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就不易理解和容易误解这一点来说,entropy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物理量.Entropy的本意是一个同能量转换相关的热力学广延量,中文的熵,或热温商,是对克劳修斯公式形式上的直译.Entropy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基础概念,量子力学以及后来的通讯理论都得益于熵概念之上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曹则贤 《物理》2011,40(7):477-479
Secular equation,既是别称characteristic equation的久期方程,又是指行星运动的长期均差.西文中本来浑然一体的概念,在汉语语境中却似乎不搭边.  相似文献   
13.
核心(芯)是个日常用词;相应地,西文nucleus(nux),kernel(Kern,corn),core(coeur)也都是些日常用词,大体上发音也相似.作为专业词汇,nucleus及其各种衍生词汇,如nucleon,nuclein,nucleation等等,具有极强的类比意味.  相似文献   
14.
曹则贤 《物理》2011,40(9):617-620
什么是直的问题关系到物理学对运动和时空结构的理解.英文文献关于直线有right line,straight line,direct line,beeline等说法,分子轨道的记号g,u也与"直"有关.  相似文献   
15.
曹则贤 《物理》2008,37(2):74-78
形学家从存在的形状、构型和形貌的角度看世界.他们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结构花样,并从外在的形式出发去理解物理世界最本质的规律."形"的美学感召足他们科学研究和艺术创造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李超荣  曹则贤  陈曦 《物理》2008,37(4):215-219
文章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通过控制柔性衬底的曲率来调控球面上应力诱导之皱褶花样的可行性.研究以Ag内核/SiO2壳层微结构为对象.结果表明,当球形衬底的曲率较小且应力刚超过临界值时,皱褶花样为三角铺排的凹痕结构;而当应力进一步增大和/或衬底的半径增大时,则出现迷宫形的花样.皱褶的周期长度和临界屈曲应力都随衬底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此方向上的研究对于理解大自然中许多花样(比如花叶序与皱纹)的产生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则贤 《物理》2008,37(10)
英文charge一词大致对应中文的荷(hè)、载等词,但具有相似意思的重要物理学词汇还包括load,vector,convection等等。相关词汇被译成中文时,一定程度上被扭曲或附会上了别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论地震发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坤权  曹则贤  厚美瑛  姜泽辉  沈容  王强  孙刚  刘寄星 《物理学报》2014,63(21):219101-219101
地震发生的物理机理和过程是还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 此前人们将浅源地震归因于弹性回跳,根据这一观点和岩石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地震能量与实际观测结果有很大矛盾,被称之为“热流佯谬”. 中源和深源地震发生在地幔区域,其成因也没有合理的解释. 考虑到地壳和地幔是离散集合态物质体系及其慢动力学运动行为的基本特点,本文根据物理学原理,特别是近年凝聚态物理发展出来的相关新观念,并依据已有观测事实,从新的视角探究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 1) 关于地壳岩石层中的应力分布:在不考虑构造力时,依据万物皆流的流变学原理,原始地壳岩石在自重压强长时间作用下,纵向和横向应力相同,没有差应力. 大地构造力推动岩块滞滑移动挤压断层泥,施加于其他岩块,逐渐传递和积累. 这种附加的横向构造力与原始岩石中应力叠加,形成地壳岩石层中的实时应力. 由于断层泥属于颗粒物质体系,具有与岩石不同的力学特征,其弹性模量比岩石小得多,且随压强而增大,导致构造作用力随深度非线性增大. 给出了地壳中构造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2) 关于地壳岩石层强度:地壳岩石的自重会使岩石发生弹性–塑性转变. 通过对弹性–塑性转变深度的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给出了地壳岩石弹性、部分塑性和完全塑性三个区域的典型深度范围. 在部分塑性区,塑性体比例达到约10%以上时,发生塑性连通,这时岩石剪切强度由塑性特征决定. 塑性滑移的等效摩擦系数比脆性破裂小一个数量级以上,致使塑性滑移时岩石剪切强度比脆性破裂小得多. 同时,随深度增大,有多种因素使得岩石剪切屈服强度减小. 另一方面,地震是大范围岩石破坏,破坏必然沿薄弱路径发生. 因此,浅源地震岩石的实际破坏强度必定比通常观测到的岩石剪切强度值低. 给出了地壳岩石平均强度和实际破坏强度典型值随深度的分布规律. 3) 关于地震发生的条件和机制:地震发生必定产生体积膨胀,只有突破阻挡才可膨胀. 地震发生的条件是:大地构造力超过岩石破坏强度、断层边界摩擦力以及所受阻挡力之和. 因此,浅源地震是岩石突破阻挡发生的塑性滑移.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浅源地震发生的四种可能模式. 深源地震是冲破阻挡发生的大范围岩块流. 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都是堵塞–解堵塞转变,是解堵塞后岩石层块滑移或流动造成的能量释放. 4) 关于地震能量和临震前兆信息:地震能量即为堵塞–解堵塞转变过程释放的动能. 以实例估算表明,地震岩石滑移动能与使岩块剪切破坏和克服周围摩擦阻力所需做的功相一致,不会出现热流佯谬. 同时指出,通过观测地震发生前构造力的积累过程、局域地区地质变迁以及岩石状态变化等所产生的效应,均可能获得有价值的地震前兆信息. 关键词: 地震发生机制 热流佯谬 地壳岩石应力和强度 堵塞–解堵塞转变  相似文献   
19.
波与粒子是两个用来描述物质世界的形象化概念。不管是哲学上的wave-particle duality还是字面上的wavicle,都无法掩饰我们缺乏描述自然之能力的尴尬。  相似文献   
20.
Commute,permute,interchange,exchange都是与交换有关的重要数学物理概念。实数的加法、乘法也强调交换律,interchanging全同粒子变量得到的能量积分成了exchangeterm,随处可见的交换作用机制,其背后皆有深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