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0篇
数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醌类化合物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近20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于醌类化合物分离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草药中醌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影响醌类成分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优化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能够改善琨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夹带剂的使用则有效地提高了超临界流体的萃取能力。  相似文献   
2.
国产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精氨酸的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考察了溶液中氯化钠和氯化铵浓度、pH值、温度对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精氨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无机盐浓度的增大L-精氨酸的吸附率急剧降低,且盐浓度在大于1.0mol/L时几乎无法吸附;在低于等电点下,随着pH值的下降L-精氨酸的吸附率增大;适当升高温度,有助于提高L-精氨酸的吸附率。  相似文献   
3.
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赖氨酸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中温度、pH值、氯离子浓度对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赖氨酸的影响,并测定了25℃时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717离子交换吸附L-赖氨酸的吸附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略下降的趋势,是个放热过程;随着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的增大L-赖氨酸的吸附率降低,当氯离子浓度达到1.0mol/L时,吸附率仅20%;从含有L-赖氨酸的L-精氨酸溶液中除去L-赖氨酸,最佳pH值为10.5±0.2;717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赖氨酸的最大吸附量为30g/kg。  相似文献   
4.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L-精氨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乙基己基)磷酸;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L-精氨酸  相似文献   
5.
与化学催化或酶催化合成相比,化学-酶相结合的多步串联反应是一种更简单、高效、经济的方法,兼具酶催化剂的高效、高选择性等优点,且合成原料价廉易得,合成工艺简捷高效,生产环境绿色友好,所得产品光学纯度高,使其在高附加值手性化合物的开发和合成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化学家们通过改变催化剂和设计更为合理的反应方式,致力于将化学-酶催化反应条件变得更为容易,从而将其应用于更多反应领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化学-酶多步串联反应,如酶与金属催化、酶与有机催化、酶与新型反应技术等相结合多步串联合成手性醇类、环氧类、杂环类以及其他手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考应用性试题的取材面大为扩展,展示了数学应用的广阔空间,贴近学生实际,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时事政策,又可让学生关注数学现实从数学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能力.本文选择部分试题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藻酸钠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赋予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实现利用海藻酸钠制造生物医用材料、组织、器官成为推动其优良性能在生物医学上应用的重要挑战之一.3D打印技术拥有对结构的可控设计和材料的高利用率的优点,在生物材料的个性化定制加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介绍了海藻酸钠的性质特点,并综述了3D打印...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去除-切削加工技术,3D打印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材料累加制造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制造成本更低以及可实现快速生成,而且可实现复杂结构件的精确定制.因此,3D打印已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近年来,化学家们将3D打印技术与有机合成相结合,在多通道异相催化剂和新型反应装置的研发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进而使这项技术在有机合成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近年来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有机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涵盖基于3D打印异相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3D打印反应装置和3D打印流反应器,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抑制药物的突释效应, 减缓药物的释放速率, 实现不同药物的空间分配及顺序释放, 采用乳化法结合高压静电液滴法, 制备了内部包埋有几丁聚糖/海藻酸钙纳米囊的聚精氨酸/几丁聚糖/海藻酸盐微包纳体系(Nano-in-micro drug delivery system, NiM). 通过荧光标记的方法证实了“微包纳”结构并考察了NiM的理化性能. 以牛血清白蛋白及氟尿嘧啶作为药物模型, 考察了聚精氨酸/几丁聚糖/海藻酸盐微包纳体系对单一蛋白类药物和负载两种药物的缓释性能并进行了动力学模型拟合. 结果表明, Ritger-Peppa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该溶胀控释系统的药物释放过程, 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同时也证明了该新型载体体系具有无突释、释放速率减缓及顺序释放的功能, 为新型药物载体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统方法治疗组织缺损中免疫排斥、供体不足等问题,性能优异的生物仿生支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研究显示,组织工程支架的纳米拓扑结构会对细胞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支架的不同结构、支架纤维的直径及排列方式、支架的孔洞尺寸等纳米拓扑结构对细胞粘附、增殖、迁移、蛋白分泌及分化方向等行为的影响;总结了支架纳米拓扑结构对细胞影响的可能机制;同时,对支架拓扑结构影响细胞的系统理论研究及多孔纤维支架的制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