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1985年,在质谱实验中发现了碳存在的第三种形态──碳原子簇[1],其中以C60最为引人注目.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它结束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碳元素的某种观念──仅有两种存在形式:石墨和金刚石,C60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空球状分子,其直径达7,足以包容进原子和小分子并与它们无须键联.将原子或分子包容在另一分子中是一个全新的化学概念及领域,这一课题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目前有证据表明某些金属原子M已进入C60笼[2-5],对这种内嵌复合物的性质已有不少理论研究[6-13].但M是怎样进入C60笼的,除了(M@C6…  相似文献   

2.
C 60掺杂酞菁铜的光电特性及其SERS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C60 掺杂酞菁铜 (CuPc)双层光导体的光电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C60 掺杂后 ,可提高其光电性能。对C60 掺杂酞菁铜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研究显示 ,C60 与酞菁铜之间生成了电荷转移较小、结构比较松散的分子间电荷转移复合物。  相似文献   

3.
用INDO系列方法研究了C60的几种环加成衍生物C68H8、C68H6O、C68H4O2的结构和UV谱.结果表明,C68H8的[6,6]异构体的船式构象比平面构象稍稳定,两者能量差为9.6kJ/mol;而随着衍生物中羰基的增加,C60母体也由电子受体变为电子给体.以优化构型为基础,计算产物的UV谱,对电子跃迁进行理论指认,并分析了光谱红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已报导,经适当处理的SO42-ZrO2和WO3-ZrO2具有超强酸性[1].在此基础上将SO42-和WO3同时负载于ZrO2表面,发现其表面酸性有明显增强,得到的固体超强酸504-W0s-Zro。在很宽的焙烧温度范围内(700七00“C)都具有HO三一16.04的酸强度,吸附毗院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其表面同时具有强的L酸性和B酸性问,140“C时,对正乙烷裂解及异构化的催化活性比SO4--ZrO。和WO3-ZI02都高,表现出相当的协同效应同.本文用XRD,DTA-TG,比表面测定等技术研究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形态及其随焙烧温度的变化.并与504-Zro:和WO。…  相似文献   

5.
刘珵  董威红  刘淼  张洋  范楼珍 《化学学报》2009,67(16):1825-1828
利用超声技术, 选择间二甲苯溶液和乙腈两种不互溶的溶剂, 首次成功地制备了C60的空心纳米壳. 选择扫描电镜(SEM), 透射电镜(TEM)等对所制得的C60的空心纳米壳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 C60空心纳米壳的外直径为300~400 nm, 内直径为200~300 nm, 壁厚约100 nm. 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其为C60分子组成的单晶结构. 利用电泳方法制备了均匀的C60的空心纳米壳膜电极, 并利用电沉积方法在所制备的C60的空心纳米壳电极表面沉积了金(Au)纳米颗粒. 为进一步沉积其它金属, 研究其在生物传感器及燃料电池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C60的聚合反应是近年来C60研究的热点.Yeretzian等[1]首先在质谱中观察到了C60在激光作用下的聚合反应,我们也曾以激光真空溅射技术制备了丰富的C60与C70的聚合物[2].进一步研究还发现,C60在紫外光照射下也能聚合成膜[3].为更深入地了解C60的聚合过程,本文以扫描隧道显微(STM)技术跟踪观察了C60在紫外光辐射下所发生的形态变化.1实验部分C60吸附在Au(111)面上时能够铺展成单分子层[4].因此,我们选择Au(111)面作基底,将C60配成一定浓度的甲苯溶液滴在金表面上,待甲苯挥发后制得C60的单分子层.实验所用的紫外光源为…  相似文献   

7.
各种电沉积的过渡金属上的表面拉曼光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劲松  任斌 《电化学》1996,2(3):258-261
各种电沉积的过渡金属上的表面拉曼光谱高劲松,任斌,黄群健,田中群(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化学研究所,厦门361005)七十年代中期发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曾激起人们将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表面(界面)吸附、结...  相似文献   

8.
高芒来  陈刚  张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24(12):2293-2295,2299
酞菁及其衍生物等大环平面分子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光电性能 [1,2 ] ,利用酞菁进行模拟生物光合作用的研究 ,以期实现新的光电转换技术 ,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3~ 5] .分子沉积(MD)超薄膜[6~ 8] 是以阴阳离子间静电相互作用为成膜驱动力 ,通过相反离子体系的单层交替沉积制备的层状有序超薄膜 .分子沉积技术广泛应用在固体表面改性和生物传感技术等领域 ,沉积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其应用的主要因素 .本文通过紫外 -可见光谱跟踪了酞菁铜阴阳离子 MD膜的均匀沉积 ,并根据酞菁 MD膜表面接触角的变化 ,探讨分子端基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肌氨酸与对位含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醛、共轭烯烃醛类及酮类反应生成的含氮Ylide对C60的加成反应,合成并分离、纯化制得了一系列含不同取代基的C60吡咯环纯衍生物,并用1HNMR、13CNMR、FDMS、FT-IR、UV-Vis等光谱手段确定了它们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用AM1和INDO/CI方法,计算了系列N-甲基-吡咯烷[3,4]C60四硫富瓦烯(C60PY/TTF)的结构和电子光谱,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在正确光谱的基础上,用ZINDO/CI-SOS公式计算了该系列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分析了其分子轨道成分。结果表明,在未占有轨道电子去主要来自C60的贡献,而最高占有轨道的电子云主要集中在TTF上。  相似文献   

11.
Cu(100)表面吸附CN的密度泛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明  李奕  李俊篯  章永凡  丁开宁 《化学学报》2004,62(13):1185-1190,J001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以原子簇Cu14为模拟表面,对CN自由基分子在垂直和平行Cu(100)表面不同位置的吸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原子C垂直吸附在表面的顶位是其最佳吸附方式,吸附后CN键振动频率发生蓝移;而其它吸附方式中CN键振动频率均发生红移.DOS和电荷转移分析指出CN通过C端吸附在表面顶位位置时,Cu与CN之间具有较强的σ成键和较弱的π反键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使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平板周期模型方法,研究了苯在Cu(100)面上的吸附方式和相对稳定性. 计算结果表明,苯在Cu(100)表面的吸附属于较强的化学作用,稳定性穴位优于桥位,顶位吸附最不稳定. 在吸附过程中,C—C键有相对大的伸长,C—H键的键长变化较小,但是偏离苯环平面,并背离固体表面,顶位则是朝向表面. 吸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从苯向铜原子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任斌  林旭锋  田中群 《电化学》2001,7(1):55-58
本文简要介绍了将铑电极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研究的方法 .具有较强活性的铑电极可以通过对电极施加方波电流进行恒电流粗糙获得 .对模型分子吡啶进行的表面拉曼光谱研究表明 ,该电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逆性 ,并且其表面增强因子可达 4 0 0 0 .在对铑电极上一氧化碳的氧化过程进行的拉曼光谱研究中同时检测到桥式和线型吸附的C O和Pt C振动的拉曼信号 .本研究表明铑电极可作为多用的SERS基底 ,拉曼光谱可作为界面研究的通用工具 .  相似文献   

14.
纯净的C60的晶体是面心立方的,该晶体中有很大的空隙。美国哥伦比亚Missouri大学J.L.Atwoorl教授等最近报道说,加入一种共晶物质,可以使C60在晶体中的排列更加紧密[Chem.commun.1998,1901]。他们采用的共晶物质是p—calix[4]arenepropylether。用单晶衍射测定了这种共晶物的结构。证实晶体中C60的分子被Calixarene分子隔开而显著地紧密堆积在一起成完全有序的一维线性结构。晶体中的calixarene分子则顺着其偶极的方向以首尾相接的方式堆积。呈柱状排列的C_(60)@石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双草酸硼酸锂(Li BOB)对Li1.15Ni0.68Mn1.32O4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AT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了Li BOB对Li1.15Ni0.68Mn1.32O4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Li BOB作为电解液添加剂能显著改善Li1.15Ni0.68Mn1.32O4电极的循环性能,原因是Li BOB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在Li1.15Ni0.68Mn1.32O4电极表面发生分解,分解产物在电极表面沉积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SEI膜能够有效抑制Li1.15Ni0.68Mn1.32O4电极材料中Mn的溶解,确保其晶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Li1.15Ni0.68Mn1.32O4电极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真空中解理后,用XPS测得了GaAs样品(110)断面能带弯曲的动态过程.两组重掺杂n型和p型GaAs样品的费米能级分别向禁带中间的方向移动了0.4eV和0.3eV.实验测得重掺杂n型和p型GaAs样品费米能级之差为1.3eV,它们的禁带宽度理论值为1.42eV,这说明结果是合理的.根据实验结果,对引起GaAs表面能带弯曲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排除了本征表面态、真空中残留气体和X射线辐射等原因,认为解理过程在表面产生的缺陷和解理后表面晶格弛豫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可能是导致能带弯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毛秉伟  施财辉 《电化学》1996,2(3):254-257
金电沉积过程的电化学放大测量的初步研究毛秉伟,施财辉,李筱琴,熊丽华(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系,厦门361005)在金属电沉积过程的基础研究中,人们通常以测量电流-时间关系判断电沉积初始阶段的成核行为和速率.由于普通电极的尺寸(...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硫酸镍固体材料.采用红外光谱(IR)、程序升温脱附(TP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LSSR)技术,研究了乙烯在NiSO4表面上的化学吸附态和激光促进C2H4表面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2H4以H原子与固体材料表面Lewis碱位(S=O键中的端氧)作用,形成分子吸附态.在常压和100 ℃条件下,用1079 cm-1激光激发吸附有C2H4分子中H的S=O键100次, C2H4转化率可达15%,生成丁二烯的选择性为100%.根据表征和反应结果,讨论了C2H4在NiSO4上的LSSR机理和影响LSSR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锑(III)在铂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  江琳才  蒋雄 《物理化学学报》1994,10(11):1049-1054
由于经欠电位沉积(UPD)形成的吸附金属原子居可以改变电极表面的结构和组成,从而达到增强电祝活性的目的,因此欠电位沉积在电化学领域中颇受重视.对于梯(Ⅲ)的欠电位沉积行为,自1953年Mills和Wills发现锑(Ⅲ)可在AS电极上形成单电子层[1]以后,Schimide等人和Motoo等人分别研究证实梯(Ⅲ)可在Au电极上[2]和Pt电极上[3]发生火电位沉积,并且Motoo等人使用梯(V)化合物测定了每个吸附梯原子占据的铂原子数[4].本文试图用电位扫描法、微分电容法、电位阶跃法等实验方法对锑(Ⅲ)在柏电极上的大电位沉积并为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圆二色性测定蛋白质在超细粒子上吸附的构象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蛋白质在超细粒子固体表面吸附过程中构象的变化;选择的吸附剂粒径很小,可以直接应用圆二色性光谱测定蛋白质吸附层的二级结构变化;研究了pH、固体吸附表面在蛋白质吸附过程中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实验数据,为进一步进行蛋白质吸附机理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