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NaOH和CO中毒法、ESR检测等方法研究了NiSO4/γ-Al2O3催化剂上乙烯、丙烯和1-丁烯齐聚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酸性对烯烃的齐聚反应起重要作用,并且反应活性主要与Ho-3.0的酸中心有关,乙烯二聚反应是通过配位催化进行的,其活性中心是Ni+,丙烯齐聚是通过Ni+上的配位催化和酸催化进行的,而1-丁烯齐聚则是通过酸催化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2.
NiSOF/γ—Al2O3对丙烯齐聚反应的催化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iSO4/γ-Al2O3的酸性强烈影响其催化丙烯齐聚的活性。CO中毒实验和ESR表征证明,在反应过程中有Ni^+产生,并成为反应的活性中心。推测NiSO4/γ-Al2O3上丙烯齐聚反应除通过酸中心上酸催化进行外,还通过Ni^+上配位催化进行。  相似文献   

3.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TiO2-SiO2(TSO)表面复合物载体.采用TPR,IR,TPDMS和TPSR-MS等技术研究了NI-Cu/TSO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O-CuO与TSO间的相互作用导致CuO的还原温度降低和NiO的还原温度升高,并有少量表面物种生成;还原后的Ni-Cu/TSO催化剂表面上存在着两类活性中心,即合金相中的Ni及载体相中的Tin+(或Tin+-O);CO在催化剂表面存在孪生、线式、桥式和卧式等4种吸附态;H2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解离吸附形成Ni-H和Tin+-H,前者比较活泼,是加氢反应的主要H源;卧式吸附态极易在催化剂表面裂解形成Ni-C和Tin+-O,前者是加氢反应的C源,使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进行,其生成乙烯的选择性大于60%.H2O的生成反应在Tin+中心上按Tin+-O与Tin+-H或Ni-H反应的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4.
1-丁烯齐聚反应 X.羧酸镍/有机铝体系催化性能的调变高占先,李文忠,林青松,周科衍(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大连116012)关键词Ziegler催化剂,丁烯齐聚,卤代乙酸镍,有机铝,催化性能调变在[(η3C3H5)NiX]2/AlEt1.5Cl1....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镍和壳聚糖镧配位聚合物的配位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IR、ESR和XPS的测试结果可知,Ni^2+或La^3+与壳聚糖(CS)键节单元上的氨基N和仲羟基O发生配位反应,形成CS-Ni^2+或CS-La^3+配位聚合物膜。通过电导率研究其配位数,发现Ni^2+或La^3+可与壳聚糖的3个或5个键节单元配位。根据以上的实验可推定中心离子Ni^2+与壳聚糖3个键节单元上的氨基N和仲羟基O结合,形成六配位的CS-Ni配位聚合物La^3+与壳聚糖5个键节单  相似文献   

6.
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变应答/质谱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要理,研究结果指出,在常压973K条件下,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按直接氧化机理进行,H2和C烛甲烷部分氧化的一次产物,其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1.CH4+xNi-NixC+2H2,2.O2+2Ni-2NiO,3.NixC+NiO-CO+(x+1)Ni。  相似文献   

7.
有机膦配位镍催化剂的乙烯齐聚研究Ⅱ.用于制1丁烯的催化剂宋焕玲孙衍文刘铁元夏春谷何荔李达刚(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有机膦镍催化剂乙烯齐聚分类号O643.32乙烯齐聚的主要产物是线性α烯烃,其碳数分布符合Schulz?..  相似文献   

8.
双稀土氟氧化物Sm-La-O-F具有良好的乙烷氧化脱氢(ODE)催化性能,特别是对于Sm2O3-LaF3(1:1摩尔比),在973K,乙烯选择性为89.7%,乙烯转化率为22.1%,是目前报道的具有高乙烯选择性的ODE反应催化剂之一。比表面 和XRD测试表明,Sm2O3-LaF3催化剂体相是由单一相结构的双稀土氟氧化物Sm2/3La1/3OF组成,比表面积较小,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表明,该催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具有钙钛石ABO3结构的LaNiO3和La0.1Sr0.9NiO3及具有类钙钛石A2BO4结构的La2NiO4和LaSrNiO4等四个Ni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该系列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缺陷结构,B位Ni离子的价态,氧化还原性能及对NO分子的吸附性能等固态物化性质.考察了它们对NO+CO反应的催化性能,并与NO直接分解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结构因素对Ni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固态物化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NO+CO反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吕绍洁  邱发礼 《分子催化》1998,12(5):349-354
研制了天然气和氧经偶联反应制环氧乙烷的Ag-Ba-Cs/Al2O3催化剂(NEO-1)。用N2+O2+C2H4和偶联产物气加氧作原料气,在250℃,空速2500h^-1时,乙烯转化率和EO选择性分别达到了30%和80%,NEO-1催化具有适宜的比表面和孔结构,用XPS分析发现,与新鲜的催化相比,经活化和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的Ba,Cs原子浓度增高,并具有较多的吸附氧物种。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场作用通过交流和直流等离子体在低温、常压和低功率下催化反应将甲烷直接转化为碳二烃(乙烷、乙烯、乙炔)。考察了在对称电场作用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碳二烃选择性差别不大;甲烷转化率的大小顺序为: MnO_2/Al2O3>Ni/Al2O3>MoO_3/Al2O3>Al2O3>Ni/Al2O3>MoO_3/Al2O3>Ni/NaY>Pd/ZSM-5>Ni/H4Mg2Si3O4>Ni/ZSM-5>Co/ZSM-5>无催化剂: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碳二烃选择性差别也不大(除Ni/NaY外),甲烷转化率的大小顺序为: Ni/A12O3>Ni/H4Mg2Si3O4>Ni/ZSM-5>Co/ZSM-5>MnO2/A12O3>MoO3/A12O3>Ni/NaY>无催化剂>Pd/ZSM-5。  相似文献   

12.
用Li+部分替代MTiO3(M=Ca、Sr)催化剂中的Ti4+,明显地提高了乙烷氧化脱氢(ODHE)反应中乙烯的选择性。在CaTi0.9Li0.1O3-δ催化剂上,反应温度为850℃时,乙烯选择性为77.4%,乙烷转化率为81.7%。Li掺杂的作用是增加了催化剂的P型半导性和未充分还原的氧物种数目。  相似文献   

13.
氧原子转移试剂(OTR)Me3NO.2H2O和PhIO可明显地促进异核金属羰基簇合物SRuCo2(CO)9和SeRuCo2(CO)9对1-己烯的配位催化氢化和异构化反应,催化剂和四面体簇核骨架在催化过程中保持不变,其反应是一种缔合机理,通过OTR的作用经缔合和解离1分子配位羰基,形成配位不饱和簇核骨架,从而促进对其烯烃的催化氢化和异构化反应,在甲醇溶液中,SRuCo2(CO)9催化1-己烯氢化最佳  相似文献   

14.
NiSO4/HY催化剂上丙烯齐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坤  朱高忠 《分子催化》1994,8(6):412-420
本文考察了NiSO_4/HY催化剂用于丙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了镍含量、镍盐、焙烧温度以及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随镍含量增加,反应活性及二聚选择性都升高,镍含量为9一20wt%时活性达最好,液体收率达95wt%,随焙烧温度升高,二聚选择性不断升高。催化活性则在823K时有最大值。用吸附指示剂法测定了样品的酸分布,CO-TPD法测定了暴露的Ni中心量,XRD法测定了NiSO_4在HY上的分散阈值,讨论了它们与丙烯齐聚活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稀土金属氧化物(La2O3,CeO2,Pr6O11和Nd2O3)对Ni/α-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影响.X光粉末衍射和活性考察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使Ni/α-Al2O3催化剂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稀土氧化物与活性组份Ni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了催化剂表面Ni晶粒的生长和迁移,由于这种作用也抑制了催化剂表面积炭的生成.在实验中还发现CeO2容易进行Ce3+Ce4+氧化还原反应而对反应具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Ni-Cu和MgO-SiO_2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TPR,IR,TPD和TPSR等技术研究了以表面改性法制备的MgO-SiO2(MSO)表面复合物担载的Ni-CU合金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O-CuO与MSO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部分MO与MSO形成表面物种从而使金属组分氧化物还原温度明显升高;还原后的Ni-Cu/MSO表面上存在着两类活性中心,即合金相中的Ni与载体相中的Mg2+(或Mg2+-O);在两类活性中心的协同作用下,CO吸附除有孪生、线式和桥式吸附态物种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Ni...C=O→Mg2+).这种吸附态的活化程度较高,易在表面上发生裂解形成Ni-C和Mg2+-O,其中Ni-C是加氢反应的碳源;H2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解离吸附形成Ni-H和Mg2+-OH,前者比较活泼,是加氢反应的氢原.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进行,其生成CZH4的选择性高于80%;H2O的生成反应按2(Mg2+-OH)-→Mg2++(Mg2+-O)+H2O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7.
NiO/TiO_2-SiO_2催化剂上甲烷与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邓存,路勇,丁雪加(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OSSO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关键词甲烷,二氧化碳,合成气,负载型Ni催化剂己有报道表明[1~4],Al2O3担载的Ni金属催化...  相似文献   

18.
王海清 《大学化学》1995,10(2):46-47
用前线轨道理论、催化理论对乙烯催化加氢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在此反应中,有下列反应机理存在:在一些教材和文献中,对乙烯催化加氢反应机理一般用下列方法解释[1](如图1):但据催化理论,C2H4、CO、H2三种气体在金属Ni上的化学吸附强度顺序是C2H4>CO>H2[2]。这是由于C2H4与金属Ni形成较强的σ-π反馈键[3](如图2):从CO在J105Ni催化下的加氢反应,可知CO的吸附主要为不可逆吸附(此反应机理为被Ni吸附的CO受到H-H基团的进攻,造成C-O键的断裂,生成CH4+H2O)[4]。由于Ni对C2H4的吸附较CO强,从而推断出Ni对C2H4,的吸附亦是不可逆的。若按上述机理进行反应,则必然导致局部不可逆中毒,使反应难以进行,或进行得相当缓慢。但这样的推论与实验结果不符,相反,在一定条件下,此反应进行得相当迅速。为此,我们断定,必然存在一个能使C2H4解吸的反应步骤,这个反应如图3。因此,我们认为,在乙烯催化加氢反应中,有两种反应机理同时存在,它们是:1.H2被Ni吸附,分裂为氢原子,附着在Ni晶体表面,因自由原子不受对称效应的制约[5],故可与C2H4发生反应。2.C2H4被Ni吸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掺杂钛酸盐催化剂用于乙烷氧化脱氢的催化行为,发现适量的Li^+取代Ti^4+后可明显改善催化剂对乙烯的选择性。催化剂CaTi0.9Li0.1O3-δ在850℃时乙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分别为87.8%和71.7%,乙类的单程收经为63.0%.催化剂Sr0.9Ca0.1Ti0.9Li0.1O3-δ可在极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很高的乙烯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法制备的NiO-SiO2-Al2O3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原位DSC测试,实现了对催化剂的活性以及催化剂制备参数影响反应性能的规律考察,同时与实际微反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