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氧化碳加氢合成C_1-C_5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所研制的催化剂是以铜元素为主,钴、铁等元素起增链作用,并添加碱或碱土金属,采用不同方法制备得到的均匀混合氧化物。结果表明,C_2~+醇的含量取决于Cu/Co和Co/M的比例。合成产品分布遵循Schulz-Flory方程,分配或然率α在28-0.45之间。上述催化剂在250—320℃、压力6—8MPa、空速3000—6000h~(-1)、原料气组成H_2/CO为2—3的操作条件下进行了考察。并选择活性居中的催化剂在270—290℃、空速5000h~(-1)、压力8MPa的反应条件下进行了42天稳定性实验。  相似文献   

2.
以膦化硅烷作桥联剂,硅胶作载体,用四种方法合成了化学键联固相化的RhCl(CO)(PPh_3)_2络合物催化剂。实验表明,以[RhCl(CO)_2]_2作原料,用先键联后络合法合成的催化荆(编号ⅡA)活性最高,在温度为110℃、压力为40kg/cm~2、合成气H_2/CO=1,液体空速(LHSV)为31/l.hr时,己烯-1醛化转化率为95.7%,庚醛选择性为100%。用ⅡA催化剂进行了温度、压力、空速和H_2/CO比等变量对上述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并在较佳条件下(即110℃,40kg/cm~2),用己烯-1进行了205小时的寿命实验,实验过程中活性基本不下降,转化率一般在93%以上,选择性在95%以上,铑流失低于0.4ppm(液相产物中之浓度),此结果比用同系均相催化剂还好。计算了催化剂单位表面铑原子数、膦原子数以及其它表面性质,从而推导出催化剂的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氯化亚铜-吡啶类络合物作催化剂,醇类在低压下的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丁酯(及碳酸甲酯和碳酸乙酯)的反应,在10kg/cm~2和120℃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为 275克(BuO)_2CO/克CuCl·小时.压力、Py/CuCl比例、CuCl含量、水含量和配体的结构对络合物的催化活性都有影响,提出了反应机理的初步设想,讨论了水含景和配体结构对络合物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报道CO_2/H_2在CuO-ZnO及CuO-ZnO-ZrO_2催化剂上低压合成甲醇的反应,指出CuO-ZnO-ZrO_2对CO_2/H_2制甲醇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本文通过TPD-MS测试研究了第3组分ZrO_2的加入对CO_2/H_2在CuO-ZnO-ZrO_2催化剂上低压合成甲醇的促进作用。 1 实验部分 催化剂的评价在恒压流动反应系统内进行。用色谱仪分析产物(Porapak Q柱,4 mm×3m,柱温120℃,CO、CO_2、CH_3OH、H_2O的保留时间分别为0.55、0.84、4.72、6.6 min),热  相似文献   

5.
纤维催化剂用于裂解汽油双烯加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一种以氧化铝纤维为载体的高效加氢催化剂。当用于裂解汽油双烯加氢时,其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均很好。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温度40℃,压力40kg/Cm~2、氢油比(mol)0.5),液体空速可高达40ml/g·hr。在连续运转1000小时后,产品中双烯含量<0.5,催化剂活性未见下降。此外,还讨论了此类催化剂活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用离子交换方法制备了一系列Pd/MY分子筛催化剂(M=Li,Na,K,Cs,Cu,Zn)。在静态循环装置中考察了这些催化剂对CO+H_2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在pH_2=40kPa,pCO=20kPa 和180℃的条件下,CO+H_2反应的主要产物为甲醇和二甲醚。碱金属离子促进甲醇的生成,而酸中心有助于产物甲醇的脱水反应。  相似文献   

7.
甲醇在几种甲醇合成催化剂上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考察了甲醇在Cu-Zn-Al、Zn-Cr和Pd/Al_2O_3催化剂上的分解反应。所用的条件范围是:LHSV~(?)0.3—3.Gh~(-1),温度230—100℃,压力0.5—8.0MPa。各催化剂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都有很好的甲醇分解活性,但选择性差别较大。Cu-Zn-Al催化剂上的主要付产物是甲酸甲酯,其产量随温度和接触时间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具有中间产物的特征。Pd/Al_2O_3明显地催化甲醇脱水,二甲醚选择性达30%以上。Zn-Cr催化剂于375℃使用时,在本工作所用的压力和空速范围内可保持99%左右的甲醇转化率,其中(H_2+CO)选择性80%以上,H_2/CO比接近2.0,付产一部分二甲醚。在三种催化剂上,CH_4及CO_2产量都很少,其顺序是Pd/Al_2O_3>Zn-Cr>Cu-Zn-Al。最后还将实验结果与用化学计最法计算的选择性作了对照验证。  相似文献   

8.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草酸为沉淀剂,采用悬浮共沉淀法,一步合成CuO-ZnO-Al2O3/HZSM-5双功能催化剂.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在CO2加氢合成二甲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CO2加氢合成甲醇组分(CuO-ZnO-Al2O3)与甲醇脱水组分(HZSM-5)配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双功能催化剂加氢与脱水组分配比为8∶1时,对CO2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有较高的催化性能: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温度为270℃,压力为3.0 MPa,空速为4 800 h-1的反应条件下,CO2的单程转化率达到29.8%,二甲醚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达到53.8%和16%.XRD、BET、TPR和NH3-TPD对催化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组分配比影响双功能复合催化剂中脱水组分的酸性和加氢组分的结晶度、晶粒尺寸、CuO的还原性.  相似文献   

9.
曾健青 《中国科学B辑》2001,31(6):487-492
在Cu/ZnO固体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 某些醇特别是2-醇对CO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促进作用. 在固体催化和溶剂催化的协同作用下, 由CO/CO2/H2合成甲醇反应可以在443 K的低温和5 MPa的压力条件下高效进行. 初步研究表明, 在443 K以2-butanol为溶剂时, 连续反应40 h的甲醇平均单程产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46.51%和98.94%, 并且催化活性稳定. 该反应温度比当今一般工业合成的反应温度降低80℃左右. 因此, 这种新过程的最终开发成功必将对甲醇合成工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气催化合成甲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在高压微型反应装置上进行了生物质气合成甲醇的研究。利用组成为H2/CO/CO2 /N2(体积比)=52.5/21.5/22.8/3.2 的富CO2原料气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和空速条件时甲醇的时空产率和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范围内,甲醇的产率和质量分数在260 ℃达到最大。产率和质量分数随反应压力升高而增大,空速增加使产率增大,甲醇的质量分数降低。当p=4 MPa,t=260 ℃,WHSV=5 280 h-1时, 甲醇的时空产率为0.79 g·(mL·h)-1,质量分数为96.2%,与工业合成气相比,分别下降25.8%和1.64%。  相似文献   

11.
采用CO与金属钴在温度280℃,压力2 MPa的条件下反应48 h后制备得到单相Co_2C催化剂。通过XRD、H2-TPR、TEM和XAS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单相Co_2C催化剂在费-托合成反应中的稳定性与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费-托合成反应的进行,Co_2C催化剂的活性缓慢上升,同时伴随着产物中甲烷的选择性逐渐降低,C5+的选择性逐渐升高。对比反应前后催化剂发现,反应后的催化剂为Co_2C和少量金属Co的混合相,表明在费-托合成反应条件下,单相Co_2C会发生部分分解,生成的金属Co会导致CO的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Cu/Zn/Al/Mn催化剂上CO/CO2加氢合成甲醇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四组分的Cu-Zn-Al-Mn和Cu-Zn-Al-Ce催化剂以及三组分的Cu-Zn-Al催化剂。利用组成H2/CO/CO2/N2=66/27/3/4(体积比)的富CO原料气对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并研究了温度、压力和空速等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适量的锰助剂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利用SEM和XRD方法进行了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表征,同样表明锰助剂可以起到阻止CuO晶粒长大和促进CuO分散作用。利用富CO2的生物质原料气体积比为H2/CO/CO2/N2=50/25/20/5对Cu-Zn-Al-Mn催化剂进行的评价表明:Cu-Zn-Al-Mn催化剂上CO/CO2加氢合成甲醇的甲醇产率和选择性均有下降,在试验范围内,甲醇产率下降11%~25%,选择性为93%~95%。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以SnX_m配位的铑(Ⅰ)络合催化剂在甲醇羰基合成醋酸中的热稳定性。当操作压力为30kg/cm~2,反应温度在155—180℃范围内,发现该催化剂不因一氧化碳分压改变或供给不足、分布不均等而引起分解沉淀。甚至一氧化碳分压为零,半小时内,也未发现该催化剂有分解沉淀现象。但反应在某一温度以上时,该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则受一氧化碳分压的控制。反应深度(甲醇转化率)在50—100%范围内,反应产物在直接蒸馏中或长时间蒸煮时,该催化剂都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并能保持一定的羰基化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4.
高景星  JohnEvans 《催化学报》1987,8(4):384-391
发现了乙烯醛化的一个有效的新催化体系,它由钌原子簇H_4Ru_4(CO)_(12)或Ru_3(CO)_(12),卤化物和碱金属阳离子促进剂组成。在碱性的四氢呋喃-水溶液中,C_2H_4,H_2和CO的分压为1:2:2(总压小于75kg/cm~2)及125~175℃的条件下,其催化活性正比于反应温度、C_2H_4、H_2和CO的分压。添加卤化物和碱金属阳离子极大地提高了催化活性并得到如下顺序:NaI/NaOH 相似文献   

15.
在液相介质为二甲苯、甲醇和液体石蜡,温度100~140℃、压力3.5~4.7MPa的条件下,使用H_2/CO合成气。在1立升搅拌釜内考察了自制的CuCr/甲醇钠催化体系的浆态相低温甲醇合成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液相介质以二甲苯为佳,CO转化率随压力而升高,温度以120℃为宜。44h的连续运转结果表明,以CO转化率为代表的该催化体系的反应性能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金属壁载PdZn/Al2O3/FeCrAl催化剂在不锈钢平板式微型制氢反应器中对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50℃,甲醇GHSV=1·6L/(g·h),水/醇摩尔比为1·2时,甲醇转化率可达100%,H2选择性达99%以上,出口CO含量低于0·5%,同时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程文强  宋夫交  高佳  葛艳  许琦 《合成化学》2020,28(4):308-313
以Zn(NO3)2·6H2O、Zr(NO3)4·5H2O为原料,Na2CO3为沉淀剂,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Zn/Zr摩尔比的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其结构经XRD、BET、Raman光谱、TEM和H2-TPR表征。结果表明:Zn0.2Zr0.8Ox催化剂为固溶体结构,比表面积最大达46.2 m^2·g^-1,还原性能良好。以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醇为目标反应,对不同Zn/Zr摩尔比的催化剂进行性能测试,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Zn0.2Zr0.8Ox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250℃、空速GHSV为12000 mL·g^-1h^-1、反应压力2 MPa和H2/CO2(体积比)=3/1时,Zn0.2Zr0.8Ox固溶体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二氧化碳转化率达到了3.5%、甲醇选择性高达75.4%,甲醇收率达到2.6%,且催化剂能够稳定运行100 h而不失活。  相似文献   

18.
沉淀剂对Au/ZnO催化剂上CO氧化性能及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5℃和进料中含水条件下,考察了由Na2CO3,(NH4)2CO3,NaOH和NH4OH等4种沉淀剂制备的Au/ZnO催化剂上CO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沉淀剂影响Au/ZnO催化剂的前体组成、金粒子和ZnO粒子大小、比表面积及CO拉化性能。由NH4OH制备的Au/ZnO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较差,CO转化率只有15%;由其它3沉淀剂制备的Au/ZnO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和稳定性明显改善,可至少连续反应1100h,且保持CO完全氧化,其中Na2CO3是最佳沉淀剂。在反应过程中反应气氛可引起金粒子的聚集及在催化剂表面生成新的碱式碳酸锌物相。催化剂的稳定性与金粒子长大速度和碳酸根累积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氧化改性活性炭为载体,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Co-Mo催化剂,并用CO还原SO2反应作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焙烧温度500℃、Co/Mo物质的量比0.45、最佳反应条件(硫化温度为500℃、空速为7 000 mL/(g·h)、CO/SO2物质的量比为2:1,反应温度为450℃)时,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XRD表征结果表明,催化CO还原SO2反应的活性相为CoS2和MoS2,硫化温度影响活性相的形成。该催化剂稳定性好,反应运行24 h后活性仍能保持最高活性的99%。  相似文献   

20.
工业固定床Fe-Cu-K催化剂浆态床F-T合成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在接近F-T合成实际工况下考察了工业固定床Fe-Cu-K催化剂浆态床F-T合成反应性能,研究反应温度、压力、原料气空速和氢碳摩尔比等操作参数对催化剂反应活性、产物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总运转时间达2 500 h;同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SEM)对催化剂的抗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操作参数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目标产物产率有较大的影响,工业固定床Fe-Cu-K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抗磨损性能,F-T合成烃产物分布合理;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589 h的稳定条件运行内,催化剂的失活速率为0.23%/d(以CO转化率的降低计);在整个运行期间CH4选择性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