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离心超滤质谱技术从川乌总生物碱提取物中筛选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乌头类生物碱成分,并用LC-MSn技术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川乌总生物碱中筛选并鉴定出9种与人血清白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乌头类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10-OH-中乌头碱、中乌头碱、10-OH-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脱氧乌头碱和3,13-脱氧乌头碱.  相似文献   

2.
乌头生物碱各成分毒性差异很大,其中乌头碱的毒性为其它成分的100-2000倍,是引起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乌头生物碱种类多,在煎煮或泡制过程中易水解产生不同水解产物,进入体内后代谢情况又不明,因此采用液相色谱方法对体内检材乌头碱成分仅靠保留时间确定依据不足,定量工作更是无法开展。但在现实生活中炮制后的乌头植物可入药,且炮制过的乌头植物也可检出少量原碱。遇到体内检材中检验出乌头生物碱成分时,办案单位往往希望有一个量的甄别。经查阅资料,未见体内检材(如血、肝、尿等)中乌头碱含量的报道。我们应用LC-MS,采用646.4单离子扫描方式对实际案例血中乌头碱含量进行了测定,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同行提供数据积累。  相似文献   

3.
基于UPLC/Q-TOF-MS分析附子半夏配伍相反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附子半夏药对配伍相反的物质基础,从化学成分层次阐释其配伍相反机制.基于UPLC/Q-TOF-MS建立附子半夏药对配伍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药对配伍在合煎过程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找出差异变化显著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时附子半夏药对合煎液中次乌头碱,中乌头碱,乌头碱,去氧乌头碱,10-OH-中乌头碱,10-OH-乌头碱等的含量明显增高,而中乌头原碱,去乙酸中乌头原碱,去乙酸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10-OH-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含量降低.附子半夏药对配伍应用时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增高,而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降低,这可能是附子半夏药对配伍相反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不经柱分离而直接分析复方中药四逆汤中二萜生物碱的组成,乌头碱类二萜生物碱在质谱条件下形成质子化分子,一种生物碱对应一个分子离子峰.检测到了苯甲酰单酯型、双酯型和脂类生物碱等18种二萜生物碱,其中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单酯型生物碱是四逆汤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型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的药物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单电极放电技术的DBDI与质谱(MS)联用,快速检测了4种低极性的合成药物,结果表明,4种合成药物主要生成[M+H]+分子离子.此外还利用DBDI-MS对草乌、制草乌切片进行快速分析,在草乌中检测到乌头碱、中乌头碱、脱氧乌头碱的[M+H]+离子,以及[M+H-60]+碎片离子;在制草乌中只检测到乌头碱、中乌头碱、脱氧乌头碱的[M+H-60]+碎片离子.所测草乌中的标志性药效成分主要为双酯类生物碱,制草乌中的标志性药效成分主要为单酯类生物碱.新型DBDI为药物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在药物研究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柱切换液相色谱,建立了参附注射液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6种乌头碱类生物碱,以及Rg1、Re、Rf、Rb1、Rc、Ro、Rb2、Rb3、Rd 9种人参皂苷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强阳离子交换的在线固相小柱选择性富集和净化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优化了色谱条件;并采用EC-C18柱作为人参皂苷的分析柱,通过优化实验条件,结合柱切换方式,去除了样品中辅料等大极性基质成分对色谱柱的污染,实现了生物碱分析和人参皂苷分析的自动切换。结果显示,样品中的生物碱和人参皂苷分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连续进样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 2.0%,重复性的RSD < 2.0%;其中6种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5.1%~98.6%,检出限为4.0~8.2 ng/mL;9种人参皂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1.7%~104%。所构建的基于柱切换液相色谱技术的在线固相萃取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样品中的基质干扰,快速完成参附注射液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和9种人参皂苷的快速定量,同时也可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进行限量检测,可应用于药物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雪上一支蒿中乌头碱类生物碱的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对雪上一支篙的乙醇提取液进行了直接分析,方法简便,直观,用样量少。ESL-MS可以给出分子量信息,MS/MS方法则可以从复杂体系中获得结构信息。在雪上一支蒿中发现乌头碱、去氧乌头碱及它们的水解产物和脂类生物碱等共19种二菇生物碱,其中脂类生物碱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PLS)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了附子中多指标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选取38批样品建立了同时测定附子样品中6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通过采集附子样品的NIRS图,分别采用PLS和LS-SVM建立了各个成分HPLC测定值与NIRS图的定量校正模型。所建立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和双酯型生物碱总量LS-SVM模型的相对预测偏差(RPD)分别为3.3、3.2、4.1、7.7、8.8、7.6、4.0和8.6;验证集相关系数(rpre)分别为0.9486、0.9475、0.9668、0.9909、0.9946、0.9969、0.9669和0.9927,且LS-SVM模型优于PLS模型,说明NIRS模型验证集与HPLC测定值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模型预测效果良好。采用NIRS技术结合LS-SVM模型可以快速对附子中的上述6个生物碱含量以及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和双酯型生物碱总量进行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对控制附子中的生物碱含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从吸收的角度考察干姜对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的解毒机理, 采用外翻肠囊法展开实验. 利用超高液相与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定量检测双酯型生物碱成分, 采用标准曲线法计算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在肠囊内吸收的绝对含量, 采用质谱峰面积直接分析其它双酯型生物碱的相对变化, 结果加入干姜提取液后, 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单位肠管面积累计吸收量均降低, 10-羟基中乌头碱的的累积峰面积降低; 加入维拉帕米后, 双酯型生物碱的单位肠管面积累计吸收量及累积峰面积均增加; 向含有地高辛的肠营养液中加入干姜提取液后, 地高辛在各实验时间点的单位肠管面积累计吸收量均降低,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干姜抑制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在大鼠肠囊内吸收的可能机制是通过诱导肠内P-葡糖蛋白, 从而抑制作为P-葡糖蛋白底物的双酯型生物碱的吸收, 最终起到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肠内细菌和乌头碱体外温孵的方法, 探讨去氧乌头碱在人肠内的生物转化. 利用离子阱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直接分析去氧乌头碱的转化产物. 乌头类生物碱及其代谢产物在正离子电喷雾质谱条件下形成质子化分子([M+H]+), 通过多级串联质谱进行结构表征. 去氧乌头碱可被人肠内细菌转化, 通过脱酰基、脱甲基脱羟基以及酯化反应产生新型的单酯型、双酯型和脂类生物碱等10余种代谢产物. 双酯型的去氧乌头碱的毒性较高, 当它被肠内细菌转化为单酯型和脂类生物碱时会使其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从展毛大渡乌头(Aconitum franchetii var.villosulum)中分离得到11个C_(19)-二萜生物碱,经过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一个为新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villosutine(1).其余10个为已知化合物,包含4个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1个热解型二萜生物碱和5个大渡乌碱型二萜生物碱.  相似文献   

12.
张盼盼  张福成  王朝虹  蒋晔  卢永江 《色谱》2013,31(3):211-217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结合中空纤维微萃取(HF-LPME)同时检测尿样中痕量的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滇乌头碱等4种生物碱的方法。采用HF-LPME对尿样进行提取、纯化和富集,富集倍数达102~301。同时采用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进行含量测定,显著提高了尿液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检测灵敏度,4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定量限达到0.01~0.1 ng/L,可大大延长中毒患者尿样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检测时间窗。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尿液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滇乌头碱在0.01~10 ng/L、次乌头碱在0.1~100 n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提取回收率为80.2%~10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6%。该方法适用于乌头类生物碱中毒案件的检测,为痕量乌头类生物碱分析提供了灵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乌头碱(aconitine)是存在于乌头属多种植物中的一种双酯二萜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抗癫痫、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理活性,但因其具有强烈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安全系数小,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小鼠LD501.8mg/kg,op;人绝对致死量为2~5mg),限制了对该化合物作为药用的进一步研究,目前仅将其作为致心率失常模型的工具药使用,尚未见其药代动力学的报道。在本文中首次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在肠内细菌中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肠内细菌和乌头碱体外温孵的方法,探讨乌头碱的代谢产物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在人肠内的生物转化。利用离子阱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n)方法直接分析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的代谢产物。乌头类生物碱在ESI正离子模式条件下形成质子化分子[M H] 。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可被人肠内细菌转化,通过脱乙酰基、脱苯甲酰基、脱甲基、脱羟基以及酯化反应产生新型的单酯型、双酯型和脂类生物碱等10余种代谢产物。双酯型生物碱具有较高的毒性,相对应的单酯型和脂类生物碱毒性较低。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被肠内细菌转化为单酯型和脂类生物碱会使其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大理紫乌头的二萜生物碱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NMR方法对其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大理紫乌头含6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包括5个C_(19)-乌头碱型:塔拉萨敏(1)、14-乙酰塔拉萨敏(2)、黄草乌碱丙(3)、8-去乙酰滇乌碱(4)、印乌碱(5)和1个C_(20)-海替定型宽乌宁(6)。其中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物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乌头碱和人肠内细菌体外温孵的方法, 探讨乌头碱在肠内的生物转化规律. 乌头类生物碱在ESI正离子模式条件下形成质子化分子[M+H], 利用离子阱电喷雾串联质谱和傅立叶离子回旋共振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可以直接分析乌头碱的转化产物. 本文首次报道了乌头碱在人肠内菌群环境中产生16-O-去甲基乌头碱, 16-O-去甲基乌头碱可进一步被肠内细菌转化, 通过脱乙酰基、脱苯甲酰基、脱甲基、脱羟基以及酯化反应, 产生新型的单酯型、双酯型和20余种脂类生物碱等转化产物.  相似文献   

17.
李英和  陈迪华 《化学学报》1994,52(2):204-208
从短距乌头(Aconitum brevicalcaratum Diels)的根中分得六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其中三个为新成分,即短距乌碱甲(acobretine A,1),短距乌碱乙(acobretine B,2)和短距乌碱丙(acobretine C,3).另三个为已知成分:花葶乌头宁(scaconine,4),花葶乌头碱(scaconitine,5)和N-脱乙酰花葶乌头碱(N-deacetylscaconitine,6).经IR,MS,^1H NMR,^1^3C NMR测定和化学方法确定可1~3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乌头的研究 ⅩⅩⅡ.赣皖乌头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赣皖乌头(Aconitum finetianum Hand-Mazz)中又分得五个生物碱,其中三个为新的二萜类生物碱,分别命名为去氧刺乌头碱(deoxylappaconitine,3),赣乌新碱(neofinaconitine,4)和异刺乌头碱(isolappaconitine,5).经IR、MS、~1H和~(13)C NMR推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另两个为已知生物碱ajacine(1)和inuline(2).  相似文献   

19.
从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Vorosch.)中分离得到13个二萜生物碱,采用HR-ESI-MS,1D NMR和2D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一个为新的C_(18)二萜生物碱:刺乌宁,其余为已知化合物.同时考察了其中12个化合物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氨茴酰基牛扁碱和东乌头定的活性较好(EC_(50)1mg/cm~2),其次是N-acetylsepaconitine,赣乌碱和N-去乙酰高乌甲素(EC_(50)2 mg/cm~2).  相似文献   

20.
乌头属(aconitium)中药具有镇痛、抗炎等疗效,其有效成分为双酯二萜生物碱,品种有乌头碱(aconitine,AC)、次乌头碱(hypaconitine,HA)和新乌头碱(mesaconitine,MA)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