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化学   209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溴代丙二酸二乙酯、丙烯酸钠为原料合成了聚丙烯酸双(乙氧羰基)甲酯(PEOCMA),并制备了其相应的与稀土金属Gd3+、Nd3+以及过渡金属Ni2+的高分子螯合物.利用FTIR、1H-NMR、GPC对聚合物和高分子螯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测得了高分子螯合物中的金属含量,借助多功能材料物理特性测试系统(PPMS,phys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 system)测定螯合物的磁性能.结果表明这些高分子螯合物具有较高的磁饱和强度,在低温下呈现出一定的铁磁相互作用,且为软磁性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Si/Si02、Si/Si—H基底与聚苯乙烯(Ps)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对Ps薄膜的玻璃化转变及相关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何种基底,Ps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L)都随其厚度降低而降低.但相同厚度(〈110nm)下,以Si/Si-H为基底时Ps薄膜的瓦比以Si/Si02为基底的PS薄膜高.Si/Si02表面Ps薄膜疋开始下降的临界厚度为110nm,远高于以Si/Si—H为基底时的40nm.对Ps薄膜的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进行研究,也得到相似的临界厚度.另外,与Si/Si02基底相比,在Si/Si-H上的Ps薄膜具有更低的膨胀系数以及较高弹性模量.可能原因是Si/Si-H与Ps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限制了该界面分子的运动能力,导致基底/PS界面效应对薄膜分子运动的影响力增强,造成该薄膜瓦的厚度依赖性下降,并呈现出相对较硬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Ziegler-Natta催化体系TiCl4/Al(#em/em#-Bu)3催化降冰片烯(NBE)和异戊二烯(IP)的共聚合, 制得可溶于常规有机溶剂的共聚物, 其数均分子量为2.0 × 104~6.5 × 104, 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2.9, 降冰片烯结构摩尔含量为26%~60%. 考察了助催化剂用量、 聚合温度及2种单体投料比对共聚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降冰片烯与异戊二烯的投料摩尔比为4∶6时, 于40 ℃聚合6 h, 得到的共聚物产率为96%, 数均分子量为6.5×104, 降冰片烯结构含量45%. 用 1H NMR, 13CNMR, GPC和DSC等方法表征了共聚产物的微观结构与热性能. 13C NMR DEPT结果表明, 共聚反应中降冰片烯单体以加成方式聚合. DSC结果显示, 共聚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20~40 ℃). 通过Kelen-Tüdös方法得到2种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NBE=0.07, rIP=0.44.  相似文献   
4.
李欣  倪旭峰  沈之荃 《高分子学报》2012,(11):1270-1275
以钪的膦酸酯盐Sc(P204)3和烷基铝组成催化体系催化降冰片烯(NBE)聚合,考察了聚合反应条件对单体转化率、产物分子量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当以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时,[NBE]/[Sc]=50(摩尔比),[A1]/[Sc]=30(摩尔比),40℃陈化5 min,在甲苯中于60℃聚合7h,单体转化率为98%,所得聚合物可部分溶于有机溶剂;NBE以开环聚合方式为主,开环产物含量为81% ~88%,其中顺式双键含量为48% ~58%,分子量2.4×103~ 3.0×103,分子量分布1.9 ~2.2.当以三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时,[NBE]/[Sc]=50(摩尔比),[Al]/[Sc] =5(摩尔比),50℃陈化2h,80℃下于甲苯中聚合4h,单体转化率为39%,所得白色聚合产物很难溶于有机溶剂,以开环聚合方式为主,产物中反式双键含量90%.  相似文献   
5.
 通过稀土氯化物与席夫碱钠盐的交换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以 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胺为配体的稀土席夫碱配合物. 对其中的钕席夫碱配合物进行了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发现其单晶结构为五角双锥构型, 所得席夫碱稀土配合物可以单组分催化 ?-己内酯开环聚合. 深入研究了钕席夫碱配合物催化己内酯的开环聚合机理, 考察了不同聚合条件对单体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聚合反应速率为一级, 聚合反应具有较好的可控性. 聚合物端基分析表明, 聚合反应以配位-插入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6.
新型复合膜优先透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物优先透过膜不仅可以用于有机物的浓缩和回收,还可以用于污水的净化等,因而有机物优先透过型渗透蒸发膜的研究倍受重视^[1]。但由于透醇型膜的研究起步较晚,以及膜材料选择和膜制备等诸多原因,致使透醇膜的研究进展缓慢。我们曾制备了对稀乙醇水溶液有较好分离性能的优先透醇型膜^[2],并得到了分离性能优于硅橡胶膜的聚乙烯醇/壳聚糖共混膜^[3]和交联壳聚糖膜^[4]。  相似文献   
7.
Fe-Al络合催化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应用Fe(acac)3 Al(i Bu)3(acac=乙酰丙酮)催化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制得富于交替的白色粉末共聚物.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反应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486kJ/mol.  相似文献   
8.
烷基镁对杯芳烃钕催化苯乙烯聚合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助催化剂二正丁基镁和催化剂P204Nd及第三组分六甲基磷酰胺(HMPA)组成的催化体系是苯乙烯聚合的优良催化体系,能以很高的转化率得到高分子量的聚苯乙烯[1],用杯芳烃钕配合物代替P204Nd作为催化剂也能得到很好结果[2].为了提高其助催化作用,丁基镁是用镁粉和氯代正丁烷在弱极性溶剂甲苯中制备的.丁基镁在甲苯中的溶解度比较小,要加入少量的三乙基铝,以增加其在甲苯中的溶解度.镁粉和氯代正丁烷在甲苯中的反应没有在四氢呋喃中容易进行,每次制备出的丁基镁的浓度和Mg/Al的物质的量比都有较大的差别,对苯乙烯的聚合产生明显影响.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9.
通过2,2′-亚乙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EDBPH2)的钠盐与硼氢化稀土Ln(BH4)3·3THF(Ln=Er,Yb,Sm)盐交换反应,可以得到离子对形式的三种双金属配合物[Ln(EDBP)2-(DME)Na(DME)3][Ln=Er(1),Yb(2),Sm(3)].得到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FT-IR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中的Er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确定了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两分子双酚配体中的四个氧原子及一个乙二醇二甲醚(DME)中的两个氧原子与稀土Er进行了配位,而钠离子作为平衡电荷的形式存在.配合物1~3都能作为单组分引发剂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  相似文献   
10.
Gas phase polymerization of 1,3-butadiene (Bd) catalyzed by supported rare earth coordination system is studied and a new kinetic model is proposed. Four elementary reactions or processes: the process of exposure and activation of potential active catalytic center, propagation, deactivation and chain transfer reaction to alkyl aluminum, are considered in this model. Some important parameters, such as monomer-consuming rate, are well expressed as the functions of macroscopic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The model can simulate the whole polymerization procedure satisfactori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