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从环境模拟样品中超临界流体萃取多环芳烃的最佳萃取条件。着重考察了超临界流体的压力、温度和用量等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白术挥发性成分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及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白术挥发油成分,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出超临界流体萃了的挥发油中22个化合物。最佳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为压力22.0MPa,温度60℃,0.5mL乙醇作改性,先静态萃取10min(CO2用量2.0mL),再动态萃取40min(CO2流速为0.3mL/min)。将超临界流体萃取与水蒸气蒸馏进行对比,水蒸气蒸馏5h的油收率仅为超临界流体萃取1h油收率的10.32%,证明超临界流体萃取替代传统萃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有机锡化合物的选择性萃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直接从脂肪基质的固体样品(大豆粉)中选择性地萃取有机锡化合物的方法。模拟试样萃取结果表明:用较低压力和较高温度的超临界态CO2作流动相时,有机锡达到最大萃取率,而脂肪类物质仅被少量萃取,从而消除了脂肪类物质对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定有机锡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有机锡化合物的选择性萃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直接从脂肪基质的固体样品(大豆粉)中选择性地萃取有机锡化合物的方法。模拟试样萃取结果表明:用较低压力和较高温度的超临界态CO2作流动相时,有机锡达到最大萃取率,而脂肪类物质仅被少量萃取,从而消除了脂肪类物质对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定有机锡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金线莲中腺苷的方法。文中用光度法测定腺苷的含量,分别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腺苷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萃取腺苷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5℃,压力37 MPa,静态萃取时间45 min,夹带剂为85%甲醇,夹带剂用量4 mL。在最佳萃取条件下,金线莲中腺苷的提取量为425.85μg·g~(-1)。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流体萃取用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富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游静  陈云霞  王国俊 《分析化学》1999,27(3):337-341
研究了用固相吸附与超临界流体萃取相结合富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改性剂种类及其浓度,收集溶剂种类,流体流速,平衡时间,流体用量8种因素对样品萃取脱附效果的影响及吸附剂的吸附线性范围,并对标准水样的富集回收率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柿叶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柿叶总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萃取时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h、CO2流量30kg·h-1。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得到的柿叶总黄酮苷类化合物萃取物纯度高,无异味,色泽金黄。  相似文献   

8.
分子烙印聚合物作超临界流体萃取后处理用固体吸附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离线超临界流体萃取与高效毛细管电泳相结合,分析了标准添加样品中的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探讨了温度、压力和改性剂对萃取的影响,考察了在不同条件下合成的2,4-D为烙印分子的子烙印聚合物对2,4-D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吸附能力,并将分子烙印聚合物作为超临界流流体萃取后处理用固体吸附剂,结果表明,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极性溶剂中制备的分子烙印聚合物对提高分析选择性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考察压力、温度和时间对萃取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了灵芝子实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其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15 MPa,温度35℃,动态萃取时间120 m in,CO2流量1 mL/m in,背压阀温度50℃。此外,还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分离三萜类化合物的方法。通过比较超临界流体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的色谱图,发现两者具有相似的峰形,说明超临界流体能够达到与甲醇相近的萃取效果,可以取代甲醇作为新一代的绿色萃取溶剂。  相似文献   

10.
醌类化合物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近20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于醌类化合物分离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草药中醌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影响醌类成分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优化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能够改善琨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夹带剂的使用则有效地提高了超临界流体的萃取能力。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流体分级萃取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工作用超临界CO2对环境模拟样品中的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超临界分级萃取方法及超临界CO2的压力,温度和用量对分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压、低温下(80MPa,50℃)能成功地分级萃取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其C10~C18的萃取率为99.94%~59.28%,而多环芳烃基本未被萃取。当压力升至26.0MPa、温度升至80℃时,可有效地萃取多环芳烃,实现了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_2萃取中草药活性成分溶剂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局限性和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特殊性,研究了超临界二氧二化碳流体、改性剂和混合溶液的溶解度参数,提出了改性剂的选择原则。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和压力是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和混合溶剂溶解度参数的主要因素,改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影响萃取体系的溶解特性。  相似文献   

13.
陈运江 《广州化学》2009,34(3):37-4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以提取率为指标,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压力和分离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栀子花挥发油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35℃,分离压力15mPa,分离温度25℃。该方法简便、可靠、选择性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分析型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清海  陈儒  朱道乾  周良模 《色谱》1998,16(4):344-346
设计安装了一台超临界流体萃取(SFE)装置。以二氧化碳为萃取剂,采用带泵头冷冻的往复泵能满足10μL/min~5mL/min流速和25MPa工作压力的要求,最高工作压力可达35MPa。不锈钢萃取池体积为0.5mL和1.0mL两种规格,萃取样品的收集是用溶剂(己烷)吸收的。实验中主要进行了中药蛇床子中有效成分欧前胡素的萃取研究,对影响欧前胡素回收率的重要因素如温度、压力、密度、萃取时间及萃取改性剂等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一种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水果蔬菜中多种残留有机磷的方法。样品与硅藻土混合后用超临界CO2 提取(萃取压力为30MPa,温度为50℃),乙酸乙酯收集。2 g 样品农药残留回收率为82% ~108% ,相对标准偏差为4.6% ~11% (n= 6)。测定了西红柿、草莓、金桔和柠檬等样品。测得的结果与传统方法一致,本方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6.
熊伟  陈开勋  郑岚  杨立  刘涛  姜波 《化学研究》2007,18(3):91-94
探讨了西藏红景天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应用GC-MS方法对萃取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夹带剂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5%,萃取温度为55℃,萃取压力为30 MPa,萃取时间为2 h.此条件下红景天萃取物得率为5.65%.GC-MS分析鉴定出32种组分,主要为醇类、酯类、烷烃、烯烃等化合物,并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甘草酸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用于甘草酸的分析,找到了适宜的萃取条件,并与溶剂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液态及超临界CO_2萃取八角茴香油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用液态及超临界CO_2对八角茴香油进行了萃取研究,在萃取压力为20.0~25.0MPa的条件下,详细地考察了临界温度上下萃取温度和解析温度对出油率和油的表观相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越高和/或解析温度越低出油率越低;用液体CO_2萃取比用超临界CO_2萃取的出油率要高得多;萃取温度大约在318K以下或解析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时,萃取所得八角茴香油都有明显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19.
蔬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超临界流体提取和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建华  徐强  焦奎  程刚 《色谱》1998,16(6):506-507
建立了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气相色谱测定韭菜中百菌清、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残留量的方法。样品与无水硫酸镁混合后进行萃取。用正交设计法选择萃取条件,最佳条件为压力30.4MPa,温度40℃。静态萃取时间1min,CO2用量15mL,收集液为乙酸乙酯。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法萃取羌活的工艺条件,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萃取物最高收率为8.75%,比水蒸汽蒸馏法收率高六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