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低质量流速和高热流密度下,对复杂结构微流体芯片中的流动沸腾进行了瞬态流型研究,发现了毫秒级微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流型和微通道中的分层流.在单个微通道区域,液膜沿流动方向逐渐增厚且蒸干总是首先发生在其上游区域,而在不同微通道区域间,下游微通道首先蒸干.分析表明,液相弗劳德数(Froude number)较低是微通道中分层流存在的原因.高沸腾数(Boiling number)引起汽液界面较大的剪切应力从而使液体不断向微通道出口处聚集,引起液膜厚度沿流动方向逐渐增厚.  相似文献   

2.
光学微球腔的壳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带表面壳层的光学微球腔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微腔内回音壁模式的能量密度分布,总结了壳层厚度对微球腔谐振性能的影响,并由此探讨对微球腔进行调谐和模式控制的方法.采用这种壳层结构,微球腔的谐振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Q值提高了30%以上,模式体积减小了60%),为光学微球腔后续的结构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3.
碳纳米管微悬臂梁红外探测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晋涛  刘君华 《光学学报》2004,24(11):547-1551
对复合层微悬臂梁红外探测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实验研究了在硅基底上生长碳纳米管的吸热特性,优化设计了一种生长有碳纳米管的三层硅微悬臂梁谐振式红外探测器。该探测器基于复合层微悬臂梁的谐振频率随着微悬臂梁温度的改变发生漂移的特性,在一定的红外辐射下,微悬臂梁的温度会随着辐射光强的强弱而发生变化,从而根据微悬臂梁谐振频率的漂移而感知温度变化实现对辐射光的探测,利用碳纳米管的红外吸收特性,在二层微悬臂梁上生长碳纳米管薄膜作为吸收层,提高了微悬臂梁探测器的红外吸收性能。研究表明:其功率灵敏度可达fw级,比传统的静态测试方法提高了两个数量级。而且这种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的传感器与集成电路工艺是兼容的。  相似文献   

4.
微重力下汽泡底部微层的对流和蒸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数值研究了微重力下沸腾时汽泡底部微层区的多维传热及流动,不仅考虑由温度梯度引起的汽泡表面张力梯度而诱发的Marangoni流动,而且考虑汽泡表面的凝结和蒸发.微层厚度自0.01μm到10μm的计算结果表明,微层中流动很小,温度分布与纯导热几乎相同.在界面传热小于理想传热的情况下,Marangoni对流对传热增加几个百分比,微层中的流动与薄平界面的滑移近似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浓度边界层中成长汽泡的界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双组分池内核态沸腾,热边界层中生成的汽泡,同时也处于浓度边界层中.本文建立了边界展中汽泡表面张力模型,对温度和浓度引起的表面张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张力从汽泡顶部到底部是递增的,从而形成液体沿界面自上而下的Marangoni流.通过汽泡底部微层相界面方程的求解,探讨了微层变形特征,由此分析汽泡脱离机理.微层变形与文献[1]中指出的接触线的变化从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气体在微圆管内层流换热的壁面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通道内流体流动与换热规律不同于常规尺度,这可归因于“贴壁层”流体分子与壁面相互作用的影响.当通道尺度小到与分子自由程可比时,贴壁层影响就不能忽略,贴壁层内流体的输运性质将不同于贴壁层以外流体的输运性质.在已求得贴壁层内气体粘度变化的基础上也同样可求得贴壁层内气体导热系数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求解了微圆管内气体完全发展的层流换热。  相似文献   

7.
1前言核态沸腾气泡形成时表面存在液体微层。虽然微层很薄,但对加热过程中的传热和气泡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Lay和Dhirl‘]通过更细致的分析微层内的压力分布预言了微层的形状和热流,但考虑的仅是平板上气泡的液体微层。本文考虑了小的加热圆柱探针上气泡层的生长。当?..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均匀膜理论提出一种存在微缺陷的介质基底的折射率分层模型,将基底依次分为表面层、亚表面层和体材料层,其中表面层和亚面层分别等效为折射率服从统计分布的非均匀膜,将它们分别再次细分为N1和N2个子层,每一子层均视为均匀介质 膜.应用光学薄膜特征矩阵法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单层介质膜的光学性能进行数值计算. 研究结果表明:基底的表面和亚表面微缺陷改变了薄膜和基底的等效折射率,导致了准Brew ster角和组合反射率与理想情形的偏离.同时这些微缺陷也改变了光在薄膜和基底中的传播 特性,因此反射相移和相位差均偏离理想情形.在研究基底的微缺陷对多层介质膜光学性能 影响的分析和计算时,该模型同样适用. 关键词: 微缺陷 介质薄膜 非均匀膜 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电致发光色纯性增强的硅基有机微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硅基有机微腔的电致发光(EL).该微腔由上半透明金属膜、中心有源多层膜和多孔硅分布Bragg反射镜(PS DBR)组成.半透明金属膜由Ag(20nm)构成,充当发光器件的负电极和微腔的上反射镜.有源多层膜由Al (1 nm) / LiF(05 nm) /Alq3/Alq3:DCJTB/NPB/CuPc/ITO/SiO2组成,其中的Al/LiF为电子注入层,ITO为正电极,SiO2为使正、负电极电隔离的介质层.该PS DBR是采用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且非常省时的电化学腐蚀法用单晶Si来制备的;该PS 关键词: 电化学腐蚀 电致发光 窄峰发射 硅基有机微腔  相似文献   

10.
塑料多层靶丸X射线照相技术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理论上分析了高增益ICF实验燃料容器的塑料多层微球材料对X射线吸收机理,给出了适当的X射线照相条件,即工作电压取10kV,照像时间为1.5h,获得了壳层反差较为理想的靶丸X光图像。照相实验所得底片具有很高的横向分辨率,经显微镜放大,微球图像界面清晰可辨,用CCD将图像输入计算机,使用一般图像软件即可较为精确读出壳层厚度像素,为塑料靶丸制备工艺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跟踪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11.
充气温度对PS-PVA-CH塑料微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研究了PS-PVA-CH空心塑料微球充气时,充气平衡温度对微球强度、球形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对PS,PVA和CH材料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PS和PVA具有较高的分解温度,而PS-PVA双层球和PS-PVA-CH塑料微球升温后的耐外压实验表明,温度升高后双层球耐外压强度降低很快,不能满足充Ar气需要;而3层球在100~120℃仍有很高强度,在该温度下,可以实现充Ar气。微球表面形貌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充气后,3层球表面粗糙度升高。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多层空心塑料微球的研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具有聚苯乙烯-聚乙烯醇-CH烧蚀层结构的3层塑料微球首次用于“神光”Ⅲ物理实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获得了靶丸燃料区空间分辨的Ar线谱——得到Heα等线谱发射区的尺寸;利用针孔(分幅相机)、环孔诊断获得了靶丸芯部发光区图像。  相似文献   

13.
分离X射线衍射线多重宽化效应的新方法和计算程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钦佩  娄豫皖  杨传铮  夏保佳 《物理学报》2006,55(3):1325-1335
在近似函数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分离微晶与微应力、微晶与堆垛层错、微应力与堆垛层错二重宽化效应的最小二乘法和微晶-微应力-堆垛层错三重宽化效应的最小二乘法,同时编制了相关的计算机求解系列程序.这些方法适用于密堆六方(cph)、面心立方(fcc)和体心立方(bcc)结构.还给出和讨论了几个应用实例. 关键词: 最小二乘法 微结构 X射线衍射 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4.
详细回顾了有关等离子体电解氧化过程中单个稳态微放电热效应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处理过程中电解液/基体界面上离散气泡类型和数量上的变化造成了微放电外观的演化.基于微放电的圆柱形通道模型,并借鉴点热源的传热公式,估算了发生在通道内部及放电衰退过程中毗邻膜层的温度场,为膜层中存在的物相种类(MgAl2O4,Mg2SiO4等)及晶态类型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 镁合金 微放电 热效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EC法与FP法的混合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用于微球壳层掺杂元素含量测量的校准模型;基于对微球直径、PS、PVA层厚度对分析元素荧光强度影响的理论计算及XRF实验研究,将该模型用于ICF微球壳层掺溴含量的测量,得到微球壳层掺溴含量较为精确的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XRF法测量ICF微球壳层掺溴含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微球涂层厚度大于10 μm时,其测量相对误差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冷冻靶丸外部温度场,应用ANSYS软件对ICF空心微球靶的热传递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单元传热的几何物理模型,靶丸微球呈空间均匀分布,计算区域由三个同心球壳组成,分别为液体层、靶丸壳层以及氦气层,氦气层厚度为球壳层厚度的7倍。模型左右两边界设为绝热边界条件,采用智能自动划分网格,设定参数为3,单元类型为三角形。模拟表明,在靶丸工作温度为24 K的情况下,为保持靶丸气泡受力平衡,自洽得到靶丸内部温度梯度为14.02 K/cm,以此求解出所施加的外部温度场为7.758 K/cm。将计算值与现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与国外实验值(8.2 K/cm)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7.
黄鼠狼尾毛和马身毛的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纪标 《光谱实验室》1999,16(6):642-645
本文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黄鼠狼尾毛和马身手进行了元素微区分析,实验表明黄鼠狼尾毛和马身毛的鳞片层和髓质层所含微量元素有明显区别,这项研究为科学地鉴别两种毛纤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微腔结构的双模发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结构Glass/DBR/ITO/NPB/NPB:Alq/Alq/Al制作了有机微腔电致发光器件。将空穴传输材料与发光材料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发光层,为了便于对比,在不改变有机层的膜厚的情况下同时制作了传统的异质结微腔器件,发现两种器件的发光光谱有很大不同,器件的复合效率与传统的异质结器件相比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是因为将两种有机材料混合能消除界面势垒,提高器件的复合效率,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实现了微腔双模发射,且两个模式的半峰全宽分别为8nm和12nm。通过进一步优化器件结构可以实现微腔白光发射。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压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非晶和微晶两种n型硅薄膜衬底上沉积了一系列不同厚度的本征微晶硅薄膜,研究了不同n型硅薄膜对本征微晶硅薄膜的表面形貌、晶化率和结晶取向等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征微晶硅薄膜结构对n型掺杂层具有强烈的依赖作用,微晶n型掺杂层能够有效减少n/i界面非晶孵化层的厚度,改善本征微晶硅薄膜的纵向均匀性,进而提高微晶硅n-i-p太阳电池性能. 关键词: 孵化层 微晶硅薄膜 纵向均匀性 n-i-p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研究了PVA溶液的浓度对PS微球成活率的影响;并且通过O3处理,提高了PS微球球壳强度;并且还进行了内表面掺硫的多层塑料微球的研制;同时完成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增强和疏水改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