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苯基硫脲、苯基二氯化膦与脂肪醛(酮)在无水苯中进行的类Mannich反应,在分离产物时发现,除了生成3,4-二苯基-4-氧代-1,3,4-二氮磷杂环戊-2-硫酮(Ⅰ)外,还得到了少量3,4-二苯基-4硫代-1,3,4-二氮磷杂环戊-2-硫酮(Ⅱ).根据化合物Ⅱ的生成及31PNMR跟踪反应的结果,得出反应机理为P-H键对亚胺衍生物的加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化合物Ⅰ和Ⅱ的五元杂环均为平面结构,其平面性受4位氧代或硫代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光度法同时测定Fe和Cu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Na2SO4介质中,痕量Fe(Ⅲ)和Cu(Ⅱ)催化H2O2氧化次甲基蓝和甲基橙褪色的指示反应,通过测量440和664 nm波长下,催化反应体系和非催化反应体系的吸光度,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同时测定痕量Fe(Ⅲ)和Cu(Ⅱ)的新方法.同时测定Fe(Ⅲ)和Cu(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50~0.50 μg/25 mL和0.0025~0.75 μg/25 mL,检出限分别为6.9×10-8 g/L和8.7×10-8 g/L.用于水样中痕量Fe(Ⅲ)和Cu(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吕正荣  郭秋玲 《分子催化》1991,5(2):139-146
本文首次采用1,1′-亚氨基二-2-丙氧基羟基氧化钒(Ⅰ),2,2′,2″-次氮基三乙氧基羟基氧化钒(Ⅱ)和1,1′,1″-次氮基三-2-丙氧基氧化钒(Ⅲ),考察了它们催化丙烯,环己烯与叔丁基过氧化氢的环氧化反应活性。化合物(Ⅰ)催化反应的选择性略高于化合物(Ⅱ)、(Ⅲ)。钒(Ⅴ)叔丁基过氧化物是催化反应的活性中间体,紫外可见光谱跟踪扫描研究表明,其浓度在反应过程中有一极大值。对钒化合物催化环氧化反应机理进行了论论。叔丁醇对催化反应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Salen-Cu/NaOH/DMF为半乳糖氧化酶的模型,考察了苯甲醇的氧化反应。氧气氛下,笨甲醇被选择性地氧化成苯甲醛,分子氧被还原为H_2O_2。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对苯甲醇和Salen-Cu均为一级反应,即v=k_表[Salen-Cu][PhCH_2OH],其中k_表=6.1×10~(-3)M~(-1)·min~(-1)。用原位紫外—可见光谱在厌氧和有氧条件下研究了反应过程中d—d跃迁和荷移光谱(MLCT)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诱导过程为Cu(Ⅱ)→Cu(Ⅰ),Cu(Ⅱ)/Cu(Ⅰ)是氧化反应中催化循环的关键,即反应通过两次单电子转移进行。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多核烷氧基稀土碱金属簇合物Ln2Na8(OCH2CH2NMe2)12(OH)2对Tishchenko反应显示良好的催化活性,高效催化一系列醛的二聚反应生成相应的酯。本文考察了多种因素对该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首次采用氚标记法研究乙炔催化二聚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乙炔与Cu(Ⅰ)配位生成中间物同时,伴随乙炔分子上质子向水相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7.
Eric Jette等对碘化钾与过硫酸铵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作过较详细的研究。而Любимова报导了Cu(Ⅱ)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并得出了动力学方程式及催化反应机理设想,但至今尚未见有文献报导Co(Ⅱ)能够加速这个反应。作者曾推测并用实验证实了Co(Ⅱ)对上述反应有催化作用。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当有Co(Ⅱ)存在时,碘化钾与过硫酸铵催化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及催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结合计算机模拟研究了肾上腺素(Adjn)在Cu(Ⅱ)离子催化下, 用H_2O_2氧化产生肾上腺素红(Adom)的反应动力学, 考查了反应的速率随体系中肾上腺素的初始浓度, Cu(Ⅱ)离子浓度和H_2O_2浓度的变化情况。在流动法或添加自由基稳定剂的条件下, 利用顺磁共振法检测丁肾上腺素自氧化, 光氧化和Cu(Ⅱ)离子催化H_2O_2氧化产生的半醌自由基。考查了Cu(Ⅱ)离子催化下自由基的相对浓度随反应条件的变化情况。在反应动力学和顺磁共振实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可能的反应机理, 半定量地解释此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和顺磁共振实验中的自由基行为。  相似文献   

9.
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结合计算机模拟研究了肾上腺素(Adjn)在Cu(Ⅱ)离子催化下,用H_2O_2氧化产生肾上腺素红(Adom)的反应动力学,考查了反应的速率随体系中肾上腺素的初始浓度,Cu(Ⅱ)离子浓度和H_2O_2浓度的变化情况。在流动法或添加自由基稳定剂的条件下,利用顺磁共振法检测丁肾上腺素自氧化,光氧化和Cu(Ⅱ)离子催化H_2O_2氧化产生的半醌自由基。考查了Cu(Ⅱ)离子催化下自由基的相对浓度随反应条件的变化情况。在反应动力学和顺磁共振实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可能的反应机理,半定量地解释此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和顺磁共振实验中的自由基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及其催化的环氧化物参与的聚合反应研究。双金属氰化络合物是由其内界金属M通过氰基与外界金属M连接形成的含 M-C≡N-M 桥键的三维网络状无机高分子(M一般为Zn2+、Fe2+、Co2+和Ni2+等二价金属离子,M一般为Fe2+、Fe3+、Co2+、Co3+和Ni2+等过渡金属离子)。外界金属M一般被认为是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金属。该类催化剂早期被用于催化环氧化物开环聚合,并逐步发展成为合成中高分子量、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极高效催化剂。近年来该类催化剂被用来催化环氧化物/环状酸酐共聚、环氧化物/CX2(X≡O,S)共聚和环氧化物/环状酸酐/CO2三元共聚反应合成聚酯、聚碳酸酯、聚(醚-碳酸酯)、聚硫代碳酸酯和聚(碳酸酯-酯)等具有生物降解性的聚合物。尤其对氧化环己烯(CHO)与CO2(或酸酐)共聚,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表现出了极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结合本研究组十多年的研究结果,本文讨论了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活性中心的可能结构和催化机理,提出了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聚合的共性难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Co(Ⅱ)-半胱氨酸体系中氢的催化放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o(Ⅱ)-半胱氨酸的催化体系是氢催化放电的典型例子。自1933年Brdicka首先发现并研究这个体系以来,发表了许多文章,然而对其电极反应机理的看法仍很不一致,而且他们只是定性地讨论问题。1966年A.Calusaru在研究Co~(2+)-N_2O_3~(2-)体系的氢催化放电的基础上,提出活性络合物还原与氢催化放电平行的理论,并对该体系进行了定量处理。本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合成1-甲基-3,5-二苯基吡唑(MDPP)的过程中,发现氯化铜、氯化钴等化合物对1-甲基-3,5-二苯基吡唑啉(H2MDPP)的氧化脱氢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对以氯化铜为催化剂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反应过程中形成铜(Ⅱ)H2MDPP、铜(Ⅱ)MDPP和铜(Ⅱ)H2MDPP分子氧配合物的证据。另外,在催化氧化反应体系中曾检测到一价铜,这显然是氯化铜的还原产物,故本文对氯化铜与H2MDPP的计量反应及在催化反应中氧分子参与作用的阶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实验中发现,Cu~(2+)可以催化过氧化氢氧化1,2,3-苯三酚(亦称焦棓酚,PG),且卤阴离子(F~-、Cl~-、Br~-)对该催化反应有活化作用。本文系统地研究了Cu(Ⅱ)-PG-H_2O_2催化显色反应及F~-、Cl~-、Br~-对该体系的活化作用。制定了测定痕量铜的催化光度法,用于水样和血清样中微量铜的测  相似文献   

14.
钴(Ⅱ),镍(Ⅱ)—邻菲罗啉极谱催化前波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Co(Ⅱ)、Ni(Ⅱ)与邻菲罗啉的极谱催化前波的反应机理。用多种实验技术,并与Eu(Ⅱ)-邻菲罗啉催化前波的活化桥机理相对比,提出了此两催化前波是电活性络合物的反应机理,也指出了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5.
黄宪  何亚波 《有机化学》1986,6(3):204-206
本文报道在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Cp_2TiCl_2)催化下,Grignard试剂选择还原腈的反应。首次实现了用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选择还原腈,是一种合成醛的新方法。最后还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牛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以酸性铬蓝K、罗丹明B、亚甲基蓝不同供氢底物测定H2O2的酶催化反应体系的催化特性和反应条件。探讨了采用不同底物测定时的催化反应机理。用于雨水中H2O2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以Fe(NO3)3·9H2O为助剂与廉价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N-氧自由基(4-OH-TEMPO)组成催化体系.考察了该催化剂体系上分子氧驱动的氧化含有C=C, N, O和S杂原子的较宽底物范围的伯醇和仲醇氧化生成相应的醛或酮. 结果表明,该反应可在室温条件下在空气中进行,对目的产物的选择性高. 探讨了Fe(NO3)3/4-OH-TEMPO催化氧化醇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丝胶蛋白质与铜(Ⅱ)的配位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pH滴定、光谱法、电子自旋波谱、X射线衍射研究丝胶蛋白质与铜(Ⅱ)的配位反应及其络合物的高次结构.当溶液的pH>9.1时,丝胶蛋白质与Cu(Ⅱ)生成了稳定的络合物,此络合物具有拉伸八面体Cu(N)4(OH-)2型配位结构,高次结构为无规卷曲非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pH 4.0的HOAc-NaOAc介质中,Pb(Ⅱ)与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αFP)生成络合物,于-0.46 V(vs.SCE)处出现一灵敏的极谱峰,Pb(Ⅱ)的质量浓度在0.10~10.0 mg.L-1范围内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0.46 V处的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Pb(Ⅱ)还原产生。用直线法测得络合物组成为Pb(Ⅱ)∶HPMαFP=1∶2,表观稳定常数为4.97×106。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pH值下,半胱氨酸与CuCl_2络合生成的三种不同的络合物。在酸性溶液中,半胱氨酸与CuCl_2通过络合反应、自氧化还原反应,最后生成带氯桥的络合物[Cu_2(Ⅰ)Cl_2(cysH_2)]的白色粉末,(cysH_2为半胱氨酸)。在碱性溶液中,若反应在空气中进行,半胱氨酸与CuCl_2经氧化还原反应,结果生成天蓝色络合物(Cu_2(Ⅱ)(cyss)_2],(cyss~(2-)为胱氨酸根);若反应在绝氧条件下进行,它们则先络合,然后二聚成黑色络合物[Cu_2(Ⅱ)(cys)_2·6H_2O)。根据化学分析以及IR和ESR谱的研究,推测了这三种络合物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