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179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A simple and sensitive platinum nanoparticles/poly(hydroxymethylated-3,4-ethylenedioxylthiophene)nanocomposite(PtNPs/PEDOT-MeOH)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querceti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tNPs were inserted into the PEDOTMeOH layer.Compared with the bare GCE and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 electrodes,the PtNPs/PEDOT-MeOH/GCE modified electrode exhibited a higher electrocatalytic ability toward the oxidation of quercetin due to the synergic effects of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rong adsorption ability of PtNPs together with the good water solubility and high conductivity of PEDOT-MeOH.The electrochemical sensor can be applied to the quantification of quercetin with a linear range covering0.04-91 μmol L~(-1) and a low detection limit of 5.2 nmol L~(-1).Furthermore,the modified electrode also exhibited good reproducibility and long-term stability,as well as high selectivity.  相似文献   
102.
在pH= 7.45的B-R缓冲介质中,槲皮素在256 nm和368 nm波长处有两个强度不等的吸收峰,实验发现两个峰的吸光度值之和与槲皮素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槲皮素的新方法.槲皮素的质量浓度在0.84~42 μg· 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高达4.24×10...  相似文献   
103.
槲皮素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槲皮素与Zn(Ⅱ)的配合物为模板,在甲醇溶液中制备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槲皮素与Zn(Ⅱ)的配位方式及配位比,验证了槲皮素、Zn(Ⅱ)和4-乙烯基吡啶之间的三元配位作用.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平衡结合实验考察了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优化了聚合物的反应配比.同时对系列印迹聚合物的识别体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槲皮素-Zn(Ⅱ)模板印迹聚合物对槲皮素-Zn(Ⅱ)的配合物表现出明显的吸附选择性和特异性,对槲皮素结构类似物芦丁和柚皮素的吸附选择性较差,分离因子分别为3.21和1.91.  相似文献   
104.
荧光光谱法研究槲皮素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荧光活性物质槲皮素(Qct)与色氨酸(Try)、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的相互作用.在pH 7.4的磷酸缓冲溶液(PBS)中,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平衡常数(K)和结合摩尔比(n)及结合的热力学常数.槲皮素与游离的氨基酸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是自发进行.并由所得热力学常数确定了结合的作用力类型.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槲皮素与Co(Ⅱ)形成配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测定了其配比和条件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pH 4.7 HAc-NH4Ac缓冲溶液中.槲皮素与Co(Ⅱ)配位,该配合物在584nm处有最大吸收。Co2+的浓度在2.0×10-5—1.1×10-4mol/L之间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槲皮素-Co(Ⅱ)配合物的配位比为2:1,计算得到该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为2.7×107L2·mol-2。  相似文献   
106.
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花檵木花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溶液(35:65,V/V);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槲皮素在1.08×10-3—1.08×10-1μg·μ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7.23%,RSD为1.26%;山奈酚在1.04×10-3—1.04×10-1μg.μ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78%,RSD为0.46%。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白花檵木花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7.
镓-槲皮素的分光光度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镓与槲皮素的显色反应,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 100的存在下,于pH=4.5的HAc NaAc缓冲溶液中,镓与槲皮素形成1∶2的黄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446nm处,其表观摩尔系数为7.46×104L·mol·cm-1,线性范围为1.7×10-8~6.0×10-7g/mL,检出限为1.7×10-8g/mL。该法已成功用于中草药中镓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8.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槲皮素的包合作用 ,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 ,并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了包合物形成的计量比 ,探讨了有机小分子醇对包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槲皮素 环糊精包合物包合能力强弱顺序为 :HP β CD >M β CD >β CD ,脂肪醇对槲皮素 环糊精包合物包合作用的影响与其所含碳数及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09.
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草药中的槲皮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表面活性剂 Triton X- 10 0的存在下 ,于 p H4 .5 HAc- Na Ac缓冲溶液介质中 ,槲皮素与镓形成 2∶ 1的黄色络合物 ,由此建立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草药中槲皮素含量的新方法。槲皮素的检出限为1.2 6× 10 -7mol· L-1,线性范围为 6 .30× 10 -7— 1.86× 10 -6mol· L-1,RSD<4 .1%。与 AFS法比较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0.
银杏黄酮的NM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 GBE水解后的 1H- NMR,13 C- NMR,DEPT及 1H- 1H COSY,HMQC和 HMBC谱的综合分析 ,确定了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这三种主要苷元的信号归属和质量百分含量 ;为银杏黄酮混合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指纹图谱及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