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6篇
物理学   1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基于Apollo信号控制台的核四极矩共振(NQR)炸药探测方法,描述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对RDX的测试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RDX信号的探测.  相似文献   
2.
冯双久  徐政 《物理》1996,25(5):273-278
考虑到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与传统超导体磁性质之间的不同之处,文章从不可逆线的解释,Anderson模型的一种修正方案以及对S-T关系曲线的解释等三个方面对高温超导体的磁通动力学行为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Mg粉粒度对MgB2超导体宏观特征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将不同粒度的Mg粉和B粉分别按1.03∶2的比例混合、压制成型后,在流通高纯氩气的条件下于800℃烧结1h,制备出MgB2块材。利用阿基米德方法、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别测试样品的密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等。结果表明,Mg粉粒度对MgB2超导体的物相组成没有影响;随着Mg粉粒度的增加,MgB2超导体的最大气孔尺寸、质量损失率、体积膨胀系数都逐渐增大,但其密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直流四引线法对银包套的Bi2-xPbxSr2Ca2Cu3Oy,(Ag-Bi2223)带材进行了临界电流的测量研究了外加磁场和电流扫描速度对临界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扫描速度和磁场增加使临界电流减小,并且磁场增加使V-I曲线对加电流速度的敏感程度发生变化利用电动力学方程和磁通玻璃态蠕动机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将磁场、温度、磁通钉扎强度对约化临界电流的影响归结成单一的临界电流参数n的影响,和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满意.1引言 临界电流密度Jc是表征技术应用超导材料性能的主要参量之一,也是表征…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一种新的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 即在微波辐射条件下, 将熔融态聚乙二醇(PEG)直接插入到高岭石层间, 继续延长辐射时间使高岭石发生剥片. 以剥片的高岭石片晶为模板, 经微波加热水解, 在其表面合成了簇状纳米氧化锌晶须.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电动力学方程和磁通玻璃态蠕动机制研究了电输运测量中电流扫描速度(dI/dt)对临界电流(I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电流速度大于某一值dl^*/dt时Ic随dI/dt增加非线性减小。dI^*/dt与判据Vc的选择有关。当Vc大到一定程度,dI/dt对Ic的影响将无法观测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理想Ⅱ类超导磁化曲线方程为基础,应用典型热力学方法对理想Ⅱ类超导体在Hc1相变曲线上的体积效应进行讨论。经过热力学唯象理讨论,揭示了理想Ⅱ类超导体在Hc1相变曲线上的相变体积效应的二级相变特性。  相似文献   
8.
PEG在微波诱导下对高岭石插层及剥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先如  孙嘉  徐政 《无机化学学报》2005,21(9):1321-1326
利用微波能量,快速制备了高岭石/DMSO插层复合物,并以其为前驱体,在熔融状态,微波诱导聚乙二醇(PEG)置换出高岭石层间的DMSO,微波继续协同PEG作用,可以实现其对高岭石的剥片。同时提出了微波作用机理和微波条件下插层物对高岭石的剥片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FTIR光谱、TG-DTA、TEM等技术对插层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张存满  刘茜  徐政 《化学学报》2006,64(4):313-319
以介孔氧化硅MCM-41为氮化前驱体, 以纯的氨气为氮源, 通过调节氮化工艺参数, 制备出了氮含量高达23.01 wt%、比表面积高达665.4 m2•g-1、平均孔径为2.5 nm的氮氧化硅有序介孔分子筛材料. 采用CNH元素分析、N2吸附- 脱附分析、小角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红外光谱以及29Si 固体核磁共振谱(MAS NMR)等技术对材料的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 并且通过苯甲醛和丙二腈的缩合反应研究了该类材料的碱催化活性. 研究表明, 在30 ℃反应3 h后苯甲醛的转化率达到99.9%.  相似文献   
10.
聚光内球面太阳能电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阳光利用率和光电转换率,研究了聚光内球面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性能,设计了聚光内球面太阳能电池的结构.通过菲涅耳聚光镜将太阳光聚光后射入内表面制备了多晶硅光伏电池的球腔内,在内球面上实现了聚光光伏效应.利用腔内光子气体模型分析计算了内球面上的光照强度,提出硅光电池上的最佳光强概念,计算了在内球面多晶硅电池半导体层厚10 μm时最佳聚光倍数为18、层厚5 μm时最佳聚光倍数为9.应用有限元分析法讨论了聚光内球面太阳能电池系统的温度,在AM1.5,8倍聚光条件下,光伏电池最高温度353.15 K,处于正常工作范围.采用主动风冷或水冷方法提高对流换热系数可大大降低光伏电池温度,稳定工作效率.通过分析硅光电池效率制约因素,设计了内球面光伏电池的优化结构,填充因子可达0.85,阳光辐射功率为800 mW/cm2时,聚光内球面太阳能电池效率将超过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