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添加SrO使La2O3/CaO催化剂的碱性增强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C2产率提高,但反应温度随SrO含量增而升高,反应活性高的SrO-La2O3e/CaO催化剂,容易被CO2中毒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活性位实在碳酸盐覆盖,催化剂失活之前,反应气中添加CO2可抑制产物中CO2的生成,提高C2产率。  相似文献   

2.
余林  徐奕德 《催化学报》1993,14(5):373-377
在20%La2O3/CaO(LC)催化剂中添加SrO(添加SrO的LC以SLC表示)明显地提高了反应活性和C2选择性。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LC和SLC催化剂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在表观活化能和表观反应级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LC催化剂在CH4转化以及C2和COx形成过程中,表观活化能大于SLC催化剂,而SLC催化剂的指前因子小于LC体系,两者存在着补偿形象。SLC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比kc2/kCH  相似文献   

3.
K+-SrO-La2O3/ZnO(KSLZ)催化体系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在1073K反应温度下,其C2产率为18.2%,且C2选择性为68.3%.催化剂抗潮能力明显增加,在室温下经长期放置后,催化剂活性稳定.用XRD,CO2-TPD和XPS表征了KSLZ催化剂的体相组成及表面碱性、表面组成和表面活性氧物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La2O3,SrO和K+各组分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作用,提出了表面碳酸盐分解生成活性氧物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用红外光谱考察了不同温度下CO2(1.3kPa)同CaO,La2O3,SrO,LC及SLC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O2容易与表面作用生成各种碳酸根物种.从有关碳酸根的红外峰强度可以看到,CO2与催化剂表面作用主要生成单齿碳酸根物种.对于LC催化剂,室温引入CO2主要形成与Ca2+相连的单齿碳酸根物种;温度高于473K时,形成与La3+相连的单齿碳酸根.对SLC催化剂,温度在573K以下,只能检测到与Ca2+相连的单齿碳酸根物种;温度升至673K时,形成与Sr2+相连的单齿碳酸根物种以及桥式碳酸根物种.根据表面碳酸根的分解温度及表面碳酸根的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峰的波数差值Δσ随晶格氧的电荷增加而降低的原理,表征了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其结果与CO2-TPD中基于峰温顺序发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CaO/La2O3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颜其洁 《分子催化》1996,10(1):33-40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CaO/La_2O_3催化剂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适当配比的CaO/La_2O_3催化剂的性能明显优于纯La_2O_3或CaO,在钙含量为24%和81%(Ca/(ca+La))处,C_2选择性和C_2收率分别出现两个峰值。同时还发现,13%CaO/La_2O_3样品显示出良好的低温催化性能,在550℃反应温度下获得了31.5%的甲烷转化率和45%的C_2选择性。并采用XRD、XPS和Co_2TPD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CaO/La_2O_3体系催化剂上没有检测到新物相产生。但是,催化剂中CaO与La_2O_3两组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有利于表面活性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在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条件下,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SrO-La2O3/CaO催化剂,结果表明,晶格氧使甲深度氧化,La2O3和CaO具有活泼的晶格氧,SrO的晶格氧比较稳定,气相氧通过催化剂表面消耗掉的晶格氧,加速甲烷了深度氧化,另一方面,催化剂表面的碳酸根物种在氧气氛下分解,在La2O3和LC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La2O2(CO3)的分解形成配位不饱和的晶格氧O^2-,并为气相氧吸附提供氧空  相似文献   

7.
余林  徐奕德  郭燮贤 《催化学报》1996,17(6):502-506
K^+-SrO-La2O3/ZnO(KSLZ)催化体系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在1073K反应温度下,其C2产率为18.2%,用C2选择性为68.3%。催化剂抗潮能力明显增加,在室温下经长期主和置后,催化剂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8.
用红外光谱考察了不同温度下CO2(1.3kPa)同CaO,La2O3,SrO,LC及SLC催化剂表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O2容易 与表面作用生成各种碳酸根物种,从有关碳本有的红外峰强度可以看到,CO2与催化剂表面作用主要生成单齿碳酸根物种,对于LC催化剂,室温引入CO2主要形成与Ca^+相连的单齿碳酸根物种,温度高于473K时,形成La^3+相连的单齿碳酸根,对SLC催化剂,温度在573K以下,只  相似文献   

9.
K+┐SrO┐La2O3/ZnO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Ⅰ.催化活性和反应气中添加CO2的影响余林徐奕德**郭燮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关键词钾离子,氧化锶,氧化镧,氧化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甲烷,...  相似文献   

10.
用XPS,CO2-TPD及CO与CH4的恒温脉冲反应技术,深入研究加压失活MgO/BaCO3催化剂表面结构变化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压失活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O2-2离子浓度大大降低;表面晶格氧的流动性及晶格氧参与甲烷转化的能力都大大减弱;由于加压失活催化剂表面结构发生变化,MgO和BaCO3共同作用形成的强碱中心消失.  相似文献   

11.
Ag/La0.6Sr0.4MnO3基催化剂上CH3OH和CO的完全氧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Ag/La0.6Sr0.4MnO3、Ag/La0.6Sr0.4MnO3/γ-AI2O3两毓催化剂,发现钙钛矿型La0.6Sr0.4MnO3对低浓度CH3OH或CO的完全氧化显示出相当高的催化活性,适量Ag对钙钛矿型La0.6S50.4MnO3基质的修使其对CH3OH或CO完全氧化催化活性获明显提高;在6%Ag/20%La0.6Sr0.4MnO3/γ-AI2O3催化剂 ,CH3OH完全氧化的T  相似文献   

12.
La2O3/ZnO催化剂体系在以二氧化碳作为氧化剂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具有很高的C2烃选择性和稳定性.采用CO2-TPD-MS和TPR技术考察了La2O3/ZnO对CO2的吸附性质及其氧化还原行为.结果表明:(1)La2O3/ZnO催化剂体系存在着强、弱两种碱中心,其中弱碱中心数量随样品中La2O3含量增加而减少,强碱中心强度随样品中La2O3含量增加而增强.(2)由于组分相互作用,高温下,La2O3/ZnO易产生晶格氧空位,使之对CO2的吸附增强,吸附后的CO2与晶格氧作用形成立方晶型La2O2CO3.(3)La2O3/ZnO表面的La3+和Zn2+可以部分被还原,由于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二者的还原都较单一组分存在时更难.(4)H2-CO2-H2氧化还原循环实验表明,La2O3/ZnO表面被部分还原后,CO2可以将部分被还原的表面再氧化.在此基础上对La2O3/ZnO催化剂上甲烷与CO2转化为C2烃的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研究了O2在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ThO2,La2O3/BaCO3及ThO2-La2O3/BaCO3上的吸附.通过对这三种催化剂上生成的O2超氧离子性质的比较,并与其催化活性相关联,发现ThO2的掺杂使O2离子的gzz值向低场方向移动,这可能有利于O2离子在升温过程中向O2离子的转化,从而使ThO2-La2O3/BaCO3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有明显的提高.本文还考察了CO2对O2离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MgO/BaCO3催化剂上加压条件下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加压下甲烷转化率及C2选择性都明显下降,且当压力再恢复至常压后,其性能仍不能恢复,说明催化剂已经失活.XRD谱表明,加压失活催化剂表面有部分MgCO3生成.但是,活性相MgO部分碳酸化转变为MgCO3不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因为MgCO3的分解温度远低于反应温度,常压下其性能应当恢复.SEM结果表明,加压失活催化剂的颗粒增大.XPS表征结果表明,加压失活催化剂中的BaCO3向表面富积,致使催化剂表面活性相MgO的浓度和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催化剂中的BaCO3向表面富积的过程中会部分覆盖活性相MgO,从而会使催化剂中MgO与BaCO3之间的协同作用遭到破坏,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15.
LaCaMnO3催化剂活性相的结构和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TG,DTA,XRD和XPS方法研究了La0.2Ca0.8MnO3催化剂的结构和形成机理。样品用La,Ca,Mn混合硝酸盐制备。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发生的一系列的固相反应,发现氨氧化催化剂催化活性与生成的CaMnO3含量成正比。在900℃制备的含有CaMnO3,La0.575Ca0.425MnO3,Mn2O3和La2O3的混合物是氨氧化最佳催化剂,活性相是CaMnO3,并具有大量的氧空穴。  相似文献   

16.
用等量共浸法和分浸法制备了含Ca、Sr、Ba、Mg、Zr和La助剂的CuO/γ-Al_2O_3催化剂(CuO/Al_2O_3=8wt%,M/Cu(原子比)=0.15,La/Cu=0.35).用XRD和XPS等考察了在高温750℃、950℃和1050℃老化后的相结构和CO氧化活性,实验表明所有助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烧结和抗相变作用。其中La、Ca和Zr的效果最好。分浸法比共浸法好。在950℃老化后,CuAl_2O_4和α-Al_2O_3同步产生;随老化温度增高,CO氧化活性有所下降。分浸法制备的含Zr样品在950℃老化后活性最高。从γ-Al_2O_3缺陷尖晶石特征及高温脱结构水过程,探讨了助剂抑制α-Al_2O_3生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较高的C2选择性,在加水(水蒸气)条件下,研究了添加CaO对甲烷氧化偶联La2O3催化剂的影响。发现CaO的添加提高了La2O3催化剂的活性,同时水的添加明显地提高了催化剂的C2选择性。在加水条件下,La2O3-CaO催化剂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其CH4转换率为20%,C2选择性超过80%。利用XRD和XPS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加水和不加水条件下的催化剂性能与结构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主要用第四周期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与Al2O3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氧化的结果证实了催化剂设计中的预测:(1)催化剂首先应能解离活化甲烷,(2)催化剂要能较快地活化O2分子.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催化剂才可能有较好的甲烷部分氧化活性.第四周期元素中只有镍具有这样的性质.Cu,Mn,Cr,La,Ca,Zn等氧化物的添加可明显提高Ni-Al2O3催化剂的甲烷部分氧化性能,其中Cu的助催化性能最好.催化剂NiO-CuO-Al2O3,NiO-MnO-Al2O3,NiO-Cr2O3-Al2O3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顺序,与金属Cu,Mn,Cr上CO和H2脱附的顺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傅利勇  吕绍洁 《分子催化》1999,13(5):367-372
在CH4、CO2 催化氧化制合成气反应中, Ni/Al2O3 催化剂在高温下生成NiAl2O4 尖晶石,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向载体(Al2O3)中添加各种氧化物, 使得催化剂的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 并运用TPR、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发现催化剂的抗氧化性顺序为: Ni/CaO-Al2O3 > Ni/MgO-Al2O3 > Ni/CeO2-Al2O3 > Ni/La2O3-Al2O3 > Ni/Y2O3-Al2O3 > Ni/TiO2-Al2O3> Ni/Al2O3> Ni/Fe2O3-Al2O3.  相似文献   

20.
应用XPS,XAES和紫外漫反射光谱法研究了CuO-ZnO/氧化物上CO2/H2合成甲醇的反应活性中心.CuO-ZnO/氧化物催化剂上的反应活性中心是存在于CuO-ZnO固溶体中的Cu-Zn-O("□"为氧空位),活性中心的Cu价态为Cu-和Cu0.反应活性中心在CuOZnO-ZrO2催化剂上比在其它CuO-ZnO/氧化物催化剂如CuO-ZnO,CuO-ZnO-MgO,CuOZnO-Al2O3和CuO-ZnO-r2O3上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