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6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考察了浸渍法制备的ZnO/γ-Al_2O_3催化剂的宏观结构,研究了所生成的缺锌铝酸锌(Zn_xAl_2O_(3+x),0相似文献   
2.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ZnO/γ-Al_2O_3体系的结构和形貌,同时辅以相应的电子衍射测量,较为直观地证实了我们关于ZnO极易与γ-Al_2O_3发生固相反应,样品的结构和物相组成取决于ZnO含量和焙烧温度等主要结论。此外,还观察到样品中Zn_xAl_2O(3 x)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为用TEM研究这类催化剂提供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对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dS/SiO2复合材料进行低频Raman散射研究,结果表明可从其低频Raman散射峰位计算出CdS微晶的粒径,两种不同的低频振动模式由激发光的两种偏振方向加以区分,低频Raman散射射的二级散射峰根据实验结果加以指认,所得平均粒径结果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复合材料吸收光谱吸收边蓝移与CdS纳米子粒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实验证明,样品吸收边能量与CdS平均粒径的  相似文献   
4.
Dispersion of copper(Ⅱ) phthalocyanine (CuPc), copper(Ⅱ) phthalocyaninesulfonate (CuPcS) and cobalt(Ⅱ)phthalocyaninetetrasulfonate (CoPcTS) on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dioxide was investigated by XRD, XPS, FT-IR and UV-Vis techniques. Results show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CuPc and TiO2 was very weak and CuPc was difficult to disperse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pport. While partly sulfurized CuPcS could be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support through sulfo-groups and its dispersion capacity was determined to be 0.085 g CuPcS/g TiO2. Completely sulfurlzed CoPcTS could also be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TiO2 as a monolayer and its dispersion capacity was 0.12 g CoPcTS/g TiO2. Interactions of the sulfo-groups as well as the electrons of CoPcTS with the surface of TiO2 could be evidenced by FT-IR characterization. Therefore, it was suggested that CoPcTS molecules be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TiO2 in a flat-lying mode while CuPcS in a slanting one. UV-Vis spectra show that the dispersed CuPcS and CoPcTS molecules exist in both forms of monomers and dimers.  相似文献   
5.
我们管报道浸渍法制备的ZnO/SiO_2的表面酸性和表面结构。证明:(1) ZnO单层分散在硅胶表面,分散阔值为~0.22gZnO/100m~2SiO_2;(2) 样品表面出现了单独的ZnO与SiO_2所没有的较强酸位并且其酸量与ZnO表面浓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由此提出了ZnO与SiO_2表面相互作用形成了某种酸性结构单元的观点。Sumiyoshi,Tanabe等曾报道,用共沉淀法制取的ZnO-SiO_2表面酸性显著。认为酸性的根源是ZnO与SiO_2间形成了田部(K.Tanabe)模型所预示的那种二氧化物,结构中  相似文献   
6.
某些有机物在氧化物载体表面的自发单层分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已在载负型催化剂制备、再生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2].许多氧化物和盐类可以在载体表面形成单层分散或亚单层分散.有些分散物与载体混合后在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处理,就可以自发分散到载体表面[1,3].这一现象通过XRD、LRS、XPS、SIMS、ISS、EXAFS  相似文献   
7.
氧化物载负型沸石催化剂的阈值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一系列氧化物,如B2O3,Sb2O3和MgO,对HZSM-5沸石以及用Sb2O3对Hβ沸石进行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氧化物可在沸石上自发单层分散且大部分分散的氧化物处于沸石孔内。用XRD及XPS方法测得它们的分散阈值。实验中发现,在甲苯烷基化反应中,对二甲苯选择性随氧化物含量增加而迅速提高;当氧化物在HZSM-5上的载量接近其分散阈值时,对二甲葳选择性达到最大,对某些体系可高达95%左右,百在  相似文献   
8.
氧化物表面单层改性对SnO2超微粒子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氧化物在气敏材料二氧化锡超细粉表面的分散行为及分散量的二氧化锡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铜,氧化镍,氧化铋和氧化锌在二氧化锡表面均能单层分散,分散阈值均与按密置单层模型计算的最大分散容量相符,负载二氧锡的表面覆盖度与其稳定性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单层覆盖率达到一定程度二氧化锡高温烧结便可基本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ZnO-TiO2的表面结构与表面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XRD相定量及低能离子散射谱研究了ZnO-TiO_2体系的结构. 实验表明, ZnO单层分散在TiO_2表面上, ZoO与TiO_2之间的结合较弱, 这种表面结合并不导致新的表面酸位。本文还讨论了ZnO-Al_2O_3、ZnO-SiO_2、ZnO-TiO_2三种含锌二元氧化物在结构、性能方面的明显差异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0.
制备方法对WO_3/ZrO_2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RD、比表面测定、LRS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用Zr(OH)4和已晶化的ZrO2作载体制得的两类WO3/Zr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揭示了样品比表面、载体物相、活性组分的存在状态与制备方法、WO3含量、焙烧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WO3能单层分散在ZrO2上;单层覆盖在Zr(OH)4上的WO3使载体在焙烧时晶粒生长受阻,形成介稳的四方ZrO2,并阻止载体微粒间的烧结,使从Zr(OH)4出发制得的WO3/ZrO2比表面明显增大,在WO3含量达到单层分散容量时以上作用表现得最充分;WO3与Zr(OH)4(或四方ZrO2)在高温(~800℃)可能发生了某种化学结合,开创出超强酸位.用以上观点可对文献中已报导的主要实验事实作出较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