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本文测试了两个5,5′-二(取代苯基)-2,2′-联(口恶)二唑-1,3,4化合物在21种溶剂中的电子光谱。发现化合物的a_(max)~(UV)和(?)_(max)~(FL)分别与溶剂的(n~2-1)/(2n~2+1)、[(ε-n~2)(2ε+n~2)]/[ε(n+2)~2]和(ε-1)/(ε+2)-(n~2-1)/(n~2+2)以及化合物的((?)_(max)~(UV)-(?)_(max)~(FL))与溶剂的{(ε-1)/(2ε+1)-(n~2-1)/(2n~2+1)}都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溶剂对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和强度的影响比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光诱导一锅法高选择性N-甲基喹喔啉酮类化合物和苯乙酮类化合物合成一系列3-烷基化喹唑啉-2(1H)-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玫瑰红作为光催化剂,在18 W 460nm的蓝色LED下照射8 h,通过直接C3-H活化的方案,较好收率获得一系列相应的3-烷基化喹喔啉-2(1H)-酮类化合物,最高产率可达到76%。反应体系具有经济实用性和底物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为3-烷基化喹喔啉-2(1H)-酮类化合物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异喹啉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药理活性,本文在合成1,2,3,4-四氢-2-苄基异喹啉酮-4衍生物的基础上,参照Hinton方法制备2-异丙基-1,3-二氢-4(1H)异喹啉酮(1),用(1)进一步与芳醛、羟胺、酰氯及苯肼反应得到了相应的衍生物(3a-6e)。  相似文献   

4.
邢兰敏  卢凤才 《有机化学》1983,3(6):447-450
几种双(α-次甲基羰基)化合物分别用两种氧化体系DMSO和HBr或DMSO,HCI和KI,进行氧化,得到了相应的双(1,2-二羰基)化合物。对所得到的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质谱和1~H核磁共振谱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氧化产物的产量高,操作简便,原料价廉,为大量制备这类化合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HEPT是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潜在活性化合物。1-[(乙氧基)甲基]-6-(1-萘甲基)胸腺嘧啶是HEPT的类似物,通过增加6位取代基的位阻可提高药效。文献设计并合成了该化合物,并对关键中间体(d)的合成及脱羟基反应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夏林  胡艾希  彭俊梅 《有机化学》2010,30(4):558-563
以3-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8种4-(N-乙酰氨基)-3-(4-芳基噻唑-2-基)-苯甲酸乙酯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质谱,元素分析,1H NMR和13C NMR确证.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d,3h,3p(40μg/mL)对神经氨酸酶(NA)的抑制率分别为36.02%,33.40%,42.05%;化合物3g,3h(500mg/L)对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为50%.  相似文献   

7.
安琳  张玲  郑友广  薛运生  牟杰  刘玲  刘毅 《有机化学》2012,32(6):1108-1111
探讨了在微波加热条件下,芳香醛、取代苯乙酮和尿素的三组分反应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制得4,6-二芳基-3,4-二氢嘧啶-2(1H)-酮类化合物,收率为68%~84%.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三甲基氯硅烷,该三组分反应则高产率(66%~87%)地生成相应的脱氢产物4,6-二芳基嘧啶-2(1H)-酮类化合物.该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收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为4,6-二芳基-嘧啶-2(1H)-酮类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线.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3,7-二亚氨基-2,6-二硫杂-4,8-二氮杂双环[3,3,0]辛烷(5)及其衍生物四硝基(4),四乙酰基(7),二乙酰基(8)和苦味酸盐(6)的制备。(7)易失去两个乙酰基而得到二乙酰基衍生物(8),(8)还可以再乙酰化而重新得到(7)。(7)用Raney镍脱硫而得到一个直链四乙酰含氮化合物(9)。通过上述反应和有关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质谱等确证了上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4-乙酰氨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4 种2-甲基-1-(4-芳基噻唑-2-基)-苯并咪唑-6-甲酸乙酯新化合物. 化合物结构经质谱、1H NMR、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确证, 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化合物5a的晶体结构. 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5c(500 mg/L)对小麦白粉病菌抑制率达到95%; 化合物5e对辣椒疫霉病菌(25 mg/L)的抑制率为61.9%, 对油菜菌核病菌(500 mg/L) 抑制率高达97.2%; 化合物5k(25 mg/L) 对小麦赤霉病菌抑制率为55.1%.  相似文献   

10.
江刘平  康从民  吕英涛 《应用化学》2014,31(10):1191-1194
以苯、丁二酸酐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硝化,与水合肼反应三步反应合成6-(3-氨基苯基)-4,5-二氢哒嗪-3(2H)-酮(1),总收率为58.3%。由3-(3-硝基苯甲酰基)丙酸(3)合成化合物1的过程中,在雷尼镍(Raney Ni)的催化下与水合肼反应,一步完成了苯环上硝基的还原和成环。重点考察了该步反应的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合肼与化合物3的摩尔比11.7∶1,回流反应4 h,产率为82.7%。  相似文献   

11.
由相应的酯(1)肼解制得5-甲基-异(口恶)唑-3-甲酰肼(2),后者与醛缩合得到酰腙(3a~3h),3a~3h再进一步与乙酸酐环合,以良好的收率合成出了3-N-乙酰基-2-取代芳基-5-[5′-甲基-异(口恶)唑-3′]-Δ3-1,3,4-(口恶)唑啉衍生物(4a~4h). 以上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1H NMR、MS和元素分析的确证.  相似文献   

12.
设计合成了系列光系统II (PS-II)电子传递抑制剂2-氰基-3-(2-氟吡啶-5-基)甲氨基-3-甲硫基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1H NMR、元素分析确证. 生物活性测定表明: 部分化合物显示出很好的除草活性. 其中活性最好的化合物在150 g/ha, 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在90%以上. 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氰基丙烯酸酯的3位取代基对它们的活性影响较大. 3位由(2-氟吡啶-5-基)甲氨基取代的氰基丙烯酸酯和相应的氯取代的氰基丙烯酸酯的除草活性相当或稍高.  相似文献   

13.
在氮气保护下,3-对氯苯基-1-丁炔-3-醇与三苯基氢化锡进行游离基加成反应,获得加成物(Z)-1-三苯基锡基-3-对氯苯基-1-丁烯-3-醇(1).加成物(1)与卤素反应后,与锡原子相连的苯基被取代,得到一卤代、二卤代和混合二卤代物(2-8).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IR表征了化合物1~8的结构,并测定了加成物(1)、一溴代物(3)和二溴代物(5)的晶体结构.在加成物(1)的晶体结构中存在一对对映体,由于分子内存在较弱的O→Sn配位作用,构成以锡原子为中心的扭曲四面体构型.在化合物3和5分子中,存在分子内O→Sn配位键,构成以锡为中心的扭曲三角双锥构型.该系列化合物分子内的O→Sn配位能力和Lewis酸性强弱的顺序为:二卤化物>一卤化物>加成物;氯代物>溴代物>碘代物.  相似文献   

14.
使用三氯化铟在乙醇中回流的条件下催化不同的靛红衍生物与4-羟基脯氨酸反应,以较高的产率(83-99%)和纯度合成得到了相应的产物3-(1-吡咯基)吲哚-2-酮化合物,并对这个反应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氢硼酸根(B_(12)H_(12)~(2-)、B_(10)H_(10)~(1-)、B_(11)H_(14)~-)和π-芳烃-π-环戊二烯基铁阳离子的反应,合成了36个氢硼酸π-芳烃-π-环戊二烯基铁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测定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部份化合物还作了~1H NMR鉴定。对化合物的性质,包括它们的热行为,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DTA仪测得的结果表明,(1)当阳离子相同时,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的顺序为:[ArFeC_5H_5]_2B_(12)H_(12)>[ArFeC_5H_5]_2B_(10)H_(10)>[ArFeC_5H_5]B_(11)H_(14);(2)当氢硼酸根相同时,其热稳定性受芳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坚a  张蓓娜a  戈梅b  朱莉b  王洋a  陈瑛a  夏鹏a 《中国化学》2008,26(8):1447-1453
N-甲基-2-单芳基苯并噻唑啉 (1) 在固体状态时可以稳定地储藏在空气中。但是,它们在不同溶剂中却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在醇溶液或二甲亚砜-水的体系中,1相对稳定;而在其它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等溶剂中,会发生自发偶联反应生成相应的邻-(N-芳酰基-N-甲氨基苯)-二硫化合物 (2)。对这些新的化合物 (1) 和 (2) 进行了体外人乳腺癌细胞 (MDA-MB-23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点筛选,大部分化合物都表现出了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类化合物 (1) 和 (2) 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贯虹  王加宁  孔学  刘可春 《应用化学》2011,28(12):1375-1378
研究了1-(4-氯苯胺基)-4-(4-吡啶甲基)-2,3-二氮杂萘琥珀酸盐的合成工艺,采用苯酞和吡啶甲醛为起始原料,经加成、重排、取代和成盐4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通过1H NMR、MS和HPLC进行了表征。 重结晶纯化后的目标化合物纯度为98.1%。 对荷瘤(人大肠癌HT 29细胞)裸鼠的抑癌活性测定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两步合成法,得到标题化合物3,6-双(1-氢-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银盐(Ag2(BTATz)·2H2O),并用元素分析、X荧光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采用DSC和TG-DTG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热分解行为及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结果表明,其热分解过程是由1个吸热阶段和2个放热阶段组成,主放热阶段的非等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α/dt=1014.29×{3(1-α)[-ln(1-α)]1/4/4}exp(-2.10×104/T)。 计算得到化合物的自加速分解温度(TSADT)、热爆炸临界温度(Tb)、热点火温度(TTIT)和绝热至爆时间(tTIAD)分别为517.10 K、580.12 K、531.00 K和90.32 s ,以此来评价其热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马丽  高连勋 《应用化学》2009,26(5):519-522
化合物3-(6-(2-羟甲基)-2-吡啶基)-1,1’-(R)-联萘酚1与新戊酰氯反应,得到单个羟基封端的化合物3-(6-(2-羟甲基)-2-吡啶基)-2’-特戊酰基-1,1’-(R)-联萘酚2。化合物2与MoO2(acac)2进行配位得到金属配合物Mo(Ⅵ)-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质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a = 11.7934,(10) Å,b = 23.045(2) Å,c = 15.1888(13) Å,α =90º,β = 112.84º,γ =90º, V = 3804.2(6) Å3,Z = 4,μ =0.392mm-1,Dc = 1.298Mg/m3,F(000) = 1544,R1 = 0.0775,wR2 = 0.1934,GOF = 1.122。测试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一个钼(Ⅵ)原子与一分子水、一分子配体中酚羟基的氧,吡啶环中的氮,醇羟基中的氧形成ONO三齿配合物。配合物Mo(Ⅵ)-2在萘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得到中等活性和较低的对映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在无溶剂绿色化学条件下,将α-萜品烯-马来酸酐加成物(1)与取代苯(硫)脲发生N-酰化反应,合成了4个N-(1-异丙基-2-羧基-4-甲基二环[2.2.2]-5-辛烯-3-羰基)-N′-芳基(硫)脲化合物(3a~3d),并由IR、UV-Vis、MS、1H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了目标产物的结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其中3个化合物(3a、3b和3c)具有植物激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