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合成了2个以1, 1, 2, 2-四乙酰基乙烷阴离子(TAE2-)为桥联的双核铜配合物[(bipyCu)(bipyCuH2O)TAE](ClO4)2·2H2O(Ⅰ)和(bipyCu)2TAE(PF6)2·3H2O(Ⅱ)及1个多核铜配合物[CuTAE·2H2O]n(Ⅲ)  相似文献   

2.
3-硝基-1,2,4-三唑-5-酮的铜配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EHMO方法对3-硝基-1,2,4-三唑-5-酮(NTO)的铜配合物[Cu(NTO)2(H2O)2]·2H2O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研究。联系前线轨道能级和电荷分布对体系的稳定性和热解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两个新型一价铜配合物[Cu2(ophen)2]·H2O的类同质多晶结构()和一个混合价的铜配合物[Cu2(obpy)2(NO3)]·H2O (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显现出于无水的类似物[Cu2(ophen)2]相同的堆积方式,则形成出新奇的空间堆积。混合价化合物2是完全离域的,通过氢键集聚体[(H2O)2(NO3-)2]将两个[Cu2(obpy)2]+单元连接起来形成哑铃状的四核结构。  相似文献   

4.
Phen-铜(II)-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SOD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3个新的SOD模拟配合物:[Cu(Phen)(L-Gln)(H2O)]Cl·2H2O (1)、[Cu(Phen)(L-Ala)(H2O)]Cl·4H2O (2)、[Cu(Phen)(L-Thr)(H2O)]Cl·2H2O (3) [Phen(1,10-邻菲咯啉)、L-Gln(谷氨酰胺)、L-Ala(丙氨酸)、L-Thr(苏氨酸)]。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Cu(Phen)(L-Gln)(H2O)]Cl·2H2O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还原法对这3个配合物催化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活性, 催化速率常数KQ分别为1.58 × 107 mol-1·L·s-1、5.65 × 107 mol-1·L·s-1、0.83 × 107 mol-1·L·s-1。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高氯酸[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咪唑合铜(Ⅱ)配合物[Cu(C27H25N9)](ClO4)2·2CH3OH·H2O。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对其混合配体进行了量化计算。配合物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1.377(4), b=12.380(2), c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2,2′-(1,2-亚乙基双氮次甲基)二喹啉及其与Cu2+、 Zn2+、 Ni2+、 Mn2+配合物的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及核磁共振等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ClO4)2·H2O(M=Cu2+、 Zn2+、 Ni2+、 Mn2+离子;L=C22H18N4)。  相似文献   

7.
在室温下,MnSO4·H2O和1,2,4-苯三甲酸(H3BTC)反应得到化合物[Mn(H2BTC)2(H2O)4]·2H2O (1),化合物1和CuSO4·5H2O反应得到化合物[Cu(HBTC)(H2O)1.5]·H2O (2)。化合物1是一个单核分子化合物。在化合物1中,每个锰离子和两个H2BTC离子及四个水分子配位。化合物2中,每个铜离子和三个HBTC2-及两个水分子配位,其中的一个水分子起桥联作用从而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复盐K2Zn(IO3)4·2H2O的热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standard enthalpy of formation (ΔfH?m[K2Zn(IO3)4·2H2O,s,298.2K]=-2210.68 kJ·mol-1) of a double salt K2Zn(IO3)4·2H相似文献   

9.
在弱酸性介质中,氯化镍和柠檬酸铵反应可得到镍水合离子与二聚柠檬酸镍配离子的加合配合物(NH4)[Ni(H2O)6][Ni(Hcit)(H2O)24·10H2O 1,晶胞参数:a=9.7273(9), b=12.034(2), c=13.348(2)?, α=63.54(2), β=88.45(1),γ=86.28(1)°,V=1395.9(3)?3, Z=1,配合物的阳离子为两个铵离子和一个六水合镍离子,阴离子由两个二聚柠檬酸镍[Ni(Hcit)(H2O)22-2组成。在不对称的配阴离子中,两个柠檬酸分别以羟基、α-羧基和一个β-羧基同第一个镍配位,剩下的β-羧基作为桥基同另一个镍配位形成二聚体。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Cu (ClO4)2·6H2O、Sc (ClO4)3·6H2O和Fe (ClO4)3·9H2O为金属盐,2-硫代巴比妥酸(H3tba)为配体,通过扩散反应得到了3种不同结构的配合物{[Cu6(H2tba)6]·2DMF·xSolvent}(1)、{[Sc (H2tba)3(DMF)]·2DMF}n(2)和[Fe (H2tba)2(H2O)2]n(3),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具有三方反棱柱构型的六核铜原子簇合物,配合物2是一个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化合物,配合物3是一个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在390 nm光照激发下在735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柔性配体1, 3-丙二胺缩邻香兰素(H2L)与和La(NO3)3·6H2O反应, 合成了1个由2个H2L桥连的双核稀土配合物[La2(NO3)6(H2L)2] ·CH2Cl2 (1), 该配合物与(NH4)(PF6)继续反应生成了1个由2个NO3-离子桥连的双核配合物[La2(NO3)2(H2L)4] (PF6)4·4H2O·2CH2Cl2 (2),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2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为结构完全不同的2个双核结构, 因抗衡阴离子PF6-有去阴离子的作用, 配合物1中的NO3-离子被配体取代, 导致配合物1的结构翻转, 形成了1个新颖的双核结构2。  相似文献   

12.
以5-(三氟甲基)吡啶-2-羧酸(Htpc)与DyCl3·6H2O、TmCl3·3H2O构筑了2种异质同晶的单核配合物[M(tpc)3(H2O)3]·H2O,其中 M=Dy (1)、Tm (2)。配合物 12 均为单斜晶系,P21/c 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为八配位且形成了轻微扭曲的十二面体构型。温度梯度下的荧光和紫外测试表明,2 种配合物均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发生静态猝灭作用,猝灭常数(Ksv)为 105~106 L·mol-1。配合物与BSA结合过程的ΔH和ΔS均为正值,说明疏水作用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5℃时,2种配合物与BSA结合常数约为104 L·mol-1,表明二者与BSA的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3.
以5-(三氟甲基)吡啶-2-羧酸(Htpc)与DyCl3·6H2O、TmCl3·3H2O构筑了2种异质同晶的单核配合物[M(tpc)3(H2O)3]·H2O,其中M=Dy(1)、Tm(2)。配合物12均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为八配位且形成了轻微扭曲的十二面体构型。温度梯度下的荧光和紫外测试表明,2种配合物均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发生静态猝灭作用,猝灭常数(Ksv)为105~106 L·mol-1。配合物与BSA结合过程的ΔH和ΔS均为正值,说明疏水作用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5℃时,2种配合物与BSA结合常数约为104 L·mol-1,表明二者与BSA的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4.
4-(4-吡啶基)嘧啶-2-磺酸钠(NaL2)与金属盐(M=Mn,Zn,Co,Fe)组装分别得到4个配合物,其分子式为[ML2·4H2O]·2H2O。氢键在这些化合物的超分子结构中起了重要作用。4种配合物中磺酸基的氧原子没有螯合金属离子,而是作为氢键的受体,同时水分子作为氢键给体和受体起到双重作用。另外,在配合物2~4中,杂环上的碳原子也起到供体的作用与磺酸基的氧原子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15.
对苯二甲酸与2,2′-联吡啶构造的配合物结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洪平  朱龙观 《无机化学学报》2003,19(11):1179-1184
在DMF溶剂中合成了[Co(H2O)4(2,2′-bipy)](bdc)和[Cu(2,2′-bipy)(bdc)(H2O)](2H2O)(DMF)二个配合物并进行了结构解析。配合物[Co(H2O)4(2,2′-bipy)](bdc)中,bdc2-以离子形式未与金属配位,但与配位水分子形成了8个氢键,从而使分子结构扩展为二维双层氢键网络。在配合物[Cu(2  相似文献   

16.
2,3-吡嗪二甲酸钴(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反应介质条件中,用2,3-吡嗪二甲酸(C4N2H2(COOH)2,简称Pzdc)与Co(NO3)2·6H2O或Co(ClO4)2·6H2O反应,得到了三个新的不同组成的2,3-吡嗪二甲酸钴(Ⅱ)配合物,并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获得了Co(Pz(COO)COOH)2·2H2O的晶体学数据,表明Co(Ⅱ)处于由Pzdc中的2个N、2个O及2个配位水中的2个O组成的八面体结构中。同时,我们对CoPz(COO)2·4H2O和CoPz(COO)COOH(ClO4)·4H2O进行了变温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这两个化合物都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三(苯并咪唑-2-甲基)胺和间苯二胺四乙酸为配体与硝酸铜在CH3COCH3/CH3OH/H2O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配合物[Cu(ntb)(H2mpda)]·0.5CH3COCH3·2H2O (1), 在DMF/CH3OH/H2O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配合物[Cu(ntb)(H2mpda)]·DMF·CH3OH·2H2O (2)(ntb=三(苯并咪唑-2-甲基)胺, H4mpda=间苯二胺四乙酸)。2个配合物的中心的铜离子分别与1个ntb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1个H2mpda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三角双锥的配位构型。受溶剂的影响, 配合物中配体的相对位置和构象有较大的区别, 配合物2的配位构型更加扭曲。两个配合物均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不同的复杂三维网络。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o(Hbtc)(Pyphen)(H2O)]·H2O}n (1)和{[Cd2(btc)(Pyphen)2Cl]·2H2O}n(2) (H3btc=1,2,4-苯三酸,Pyphen=[2,3-f]吡嗪并[1,10]-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荧光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643 44(13) nm,b=1.202 9(2) nm,c=1.371 6(3) nm,α=95.03(3)°,β=90.46(3)°,γ=103.54(3)°,V=1.027 7(4) nm3,Z=2,CoC23H16N4O8,Mr=535.31,Dc=1.730 g·cm-3,μ(MoKα)=0.900 mm-1,F(000)=546,GOOF=1.089,R=0.099 2,wR=0.249 0;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968 93(8) nm,b=1.223 82(10) nm,c=1.592 21(14) nm,α=67.486 0(10)°,β=73.158 0(10)°,γ=78.468 0(10)°,V=1.660 9(2) nm3,Z=2,Cd2C37H23N8O8Cl,Mr=967.88,Dc=1.935 g·cm-3,μ(MoKα)=1.432 mm-1,F(000)=956,GOOF=1.051,R=0.077 9,wR=0.141 2。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无限一维双链结构,配合物2为二维层状结构。此外,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在加固配合物的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Mn2(CHZ)4(H2O)2](PA)4·10H2O的制备和分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论述了苦味酸(PA,三硝基苯酚)锰与碳酰肼(CHZ, NH2NHCONHNH2)反应制备目标配合物的方法及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的结构式为[O,O′-μ-Mn2(CHZ)4(H2O2)](PA)4·10H2O。晶体属三斜晶系,P1 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0.8269(1) nm, b=1.2812(1) nm, c=1.5915(1) nm; α=109.58(1)°, β=95.19(1)°, γ=92.76(1)°, V=1.5765(2)nm3; Z=1, Dc=1.580 g·cm-3, μ(Mo Kα)=520 m-1。晶体结构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0.0557。该化合物为具有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以两个碳酰肼分子中羰基氧为桥原子将两个锰离子结合起来,与锰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碳酰肼分子第一、五氮原子,羰基氧原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锰离子的配位数为七。若味酸根作为外界离子以库伦力和氢键与内界离子结合成配合物分子。  相似文献   

20.
合成并表征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u(HCP)(TBZ)](NO3)2·(H2O)2 (1)和[Cu(HCP)(HPB)](NO3)2·(H2O)1.5 (2)[HCP=环丙沙星,TBZ=2-(4′-噻唑基)苯并咪唑,HPB=2-(2-吡啶)-苯并咪唑]。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 空间群,a=0.909 5(2) nm,b=1.330 1(3) nm,c=1.355 2(3) nm,α=93.518(3)°,β=97.192(3)°,γ=106.361(3)°,V=1.552 6(6) nm3,Z=2,Dc=1.598 g·cm-3,μ=0.849 mm-1。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发现配合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G-)、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G+)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凝胶电泳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作用,在维生素C存在下通过·OH切割 pBR322 DNA双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