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数学建模”素养有着枢纽作用,数学建模蕴含着哲学方法论的功用,这使它拥有非常独特的育人价值.笔者从“游戏与数学”课程的实践出发,通过游戏案例,从数学建模的视角指出数学建模发挥育人功能的核心是在问题解决和科学决策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知识和现实世界的热爱,进而论证数学建模是数学学科德育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倡导数学建模,是为了推动应用数学的观念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扎根,并让它在学生心中发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拉近数学教育的目标与数学的实用性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对如何教学生会有一个不同的看法,数学教育的风格需要有一个变化,即向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倾斜。单纯纠结数学建模课如何上,有可能使我们偏离更主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李远华  刘恒 《大学数学》2011,27(5):121-124
提高大学生数学建模质量,不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成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学生建模意识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黎丽 《中学数学》2012,(13):74-75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提出了明确要求:"高中数学课程要把数学建模思想以不同形式渗透在各模块和专题内容中.并在高中阶段至少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活动".这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强调了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的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处处留意皆数学,现实时时用数学".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建模活动设计例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最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数学建模现已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重要和基本内容,在高中阶段至少应为学生安排一次数学建模活动,应将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结合生活中的数学,深入开展高中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建模的理论和思想,有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笔者选择了两例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的设计,试图为数学建模活动在高中开展提供一条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数学兴趣,倡导开放式的数学建模教学形式,以应用为驱动、采用案例教学,并注重学生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建模竞赛中提高学生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7.
"主线"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并不是一个高频词,只出现了25次,但仔细品读《标准》会发现,恰恰是"主线"一词体现了本次课程在内容结构的重大变化.《标准》中的"主线"一词含义有二:一是"内容主线",《标准》突出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这些内容,是学生进入社会应用需求和进一步学习最主要的基础,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的基本工具;二是"目标主线",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意识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数学建模中模型建立与求解以及模型的评价与推广这两个环节,提出了"旁观者"与"当局者"这两个角色,并指出优秀数学建模参与者应该具备"从旁观者到当局者"以及"从当局者再回到旁观者"的双向角色转换能力.同时,还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数学建模优秀论文的共性进行了分析,并联系数学建模的两个环节,指出了优秀论文和数学建模过程中两个环节这两者与角色转换的紧密关系.最后,对如何培训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建模参与者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大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多年指导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学生科研活动的经验与体会,深入分析数学建模在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数学建模实践活动纳入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更广泛地开展学生数学建模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浅析数学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琳 《大学数学》2007,23(5):129-133
数学建模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建模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高等院校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数学建模作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足见中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重要性.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已经成为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但中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究竟如何?笔者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现状提出几点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左双奇 《数学通报》2022,(11):18-19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都将数学建模内容列入学生必修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建模这种具有多样性、新奇性的学习形式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在数学建模学习的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上都会遇到困难.多年来,我校为配合参加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对数学建模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下几点做法可以帮助中学生克服数学建模学习中的困难,有利于中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数学建模教学是让学生学会从现实原型中抽象出形象的数学表达式(模型),再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教学.其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几年来,笔者根据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中,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数学直观及其在数学建模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以往数学建模竞赛的几个实例 ,说明了数学直观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是如何创造并发挥作用的 .探讨了数学直观的本质以及对学生数学直观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学建模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都围绕着一个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题而进行,目的是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数学",懂得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建模意识十分重要,是实现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目标的策略要求,又对后续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初高中数学建模知识内涵与思想方法的传承与发展初中数学建模常用到6类模型:方程(组)模型、不等式(组)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或三角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活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  相似文献   

17.
徐永忠 《数学之友》2022,(18):57-6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颁布四五年了,六个核心素养已经被广大数学教师所熟知.课标与教材里都安排了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课时,但是如何落实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进而提升数学建模等素养,是许多教师存在的问题.本文就以“三角恒等变形应用问题”为例,谈了笔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要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活动,既要关注高考培养能力,更要着眼长远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数学建模素养能够促进学生建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中基于知识建模图的理论对2021年数学高考题中的建模题目进行分析,探究数学建模素养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教学建议,致力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代数是大学本科数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由于该课程的内容、思想的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大一的学生入门,也很难培养学生对高等代数的兴趣.若将其与解析几何、数学软件、数学建模等结合起来,并将其内容的先后顺序做适当的调整,能使其内容具体化、生动化.更易适应大一新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大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汪家硕 《数学通讯》2023,(11):16-19+41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关注,充分利用一些来自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加强此方面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更好地形成数学建模素养.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数学建模的课堂实践,并给出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