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以β-二酮锆为唯一主催化剂, 以AlEt2Cl和MAO为助催化剂, 使之分别与主催化剂作用形成两种不同功能的催化活性中心, 考察乙烯原位共聚合成支化聚乙烯.  相似文献   

2.
杯[4]芳烃钛-Al(iBu)_3催化乙烯聚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众所周知 ,茂金属催化剂用于烯烃聚合 ,不仅具有高的催化活性 ,而且能制得高规整度聚合物 ,在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上已形成对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热潮 .人们在致力于研究茂金属催化剂的同时 ,并没有停止对非茂金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 ,其中酚氧基钛、锆配合物的优良催化性能尤为引人注目 ,这类新型均相催化剂能高效地催化烯烃均聚[1 ] ,苯乙烯间规聚合[2 ] ,乙烯 苯乙烯共聚等[3] .杯芳烃是由若干个对叔丁基苯酚通过亚甲基经 2 ,6位连接而成的一类环状大分子 ,其结构与酚氧类配体相似 .李勇等曾发现杯芳烃钛化合物与…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的茂金属催化剂虽然具有催化活性高、分子量分布窄、聚合物化学组成均匀等优点,但其极高的Al/Zr比和聚合物颗粒形态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因此对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化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众多的载体中,球形MgCl2是研究得很少的一类载体,文献中曾采用先负载主催化剂茂金属配合物,聚合时再加入助催化剂MAO的方法[1],由于加入的MAO与主催化剂的络合能力很强,会使部分载上的主催化剂溶解下来,成为均相聚合[2,3],导致聚合物颗粒形态差,且粘釜现象严重.我们则采用相反的思路,即先将助催化剂MAO负载在球形MgCl2上,制得MgCl2/MAO,在聚合前再将MgCl2/MAO与Et[Ind]2ZrCl2混合陈化,并立即在少量烷基铝活化下引发乙烯聚合[4],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聚合活性高、聚合物的颗粒形态好、且不粘釜,是一种新型的载体催化剂.由于烷基铝的加入可使催化剂的活性大幅度提高,所以本文将烷基铝也称作助催化剂,来研究其对该载体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α-二亚胺镍/Cp*TiCl3复式催化剂制备双峰长支链聚乙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一种后过渡金属镍化合物 [二 N ,N′ (α 萘基 ) 2 ,3 丁二亚胺镍二溴化物 ][C1 0 H7—NC(CH3)C(CH3)N—C1 0 H7]NiBr2 ,此化合物在MAO活化下催化乙烯聚合能得到含有末端双键的低分子量聚乙烯 ,即长链α 烯烃 .此化合物和一种单茂钛化合物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三氯化钛 (Cp TiCl3)所组成的复式催化剂 ,用MAO活化后两种主催化剂具有良好协同作用 ,能使单一乙烯聚合制备出双峰型长支链的聚乙烯 .1 3C NMR表明由此复式催化剂制得的聚乙烯不但含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支链而且还含有相当多的长支链 (支链长度大于或等于 6 ) .催化剂的摩尔比 (Ni Ti)、Al(MAO) (Ni+Ti)摩尔比和聚合温度等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及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有明显影响 .GPC测试表明所得到的支化聚乙烯分子量呈双峰分布 .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物降解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吸收性、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柔韧性,目前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医用材料领域.而在环境材料如薄膜、板材、发泡材料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PPDO作为一种新材料,虽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合成出来,  相似文献   

6.
由Nd(oct)3(Nd)、Al(i-Bu)3(Al)和C4H9Cl(BCL)三组分组成稀土催化体系,催化苯乙烯(St)在环己烷溶剂中进行配位聚合,考察Al/Nd摩尔比、BCL/Nd摩尔比、陈化温度、陈化时间、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苯乙烯聚合、催化活性以及聚苯乙烯产物(PS)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当Al/Nd=8-12(摩尔比),BCL/Nd=5-25(摩尔比),Ta=40-50℃,ta=6-20 h,Tp=40-50℃时,可以得到高分子量聚苯乙烯,其中重均分子量可高达7.6×105.聚合产物中不溶于丁酮的聚苯乙烯的熔点高达268℃,主要含有间规结构聚苯乙烯和少量等规结构聚苯乙烯;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可溶于丁酮的聚苯乙烯也是含有部分立构规整链段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7.
A neutral nickel (Ⅱ) catalyst D, { [O-(3-cyclohexyl)(5-Cl)C6H2-ortho-C(H)=N-2,6-C6H3(i-Pr)2]Ni(Ph3P)(Ph)}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1H-NMR, FT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i-Bu)3 is an effective cocatalyst for the neutral nickel catalyst. With bis(1,5-cyclooctadiene) nickel(0) [Ni(COD)2] or Al(i-Bu)3 as a cocatalyst, the neutral nickel catalyst D is active for ethylene polymerisation and copolymerisation with polar monomers (tertbutyl 10-undecenoate(BU), methyl 10-undecenoate (MU), allyl alcohol (AA) and 4-penten-1-ol (PO)) under mild conditions.The resulting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NMR, FTIR, DSC, and GPC. From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Ni(COD)2 is more active than Al(i-Bu)3 for ethylene homopolymerization, while Al(i-Bu)3 is more effective than Ni(COD)2 for ethylene copolymerisation with polar monomers. The polymerization parameters which affect both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ing polyethylene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20 μmol catalyst D and Ni(COD)2/D = 3(molar ratio) in 30 mL toluene solution at 45℃, 12 × 105 Pa ethylene for 20 min, the polymerization activity reaches as High as7.29×105gPE.(mol.Ni·h)-1and Mηis 7.16×104g.mol-1.For ethylene copolymerization with polar monomers,the effect of comonomer concentrations was examined. As high as 0.97 mol% of MU, 1.06 mol% of BU, 1.04 mol% of AA and 1.37 mol% of PO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polymer, respectively, catalyzed by D/Al(i-Bu)3 system.  相似文献   

8.
以Ni(COD)2和含磷、氧配体为催化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间规聚苯乙烯.对产物进行了13C-NMR、1H-NMR、GPC、TEM、DSC、TG等表征.在此反应体系下,最佳聚合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1.50 g,[St]0=1.79 mol·L-1,T=60℃,t=2h,[Ni(COD)2]=1.102 mmol·L-...  相似文献   

9.
稀土催化体系Nd(napb)_3-AlEt_2Cl-Al(i-Bu)_3对双烯烃聚合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催化剂Nd(naph)_3-AlEt_2Cl-Al(i-Bu)_3三组分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其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活性。催化剂各组分的配比及制备方法对其活性及利用率有显著影响。催化剂的利用率随它使用时浓度的减小而增大,最后达到恒定链终止反应由体系中过量的AlEt_2Cl吸附于活性体而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4种α-二亚胺镍催化剂Ar—NC(R1)C(R2)N—ArNiBr2[Ar=2,6-dimethylphenyl,R1=CnH2n+1,R2=CmH2m+1;其中Cat1:m=1,n=1;Cat2:m=2,n=1;Cat3:m=3,n=1;Cat4:m=2,n=2],考察了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和催化剂配体骨架碳原子上烷基取代基对乙烯聚合反应活性、聚合物链结构和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当配体骨架上烷基取代基R1和R2不同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且聚合物分子量也较高;其中,Cat2和Cat3在20℃,乙烯常压和5.8mmol/L催化剂用量下,乙烯聚合活性达1.86×103kgPE/(molNi.h)和1.92×103kgPE/(molNi.h),聚合物分子量(Mw)达6.82×105和1.019×105.聚乙烯链结构分析表明,甲基支链在聚乙烯支链中占主导地位,支化度主要受反应温度的影响;同时还发现,配体骨架碳原子上烷基取代基不同的二亚胺镍催化合成聚乙烯的长支链比例相对较高,特别是在较高反应温度40℃下,己基及以上长支链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由两种α-二亚胺镍催化剂[Cat1:α-萘基-丁二亚胺二溴化镍,Cat2:2,6-二异丙基苯基苊二亚胺二溴化镍]组成的复式镍催化剂在MAO活化下催化单一乙烯聚合.可制备得到支化度高达上百个支链(每1000个碳),长支链的比例占到30%左右的聚乙烯.13C-NMR、GPC、DSC、WAXD、DMA结果表明此复式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可得到分子量较高、分子量分布较窄的长支链聚乙烯弹性体.在合适的条件下,此复式催化体系还具有促进提高催化活性的良好协同作用,其聚合活性比两种单一催化剂都高(4·6×105g PE/mol Ni·h).  相似文献   

12.
用水杨醛对第一代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通过Schiff碱缩合反应进行修饰,然后再与TiCl4.2THF反应,得到了树状大分子负载的钛配合物,并用1H-NM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喷雾电离质谱法(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甲基铝氧烷(MAO)活化,将其用作乙烯聚合的催化剂前体.当Al/Ti比为1000时,可得良好的活性.聚乙烯的粘弹性能表明材料为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  相似文献   

13.
A series of 1‐(2,6‐dibenzhydryl‐4‐fluorophenylimino)‐ 2‐aryliminoacenaphthylene derivatives ( L1–L5 ) and their halonickel complexes LNiX2 (X = Br, Ni1–Ni5 ; X = Cl, Ni6–Ni10 ) are synthesized and well characterize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representative complexes Ni2 and Ni4 are confirmed as the distorted tetrahedron geometry around nickel atom by the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Upon activation with methylaluminoxane, all nickel complexes show high activities up to 1.49 × 107 g of PE (mol of Ni)?1 h?1 toward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producing polyethylenes with high branches and molecular weights up to 1.62 × 106 g mol?1 as well as narrow polydispersity. © 201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2015 , 53, 1369–1378  相似文献   

14.
用无外给电子体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 9,9 双 (甲氧基甲基 )芴 (BMMF)为内给电子体合成MgCl2 /TiCl4 /BMMF催化剂 ,以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在无需外给电子体的情况下得到高等规度的聚丙烯 .该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高立体定向性 ,并与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Phthalate)为内给电子体 ,二苯基二甲氧基硅 (DDS)为外给电子体合成的MgCl2 /TiCl4 /Phthalate AlEt3 /DDS催化剂的性能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无外给电子体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 ,且聚丙烯的等规度大于 95 % .研究了聚合温度 ,铝钛比等聚合条件对催化剂的活性 ,聚合物的分子量、等规度和熔点的影响 ,并用13 C NMR对聚合物的序列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简便的方法, 合成了Schiff碱钛配合物Ti(Salen)2Cl2[Salen为N,N-(3,5-di-tert-butylsalicylidene)anilinato]并与Al(i-Bu)3组成二元催化体系用于n-辛基联烯的聚合. 实验结果表明, 在单体与催化剂摩尔比为100, n(Al)/n(Ti)=50, 催化剂于80 ℃陈化时间1 h后, 于80 ℃本体聚合16 h得到聚n-辛基联烯, 转化率100%, 分子量Mw=1.1×105, MWD=1.77, 1,2聚合链节单元质量分数为50%.  相似文献   

16.
稀土膦酸酯盐-烷基铝体系催化正辛基异氰酸酯配位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稀土膦酸酯盐-烷基铝组成的催化体系在温和条件下催化正辛基异氰酸酯(n-OctNCO)的配位聚合特征. 研究发现, 以Nd(P204)3/Al(i-Bu)3组成的稀土催化体系是正辛基异氰酸酯聚合的良好催化剂. 系统考察了正辛基异氰酸酯在该催化体系下的本体、溶液聚合的聚合规律和溶液聚合反应动力学. 用1H NMR, FTIR, DSC, TGA和GPC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到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陈凤太  金国新 《无机化学学报》2006,22(11):1933-1940
通过介孔分子筛SBA-15负载半夹心结构有机金属钛(Ⅳ)催化剂在一定的反应温度(20~80 ℃)和1 013 kPa乙烯压力下合成了纳米聚乙烯纤维。讨论并比较了负载剂和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聚合物分子量及聚合物形态的影响。相对于均相催化剂而言,催化活性有所降低,但聚合物分子量明显增大,达到106数量级。在相同压力下,从低温到高温,聚乙烯形态也从细小纤维束逐渐变粗,更高温度熔成片状,80 ℃以上纤维状形态消失。这些表明,通过外部条件的选择可以得到合适的聚乙烯纤维。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不对称异双核钴镍催化剂MN5CoNi.该催化剂经AlEt3,MMAO,AlEt3/[PhMe2NH][B(C6F5)4](B)或MMAO/B活化后用于乙烯聚合.异双核催化剂与相应的等摩尔双组分混合单核催化剂相比,以TEA作助催化剂时,异双核催化剂的Co和Ni中心的活性都远低于双组分混合体系,且Ni中心生成的聚乙烯含量低于双组分混合体系,异双核催化剂中的Co和Ni中心同时被抑制.以MMAO作助催化剂时,异双核催化剂的活性虽低于双组分混合体系,但是异双核催化剂中的两种金属中心的活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且Ni中心生成的聚乙烯含量高于后者.同时考察了活性随时间变化,发现异双核催化剂中活性衰减比双组分混合体系慢,说明异双核体系中Co和Ni中心在MMAO活化下比双组分混合体系的金属中心更稳定.当以TEA/B作助催化剂时,异双核催化剂中Co和Ni中心的活性有所提高,但仍远低于双组分混合体系,且Ni中心生成的聚乙烯含量低于后者,说明Ni被选择性抑制.当使用MMAO/B作助催化剂时,结果与MMAO类似.  相似文献   

19.
<正> 利用环氧氯丙烷(ECH)的开环聚合,制备特种耐油合成橡胶,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本文发现由三异丁基铝(Al)、亚乙基脲(Eu)和三苯基膦(TPP)组成的三元催化剂是ECH聚合用的优良催化剂,其催化活性高,可获得分子量达70—130万的无定形聚合物,聚合速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小,适宜在室温下聚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研究了稀土催化聚合顺-1,4-聚丁二烯(Ln-PB)低温下分子量和温度对结晶过程的影响.随着分子量的改变,结晶速度在M_η=8×10~5左右有一极小值;在M_η=29×10~5左右有一极大值.最大结晶速度发生在T_(c,max)=-60~-70℃之间.最大平衡结晶度值,在M_η大于10~6以上与分子量无关,而最大平衡结晶度值所对应的温度与M_η呈线性关系.随着温度上升,晶胞参数略有增大.Ln-PB主级结晶属于非均相成核,以原纤状和盘状混合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