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9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3780篇
化学   7126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48篇
综合类   126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41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以丹皮酚为原料,与乙酸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SOCl2作用下反应制得乙酰丹皮酚酯(1); 1中酮羰基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相应的丹皮酚肟(2);在DMAc和CH2Cl2体系中,取代羧酸(3a~3l)与SOCl2反应生成酰氯后随即与2反应合成了系列新型丹皮酚肟酯(4a~4l),产率80.9%~95.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MS表征。以苯甲酰丹皮酚肟酯(4a)的合成为例,对反应条件进了优化。最优反应条件为:以DMAc(2 mL)为催化剂,酰氯化反应时间为20 min,酯化反应时间为3 h,产率95.1%。并对DMAc促进丹皮酚肟酯合成反应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2.
采用单极脉冲法制备聚3,4 乙烯二氧噻吩/碳纸(PEDOT/CP)和聚苯胺/碳纸(PANI/CP)电极,其结构和表面形貌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以甲基橙(MO)溶液模拟有机废水,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聚合物对MO的降解。结果表明:PEDOT/CP均匀包覆在碳纤维表面,表面呈现梭型纳米颗粒,而PANI呈纳米团簇状分布在碳纤维多孔结构内;PEDOT/CP的结构利于电子传输,对MO的催化活性较高,降解电位为1.5 V时,MO初始浓度为3 mg·L-1, KCl浓度为0.1 mol·L-1,降解30 min,降解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43.
谢运甫  于洋  唐良富 《无机化学学报》2018,34(12):2291-2297
通过5-甲基/氨基-1H-四唑乙酸与(R3Sn)2O(R为苯基或正丁基)及三环己基氢氧化锡的反应,合成了5个三有机锡5-甲基/氨基-1H-四唑乙酸酯。通过核磁,红外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往往通过分子间的Sn…N作用形成配位高分子。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这些配合物对Hela和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44.
商业化LiFePO_4(LFP)正极材料的导电性一直是制约其性能提高的关键。为了提高LFP的性能,利用沸石咪唑酯骨架-8(ZIF-8)制备多孔碳材料(CZIF-8)改善商业化LFP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对比了两种改性LFP的方法:1)将退火的ZIF-8以物理混合的方法与LFP混合制得LFP/CZIF-8正极材料;2)ZIF-8在LFP表面原位生长后退火制得LFP@CZIF-8正极材料。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脱附(BET)和拉曼光谱等测试证明,改性后的LFP仍具有橄榄石型结构,同时出现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石墨化碳材料的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证明LFP/CZIF-8样品中LFP与CZIF-8之间未形成链接结构,而在LFP@CZIF-8样品中二者形成了核壳结构。电化学阻抗测试(EIS)表明,改性后样品的离子传输阻抗明显减小,说明两种方法均提高了LFP的导电性。充放电循环测试表明,两种改性方法均能提高LFP的循环性能和库伦效率。不同的是,倍率性能测试表明,LFP/CZIF-8样品的高倍率性能比LFP@CZIF-8样品更有优势,在10.0 C电流倍率下能够达到57.8 m A·h/g。这一研究为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通过方法优化为产业化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945.
建立了Qu ECh ERS-UPLC-MS/MS测定烟草中硝苯菌酯(2,4-DNOPC)残留的方法。烟草样品采用改进的Qu ECh ERS技术提取,在碱性条件下超声水解后进样分析,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通过测定2,4-DNOPC相应的水解产物2,4-二硝基-6-(1-甲基庚基)苯酚(2,4-DNOP)来计算烟草中硝苯菌酯残留量。结果表明,2,4-DNOPC质量浓度在0.001~0.5 mg/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检出限为3μg/kg,2,4-DNOPC在烟草中的回收率为92.4%~100.5%,RSD为2.5%~3.3%。方法适用于烟草中硝苯菌酯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46.
烯烃歧化反应(又称烯烃复分解反应)是两分子烯烃通过碳-碳键断裂重排生成新烯烃分子的反应,自1964年Phillips公司的Banks等发现以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且在均相催化体系的发展尤为迅速;与此同时,多相烯烃歧化催化剂因其在分离简单、可循环再生利用方面的优势而在工业界崭露锋芒.多相烯烃歧化催化剂通常由活性金属组分(Re,Mo,W)分散到大比表面积的多孔载体制备而成.多相催化剂上烯烃歧化反应主要集中在乙烯和2-丁烯反歧化制丙烯反应,其中WO_3/SiO_2催化剂先后应用于Phillips公司的Triolefin Process和ABB Lummus公司的OCT工艺,低温Re系催化剂被法国石油研究院应用到Meta-4歧化工艺.同时丙烯歧化也是研究最多的反应,多数情况下被用作探针反应来研究催化剂的性能.烯烃歧化反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变产物分布,为碳四烃类的高效转化利用提供很好的途径.受国内拉动内需的政策及下游应用行业强劲需求的影响,中国液化石油气的产量逐年递增.2014年我国液化气产量约为2550万吨,其中仅有39%左右用于碳四深加工,大部分当做燃料直接烧掉.从组成来看,液化气中烯烃含量在40%-50%,可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乙烯和丙烯进一步利用.本文重点开发了一条从1-丁烯出发生产乙烯/己烯的反应路线及对应的催化剂.首先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碳四歧化反应网络中各反应路径发生的难易程度.在此基础上,以Mo/Al_2O_3为催化剂考察了Mo负载量和反应条件对产物分布的影响-.在优化的6Mo/Al_2O_3催化剂上,80°C,1.0 MPa和丁烯空速3 h1的条件下,产物中乙烯和己烯的摩尔选择性超过85%,并且在48 h内保持良好的反应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探究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系统考察了催化剂载体差异对Mo物种状态和反应性能的影响.借助N2吸附,NH_3-TPD,Py-IR,H_2-TPR,UV-Vis和HRTEM等表征手段,发现催化剂反应活性与其酸密度直接相关.催化剂酸量越大,丁烯转化率越高,但副反应越多;载体适宜的酸量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更有利于钼物种的分散和四配位钼物种的形成,促进目标1-丁烯自歧化制乙烯/己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7.
李宁  尚森森  王连月  牛景杨  吕迎  高爽 《催化学报》2018,39(7):1249-1257
酯类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基础材料广泛地应用于精细化学品, 农用化学品, 药物等的生产中. 传统生产酯的方法需要用到羧酸, 酸酐, 酰卤或酮类, 并经过多步反应完成. 往往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并伴随副产物的产生. 因此用醇代替酸或其衍生物与另一种醇反应直接氧化酯化合成相应的酯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目前已有基于贵金属(如钌, 钯和金)的将醇类直接氧化为酯类的催化剂的研究, 但是贵金属的价格及其有限的资源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开发基于非贵金属的用于醇氧化酯化的催化剂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碳材料由于成本低? 稳定性高? 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材料? 化学催化和电化学催化等领域. 此外, 杂原子和金属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材料的组成, 电子结构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而进一步构建新的活性位点, 增强碳材料的催化性能. 另外, 由于多孔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样的孔结构, 作为催化剂载体比普通碳材料更优越, 使得底物更容易接触活性部位, 同时提高氧的传输能力. 然而, 活性钴物种因在热解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而使原子催化效率降低. 因此设计和制备高分散且高效的催化剂对于实现醇氧化为酯有重要意义.钴基氮掺杂碳材料是一种有潜力的能将醇直接氧化到酯的经济, 高效, 环保的催化剂. 本文提出了一种方便, 快捷, 高效的醇直接氧化成酯的方法, 即利用直接热解大分子前驱体制备钴改性N掺杂介孔碳材料(Co-N/m-C), 用于醇直接氧化成酯反应中, 其中以900 oC下焙烧所制的催化剂活性最高. 该催化剂对于苯甲醇直接有氧氧化成苯甲酸甲酯反应的TOF值高达107.6 h?1, 远高于目前所报道的过渡金属基纳米催化剂的, 这得益于超分散钴物种与材料中吡啶氮之间的强配位作用及大的介孔比表面积. 对于不同结构的醇, 包括苄基醇, 烯丙基醇和杂环醇, 也能高收率地得到相应酯, 说明该催化剂具有普适性. 另外, Co-N/m-C-900催化剂经循环使用六次后没有显著的活性损失, 表明了该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48.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三种M(HBTC)(4,4’-bipy)·3DMF (M = Ni, Co, Zn, HBTC = 1,3,5-均苯三甲酸, 4,4’-bipy = 4,4′-联吡啶)结构的支柱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 首次采用溶剂热和微波法合成了Zn(HBTC)(4,4’-bipy)·3DMF, 并采用多种物理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M(HBTC)(4,4’-bipy)·3DMF中包含有M2+离子的蜂窝网格层和BTC单元, BTC单元与4,4’-联吡啶柱进一步交联形成三维多孔骨架材料. 在采用烷基铵卤化物作为助催化剂和无溶剂的条件下, 所有MOFs材料均对催化固定CO2与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制备环状碳酸酯反应表现出非常好的协同催化性能, 其催化活性高低顺序为: Zn > Co >Ni, 这可通过酸-碱双功能特性进行解释. 采用微波法合成的Zn(HBTC)(4,4’-bipy)·3DMF材料表现出与常规催化剂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性能. 考察了不同制备参数的影响和材料的重复使用性能, 并提出了该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949.
采用静态水热法在F--OH-体系中,以四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偏铝酸钠为铝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合成了纳米SiO2-ZSM-5分子筛,考察了F-/Al2O3物质的量比对所合成的ZSM-5分子筛织构性质和甲醇转化制丙烯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初始溶胶F-/Al2O3物质的量比的增大,产物中SiO2的含量增大,ZSM-5分子筛的相对结晶度有所降低;同时,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减小、酸强度降低、酸量减少。对于甲醇转化制丙烯,最佳F-/Al2O3物质的量比为12;此时,丙烯选择性高于45%,丙烯/乙烯(P/E)比值大于10。反应机理分析表明,过渡态择形选择性是控制烯烃选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0.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 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1)与氯化铜反应, 获得配合物Cu(Ⅱ)L1·H2O·0.25CH3CH2OH(2)[L1=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 当将反应混合溶液的pH值调至8~9, 获得Cu(Ⅱ)ClL2·3H2O(3)[L2=N-(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 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1)与氯化镍反应, 获得配合物Ni(Ⅱ)L1·2.75H2O(4). 用元素分析、1H NMR和IR谱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1和配合物2~4进行了表征, 并测定了配合物2~4的晶体结构. 在配合物2中, 铜原子为六配位[CuN2O4], 在配合物3中, 铜原子为六配位[CuN2O3Cl], 在配合物4中, 镍原子为六配位[NiN2O4], 三个配合物均为畸变八面体结构. 抑菌活性大小的顺序: 配合物3>配合物2>化合物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