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于爱民  王芬蒂 《分析化学》1993,21(6):736-739
本文使用自制的便携式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仪对可燃气体中N_2、O_2、H_2和CH_4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氩气为载气和工作气体,考察了改进后的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洲器(MIPID)的工作参数对测定的影响。对煤气和乙炔中的O_2、N_2、H_2和CH_4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与热导池检测器(TCD)的气相色谱法一致。讨论了高电离电位(>11.7ev)气体组分在MIPID中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2.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超纯氢中痕量杂质O_2+Ar、N_2、CO、CH_4和CO_2。将TCD和FID与预浓缩技术结合,当浓缩样品量为10升时,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O_2+Ar为0.2ppbV、N_2为0.4ppbV、CO为0.05ppbV、CH_4为0.2ppbV和CO_2为0.3ppbV。提出用浓缩体积差值法和按峰面积法两种方法计算样品中杂质浓度,前一种方法可消除载气中杂质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氦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高纯氦中痕量组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增  李健  唐学渊 《色谱》1992,10(1):30-33
国内外曾有多人进行过氦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分析高纯氦中痕量组分的方法和仪器的研究。迄今尚没有见到在一台仪器上,使用一只检测器,在五分半钟内分析氦中痕量Ne、H_2、Ar、O_2、N_2、CO、CH_4,CO_2、N_2O的报道。本工作在研制出二分半钟分离Ne、H_2、Ar、O_2、N_2、CH_4的高效色谱柱后,又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等离子体耦合催化剂的方式进行CH_4干重整(Dry Reforming of Methane,DRM),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CO_2/CH_4物质的量比、合成气主要气体组分浓度(N_2、H_2、CO、H_2O)对CH_4转化率及等离子体催化能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a-Ni/γ-Al_2O_3为催化剂,当反应温度450℃,CO_2/CH_4物质的量比为1.0时,CH_4转化率为41.57%;提高CO_2/CH_4物质的量比可提高CH_4转化率,当CO_2/CH_4物质的量比为5.0时,等离子体催化CH_4干重整过程的CH_4转化率可达92.82%。温度和CO_2/CH_4物质的量比对CH_4转化率影响显著,气体组分的变化改变了体系中的激发态粒子,不仅直接影响到CH_4转化率,还影响着催化剂表面积炭。向反应体系中添加N_2、H_2O可提高CH4转化率,并抑制积炭;而添加H_2、CO后CH_4转化率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可望为生物质气化合成化工品的工艺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检出灵敏度的提高、操作条件的选择及定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微量H_2O、CO、CO_2、N_2O、CH_4、C_2H_2分析的简易色谱法。工作结果表明,本法适用于一个比较广泛的样品范围,并能快速、高效地在1分钟左右检出样品中上述微时杂质。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法一次进样分析15个组分:氦(He)、氖(Ne)、氩(Ar)、氮(N_2)、甲烷(CH_4)、一氧化碳(CO)、乙烷(C_2H_6)、二氧化碳(CO_2)、硫化氢(H_2S)、羰老虢(COS)、六氟化硫(SF_6)、二氧化硫(SO_2)、甲硫醇(CH_4S)、乙硫醇(CH_3CH_2SH)、一氧化二氮(N_2O)、未知碳(U_(cc)).  相似文献   

7.
陈惠麟 《有机化学》1988,8(2):191-192
在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工作中,经常需要测定少量气体。例如,小分子活化的研究工作中,需要测定 N_2、H_2、O_2、CO 等的体积;C_1化学的研究中也需测定 CO、CH_4、C_2H_4、C_2H_6等:研究络合物结构时,络合物在酸解、碘解、热分解后,也有 CO、N_2、O_2、烃类等生成,这些少量气体用一般常压量管是较难测量的,特别是不稳定金属络合物与其他试剂的反应,往往在排出保护气体后,于负压下进行。反应后的体系仍处于负压状态时,测定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8.
An Ni-RE_2O_3/Al_2O_3 catalyst was used for CH_4 reforming with CO_2.Theinfluence of reaction conditions,such as temperature,space velocity,pressure,CO_2/CH_4 and H_2O/(CO_2+CH_4)ratios on the activity of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CO/H_2 ratio was adjustable and the maximum content of CO reached50% in products which conformed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thermodynamical equilib-rium.In addition,the effect of carbon deposition on the catalyst upon the activity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准确认识我国温室气体浓度时空格局以及变化对于评估“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成效非常重要。当前我国近地面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主要依赖进口的光学监测主机,单台仪器成本高且监测要素有限。为此,该研究基于传统的气相色谱法,自主设计了一套三通道气相色谱分析系统,在单台仪器上实现了5种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CH_(4)、CO、CO_(2)、N_(2)O和SF_(6))的高精度监测。对该系统的精密度、线性响应情况和准确度进行的针对性测试实验表明系统检测性能满足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质控标准。针对环境浓度的CH_(4)、CO、CO_(2)、N_(2)O和SF_(6)的连续分析精密度分别达0.08%、1.90%、0.05%、0.08%、0.66%。准确度测试中,5种气体(CH_(4)、CO、CO_(2)、N_(2)O和SF_(6))使用回归方程计算所得值与标称摩尔分数间的偏差分别达0.15×10-9、0.20×10-9、0.37×10-6、0.35×10-9、0.02×10-12(摩尔分数),CH_(4)、CO、CO_(2)、N_(2)O和SF_(6)仪器响应值与标称摩尔分数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2)均为0.9999,线性拟合残差和准确度基本达到WMO/GAW拓展质控目标。该系统对杭州城区大气温室气体在线连续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5~7月期间大气CH_(4)、CO、CO_(2)和N_(2)O呈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综合测试和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研发系统具备良好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和稳定性,与目前国内广泛进口的仪器相比,具有技术自主可控、运行成本更低、自动化水平更高等优势,能满足多种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用TPD和IR方法研究了CH_3NO_2在典型固体酸SiO_2-Al_2O_3和固体碱MgO催化剂上的吸附分解。结果表明,在SiO_2-Al_2O_3表面CH_3NO_2吸附转化为表面甲酰胺物种,后者在高温下分解为CO_2和NH_3。在MgO表面CH_3NO_2吸附形成多种表面化学物种,它们在升温过程中脱附,并通过表面亚硝基甲烷物种分解为NO、C_2H_4、C_2H_6和N_2O.讨论了CH_3NO_2分解过程中表面酸、碱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孔巍  廖世健 《有机化学》1986,6(3):207-209
本文报道了蒽镁与O_2,H_2,C_2H_2,CO,CO_2,(CH_3)_2CO,C_2H_5Br的反应。其中,蒽镁与(CH_3)_2CO和C_2H_5Br的反应可以分别作为合成(9,10-二氢-9-蒽基)二甲基甲醇和9,10-二乙基-9,10-二氢蒽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增  唐学渊 《色谱》1986,4(4):224-227
超纯氩和超纯氮中痕量氧的测定十分重要。但迄今尚没有一种气相色谱法能测到ppb级的水平。由于氧和氩是难分离物质对,通常只能采用氩载气热导鉴定器(TCD)气相色谱法测定,其灵敏度国内最高为5ppm,国外带前置放犬器的方法最高可达1ppm;氩离子化鉴定器(AID)色谱法可测定约0.5ppm。  相似文献   

13.
郭永谦 《色谱》1989,7(6):385-386
直接法流化床合成苯基氯硅烷难凝尾气中(以下简称“难凝尾气”)含有N_2、H_2、低级烃,低沸硅烷及原料氯苯、裂解产物苯等。这种烃类及SiCl_4共存的复杂气体样品的分析国内外尚无报道。本文介绍用气相色谱法对此类气体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小分子的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分子的活化是当前金属有机化学中发展得最快的研究领域。一些简单的小分子,如N_2、CO、CO_2、O_2、H_2、CH_4、SO_2、NO_2、NO、烯烃、炔烃、腈等,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和过渡金属配位而获得活化,从而可以进行插入、氧化加成、还原消除等一系列基元反应,使许多常规有机合成难以实现的反应,通过配位和活化而易  相似文献   

15.
H2—CO,N2和CO2在液体石蜡烃中的溶解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压搅拌釜装置,在压力0.05—4.5MPa,温度373—553K的实验范围内,测定了H_2、CO、N_2和CO_2在液体石蜡烃中的平衡溶解度,目的是为了提供设计浆态床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器所需的基本数据。实验结果表明,H_2、CO、N_2和CO_2在液体石蜡烃中的溶解度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H_2、CO、和N_2的平衡溶解度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与压力呈线性关系,而CO_2的平衡溶解度在较高的压力时稍偏离直线,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上述现象可用溶解熵来解释。将H_2、CO和CO_2实验结果与文献发表的数据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说明二者是颇为接近的。实验测定的气体在液体石蜡烃中的平衡溶解度与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可分别用下列各关联式表示,其计算值和实验值之间的平均误差均小于±6%。C_(eqH2)~*=106.12(P/T)exp(-883.37/T) [kmol(g)/m~3(1)]C_(eqco)~*=75.71(P/T)exp(-585.47/T) [kmol(g)/m~3(1)]C_(eqN2)~*=191.75(P/T)exp(-995.21/T) [kmol(g)/m~3(1)]C_(?)~*=38.88(P~0.904/T)exp(194.81/T) [kmol(g)/m~3(1)]  相似文献   

16.
甲烷在W-Mn体系催化剂上氧化偶联制乙烯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本文报导了w-Mn体系催化剂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详细考察了反应条件对1.9wt%Mn—5wt%Na_2WO_4/SiO_2(W—34)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用XRD、BET、EPR、UV-DRS等方法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在T=800C,甲烷空速=36,000ml·g~(-1)·h~(-1),CH_4:O_2:N_2=3:1:2.6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其甲烷转化率为36.8%,C_2烃收率达到23.9%;研究还表明,C_2H_6,CO_2是CH_1氧化的一次产物,C_2H_4主要由C_2H_6脱氢而来,而CO则可能主要来源于C_2烃的表面深度氧化,催化剂的结构研究表明,在该催化剂中,w是以Na_2WO_4形式存在,Mn则以Mn_2O_3形式存在,而SiO_2已由无定型结构转变成u-方石英;W、Mn、Si之间没有形成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张军旗  杨永进  张劲松  刘强 《化学学报》2002,60(11):1973-1980
采用脉冲微波强化丝光等离子体反应装置,研究了甲烷氧化偶联与二氧化碳重 整制合成气(CO+H_2)副产乙炔、乙烯的反应。常压下,当CH_4和CO_2流量分别为 120,80mL/min,微波峰值功率120W,脉冲通断比为100/100ms时,CH_4和CO_2转化 率分别为70.8%,68.8%;CO, C_2H_2,C_2H_4选择性分别为75%,17.8%和4.1%,产物 中没有积炭。H_2/CO摩尔比值随原料气中甲烷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当CH_4/CO_2摩 尔比为2:1时,H_2/CO摩尔比达到2,这种比例的合成气能方便地用于下一步的 Fischer-Tropsch反应和其他化学品的合成。与其他等离子体反应相比,采用脉冲 强化常规丝光等离子体进行CH_4脱氢偶联与CO_2重整反应,能量效率明显提高,这 对于促进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在C1化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Ⅰ.燃烧法定碳(一)大意:本法可测定钢铁中的总碳量,包括化合态的碳(FeC)及游离态的碳(又名石墨)测定时将钢铁在纯氧气流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_2=CO_24FeC+7O_2=2Fe_2O_3+4CO_2,使通过氢氧化钡[Ba(OH)_2]而被吸收CO_2+Ba(OH)_2=BaCO_3↓+H_2O过量的Ba(OH)_2溶液再用醋酸(HAc)即CH_3COOH标准溶液回滴,由消耗的Ba(OH)_2之毫升数即可求得碳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地下水中溶解气和枯井逸出气的成分变化与地震前兆对应关系的研究,要需建立一个包括He、Ar、N_2、O_2、CH_4、CO_2、H_2S等多种气体组分在含量较宽范围内的分析方法。文献中对上述组分中部分气体和混有其它气体的色谱分析工作报导较多,但对同类气体全分析的方法尚未见介绍。本工作根据地震检测车的要求和结构特点,采用氢气发生器作载气源;并且为了实现上述气体组分的常温色谱全分析,提出了两种色谱流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连续流动微反研究了Rh+Co/Al_2O_3催化剂的CO加氢反应.结果表明反应在220℃以上发生.反应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和H_2/CO值的增加而增加.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Rh+Co/Al_2_3上CO和H_2共吸附及其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在Rh+Co/Al_2O_3的孪生及线式中心上,CO和H_2室温共吸附时即有部分孪生及线式CO转化为相应的羰基氢化物.随温度的升高,剩余的孪生和线式CO继续向相应的羰基氢化物转化.而羰基氢化物则向多氢羰基氢化物转化.在到达反应温度之前,催化剂表面只存在羰基氢化物及相应的多氢羰基氢化物.在反应温度则导致产物CH_4生成.与CO加氢反应和CO歧化的吸附态研究结果相关联,作者认为在Rh+Co/Al_2O3上CO加氢生成CH_4是经由羰基氢化物-多氢羰基氢化物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