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3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冶金工业一日千里,已经生产或正要生产的纯金属和超纯金属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将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检定这些金属的质量和测定其中极微量的杂质已成为目前分析工作者的迫切、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纯金属的分析工作国内过去做得很少,英美文献上报道也不多。苏联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分析化学杂志及工厂实验室杂志上都可以看到,在1957年工厂实验室杂志上便发表了一篇总结性文章。我国自从党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以来,站在生产前线的分析人员能够以敢说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2.
测定钨精砂中的钨和辉钼矿中的钼可用氯化亚铬的电位滴定法来代替经典的重量法。测定钨的实验条件是盐酸浓度保持10N 左右,每160毫升钨的含量不低于1毫克当量。测定钼的条件是盐酸浓度为6N,加入硫氰酸钾约为1克/80毫升。在上述实验条件下,钨、钼都可以用不补偿法在室温下滴定。分析结果基本上与重量法符合,而时间缩减为3小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铈和亚铁离子的滴定曲线验证前文中的公式,结果基本一致,并说明实验和理论不符合之处。  相似文献   
4.
稀土元素的电分析化学研究——铕-二甲酚橙极谱催化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铕(Ⅲ)-二甲酚橙(XO)在导数示波极谱中的灵敏催化波,应用于发光材料中微量铕的测定。研究了这个催化波的机理,证明它既有络合物吸附波的性质,又有XO的还原产物XH为氧化剂的平行催化波的性质,因此在稀土中铕的催化波最灵敏。  相似文献   
5.
高小霞 《分析化学》1998,26(6):757-761
  相似文献   
6.
稀土元素对调节作物生长有特殊的作用,在农作物的栽培试验中有增产效果。为探讨稀土元素对农作物增产的生理效应,本文调查了某稀土矿区的植物种类,并与非矿区进行了对比。矿区与非矿区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采集的植物叶片中稀土含量却有显著差别。如矿区马尾松叶子中稀土含量高于一般地区2.5~22倍。用水培法研究了单一稀土元素在黄瓜植株内的分布规律,镧在植株不同部分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以稀土占灰分的重量百分比计,植物幼嫩部分有较多镧。 本文采用示波极谱络合物吸附波的方法测定植物中的单一稀土及稀土总量。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提出并研究了钆-邻苯二酚紫(PV)的络合物吸附波。在NH_4Cl-(CH_2)_6N混合底液中,Gd~(3+)与邻苯二酚紫的络合物可以产生一个波形良好的吸附波,波峰位于-0.75V(SCE)处,Gd~(3+)浓度在1×10~(-6)—2×10~(-5)M范围内与波高有线性关系。但由于大部分三价稀土离子均有相似的作用,直接用于测定混合稀土中某一稀土元素的含量有困难,因此本文用纸色层法分离样品中混合稀土然后测定其中钆或钐的含量,并对底液中六次甲基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不少农业科研单位将微量稀土用于农作物栽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许多地区已施用硝酸稀土或氯化稀土作为“微肥”以提高粮食、蔬菜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气中的一氧化碳通常有几个ppm,冬天烧煤季节多达十几个ppm。CO对人体的危害在于它与血红素结合的能力二十倍于氧,因此阻碍了体内正常供氧,出现中毒症状。美国1972年后的工业卫生标准定为25ppm×8小时,即人们在25ppmCO的空气下工作8小时无症状。我国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检测中要求有连续、自动化的小型监测仪,在工厂、矿井中急需有轻便、携带式的监测报警器。测定CO可以用不分光红外,气相色谱以及用HgO氧化CO,然后测其还原产物汞,也可以用I_2O_5氧化CO,而测生成的CO_2(电导法)或  相似文献   
10.
1955年作者之一曾在本刊介绍过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可逆电极过程;但在极谱分析的实际应用中很多的情况是不可逆的电极过程,以及溶液中有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我们在本文先介绍不可逆电极过程的基本原理,以后再来讨论动力波的理论。不可逆过程的电流电位公式推导比较繁复,我们根据海洛夫斯基(Heyrovsky)和古塔(Kuta)书中所引的主要原始文献,对不可逆波作一简单分析,并根据双电层的理论和一些实验事实来解释电解质和表面活性物质对不可逆波的影响。如有错误不妥之处,希讀者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