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考察了添加在镍基催化剂中的碱金属助剂对甲烷与空气制合成气的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用TPO、TPR、CO_2程序升温脱附(TPD)、XPS及CO脉冲色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碱金属助剂对降低催化剂结炭有一定作用;催化剂抗积炭顺序为; Ni-K2O/CaO/Al2O3>Ni-Li2O/CaO-Al2O3>Ni-Na2O/CaO-Al2O3>Ni/CaO/Al2O3。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碱金属的添加使催化剂的Ni晶粒变大和吸附CO_2的能力增强,结合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实验结果从不同方面解释了碱金属助剂对催化剂活性和抗积炭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Li2O/CaO-Al2O3具有较好的活性和抗积炭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CuO/ZrO2及含Y或La助剂的CuO/ZrO2催化剂对OC/H2合成甲醇性能的研究,发现稀土助剂能有效地提高该催化剂的活性。XRD结果说明,CuO|ZrO2中加入Y或La助剂可使氧化铜处于较高的分散状态。TPR结果揭示CuO/ZrO2催化剂中存在着在室温就很容易被氧人的铜,它在催化剂中含量的增加导致催化剂活性的提高,是关切的活性组份。助剂的加入使这种易被氧化的铜含量增加。XPS表面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氧化锆对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促进作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掺杂价态补偿原理,在Cu-Zn-Al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添加适量氧化锆助剂研制Cu-Zn-Al-Zr催化剂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230℃,比Cu-Zn-Al约低10℃。采用XRD、UVDR、FTIR、TPD和TPR等谱学方法对2种催化剂进行表征显示,铜基催化剂的活性位可能是“Cu0-Cu+-O-Zn2/A2O3-ZrO2”,工作态Cu-Zn-Al-Zr催化剂表面上Cu/Cu0的比值、价态稳定性和对CO的吸附量均大于Cu-Zn-Al,这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催化剂采用等量浸渍法,先后将Co与贵金属组分浸于γ-Al2O3上,经500℃焙烧,450℃氢气还原制得(mCo3O4/mAl2O3=0.08,m贵金属/m催化剂=1/1000).CO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贵金属Pt和Pd与Co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催化作用,而Rh与Co的协同作用较差.在Co-Pt/γ-Al2O3和Co-Pd/γ-Al2O3上,CO100%转化的温度较在Co/γ-Al2O3上下降了约60℃,而在Co-Rh/γ-Al2O3上仅下降了25℃左右.XRD和XPS的表征结果表明,Co/γ-Al2O3中Co以高分散的金属Co相和类似CoAl2O4的尖晶石相存在,而Co-M/γ-Al2O3(M=Pt,Pd,Rh)催化剂中,Co相已完全被还原为零价.高分散的金属钴相和贵金属相的协同作用,可能与氧从贵金属至Co相上的溢流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硝酸盐水溶液等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r-Ag/γ-Al2O3双金属及单金属的 物催化剂,测定了CO氧化转化率。用BET,XRD,TPR,TPD-MS技术研究了助剂Ag对Cr/γ-Al2O3催化剂CO氧化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铜基催化剂表面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别采用XRD、ESR、XPS和XAES等技术对于二氧化碳加氢低压合成甲醇用CuO,CuO-ZnO,CuO-ZnO-Al_2O_3,CuO-ZnO-ZrO_2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表面Cu、Zn、Al、Zr的存在价态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发现催化剂在还原前Cu以Cu ̄2+存在,在还原后和反应状态下以Cu ̄0存在;Zn在还原后和反应状态下有部分被还原为Zn ̄(2-δ)(0<δ<2),Zr和Al仍保持其还原前价态。催化剂的表面化学组成为:Cu ̄0/Zn(2-δ) ̄+/Zr ̄4+/Al ̄3+/O ̄2-。  相似文献   

7.
孟明  林培琰  伏义路 《催化学报》1996,17(3):189-192
催化剂采用等量浸渍法,先后将Co与贵金属相分浸于γ-Al2O3上,经500℃焙烧,450℃氢气还原剂(mco3o4/mAl2o3=0.08,m贵金属/m催化剂=1/1000),CO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贵金属Pt和Pd与Co之间具有的协同催化作用,而Rh与Co的协同作用较差,在Co-Pt/γ-Al2O3和Co-Pd/γ-Al2O3上,CO100%转化的温度较在Co/γ-Al2O3上下降约60℃,  相似文献   

8.
ZrO2在Pd/Al2O3催化剂中的助剂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流动反应法考察了富氧或贫氧气氛中添加ZrO2的Pd/Al2O3催化剂上CO的催化氧化反应,并用XRD、TPR和TPD-MS等技术研究了助剂ZrO2与γ-Al2O3间的相互作用对催化剂上氧物种的还原和脱出-恢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γ-Al2O3与ZrO2能发生相互作用,添加6%ZrO2的催化剂氧化活性最好,添加适量的ZrO2有利于催化剂上氧物种的脱出-恢复,从而促进CO氧化活性及表面活泼氧物  相似文献   

9.
助剂MgO对Pd/γ—Al2O3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氧化为模型反应,考察了Pd/γ- Al2O3 体系中以不同方式加入MgO 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证实助剂MgO能较大幅度提高Pd/γ- Al2O3 对CO 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MgO能均匀地分散于γ- Al2O3 上,使CO的起燃温度降低达44℃。对样品的XRD、TPR、XPS及氧吸附等表征结果表明,共浸型的Pd- MgO/Al2O3 体系具有最高的Pd 分散度;分浸型的Pd- MgO/Al2O3 体系Pd 分散度亦高于Pd/Al2O3 ,且能提高催化剂表面活性Pd 的含量。表面MgO对氧的浓缩作用有利于CO 的氧化。并讨论了助剂MgO与Pd 的协同作用对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XRD,TPR和TPD/TPSR方法研究了CuO/ZnO/Al2O3/ZrO2(及还原态)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还原状况、酸碱性质及吸附状况,并与其它催化剂作了比较.XRD结果表明,此催化剂在还原前有以晶相存在的CuO,还原后以铜晶形式存在,而Al2O3,ZnO,ZrO2在还原前后均以无定形形式存在.TPR实验发现,共沉淀法制备的铜基催化剂只有一个耗氢峰,对应CuO的一种分布状态,且催化剂中ZrO2的存在促进了催化剂的还原.NH3-CO2双组分共吸附结果表明,CuO/ZnO/Al2O3/ZrO2催化剂上有两种强度不同的酸中心(100℃,340℃)及弱碱中心(90℃).乙醇在催化剂上的TPSR结果表明,在110℃有乙醇的脱附峰,氢气及乙醛的生成峰在210℃,而在高温时则有CO,CO2及丙酮的脱附,整个过程中仅检测到微量乙酸乙酯的脱附(m/e=43)  相似文献   

11.
催化活性测试表明,助剂Fe具有显著提高乙醇生成选择性及铑催化活性的双重作用;助剂Li具有显著提高乙醇选择性的作用,对铑催化活性影响不大。基于H_2/D_2同位素效应结果及CO化学吸附、IR、XRD、XPS等的表征结果,认为助剂Fe经活化处理后大部分与Rh形成RhFe合金,使Rh分散度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乙醇的选择性;Rh分散度的提高以及小部分以Fe~(2+)(Fe~(3+))形式存在的助剂Fe促进甲酰基的生成及随后的氢解断C-O键反应是助剂Fe促使铑催化活性提高的两个因素。Li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与C_2含氧中间体乙烯酮氧端的弱亲合作用,促进了乙醇前驱体的生成,从而使乙醇生成选择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Mg, La and Ca promoters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_2 and H_2O formation pathways during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on precipitated Fe/Cu/SiO_2 catalysts are investigated. The chemisorbed oxygen atoms in the primary pathway formed in the CO dissociation steps reacted with co-adsorbed hydrogen or carbon monoxide to produce H_2O and CO_2 , respectively. The secondary pathway was the water-gas shift rea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_2 production led to an increase in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pathways, and H_2 O production decreased when surface basicity of the catalyst increased in the order Ca >Mg >La.  相似文献   

13.
Mn助剂对CuFeZrO2低碳醇合成催化剂的修饰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Mn修饰的CuFeZrO2催化剂的结构特性,并测试了催化剂的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性能.研究表明,适量添加锰助剂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提高产物中C2+醇的含量,抑制甲烷的生成,但随锰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程序升温还原的测试表明,锰助剂通过与铜的相互作用使铜的还原变得困难,影响铜在催化剂上的状态,随锰的加入量的增加这种作用得到加强.铜分散度的测定表明锰促进了铜的分散,利用探针分子CO在催化剂上吸附的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锰助剂可以提高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影响铜的电子性质,从而增加了CO在铜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钠、钾助剂对FeMn合成低碳烯烃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低温N2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CO/CO2程序升温脱附(CO/CO2-TPD)、M?ssbauer谱和CO+H2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增加Mn助剂含量促进了活性相的分散和低碳烯烃的生成,而过多锰助剂在催化剂表面的富集则降低了费托合成反应的CO转化率;钾助剂和钠助剂的加入均抑制了催化剂的还原并且促进了CO2和CO的吸附.比较还原后(H2/CO摩尔比为20)和反应后(H2/CO摩尔比为3.5)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可以发现,在FeMn、FeMnNa和FeMnK催化剂中,由于钾助剂的碱性和CO吸附能力较强,因此体相中FeCx的含量相对较高;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FeMnNa催化剂拥有最好的CO转化率(96.2%)和低碳烯烃选择性(30.5%,摩尔分数).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钠、钾助剂对FeMn 合成低碳烯烃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低温N2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CO/CO2程序升温脱附(CO/CO2-TPD)、Mössbauer 谱和CO+H2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增加Mn助剂含量促进了活性相的分散和低碳烯烃的生成,而过多锰助剂在催化剂表面的富集则降低了费托合成反应的CO转化率;钾助剂和钠助剂的加入均抑制了催化剂的还原并且促进了CO2和CO的吸附. 比较还原后(H2/CO摩尔比为20)和反应后(H2/CO摩尔比为3.5)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可以发现,在FeMn、FeMnNa和FeMnK催化剂中,由于钾助剂的碱性和CO吸附能力较强,因此体相中FeCx的含量相对较高;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FeMnNa催化剂拥有最好的CO转化率(96.2%)和低碳烯烃选择性(30.5%,摩尔分数).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ZrO2、Ru或Pt助剂对Co/Al2O3催化剂结构及浆态床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ZrO2助剂可阻止或降低难还原铝酸钴的形成、促进催化剂的还原、提高Co/Al2O3催化剂对费托合成反应的催化活性、降低甲烷选择性并提高C5+烃选择性。H2-TPR表征结果表明,少量Ru或Pt助剂均能降低Co-ZrO2/Al2O3催化剂中钴物种还原温度(Co3O4→CoO和CoO→Co0),提高催化剂的还原度,催化剂呈现出良好的CO加氢反应活性。此外,催化剂组分间浸渍次序对费托合成反应性能有重要影响,载体γ-Al2O3先浸渍Zr组分,可有效抑制难还原化合物形成;Co、Ru组分共浸渍加强了Co和Ru组分密切接触程度,更利于钴物种的还原;Co、Pt组分依次浸渍更利于活性组分的均匀分布,催化剂具有最佳的费托合成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7.
助剂Cu、K对F-T合成铁基催化剂作用的表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连续共沉淀和喷雾干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组Cu、K助剂单独或同时加入的微球状Fischer-Tropsch(F-T)合成铁基催化剂,借助低温N2吸附、MES、XRD、H2-TPR、CO-TPR研究了Cu和K助剂对催化剂织构、还原性能以及还原和炭化过程中的物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K助剂的加入能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铁物相在催化剂中的分散程度,增加了Fe2O3与SiO2间的相互作用;当催化剂在H2和合成气中还原时,Cu助剂的加入有利于催化剂的还原和Fe3O4的生成,在CO中还原时,Cu助剂的加入则有利于α-Fe的生成和稳定化。在H2和合成气中,单独K助剂的加入会抑制催化剂的还原或炭化,而Cu和K助剂的同时加入在H2、CO和合成气下均可使催化剂的还原或炭化能力明显提高,表明Cu和K助剂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Zn、Mn助剂对CuFe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锌、锰助剂对CuFe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低温N2吸附、X射线衍射(XRD)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结果表明, 锌的添加导致催化剂比表面下降, 不利于活性相的分散; 而锰则促进铜铁的分散, 增加了铜铁的接触面积, 有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CO吸附的漫反射红外光谱(DRIFT)表明, 锌增强了铁对CO的吸附能力, 这种效应与ZnFe2O4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而锰助剂由于稀释效应, 减弱了铁对CO吸附能力和链增长能力.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测试表明, 与CuFe催化剂相比, CuZnFe催化剂的活性大幅度提高, 但C2+醇选择性下降; CuFeMn催化剂的活性却有所下降, C2+醇选择性也降低, 但总醇的选择性提高. 双助剂修饰的催化剂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 改变了催化剂的织构, 降低了Cu的还原温度, 修饰了Fe的还原性能. 更重要的是, Zn和Mn的添加显著增强了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 催化剂催化性能总体上优于CuZnFe和CuFeMn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 Mo 和 Cu 助剂对 FeK/SiO2 催化剂的性质及费托 (F-T) 合成性能的影响. 采用 N2 物理吸附、H2 程序升温还原、X 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Mo 加入后与 Fe 产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 抑制了催化剂的还原和碳化; Cu 助剂的加入促进了催化剂的还原和碳化; 当 Mo 和 Cu 共同加入后, 催化剂的还原和碳化行为与单独加入 Cu 助剂时相似. 催化剂 F-T 合成性能在固定床上于 280 oC, 1.5 MPa, 2 000 h-1, H2/CO = 2.0 的合成气中测试. 结果表明, Mo 的加入降低了催化剂活性, 但提高了重质烃 (C5+) 的选择性; Cu 的添加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但对稳定 C5+选择性作用不明显. Mo 和 Cu 共同加入后, 催化剂既表现出较为稳定的 C5+选择性, 同时其活性也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n和Zr改性的介孔碳负载钴基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H2/CO程序升温脱附(TP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其F-T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n或Zr助剂的添加均降低了CH4的选择性。其中,Mn助剂的添加提高了C2-4的选择性,提高了烯烷比,而Zr的添加提高了钴物种的分散度,增加了反应活性位点,显著提高了钴基催化剂的F-T反应活性和C5+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