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水热法调控Na_2WO_4·2H_2O和Ag NO_3混合溶液的p H,制备了Ag_2W_2O_7纳米带,再用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Ag_2W_2O_7@Au复合材料。以Ag_2W_2O_7@Au作为拉曼活性基底,对亚甲基蓝(M B)等6种低浓度有机染料进行检测。实验表明,其对MB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SERS)有显著的增强,M B的检测限(LOD)为82.8 pmol/L,增强因子1.08!10~6。选择浓度均为1.0 nmol/L的以上染料分子的混合溶液为探针分子,发现在Ag_2W_2O_7@Au基底上只能检测到M B的特征拉曼峰。最后对M B浓度为10 nmol/L的15个同一基底不同测试点的SERS测试揭示其增强效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15%。说明Ag_2W_2O_7@Au基底是可选择性检测M B的有效SERS活性基底。  相似文献   

2.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done a series of observations on the haemopoietic modulation effects oflymphocytes. Now we report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ulification of a modulating factor (prolif-eration amplifying factor, PAE) with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HPLC from supernatant conditionedby a lymphoma cell line M12.4.1. RAF exhibits on SDS-PAGE only one band, the molecular weightis about 31,000, the specific activity is 20,000 times that in the conditioned medium. It may providea direct evidence that the B lymphocyte also possesses some haemopoietic modulation effects.  相似文献   

3.
液相法Ru-M-B/ZrO2催化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反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与进口催化剂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评价了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Ru-M-B/ZrO2(M=Zn,Fe)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Ru-M-B/ZrO2的活性指数为343.9,苯转化率为40%时环己烯选择性为85.3%,均超过已工业化及文献报道的催化剂的最高水平.活性组分Ru的晶粒度约为5nm,与进口催化剂接近.确定了Ru-M-B/ZrO2催化剂上苯选择加氢反应适宜的温度为140℃左右,合适的氢压为4~5MPa,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预处理可使Ru-M-B/ZrO2催化剂的活性降低,但使其选择性升高,并从反应机理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暴晓博  任军  王玉凤  贾凌云 《色谱》2019,37(5):533-538
β2微球蛋白(B2M)标准品是研究透析相关淀粉样变和评估血液透析器透过效率的重要试剂。B2M易于聚集的特性导致其作为标准品的单体浓度降低,使得检测结果准确性下降。为了准确评价B2M标准品的质量,该研究建立了基于凝胶过滤色谱的B2M样品中非聚集单体的定量检测方法。使用TSKgel SuperSW2000(30 cm×4.6 mm,4 μm)凝胶筛分色谱柱,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2~7.4),流速为0.5 mL/min,柱温为25℃。使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80 nm,外标法定量。在0.05~0.50 g/L的B2M单体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48。定量限(信噪比为10)为0.08 g/L,添加水平为0.10~0.30 g/L时,回收率为85.0%~96.7%,相对标准偏差为1.7%~3.3%。使用该方法对实验室自制重组人B2M标准品进行了质量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处理简单,准确度高,稳定性好,且不受溶液中B2M二聚体的干扰,适用于B2M标准品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鲜建  彭东  吕高孟  雷骞  张小明 《合成化学》2013,21(5):596-599
采用喷涂法在多孔α-Al2O3载体上制备了NaA分子筛膜(M),其结构和形貌经SEM和XRD表征。对M的渗透蒸发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涂时间和晶种浓度是影响M渗透蒸发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喷涂时间为30 s,晶种浓度为1 wt%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M,在348 K时对90 wt%乙醇的渗透通量为2.64kg·m-2·h-1,分离因子>10 000。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威胁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确诊的20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114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92例(SAP组),用双源CT血管造影技术检测患者的斑块性质,并检测了血清明胶酶B(MMP-9)、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2(Lp-PLA2)浓度,分析MMP-9、PAF及Lp-PLA2与斑块性质间的关系。结果显示,ACS组患者斑块面积和偏心指数均大于SAP组(P<0.05);ACS组患者血清MMP-9、PAF及Lp-PLA2的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ACS组患者易损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SAP组(P<0.05)。所有易损斑块患者血清MMP-9、PAF及Lp-PLA2的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偏心指数与血清MMP-9、PAF及Lp-PLA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通过双源CT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结合血清MMP-9、PAF及Lp-PLA2浓度,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血清MMP-9、PAF及Lp-PLA2浓度与斑块的性质及不稳定性有关,可为预测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CCSD(T)-REL//B2GP-PLYP水平下构建[Au(CH_2)]~+与甲烷反应的可靠反应势能面,分析了C—H键活化过程中的几何结构变化情况;对反应IRC路径上关键点进行自然键轨道(NBO)电荷和分子轨道分析,从理论上推定该氢转移过程属于氢负离子(H~-)转移.对[M—X]+(M=Au,Ag,Cu;X=C,CH_2)与甲烷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了甲烷作为氢供体反应过程的内在影响因素.M—X键能和反应活性中心C上直接参与反应的低能轨道对反应活性均起重要作用,两者协同调控微观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根据极限稀释法(Limiting dilution)原理,应用微孔池培养无增殖细胞生长的“阴性池”及有增殖细胞生长的“阳性池”分析,测定了小鼠造血前体细胞Haem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HPC)在骨髓中的含量。以形态学及~3H-TdR参入率为指标所测定的Balb/c小鼠HPC的含量分别为33及31/10~5骨髓细胞。此外,在培养后4天及7天,按不同浓度接种的细胞数与收获细胞数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反映了在微孔池中HPC的增殖。本方法除用以测定在骨髓中的HPC含量以外,尚可用于分析各种培养条件、造血因子以及细胞毒药物等对其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单分子发夹寡核苷酸固相延伸形成双链寡核苷酸, 以纳米金颗粒标记NF-κB并银染放大, 采用阳极溶出电位法对NF-κB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本法检测序列特异性蛋白质具有高度特异性、高灵敏度和快速等特点, 为转录因子调控机制、开放阅读框识别和功能基因检测等的研究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0.
在0.01 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中,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丹酚酸B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前后在DNA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丹酚酸B在此修饰电极上于0.100 V处产生良好的氧化峰,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后,丹酚酸B的电子转移系数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均发生了变化,氧化峰电位正移,峰电流减小。根据氧化电流的变化求得丹酚酸B和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β=1.00×108L.mol-1,结合数m=1.71,表明丹酚酸B与牛血清白蛋白生成了结合比约为2∶1的非电活性复合物。该结果与荧光光谱法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神经元轴突分化和生长等行为受到物理和化学梯度调控。本文通过调节纳米金和基底之间的静电作用及化学因子在基底上的吸附,在玻璃基底上构建了高分辨率的纳米金密度梯度及物理-化学双重梯度,用来研究海马神经元轴突导向和生长规律。统计结果显示,轴突更倾向沿着纳米金密度增加的方向生长,表明纳米金密度梯度对轴突生长具有导向作用。引入化学因子梯度后,神经元轴突分化及生长等行为受到物理-化学梯度协同调控。本文建立的方法及研究结果可望为神经元发育和修复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以及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是体内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被视为治疗糖尿病的潜在靶标.甾体类天然产物石胆酸3(LCA)具有较好的PTP1B抑制活性.为了提供石胆酸衍生合成多样性的基本骨架,并探讨甾环上特定位点(3,4,5,6及23位)取代基及其构型与PTP1B抑制活性的关系,设计并合成了一组石胆酸类似物.PTP1B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3β-羟基胆烷-4-烯酸(17)和4,4-二甲基-3β-羟基-5-烯-胆烷酸(19)对PTP1B的抑制活性均比石胆酸有所提高,分别达到(8.50±1.21)和(6.27±1.03)μmol·L-1.此外,通过计算机模拟对接阐明了两个化合物与酶的可能结合方式.为进一步研究PTP1B抑制剂提供了新的骨架化合物及有价值的构效关系信息.  相似文献   

13.
采用DFT-B3LYP/6-31+G(d)方法,对配聚物[Cd2Cl4(Hbm)2]及其6种衍生物([M2-Cl4(HbmL)2],M=Zn2+,Hg2+;L=-CH3;-NH2;-CN)基态结构进行优化,用TD-DFT/B3LYP/6-31+G(d)方法计算其吸收光谱;同时用HF-CIS/6-31G(d)方法优化其最低激发单重态的几何结构,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电子在基态与激发态间的跃迁,主要是在卤素配体Cl到金属离子M的电荷转移(LMCL);发射光谱峰的计算最大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改变中心金属离子M和咪唑环上的5位取代基可以精细地调控发光材料的光谱波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绿色单峰发光的聚合物材料, 我们设计并合成了9位取代的二烯丙基芴单体, 在NiCl2的催化下, 合成了可溶的聚芴衍生物, 聚(9,9-二烯丙基芴)(PAF). 较短的烯丙基链既可以增加聚芴的溶解度, 双键的存在又有利于聚芴发生分子间聚集而得到绿光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PAF在溶液和薄膜状态下的荧光峰分别位于403和456 nm的蓝光区域, 而其器件ITO/PEDOT:PSS/PAF/LiF/Al(其中, ITO为氧化铟锡, PEDOT为聚(3,4-乙撑二氧噻吩), PSS为聚苯乙烯磺酸盐)的电致发光峰却红移至绿光区域(532 nm), 得到绿色单峰发光. 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红外光谱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的结果证明, 造成PAF电致发绿光的机制为聚合物分子间聚集.  相似文献   

15.
羰基咪唑法合成牛血清白蛋白键合手性固定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上衍生化学法,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羰基咪唑活化的氨丙基硅胶与牛血清白蛋白反应,合成出牛血清白蛋白键合手性固定相.分别考察了流动相pH值和有机改性剂正丙醇浓度对D,L-色氨酸的保留因子k和分离因子α的影响,并对7种对映异构体成功地进行了拆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VO2(M)纳米棒的金属绝缘体相变(MIT)行为.在VO2(M)纳米棒的DSC分析曲线上发现了两个MIT,分别位于低温和高温区.低温MIT总是伴随出现VO2(B)纳米棒,而独立的高温MIT出现在纯VO2(M)纳米棒.分析和讨论了这两个MIT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HTEMPO和TMPD调控下MMA可控/活性光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HTEMPO(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1-氧自由基)和TMPD(2,2,6,6-四甲基哌啶酮)为调控介质, 以Irgacure 651为引发剂,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光聚合体系的控制反应动力学, 比较了单分子(HTEMPO为调控介质)和双分子(HTEMPO和TMPD为调控介质)调控体系, 并讨论了HTEMPO和HTEMPO/TMPD在MMA光聚合体系中的调控作用、 光敏化作用和原位光氧化反应. 结果表明, 对MMA光聚合体系, 以HTEMPO/TMPD为控制介质的双分子调控体系是有效的, 获得了良好的ln(\[M0\]/\[M\])与时间, 数均分子量与转化率之间的线性动力学关系, 并且PMMA均聚物的多分散性指数(PDI)随着转化率的提高而减小. 在高转化率(>85%)下, 体系的多分散性指数(PDI)最小值可达到1.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含有平面六配位碳(PhC)和平面六配位氮(PhN)的第二和第三过渡系金属夹心化合物(B6X)2M(X=C, N; M=Ru, Rh, Pd, Os, Ir, Pt)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 具有6个π电子的B6C2-及B6N- 结构单元体是ⅧB 族过渡金属的良好配体, 它们与过渡金属中心M形成符合18 电子规则的交错型夹心化合物D6d(B6X)2M, 其中PhC(或 PhN) 与M共线, 形成体系的六重对称轴. 具有近似单位负电荷的非金属中心X满足八隅律规则, 其Wiberg键级约为WBIPhC≈4 及WBIPhN≈3.  相似文献   

19.
用MP2方法,TZVPP基组以及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计算了氢分子与修饰在多孔芳香骨架(PAF)上的羧酸镁、羧酸钙官能团的相互作用,并建立了描述这一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力场.在此基础上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GCMC)模拟预测了氢气在该种新型PAF材料上的吸附等温线.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每个羧酸镁、羧酸钙官能团分别可以提供13、14个氢分子吸附位点,与每个氢分子的平均结合能在8kJ·mol-1左右.通过比较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材料的绝对吸附量和超额吸附量发现,在PAF骨架中引入羧酸镁、羧酸钙官能团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综合储氢性能,达到并超过了美国能源部提出的2015年储氢标准.同时该工作还揭示了氢吸附量与材料的表面积、空腔体积和分子作用强度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虑了环化共聚合的特点,在低转化率时,推得对称非共轭双烯与单烯共聚合组分方程: R_2=([M]/[B]){[B]_(cop)/[M]_(cop)(1+R_1([M]/[B])-1}其中[M]及[B]分别为双烯与单烯的浓度;[M]_(cop)及[B]_(cop)分别为共聚体中双烯与单烯的浓度;R_1及R_2分别为双烯与单烯的竞聚率。当[M]=[B]时,R_1=(2k_(11)+2k_(1c))/k_(12),R_2=k_(22)/(2k_(21)+2k_(2c))。R_1为自由基M·或m·进攻双烯(包括单分子及双分子二种环化机构)与进攻单烯的反应速度比;R_2则是自由基B·进攻单烯与双烯(包括二种环化机构)的反应速度比。 应用上述共聚合组分方程可对文中十二组共聚体系的每一组求得基本上为常数的R_1及R_2值,其可变动范围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