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回流法在水溶剂中合成了2个含氮配体单核镍配合物[Ni(phen)2(H2O)2](1,6-nds)·2H2O(1)和[Ni(phen)3](1,6-nds)·10H2O(2)(1,6-nds=1,6-萘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配合物1中,镍离子与2个1,10-邻菲罗啉和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Ni(phen)2(H2O)2]2+阳离子。2个没有配位的水分子通过氢键与[Ni(phen)2(H2O)2]2+和1,6-萘二磺酸根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中,镍离子与3个1,10-邻菲罗啉配位,形成[Ni(phen)3]2+阳离子。大量的氢键将自由的水分子和1,6-萘二磺酸根离子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2个配合物中1,6-萘二磺酸根离子均没有与镍离子配位,只是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室温下,配合物显示了较大的荧光发射峰,其最大发射峰分别在443和438nm。  相似文献   

2.
采用缓慢蒸发溶剂法在水中合成了2个含双磺酸基的化合物A-2,5-DSA·(Hphen)2·2H2O(1)和[Co(phen)2(H2O)2]·(A-2,5-DSA)·3H2O(2)(A-2,5-DSA=苯胺-2,5-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化合物1中,相邻的质子化的1,10-邻菲罗啉反向堆叠在一起,水分子通过氢键与(Hphen)+和苯胺-2,5-二磺酸根离子相连,形成二维的层状结构。配合物2中,钴离子与2个1,10-邻菲罗啉和2个水分子配位,构成[Co(phen)2(H2O)2]2+阳离子。3个自由的水分子通过氢键将苯胺-2,5-二磺酸根离子和[Co(phen)2(H2O)2]2+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两个化合物中苯胺-2,5-二磺酸根离子均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室温下2个化合物均具有荧光性质,其最大发射峰分别在601nm和441nm。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均苯四甲酸,对硝基苯甲酸,肉桂酸为配体,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3种Er(Ⅲ)配位聚合物:{[Er2(btec)1.5(H2O)4]·2H2O}n (1),[Er4(NO2-C6H4COO)12(H2O)10]·2H2O (2),[Er(C9H7O2)3]n (3)。通过X-光单晶衍射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1个具有三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其构筑单元为{[Er2(btec)1.5(H2O)4]·2H2O},每个结构单元中含有4个Er3+离子,它们属于2种晶体学类型,以及3个配位方式不同的均苯四甲酸根。配合物2是1个四核配合物,在同1个分子中,含有4个Er3+离子,它们也属于2种晶体学类型,在2的晶体中存在大量的氢键。配合物3是1个一维配位聚合物。实验测定了各配合物晶体粉末的FP,IR,UV-Vis-NIR等光谱,对光谱进行了分析指认,对比了3个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  相似文献   

4.
具有可逆颜色变化和适当变色寿命的光致变色材料对于无墨水和可擦除打印技术十分重要。我们将1,4,5,8-萘四羧酸二酐与甲硫氨酸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 1,4,5,8-萘二酰胺(NDI)的桥联有机配体(H2ncm),并以 Zn2+和 H2ncm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反应合成了2种配位聚合物。化合物[Zn(ncm)(H2O)4]·2DMF (1)包含1个Zn2+、1个ncm2-配体、4个配位水分子和2个DMF分子。Zn2+处于八面体的配位环境中,并通过 ncm2-配体连接形成链状结构。化合物[Zn2(ncm)2(H2O)4] (2)包含 2个 Zn2+、2个 ncm2-配体和4个配位水分子。2个Zn2+原子通过2个羧基桥联形成双核结构,并进一步通过ncm2-配体连接形成二维层结构。2显示出从黄色到深棕色的光致变色现象。这种光诱导产生的颜色可以稳定至少3周,但在70 ℃加热时在5 min内即可恢复本来的颜色。我们证明了这种光致变色是源于光照射下NDI·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一种双肟四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螯合双肟配体3,3′-二甲氧基-2,2′-[(1,3-亚丙基)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与四水合苦味酸铜作用,合成了一种新的四核铜(Ⅱ)配合物 [Cu4L2(pic)4(H2O)2]·2CH3COCH3·2H2O(pic-=苦味酸根)。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由4个Cu离子,2个四齿的L2-单元,4个配位的苦味酸根(pic-),2个配位的水分子,2个结晶的丙酮分子和2个结晶的水分子组成。Cu离子的配位数为6,都具有稍微扭曲的八面体结构。且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O-H…O氢键作用形成了1个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两性羧酸配体溴化N-(4-羧基苄基)异喹啉((HCbiq)Br)合成了4个新的金属配合物:[Cu2(Cbiq)4(H2O)2]Br4·2H2O(1)、[Zn(Cbiq)2(H2O)2]Br2·Cbiq·H2O(2)、[M3(Cbiq)8(μ-OH)2(H2O)2](ClO4)4·7H2O(M=Co(3)、Mn(4))。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1~4的结构。配合物1含有一个由4个Cbiq的羧基桥联双核Cu(Ⅱ)的结构,2个Cu(Ⅱ)还分别与一分子水配位。配合物2中,1个Zu(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氧原子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2个水分子的氧原子进行配位。配合物34结构相似,均为三核结构。每2个M(Ⅱ)除了通过2个Cbiq的羧基上的氧进行桥联,还通过一个羟基的氧进行桥联。此外,2个端基的M(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一个水分子进行配位。凝胶电泳研究表明,配合物1可能是通过氧化机制在生理条件下有效切割DNA,其最大催化速率常数kmax为2.80h-1,米氏常数KM为3.22mmol·L-1。溴化乙锭(EB)竞争实验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强的DNA结合亲和力。采用分子对接模拟计算得到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自由能为-49.87kJ·mol-1。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3个超分子化合物[M(4,4′-bipy)2(H2O)4]·(4,4′-bipy)2·(3,5-diaba)2·8H2O(M=Co (1),Ni (2),Cd (3);4,4′-bipy=4,4′-联吡啶;3,5-diaba=3,5-二氨基苯甲酸阴离子),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3个化合物的晶体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c。晶体学参数:化合物1:a=0.938 9(2) nm,b=0.775 1(1) nm,c=3.928 4(6) nm,β=90.14(2)°,V= 2.858 80(69) nm3,Z=4,Dc=1.397 g·cm-3,F(000)=1 266,μ=0.380 mm-1,R1=0.034 9,wR2=0.082 9;化合物2:a=0.938 3(2) nm,b=0.775 3(1) nm,c= 3.921 8(6) nm,β=90.09(1)°,V=2.852 80(68) nm3,Z=2,Dc=1.399 g·cm-3,F(000)=1 268,μ=0.420 mm-1,R1=0.036 6,wR2=0.080 5;化合物3:a=0.940 91(13) nm,b=0.778 85(11) nm,c=3.971 2(5) nm,β=90.10°,V=2.910 2(7) nm3,Z=2,Dc=1.433 g·cm-3,F(000)=1 308,μ=0.454 mm-1,R1=0.046 8,wR2=0.096 4。3,5-diaba未参与配位,在配位阳离子[M(4,4′-bipy)2(H2O)4]2+中,金属离子M(II)与来自2个4,4′-bipy的2个氮原子和4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呈八面体的几何构型。分子中还存在未配位的4,4′-bipy。通过配位阳离子、游离4,4′-bipy及未配位的3,5-diaba间的丰富氢键,构建成具有三维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通过使用浓硫酸对2,2′-二羟基-1,1′-二萘的磺化与成环反应得到一种新配体,7-氧杂-二苯芴-3,11-二磺酸。通过水热方法得到了它的两个化合物,[CdL(bipy)2(H2O)][Cd(bipy)2(H2O)2]·L·H2O (1)和[CdL(phen)2(H2O)]·5H2O (2),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1P1空间群结晶,晶胞参数为a=1.205 5(6),b=1.576 4(8),c=1.954 5(10) nm,α=75.755(9),β=88.093(10),γ=89.035(10)°。化合物2P21/ c空间群结晶,晶胞参数为a=2.104 0(7),b=1.358 0(4),c=1.428 9(5) nm,β=94.543(6)°。在化合物1中,有两个独立的镉(Ⅱ)离子不对称单元,在其中镉(1)离子和两个联吡啶上的四个氮原子,磺酸配体上的一个氧原子及一个水分子配位;镉(2)离子和两个联吡啶上的四个氮原子和两个水分子配位。两种固体化合物在室温下均显示强的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9.
采用樟脑衍生物为配体,分别合成了氰基桥联Cu(Ⅱ)-Fe(Ⅲ)-Cu(Ⅱ)三核配合物[{Cu(D,L-La)2}2Fe(CN)6](ClO4) (1)和Mn(Ⅲ)-Fe(Ⅲ)双核配合物[Mn(D,L-Lb)(DMF)(Tp)Fe(CN)3]·(H2O)6 (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中Cu(Ⅱ)离子处于五配位的配位环境,分别和1个D-La,1个L-La及[Fe(CN)6]3-中的1个氰基配位,2个Cu(Ⅱ)离子通过[Fe(CN)6]3-桥联。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化合物1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化合物2中,[(Tp)Fe(CN)3]-通过其中的1个氰基与[Mn(D,L-Lb)]+桥联,其中Mn(Ⅲ)离子为六配位,分别和四齿配体Lb的2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DMF的1个氧原子及[(Tp)Fe(CN)3]-中的氰基氮原子配位。磁性研究表明,在化合物1中,Cu(Ⅱ)离子与Fe(Ⅲ)离子之间表现出铁磁相互作用,用哈密顿函数H=-2J(S1·S2+S2·S3)对其χMT-T曲线进行拟合,得到1的朗日因子g为2.190,交换常数J为0.55 cm-1。  相似文献   

10.
以5-(1H-咪唑)异酞酸(H2L)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3个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PrL(HL)(H2O)2]·H2O(1),Er(H0.5L)2(2)和[CoL(H2O)2]·H2O(3)。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都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1中,Pr3+为九配位,而化合物23中,Er3+和Co2+均为六配位。在镧系配合物12中,配体中氮原子未参与配位。1为2D折叠形结构,2为3D框架结构。在过渡金属配合物3中,氮原子与Co2+配位,这有助于形成平面二维结构。化合物1和3通过分子间π-π堆积,进一步形成3D结构。3个化合物均展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4-磺基苯甲酸镍配合物结构多样性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个镍/4-磺基苯甲酸/1,10-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结构和性质。配合物[Ni(4-sb)(phen)(H2O)2]·(2H2O) (1)是单核结构,配合物[Ni(phen)3]·(4-Hsb)(OH)(8H2O) (2)是1个阳离子与阴离子复合物。在这2个配合物中金属镍的配位形式均是六配位八面体构型,Ni-N键长相近。2个配合物的扩展结构均为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中阳离子占据由阴离子与水分子形成的三维网络孔道。配合物2是一个羧基氢未脱去同时又有氢氧根的分子。  相似文献   

12.
该文报道了N,N′-(2-苯并咪唑基甲基)亚氨基甲基膦酸{bbimpH2,[(C7H5N2)CH2]2NCH2PO3H2}的2个镍化合物Ni2(bbimp)2(4,4′-bipy)(H2O)2·2H2O (1)和[Ni2(bbimp)2(H2O)2][Ni(bbimp)(H2O)2]2·4H2O (2)。化合物1是4,4′-联吡啶作为桥连配体的中性双核结构。化合物2含有1个中性的[Ni2(bbimp)2(H2O)2]双核分子与2个中性的[Ni(bbimp)(H2O)2]单核分子。双核分子单元中的2个Ni(Ⅱ)离子被2个膦酸氧桥连。在化合物2中,膦酸氧桥连的2个Ni(Ⅱ)离子之间存在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CPOA2-和HCPOA-阴离子在反应体系中存在平衡关系,氯化铜与4-羧基苯氧乙酸和4,4¢-联吡啶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CPOA)(4,4′-bpy)(H2O)2]·1.5H2O (1) 和 [Cu2(HCPOA)4(4,4′-bpy)4] (2) (H2CPOA=4-羧基苯氧乙酸, 4,4′-bpy=4,4¢-联吡啶) 。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三重穿插的CdSO4-型网络结构,同时形成一维孔道,晶格水分子填充在孔道中。配合物2具有由配位键和O-H···N氢键组装形成的一维梯形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两个新型一价铜配合物[Cu2(ophen)2]·H2O的类同质多晶结构()和一个混合价的铜配合物[Cu2(obpy)2(NO3)]·H2O (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显现出于无水的类似物[Cu2(ophen)2]相同的堆积方式,则形成出新奇的空间堆积。混合价化合物2是完全离域的,通过氢键集聚体[(H2O)2(NO3-)2]将两个[Cu2(obpy)2]+单元连接起来形成哑铃状的四核结构。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个化合物[CoCo4(salhn)4(N36(CH3OH)2(H2O)2]·4CH3OH·2H2O (1)和[Cu2(salhn)(N32]n2)(H2salhn=N,N''-bis (salicylidene) hydrazine),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1是一个五核的[CoCo4]钴簇,而化合物2是一个具有结构单元为[Cu2(salhn)(N32]的一维链结构。2个化合物中叠氮均具有end-on (EO,μ-1,1)的配位模式。化合物12的磁学性质测试表明它们都具有反铁磁行为。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两种双核铽配合物[Tb(4-BrBA)2(Phen)(NO3)]2 (1)和[Tb(4-BrBA)3(2,2′-bipy)(H2O)]2·2H2O (2)(4-BrBA=4-溴苯甲酸根,Phen=1,10-邻菲咯啉,2,2′-bipy=2,2′-联吡啶),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这2种配合物均是具有反演中心的二聚体。在四元混配配合物1中,2个Tb3+离子被4个4-溴苯甲酸根以双齿桥联和三齿桥联两种方式联结;每个Tb3+离子与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硝酸根的2个氧原子和4个桥联4-溴苯甲酸根的5个氧原子配位;Tb3+离子的配位数为9。在配合物2中,2个Tb3+离子被4个4-溴苯甲酸根以双齿桥联方式联结;每个Tb3+离子与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水分子的1个氧原子、4个双齿桥联4-溴苯甲酸根的4个氧原子以及1个单齿配位4-溴苯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配位;Tb3+离子的配位数为8。配合物2中游离水分子与配位水分子以及4-溴苯甲酸根之间形成了氢键,氢键将双核分子2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12在紫外灯照射下均发出强烈的绿光,它们的荧光光谱在490、545、585和621 nm处出现4条谱线,这是由Tb3+离子的 5D47Fj(j=6~3)跃迁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以配体菲咯啉取代苷脲(L), 分别与CoCl2·6H2O、CuCl2·2H2O进行配位反应, 得到2个配合物{[Co(L)(H2O)3]Cl2·2H2O}n(1)和[Cu2(L)2Cl4]·3C2H5OH(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 P212121空间群, 每个Co(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八面体, 分别与1个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另外1个配体的羰基氧原子和3个水分子配位, 配合物中每个配体 L 表现为三齿配体分别与2个Co(Ⅱ)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 Cu(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四方锥形, 分别与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氯原子配位, 3个氯原子中有2个氯原子同时和2个Cu(Ⅱ)离子配位, 从而使配合物2形成双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以两性羧酸配体溴化N-(4-羧基苄基)异喹啉((HCbiq) Br)合成了4个新的金属配合物:[Cu2(Cbiq)4(H2O)2]Br4·2H2O (1)、[Zn (Cbiq)2(H2O)2]Br2·Cbiq·H2O (2)、[M3(Cbiq)8(μ-OH)2(H2O)2](ClO4)4·7H2O (M=Co (3)、Mn (4))。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1~4的结构。配合物1含有一个由4个Cbiq的羧基桥联双核Cu (Ⅱ)的结构,2个Cu (Ⅱ)还分别与一分子水配位。配合物2中,1个Zn (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氧原子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2个水分子的氧原子进行配位。配合物34结构相似,均为三核结构。每2个M (Ⅱ)除了通过2个Cbiq的羧基上的氧进行桥联,还通过一个羟基的氧进行桥联。此外,2个端基的M (Ⅱ)分别与2个Cbiq的羧基进行单齿配位,同时还与一个水分子进行配位。凝胶电泳研究表明,配合物1可能是通过氧化机制在生理条件下有效切割DNA,其最大催化速率常数kmax为2.80 h-1,米氏常数KM为3.22 mmol·L-1。溴化乙锭(EB)竞争实验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强的DNA结合亲和力。采用分子对接模拟计算得到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自由能为-49.87 kJ·mol-1。  相似文献   

19.
李策  郗既明  卢振中  张锐  黄岭 《无机化学学报》2023,39(12):2425-2431
具有可逆颜色变化和适当变色寿命的光致变色材料对于无墨水和可擦除打印技术十分重要。我们将1,4,5,8-萘四羧酸二酐与甲硫氨酸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1,4,5,8-萘二酰胺(NDI)的桥联有机配体(H2ncm),并以Zn2+和H2ncm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反应合成了2种配位聚合物。化合物[Zn(ncm)(H2O)4]·2DMF (1)包含1个Zn2+、1个ncm2-配体、4个配位水分子和2个DMF分子。Zn2+处于八面体的配位环境中,并通过ncm2-配体连接形成链状结构。化合物[Zn2(ncm)2(H2O)4] (2)包含2个Zn2+、2个ncm2-配体和4个配位水分子。2个Zn2+原子通过2个羧基桥联形成双核结构,并进一步通过ncm2-配体连接形成二维层结构。2显示出从黄色到深棕色的光致变色现象。这种光诱导产生的颜色可以稳定至少3周,但在70 ℃加热时在5 min内即可恢复本来的颜色。我们证明了这种光致变色是源于光照射下NDI·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设计合成了两个新型三维超分子化合物H2L·H2O (1)和[Ag(bpy)2]·HL·H2O (2) (其中bpy=2,2'-联吡啶, H2L=2,4′-二羧基二苯甲酮),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它们均是通过氢键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拓展而成。其中,化合物1 是2,4′-二羧基二苯甲酮和水分子通过O–H···O氢键形成的一维梯状链扩展构筑的三维超分子体系;化合物2 则是2,4′-二羧基二苯甲酮和水分子通过两种氢键形成含有一维隧道的三维超分子体系。有趣的是,[Ag(bpy)2]+ 阳离子通过π–π 堆积和弱的Ag···Ag相互作用连在一起,进而以客体形式填充其中。荧光性质研究表明,由于存在bpy的螯合与堆积效应,化合物2相比配体和化合物1,其荧光发射峰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