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教学研究项目推动课程资源建设,是保证课程资源高质量和高水平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数学建模在线开放课程群"项目为例,从课程及资源建设现状、作者队伍组建、课程资源内容建设和出版等方面阐述了教学研究项目对于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和共享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今教育研究中对"活动课程"盲目的推崇之风已经逐步消褪,这种消褪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其必然性.但是活动课程毕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的突出体现是课程与教学领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关注越来越重,到底什么是数学活动?本研究试图探求其理论框架与现实意义.1理论探求在课程领域中,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截然对立的两种课程形式,这种对立仅仅是学术界争  相似文献   

3.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本文结合大连海洋大学公共数学基础课建设实际,分析了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教学过程、教学形式、个性化需求”三个维度为抓手,构建并实践“一三三三”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杨文霞  何朗  周俊 《大学数学》2022,38(1):38-44
探讨了线性代数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通过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线性代数相关历史人物、课程知识点及教学拓展案例三个方面,积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切入点.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线性代数课堂混合式教学,增加对学生思政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学实践表明,线性代数课程思政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学生...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并决定从 2 0 0 1年秋季开始 ,在全国实行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纲要》中明确规定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及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国在课程管理政策上的这些规定和新课程体系的实施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课程实施带来了挑战 ,也为这些地区的新课程实施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为地方、学校及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奠定了制度上的保障。按照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还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设计教学方案 ,参…  相似文献   

6.
王鹏远 《数学通报》2006,45(2):16-20
高中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了,一批新教材也相继面世.教材的质量关乎改革的成败,人们自然期望出现这样的教材:既使数学变得有趣又不失严谨,既能体现出数学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又不降低其理论深度,既使数学变得容易又能使学生比以往学得更多更好.最近阅读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陆巧伶 《工科数学》1998,14(1):95-98
《高等数学》课程作为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处理问题方法等方面,是任何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剧烈膨胀使人们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与日递增,而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各个专业的教学改革及双休日制度使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8.
沈涛 《工科数学》1999,15(3):104-106
高等数学(以下简称高数)是工科院校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也是大学一年级学时数最多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的必要基础,而且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高数的教学,对于刚刚结束中学学习的一年级学生掌握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不仅关系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而且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后继课程的教学,最终影响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如何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钱珮玲 《数学通报》2003,(10):29-3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已在实施建议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七条建议,为了使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标准”提出的这些建议和要求,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标准”理念下数学课程中的数学教学,保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进展,我们对如何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新挑战作以下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浅谈工科院校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工科院校线性代数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授课对象的特点,其次指出了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的常见问题,最后给出了课程教学的一些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1.
《解析几何》课程改革方案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校数学系几何教研室的解析几何课程于1 995年被列为南京师专的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1 998年被评为校优秀课程 .五年来 ,我们经过不断地探求 ,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并付诸于教学实践 ,编写了具有师范特色的新教材和教学指导书 ,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系统的教学方法 ,并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案《解析几何》是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主干课 ,它是中学解析几何的延伸和发展 ,它不仅是学习数学分析、高等几何、普通物理的基础 ,同时要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学数学教学 ,作更高层次的理论与技能上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当前大学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应用的现状,阐述和总结大学数学优质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的优秀案例,以期这些成功的经验得以推广,为大学数学优质资源应用、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本文对数学模型实践课程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传染病模型为例,从课题背景的引入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再到获得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基本手段,最后到传染病模型的应用,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课程思政.意在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开设该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了数学文化的内涵,提出了数学文化课程的一种教学理念,分析了数学文化课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风波 《工科数学》1999,15(1):96-100
课程建设大体上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教材建设与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内容。课程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教研室大约从1988年开始探索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规律,并于1991年制定出了首轮《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规划》,教研室全体教师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使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走过了规划-实践-评估-再规划的一个完整循环,使队伍素质及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学质量长期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1996年高等数学课程在我校率先通过了“优秀课程”的验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高教社在支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中,致力于数学建模教材及相关资料的出版;搭建各级各类交流研讨平台,扩大数学建模的影响力;与组委会共同组织数学建模类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共同建设中国高校数学建模课程中心,创新出版模式,积极推进数学建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为促进数学建模课程走进更多的高校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构建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圣清 《数学通报》2005,44(6):14-15
随着21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对数学思维的教学要以全新的理念、新的框架结构、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来实施数学的教育功能.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占很大比例的课程逐渐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目前的课程考核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于此类课程.以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系有实践环节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为例,在分析其目前教学考核方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影响,建立起以能力测评为核心、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粗糙集理论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新的考核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有效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笔者也一直致力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尝试和探索.从新课程不断深入的改革来看,对教学有效性的追求也比以往来得更为迫切.何为教学有效性呢?有效教学从哪几方面来进行合理的界定呢?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是这么认为的:教学有效性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性发展,这样的教学是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学,是符合学生继续发展理念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杨州 《中学数学》2021,(1):78-79
时至今日,数学早已经不再是一门简单的教学学科,而是摇身一变,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存在.不可否认的是,一直以来,数学学科带有的抽象和复杂特点,都使人望而生畏,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而,立足于初中角度,探讨数形结合理念融合途径,优化课程效果,大有深意.本文从四个层面阐述数形结合理念与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