配体是H_2O;而以Mg(Ⅱ)B15C5为基质时的轴向配体则是.不同的轴向配体对ESR谱的线型有着较大的影响。利用Bleaney公式,计算了键参数,并对成键特性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Gd_(1-x)Ca_xBa_2Cu_3O_(7-y)(0.0≤X≤0.20)高温超导体在常压和高压下的超导电性在1-300K温度范围内,利用Bridgman对顶砧获得压力达9.0GPa,测量了(X=0.10,0.15,0.20)样品的dT_c/dp分别为7.68,7.8和4.46K/GPa。发现T_c的压力导数随着ca ̄(2+)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分析了氧含量对T_c和dT_c/dP的影响.利用常压下晶格参数精修值和阳离子与氧离子间距随压力的改变,说明CuO_2面在超导电性上的作用,用CuO_2面之间耦合解释T_c(P)曲线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μ-CF_3CO_2)_2Ln(μ-CF_3HCO_2)Al(i-Bu)_2·THFl_2(Ln=Nd,Y)配合物单晶结构的X-射线分析指出,配合物具有中心对称性,配位中心由两个稀土和两个Al离子组成,稀土由两个THF和6个TFA分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盖三棱柱结构,Al由两个TFAG和两个i-Bu配位形成四面体结构。桥连Al与两个稀土的TFA分子的羧基发生歧化加氢,其碳原子由SP ̄2型转变为SP ̄3型.NMR研究表明,在THF溶液中,该配合物保持了它在单晶中的配位结构,所不同的是两个i-Bu在溶液中有两种异构形成,二者间为慢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7.
应用 ̄1HNMR技术推定了新合成的二(3-取代X基-2,4-戊二酮).N-甲基乙二胺合钴(Ⅲ)配合物:[Co(Xacac)_2(Me-en)]ClO_4(X=CH_3、Cl、NO_2)的Δ(R)∧(S)和Δ(S)∧(R)异构体的空间构型,测定了各配合物异构体手性配位氮原子上的重氢化速率常数k_D值(34.0℃).结果表明,取代基X对k_D值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应用深能级瞬态谱(DLTs)技术详细研究低压-金属有机物汽相外延(LP-MOVPE)生长的Ga_(0.47)In_(0.53)As/Inp量子阱、宽接触和质子轰击条形异质结激光器中的深能级。样品的DLTS表明,在宽接触激光器的i-Ga_(0.47)In_(0.53)As有源层里观察到H1(E_v+0.09eV)和E1(E_c-0.35eV)陷阱,它们可能分别与样品生长过程中扩散到i-Ga_(0.47)In_(0.53)As有源层的Zn和材料本身的原生缺陷有关。而条形激光器的i-Ga_(0.47)In_(0.53)As有源层的H2(E_v+0.11eV)和E2(E_v-0.42eV)陷阱则可能是H1和E1与质子轰击引起的损伤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在0.0001-2.4GPa流体静压力范围详细研究了非晶(Fe_xCo_x)_(77.5)Nd_4B_(18.5)(0≤x≤1.0)合金的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得到该非晶合金电阻率的压力系数随组分x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用少量的钴(x=0.2)替代铁,不会影响其硬磁性和热稳定性,同时却可减小电阻率的压力系数,从而增强电磁性能在压力下的稳定性。此外还观测到在0.51GPa保压3-24b的结构弛豫,进一步求出该非晶台金电阻率的压力弛豫时间对组分x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低密度聚乙烯光引发交联机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首次用溶液高分辨 ̄(13)CNMR研究了由二苯甲酮光引发低密度聚乙烯(LDPE)交联所产生的交联结构,现已观测和鉴定了H型和Y型长链支化两类交联点。对于熔融态紫外光交联5-10s的LDPE样品,其H型和Y型交联点的浓度据估测分别为一万个碳原子中有5.7-16.9和7.6-21.6个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15种三(2─甲基─2─苯基同基)锡苯氧乙酸酯化合物的13CNMR谱,利用模型化合物对比及化学位移计算比较等方法.对全部谱线进行了归属.讨论了化合物13CNMR谱与结构的关系.求得对苯环碳的取代基化学位移参数(SCS):Cipso=30.0,Cortho=-13.8,Cmeta=0.8,Cpara=-7.5.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 ̄(19)FNMR研究了Al(Ttfac)_3-aeac、Al(Ttfac)_3-Al(aeac)_3体系分子间配体交换反应,其中Ttfac为非对称二齿配体噻吩甲酰三氟丙酮,acac为对称二齿配体乙酰丙酮(CH_3-C-CH_2-C-CH_3).实验结果证实了新物种的产生,求得了交换反应的平衡常数、自由能,发现这一非对称二齿配体金属络合物与对称二齿配体金属络合物体系的配体交换反应平衡时各物种的摩尔分数服从随机统计分布,并讨论了结构与能量及交换反应平衡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1H-1HCOSY,HMQC、HMBC等2DNMR技术对化合物(Et4N)2[Pd2(mp)2(μ-mpH)2]进行1H、13CNMR谱数据分析与归属.表明它在DMSO溶液中仍保持原有固体状态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温度退火未掺Cr的纳米结构Al_2O_3块体的荧光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级勃母石,η-Al_2O_3和γ-Al_2O_3试样中均观察到两个宽的荧光带(p_1和p_2带),它们的波数范围分别为20000—14500和14500—11500cm ̄(-1)。p_1带可归结为纳米Al_O_3,本身所含的微量Cr ̄(3+)离子产生的荧光,这与前人报道的掺Cr的Al_2O_3结果一致,p_2带为未曾见报道的新的荧光带。本文重点对p_2带出现的条件及其机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测量了BaSn_(1-x)Sb_xO_(3-δ)和Ba_(1-y)La_ySnO_(3-δ)样品的低温电阻率和磁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区域,两类样品的导电机制均是传导电子的范围可变跳跃。而在较高温度区域,BaSn_(1-x)Sb_xO_(3-δ)样品的电导主要是电子从定域态到扩展态的跃迁所贡献,Ba_(1-y)La_ySnO_(3-δ)样品的电导则可能来源于电子的最近邻跳跃。  相似文献   

16.
贺庆林  包明 《波谱学杂志》1996,13(3):297-302
测定了15种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苯氧乙酸酯化合物的^13CNMR谱,利用模型化合物对比及化学位移计算比较等方法,对全部谱线进行了归属,讨论了化合物^13CNMR谱与结构的关系,求得对苯环碳的取代基化学位移参数(SCS):Cipso=30.0,Cortbo=-13.8,Cmeta=0.8,Cpara=-7.5。  相似文献   

17.
在活塞圆筒式P~V关系测量装置上,研究了KH_2PO_4(KDP)和(CH_3NHCH_2CO-OH)_3CaCI_2[Tris-sarcosinecalciumchloride(TSCC)]在室温下、4.5GPa内的p~V关系。实验结果表明:KDP在2.1GPa左右有一个相变;TSCC在0.8GPa和3.2GPa左右各有一个相变。本工作还给出了它们在相变前后的状态方程,以及它们的格临爱森参数γO、体积模量B_o和B_o的压力导数B_o。  相似文献   

18.
用1D及2DNMR技术(COSY,TOCSY,HMQC及HMBC)归属了合成抗孕酮新药RU-486中间体3,3乙撑二氧5α,10α及5β,10β环氧-Δ9(11),雌烯17α(1-丙炔基)17β羟基的1H和13CNMR谱线.  相似文献   

19.
首次应用变温实验方法和 ̄(13)C核自旋弛豫方法研究了抗癌药β-榄香烯小分子的内部运动状况。结果表明β-榄香烯分子的六元环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298~318K)内几乎是刚性的。该分子的整体滚动自扩散活化能为14kJ/mol.其六元环外侧链基团CH_2=CCH_3-和CH_2=CH-的整体内旋转扩散活化能均为19kJ/mol.而与该六元环直接相连的甲基的内旋转扩散活化能为18kJ/mol.这个数值大大高于连在六元环上不同位置的两个侧链基团CH_2=CCH_3一中甲基的内旋转扩散活化能(其数值分别为了7kJ/mol和2.8KJ/mol).3个不同位置的甲基的内旋转扩散活化能有很大差别可能是由它们所处的分子空间环境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研究了R_(1-x)Pr_xBa_2Cu_3O_(7-δ)的超导T_c与Pr替代浓度x的关系。发现在离子半径r_i≤r_i(Dy)时,在低Pr浓度范围内存在一个超导T_c平台,并且平台宽度表明一个R ̄(3+)离子尺寸效应。我们认为,T_c平台宽度的离子尺寸效应可能起源于Pr4f电子局域态的改变。提出一个临界R ̄(3+)离子半径r_(ic),r_i>r_(ic)时RBa_2Cu_3O_(7-δ)的超导电性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