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7篇
  免费   913篇
  国内免费   2108篇
化学   3719篇
晶体学   47篇
力学   380篇
综合类   139篇
数学   1216篇
物理学   224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前言卟啉在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研究和重要应用[1~3]。近年来虽然对卟啉类化合物的研究报道很多[4~6],但对卟啉在酸性介质中的研究很少。较早期的研究工作认为卟啉类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仅以其二酸形式存在[7]。本文实验结果显示me...  相似文献   
122.
以碘化-N-甲基-2-氯吡啶盐为缩合剂,在三乙胺存在下由3-(2-环戊酮基)丙酸及3-(2-环己酮基)丙酸分别同四氢噻唑-2-硫酮反应,得到新化合物N-(2-环戊酮基内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2a)及N-(2-环己酮基丙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2b),产率分别为52.9%和51.0%,2a,b分别同甲醇、乙醇反应得到相应的3-(2-环戊酮基)丙酸酯3a,b及3-(2-环己酮基)丙酸酯3c,d,3a~d的产率为75~87%;2a、b分别同胺反应得到3-(2-环戊酮基)内酰胺4a、b及3-(2-环己酮基)内酰胺4c、d,4a~d产率为78~93%。  相似文献   
123.
杜作栋等先后合成了四苯基苯基有机硅化合物和五苯基苯基有机硅化合物,并用溶剂沉淀法和重结晶法纯化产物后进行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陈剑华等又合成了双多苯基苯基有机硅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可制成耐高温树脂、耐高温橡胶、耐高温粘合剂和耐高温涂料。  相似文献   
124.
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条件下,测定铜(Ⅱ)-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比较了带吡啶甲基二氧四胺大环配体和二氧四胺大环配体与Cu(Ⅱ)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研究了该三元体系配合物稳定性与配体α-氨基酸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探讨了Cu(Ⅱ)和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的d-p反馈π键以及邻菲罗啉取代基Hammett诱导效应与该三元配合物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讨论了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和4-(喹啉-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与Cuxphen所形成配合物的不同空间结构及其对配合物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张全信  刘希尧  雷鸣  徐仑 《催化学报》2002,23(3):250-252
 用XRD,XPS,SEM和H2-TPR等手段研究了铜基负载型催化剂的结\r\n构和物性及其对混合碳四加氢脱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负载铜催\r\n化剂中加入一定量的Co可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炔活性,而Co含量较少时\r\n加入少量的Ce也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Cu和Co之间存在着相互\r\n协同作用,使得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偏析,CuO在催化剂表面呈非晶\r\n相分散状态,催化剂颗粒粒径变小,催化剂更容易被还原,从而改善了\r\n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6.
A novel 3D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 Pb(1,4-napdc)(DMF) (1,4-napdc=naphthalene-1,4-dicarboxylate) was synthesized at room temperature using slow vapor diffusion method to grow single crystal that has been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with space group P212121. The unit cell parameters are as fellows: a=0.701 3(2) nm, b=1.407 6(3) nm, c=1.521 5(4) nm, V=1.501 8(6) nm3 and Z=4. 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Pb(1,4-napdc)(DMF), the square grids constructed with paddle-wheel units of Pb(Ⅱ) and 1,4-napdc links stack over each other to generate infinite 3D network, which has square apertures (1.158×1.158 nm2) along the crystallographic a-axi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compound was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CCDC: 293617.  相似文献   
127.
The title compound (C30H27NO3) was synthesized via a one-pot procedure starting from β-benzoylthioacetanilide, benzaldehyde and 5,5-dimethyl-1,3-cyclohexanedione, and its struc- 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 with a = 6.325(2), b = 11.243(3), c = 17.553(4) , α = 87.306(4), β = 80.822(4), γ = 77.798(4)°, V = 1204.2(5) 3, Z = 2, Mr = 449.53, Dc = 1.240 g/cm3, μ = 0.080 mm-1, F(000) = 476, the final R = 0.0459 and wR = 0.0970 for 2301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相似文献   
128.
报道了新型配合物(NH4)3[Dy(TTHA)]*5H2O(TTHA=三乙四胺六乙酸)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配合物晶体参数为 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a=1.0353(3) nm, b=1.2746(4) nm, c=2.3141(7) nm, β=91.005(5)°, V=3.053(15 nm3), Z=4, M=795.10, Dc=1.730 g*cm-3, μ= 2.532 mm-1, F(000)=1620. 其R和Rw值分别为0.0332和0.0924(对5390个独立的衍射点), R和Rw值分别为0.0460和0.1012(对所有12395个衍射点). 配合物(NH4)3[Dy(TTHA)]*5H2O中的[Dy(TTHA)]3- 部分是一个九配位的非标准单帽四方反棱柱体结构. 十齿TTHA配体提供四个胺基氮原子和五个羧基氧原子与中心金属Dy(Ⅲ)离子配位. 为使[Dy(TTHA)]3-部分在体内具定向功能, 结构中未参与配位的自由羧酸基(-CH2COO-)可采用某些生物分子修饰.  相似文献   
129.
在4-二甲胺基吡啶的存在下,1,6-二氢-S-四嗪重排成3,6-二氢-S-四嗪,与双光气反应后再与不同的胺反应,合成了11种1,4-二取代产物,产物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证。用UV和^1H NMR分析结果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0.
利用还原偶联方法合成出新化合物四 (4,4′ ,4″ ,4 N ,N 二乙氨基 )四苯乙烯 (TDETE) .通过测定该化合物在溶液、掺杂聚合物中及晶体粉末的稳态 -瞬态荧光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和辐射衰变速率常数等 ,讨论了分子的构象效应等因素对TDETE光致发光行为的影响 .在一定浓度下TDETE溶液存在着三个发光带 ,分别为全扭曲构象分子 (位于 3 4 5nm附近的发光I带 )、半扭曲构象分子 (位于 43 0nm附近的发光II带 )和激基缔合物 (53 0nm发光III带 )的辐射衰变所致 .在聚合物(PMMA)中 ,一方面由于分子单键的自由旋转扭曲受到遏制 ,表现为II带的辐射衰变速率常数 (kf 值 )增大、同时非辐射衰变速率常数 (knf值 )减小 ;另一方面 ,TDETE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得到加强而有利于缔合物形成 ,结果 ,使发光II带和III带合二为一出现了强而宽的发射峰 ,荧光量子产率从溶液中的 0 0 55提高到 0 855.此外 ,在PMMA介质中观测到TDETE分子聚集体在 62 6nm处的发光带 (IV) ,粉末态中聚集体IV带的强度骤增 ,峰值波长红移至 65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