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区分质子和中子的BCS方法,用尽量少的参数计算了整个希土区偶-偶核的十六极矩Q40与四极矩Q20值,部分结果与实验有较好的符合.实验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还表明,同种核子间的四极相互作用强度仅为质子、中子间四极相互作用的五分之一,但对于解释Q40的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有效玻色子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半经验方法给出了A≥70的偶偶核的有效玻色子数,收集了玻色子数饱和的有关证据,并采用有效玻色子数概念,处理了内禀电四极矩Q0与NπNv(A≥70的偶偶核)系统关系,得到了Q0的经验公式.本文采用所给的有效玻色子数对142Ce和144Nd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粲偶素势模型的框架内,讨论了ψ(3770)与ψ(3686)之间的23S1-13D1混合对ψ(3770)与ψ(3686)电偶极跃迁的影响.结论是混合角θ=30°应予排除,而θ=-10°虽然可以对ψ(3770)→χ0γ和ψ(3686)→χ0γ给出改善的结果,但仍不能解决ψ(3770)→χ1γ与实验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王保林 《中国物理 C》1995,19(8):764-768
用sdg IBM的内禀态,解析计算了稀土区的152—164Dy、154—168)Er、170—186W、168—194Os等偶偶同位素的基态形变,与其它理论及实验结果进行系统比较,表明sdg IBM能对核的形变作出很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用外推N/N→0的方法测正态电子偶素的真空衰率λ0,初步结果得到λ0=7.034±0.013μs-1,讨论了进一步改进实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动力学群表示的生成坐标方法(DGR-GCM)推导并讨论了IBM(s,p,d)的连续变量表示;分析了148,150Nd和152,154Sm的静态势能,得到各核的形变参量β0;求解相应的等效哈密顿量的本征方程,得到了能量本征值和本征函数,并得到了形变核的巨偶极共振劈裂以及纵向的与横向的电偶极强度之比(S+/S)小于2的结论,这与从IBM(s,p,d)的代数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一种以QCD为基础的势模型,计算了cc态的各种E1跃迁宽度.结果表明相对论修正效应相当重要.所得ψ(2s)→γχcJ和χcJ→γψ(1S)(J=0,1,2)的跃迁宽度与实验符合,但ψ(3770)→γχcJ跃迁宽度要比MarkⅢ实验组的新近结果小2倍左右.改善理论结果的一个可能性是考虑23S1—13D1混合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分析胶子到重夸克偶素的碎裂函数使用中, 不同动量分数z的定义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常用的非协变z定义所给出的有限胶子动量下g→J/ψ的 初始碎裂函数Dg→J/ψ(z,Q0), 发现非协变定义给出的碎裂函数对胶子动量k有较大的依赖性. 当|k|→∞时,相应碎裂函数趋于光锥定义下的碎裂函数; 但k较小时(如在加速器Tevatron和LHC上产生胶子的典型能动量范围内), 按非协变形式定义和使用碎裂函数会给计算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充氧气的气凝硅胶电子偶素源,用与已知的106Ru γ射线能量511856.2(2.3)eV相比较的方法,测得仲态电子偶素湮没2γ射线的能量为510998.7(2.5)eV将此数值(经结合能修正)与电子静止质量所对应的能量(mec2)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用推转壳模型在多维形变空间系统研究了Rn-Th偶偶核的基态性质及高自旋情形下的性质, 其中选取的形变自由度为β2, β3, β4和β5. 计算结果很好的再现了实验提取的转动惯量值. 势能面的研究表明, 随中子数的增加, 基态形状由近球形(N≈130)逐渐演变为八极形变(N≈136)后又发展成为稳定的四极形变(N≥140). 推转计算表明Rn-Th偶偶核的八极形变非常软, 在推转到高自旋情形下, 逐渐变为反射对称形变.  相似文献   

11.
蔡延璜 《中国物理 C》1993,17(9):839-844
在微观Vlasov方程的框架下,研究了11Li核的巨偶极共振.正常的及软巨偶极共振的计算结果都与实验值较好地符合.这两种模式对平均场自旋-轨道耦合力的依赖都十分敏感.而11Li中子晕的分布仅对软巨偶极共振有着十分重要的效应.同时也讨论了中子分离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于Pt偶同位素中的h9/2质子对的排列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计算和讨论.结果表明,如用改善的Nilsson参数κ、μ,给出的h9/2的排列频率与νi13/2排列频率的差值Δhωc=hωc(πh9/2)-hωc(νi13/2)对于78184Pt106核具有最小值,约为75keV.这和最近实验上确定的184Pt核转晕带上出现的大的上弯现象,是由于νi13/2和πh9/2两个排列频率非常靠近的结果一致.而运用Nilsson的标准κ、μ则不能给出这一结果.这两个排列的先后次序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对于相邻Pt偶同位素的πh9/2排列频率的理论预言,期待着实验数据的检验.  相似文献   

13.
在组分夸克模型中重子共振态的光子激发下,通过数值计算核子上光子总吸收截面σ1/2和σ3/2,检验了Gerasimov–Drell–Heam(GDH)求和规则.这种计算包括了总计17个低激发的、非奇异重子共振态.发现纵横相干截面在随Q2变化的求和规则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结果显示在94%可信度上这些共振态使GDH求和规则饱和.特别是在Q2=0和小Q2的区域,主要是共振态P33(1232)激发使求和规则饱和.在Q2=1.0GeV2以下,GDH积分有一个很强的Q2依赖性质,且在Q2=0.3GeV2附近变号.由于共振态贡献的迅速下降,当Q2>1.0GeV2时,GDH积分对Q2依赖变弱.  相似文献   

14.
偶偶核基带的量子群Uqp(u2)模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锕系和稀土偶偶核基带转动谱实验数据的拟合和Mallmann图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量子群Uqp(u2)模型对原子核转动谱的适用性.结果表明,Uqp(u2)模型的理论值与实验值比较接近,明显优于单参数形变量子代数SUq(2)模型.此外,还建立了Uqp(u2)的形变参量q、p与核软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 用NL-3和NL-Z两组相互作用参数研究了4个同位素链28Ni,54Xe,78Pt,94Pu的基态性质. 发现,在Hatree近似下奇A核结合能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反而普遍比偶偶核小. 这说明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即使不考虑矢量介子的空间分量,仍可以比较可靠地计算奇A核结合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修正的表面δ相互作用(MSDI),对102—114Ru、102—116Pd和104—116Cd等22个偶偶核作了形变HF计算.得到了长椭球、扁椭球等基态或激发态的解.结果表明,在质量数为102—116间的原子核存在形状过渡、形状共存现象,且单粒子能级随质量数及组态的不同而不同.同时发现质子数的多少以及3S1/2轨道的开始填充对形状过渡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边模抑制比窄线宽的光纤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从耦合腔理论出发分析了光纤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模式选择,得到了为达到稳定的高主边模抑制比所需的短外腔、短光纤光栅的器件设计原则.制作了两只光纤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Q1为短外腔(<2mm)、短光纤光栅(4mm)结构,Q2为长外腔(20mm)、长光纤光栅(17mm)结构.测量Q1的主边模抑制比为35dB,Q2的主边模抑制比为10dB.  相似文献   

18.
含QCD修正的p-A碰撞Drell-Yan过程的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扰QCD αs级近似下,采用双重Q2重标度模型,计算了p-A碰撞Drell-Yan截面与p-N碰撞Drell-Yan截面之比,即核效应函数RQCD(xA,Q2).计算结果与没有QCD修正的R(xA,Q2)值比较,在0.03≤xA≤0.3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压低,与实验符合的情况有所改善.说明对核Drell-Yan过程核效应的研究,QCD修正是有一定意义的,并且在计入这种修正后,双重Q2重标度模型仍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苑长征 《中国物理 C》2006,30(6):488-496
回顾了近期BES和CLEOc利用正负电子对撞机采集的J/ψ, ψ′和ψ′′数据得到的强子谱与粲偶素衰变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 重点分析了对于轻标量粒子的实验研究, 包括利用J/ψ的辐射衰变和强衰变, ψ′的强衰变和χc的强衰变得到的结果, 并对有关粒子的性质进行了评述, 对用以获得这些信息的实验方法作了评论, 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还重点总结了矢量粲偶素粒子衰变“ρπ疑难”相关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 并对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建议. 这些结果对于理解量子色动力学在低能区的应用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一种描述近满壳偶偶核的闯入态的微观理论,计算了对应于110Cd组态的低能谱及波函数.系统地考察了各种因素对闯入态形成的影响、产生组态混合的机制及强度.通过与唯象工作的比较,考察了微观s-d哈密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