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400篇
化学   804篇
晶体学   44篇
力学   61篇
综合类   117篇
数学   127篇
物理学   71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共无定形药物是活性药物成分与其他小分子固体物质(药物或辅料)结合形成的具有单一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单相无定形二元体系。它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固体形态,可能改善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率、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等理化性质,已成为药物研发的一种新途径。本文主要对共无定形药物的定义、形成机理、制备方法、分析鉴别方法、物理化学稳定性以及溶解度和溶出速率进行综述,并对共无定形与固体分散体和共晶的比较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2.
In this work, we demonstrate an in situ phase conversion from basic magnesium chloride(BMC) into magnesium hydroxide whisker by using polar organic solvent at low temperature. The morphology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magnesium hydroxide whiskers prepared at different reaction temperature, alkali concentration and organic solvent were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SEM). It was found that when one of the organic solvents such as absolute ethyl alcohol, butanol, polyethylene glycol(PEG-400), acetone, et al. was selected as the template, the precursor BMC can transform into whisker-like magnesium hydroxide through precipitate transformation in low temperature and non-hydrothermal system. It can be reasonably explained that the regulation of Mg^2+ solubility by those organic solvents and the sustained release of Mg^2+ dissolution by organic adsorption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magnesium hydroxide whisker via BMC whisker as the precursor.  相似文献   
73.
碱-乙二醇法制备的"非保护型"金属及合金纳米簇由表面吸附的溶剂分子和简单离子实现稳定化,它们被广泛用于制备高性能复相催化剂和研究复相催化剂中的尺寸、组成、载体表面基团以及修饰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关于此类非保护金属纳米簇的形成过程及机理的认识尚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采用原位快速扫描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QXAFS)、原位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了碱-乙二醇法合成中非保护型金属胶体纳米簇的形成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在碱-乙二醇法合成非保护型Pt金属纳米簇的过程中,室温下即有部分Pt(IV)被还原至Pt(II)。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OH-逐渐取代与Pt离子配位的Cl-,在Pt―Pt键形成之前,反应体系的UV-Vis吸收光谱中可观察到明显的纳米粒子的散射信号,原位QXAFS分析表明Pt纳米簇是由Pt氧化物纳米粒子还原所形成的;在Ru金属纳米簇的形成过程中,OH-首先取代了Ru Cl_3中的Cl~-,形成羟基配合物Ru(OH) _6~(3-),后者进一步缩合形成氧化钌纳米粒子,最终Ru金属纳米簇由乙二醇还原氧化钌纳米粒子形成。由于先形成了氧化物纳米粒子,后续的还原反应被限制在氧化物纳米粒子内,使最终得到的非保护型金属纳米簇具有尺寸小、分布窄的特点。本工作所获得的知识对发展高性能能源转化催化剂、精细化学合成催化剂、传感器等功能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在非均相催化加氢反应中,氢气(H2)一直被公认为是通过两步基元步骤参加还原反应的,包括第一步的分子解离和之后的反应物与原子氢键合,即所谓的Horiuti-Polanyi(HP)机理.直到我们研究组在Ag或Au催化丙烯醛加氢还原反应理论研究中发现非HP机理加氢路径存在时,新的机理才被提出,并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浓厚兴趣.考虑到表面羟基(OH)和氧(O)在非均相催化体系中广泛存在,如常见的过渡金属催化的费托合成、甲烷重整、水汽转化及氨氧化等反应,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我们对OH/O在一系列过渡金属催化作用下还原生成水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究.研究发现,不同金属对应于不同的催化氢化反应活性,以及不同的催化反应机理.在某些金属上H2以分子形式进攻反应物种的非HP机理有利,而在其它金属上经典的H2解离后参与氢化还原反应的HP机理更容易发生.详细分析显示, H2的解离活性决定了反应机理的种类:在对H2解离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如Pt、Ni)表面,不论是(211)台阶面还是(111)平面, H2解离几乎都是无能垒过程,且伴随氢原子的强吸附,反应放热明显,导致活泼金属上HP机理更容易发生;与之相反,在不活泼的催化剂表面, H2解离很难发生,原子吸附也相当微弱,相比于断键裂解, H2更倾向于发生分子氢化的非HP机理.另外,本文还定义了一个新的结构描述符(η)来帮助理解两种机理发生的结构因素差异.η是衡量分子氢化过渡态结构(TS)中H–H键解离程度的参数,根据其定义上下限数值分别设定为H2在各催化剂表面解离过渡态的键长(Ddis)和游离分子态的键长(DH2).结果显示,易发生非HP机理的催化剂表面的TS结构对应的η参数普遍低于0.4,即H–H原子对的确是以近分子形式参与氢化反应;相反发生经典HP机理的催化剂表面,η参数普遍在0.5–0.8,即H–H即使以分子形式参与反应也是处于近解离状态,这预示了以解离吸附氢参与反应的优选性.  相似文献   
75.
以钛粉、Na OH和H2O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二氧化钛微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尺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金红石型Ti O2,微球的直径约为1~2μm,微球由许多纳米管组成。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初步研究了双氧水用量,水热温度以及煅烧温度等对产物形貌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77.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the pattern formation in homogeneous solutions of polyisoprene in toluene saturated with C60 induced by a continuous-wave visible laser is observed experimentally. The transmitted beam patterns chang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aser irradiation time. In the initial phase, the patterns with concentric ring-shaped structure are formed. In the end, the patterns become speckle-shaped. The incubation time of the transmitted beam widening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laser power density and solution concentration. The pattern formation results from the optical-field-induced refractive index changes in the solutions, but the mechanism of optical-field-induced refractive index changes in the polymer solutions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相似文献   
78.
 对磷酸二氢钾(KDP)晶体中Na取代K点缺陷的几何结构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第一性研究。计算的形成能约为0.46 eV,因此在KDP晶体中此类缺陷比较容易形成。Na取代K以后没有在带隙中形成缺陷态,但在价带中引入两个占据态。它们分别位于费米面以下49 eV和21.5 eV处,这两个占据态分别由Na原子的s和p轨道形成。相对于K来说,由于它们位于价带深处,具有很低的能量,因此Na在KDP中比K稳定。Na在KDP晶体中与周围氧原子的重叠布居仅为0.09, 故它不与主体原子发生共价作用,仅以静电库仑力影响周围原子,此缺陷周围晶格仅发生微小畸变。  相似文献   
79.
用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研究了 A1/京防861 和 B/沪防931 两株流感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利用嗜麦芽假单胞菌黑色素抑制流感病毒诱导 M D C K 细胞凋亡的可能性 结果显示:黑色素在 100 m g· L- 1 浓度范围内,对 M D C K 细胞无细胞毒性; A1/京防 861 和 B/沪防 931 两株流感病毒均可诱导 M D C K细胞凋亡,但二者存在毒力差异(p< 0.05)病毒感染12 h 后,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核形态,流式细胞仪则可检测到病毒诱导 M D C K 细胞产生的凋亡峰,且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02% 和 2729% ;20 m g· L- 1 的黑色素可有效抑制两株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凋亡指数从25% ~35% 降至3% 以下 结果表明,黑色素可以抑制 A 和 B型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0.
用原子吸收法对使用T(Cu)200和T(Cu)220型宫内节育器妇女的围排卵期宫颈粘液中铜离子浓度进行测定,以自身未带器前(O期)为对照。结果,带器者在第1,3,6,12,18个月宫颈粘液铜离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88,2.695,2.323,2.247,2.116μg/g粘液湿重,与未带器前含铜量(0.818)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铜离子释放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