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了在纤维催化剂喷淋床中进行裂解汽油双烯加氢时的传质阻力。使实验中测得的一级反应速度常数与从模型计算的相等,求得双烯加氢时的模数k及有效因子η。h值很小,η值均接近于1。通过对一根纤维作质量衡算,并应用实验测定的反应速度,分别导得双烯及氢的膜扩散是否能对反应构成显著阻力的判别式。计算表明,在反应速度相当高时,双烯及氢的内外扩散均未构成显著阻力。除h及η外,还得到围绕纤维的液膜厚度以及双烯和氢气的传质系数。  相似文献   

2.
根据热动力学的基础理论, 应用一级反应的无量纲参数法, 在20和30 ℃下测定了乙酸乙酯、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皂化反应速度常数, 并计算了它们的活化能, 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文献值相符合。还计算了这三个反应体系的活化自由能。本文讨论了反应物初始浓度和反应的速度常数与量热计冷却常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活性趋于稳定的Pt/HZSM-5双功能催化剂上,利用连续流动微反一色谱装置,进行了催化裂化汽油加氢异构化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研究.在250-330℃,1.0-3.0MPa反应条件下,考察了催化汽油加氢异构化反应产物分布,按单分子反应机理,建立了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加氢异构化反应网络和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反应网络中各步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结果表明:Pt/HZSM-5双功能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氢和异构活性,在保证辛烷值不下降的条件下,可使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加氢饱和,达到降低汽油烯烃和提高安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DUSY沸石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建平  尹笃林 《分子催化》2002,16(3):213-216
研究了脱铝超稳Y(DUSY)沸石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的动力学特征,考察了催化剂的硅铝比及反应温度对速率常数和表现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蒎烯的异构化反应服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 rrhenius方程并存在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5.
煤加氢液化研究—沥青烯的加氢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升温和冷却的共振搅拌反应器中,以四氢萘为溶剂,对用山东滕县煤制备的沥青烯进行了加氢裂解试验。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380—430℃,氢初压9.0MPa,名义反应时间0—27min。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烯加氢裂解的初始阶段为一级反应。计算了初始阶段的反应速度常数和表观活化能;加预硫化Ni-Mo催化剂(3673)时△E为140kJ/mol,不加催化剂时△E为174kJ/mol,与文献结果一致。试验还比较了3673、氧化铁、硫铁矿、德国赤泥和海南岛铁矿等催化剂对沥青烯加氢裂解的催化活性,其顺序为3673(预硫化)>Fe_2O_3 S>Fe_2O_3 Al_2O_3 S,德国赤泥 S,硫铁矿>海南岛铁矿 S。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孤岛渣油在分散型磷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加氢裂化反应中裂化气体生成的动力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反应物系分为裂化残渣油、馏分油(C5~480℃)、H2S、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C2~C4烯烃八个集总,提出了裂化气体生成的一级平行-连串反应动力学网络,进而用随机投点的复合形法求算了气体生成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所提出的气体生成模型对在分散型催化化剂存在下孤  相似文献   

7.
以催化裂化反应机理为基础,针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并多产丙烯的过程,把催化裂化汽油和产品按馏程和化学组成集总,建立了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并多产丙烯的六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求取了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的指前因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反应条件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能较好预测不同条件下的产率分布和汽油组成,有助于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和多产丙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孤岛渣油在分散型磷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加氢裂化反应中裂化气体生成的动力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反应物系分为裂化残渣油、馏分油(C_5~480℃)、H_2S、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C_2~C_4烯烃八个集总,提出了裂化气体生成的一级平行-连串反应动力学网络,进而用随机投点的复合形法求算了气体生成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所提出的气体生成模型对在分散型催化剂存在下孤岛渣油加氢裂化反应中气体的生成反应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不对称Eckart势垒研究了甲醛单分子热解体系.改进了Forst的工作并计算了不同热效应条件下的一系列反应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能,在考虑隧道效应的条件下详细讨论了势垒不对称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陈玉  赵成大 《化学学报》1992,50(12):1163-1168
本文用不对称Eckart势垒研究了甲醛单分子热解体系.改进了Forst的工作并计算了不同热效应条件下的一系列反应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能,在考虑隧道效应的条件下详细讨论了势垒不对称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我们发现以磺酸树脂作为固体酸催化樟脑肟贝克曼裂解反应可以生成α-龙脑烯腈.考察了溶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樟脑肟可以完全转化,α-龙脑烯腈选择性高达90.5%.动力学研究表明,樟脑肟在磺酸树脂催化下的贝克曼裂解反应服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经过最小二乘法求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4.6kJ/mol.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对称Eckart势模拟了甲硫醛单分子反应体系,计算了各反应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所得结果与甲醛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对称Eckart势模拟了甲硫醛单分子反应体系,计算了各反应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所得结果与甲醛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孤岛渣油在分散型磷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加氢裂化反应的动力学规律。将反应物系分为裂化产物(<480℃)、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和焦炭(苯不溶物)六个集总,并提出了包含二级反应(沥青质缩合生焦反应)的六集总一级动力学网络;进而用复合形法求算了动力学网络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所提动力学模型对在分散型催化剂存在下孤岛渣油的加氢裂化反应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H_2/C_2H_2可变条件下乙炔加氢的串行反应动力学行为,利用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模型关联稳态实验数据而进行动力学模型鉴别。结果表明,反应是按表面控制的机理进行的。据此求出了乙炔、乙烯的加氢反应速率常数和吸附参数。  相似文献   

16.
邻二甲苯氧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邻二甲苯液相氧化生成邻甲苯甲醇、邻甲苯甲醛、邻甲苯甲酸,邻苯二甲酸、苯甲酸和苯酞等七组份主,付反应动力学。提出了串、并联宏观反应历程。假定它们为一级反应,推导出各组份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并求得各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及表观活化能。所得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合,使假设机理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反应动力学,提出了本征动力学模型,实验确定了正、逆反应速度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给出活化能、频率因子、固定化酶的点效率、固定床平均效率和床层阻力降。实验表明,反应是一级可逆反应。实验发现当异构化反应温度高于52℃时,随着主体流速的变化,反应动力学有一个过渡区。本文提出了过渡区和膜扩散区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及其传质系数。本文推导出等温活塞流条件下,固定床生化反应器放大设计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压滴流床反应器研究了在WHSV=30~90 h-1,p=5.0 MPa和θ=280~340 ℃的条件下,二苯并噻吩(DBT)在不同Ni含量的Ni-Mo/MCM-41催化剂样品上的加氢脱硫(HDS)反应动力学. 应用拟1级活塞流模型计算了该系列催化剂上的HDS反应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以及加氢反应路径和氢解反应路径的反应速率常数. 结果表明,加氢反应路径的速率常数和氢解反应路径的速率常数在同一个数量级上,说明在Ni-Mo/MCM-41上进行DBT的HDS反应时, 这两个平行的反应路径是并重的. 随着催化剂中Ni/Mo原子比的增大,两个反应路径的速率常数均增大,并在Ni/Mo原子比为0.75时达到最大值. 当Ni/Mo原子比增大到1.0时,两个反应路径的速率常数均大幅下降. 根据Arrhenius方程求得了DBT在Ni-Mo/MCM-41上进行HDS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与表观活化能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活化能越低,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孤岛渣油在分散型磷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加氢裂化反应的动力学规律,将反应物系分为裂化产物(<480℃)、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和焦炭(苯不溶物)六个集总,并提出了包含二级反应(涸青质缩合生焦反应)的六集总一级动力学网络;进而用复合形法求算了动力学网络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所提动力学模型对在分散型催化剂存在下孤岛渣油的加氢裂化反应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用常温正丁烷异构化反应表征固体超强酸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室温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正丁烷反应,发现转化率低于50%时,异构化选择性高于95%,正丁烷异构化反应动力学符合一级可逆反应规律,固体超强酸的酸强度与正丁烷异构化反应转化率和速率常数呈顺变关系,与反应表现活化能呈逆变关系.报出了一种新的表征固体超强酸性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