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问题的命题过程中,命题人往往青睐于"陷阱"的设置,从而使同学们经常"吃一堑,长一智".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2.
王勇 《中学数学》2009,(2):28-31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设置了一些数学学科内的综合题,它们的新颖性、综合性值得我们重视.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是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方向.以"折叠纸片"为依托的解析几何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闪亮登场".这类题目将探究解析几何有关问题融于操作实验中,形态鲜活,旨在倡导探索、创造、发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研究性学习,具有素质教育的良好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3.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兰登塔尔曾说:"从来没有一种数学的思想会像当初被发现时那样付诸文字,一旦问题解决了,思考的程序便颠倒过来,把火热的思考变成冰冷的美丽".纵观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数学试题,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强烈的新课程理念,既让人感到试题的"美丽和谐",又富有新颖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法国数学家费马1640年前后向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提出这样-个问题:在已知△ABC所在的平面上求一点P,使它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这个问题中所求的点被人们称为"费马点".类似这样的最值问题令人着迷,催人思考,在平面几何中占居一席之地实施新课改以来,古老的最值问题以崭新的姿态频频出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上,笔者以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为例,介绍几种不同类型的线段最值问题及解题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的"理性思维",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02年高考数学试题评价报告中阐明它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事物,提出有数学特点的问题(如存在性、唯一性、不变性、充要性等);运用归纳抽象、逻辑推理、运算求解、演绎证明、空间想象、直觉猜想等思维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采用数学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表述和交流.近两年来,许多教师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愈来愈关注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以此提高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交流的能力.这里举几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正>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是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常因忽视隐含条件、概念模糊、性质理解不透、问题考虑不周等而误入"陷阱".下面以2015年中考试题为例,说明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要注意"陷阱".一、忽视分类讨论坠入"陷阱"例1(2015年河北)如图1,已知点O(0,0),A(-5,0),  相似文献   

7.
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类.对于同一类问题有时会有多种方法,在解题时方法如何取舍、如何应用等是关键.如果有这样的一道习题,它能够带领我们走向背后更广阔的空间,那么我们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在此开展运动战--"四渡赤水".下面,笔者试图通过一道不等式的填空题来说明此意,旨在开启思维、拓宽思路、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8.
纵观多年来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圆中等积式的证明问题可谓"挥之不去,招之即来".即便这样,仍然有许多同学考试时弃而不答、答而不全,令人惋惜!追其原因,多半是由于对该类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分析思路造成的.本文试以相似三角形作为问题化归的基点,通过三种代换,进而向基点转化的方  相似文献   

9.
<正>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创新作图题"成为中考数学试题中常客,"创新作图题"灵活简洁,设计新颖,既保留尺规作图严密的推理的要求,又需结合几何推理,对所要作的图形进行作图原理的推究和作图方法的探索,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学习潜能、应用意识的考查,以检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创新性.深受命题老师的喜爱,成为近几  相似文献   

10.
谈际国 《中学数学》2012,(13):87+8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巧设陷阱,让学生暂时受挫折,便可以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进而促使其思维活跃起来,老师精选典型例子,通过正与误、繁与简的比较,让他们的思维品质得到有效培养.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数学思维品质不够好的问题,笔者进行努力探究,我感到,巧设陷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绝对值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绝对值问题"历来也是高考数学试题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其题目类型十分丰富,涵盖面广,综合性强,并且经常出现一些富有创意的新题.尤其2010年"绝对值问题"不但题目类型十分广泛,而且有多套试题不约而同地在解答题中以"绝对值问题"为背景设计了新概念题,使命题的新颖性与创新性进一步加强,这些命题新动向值得广大备考师生深入思考.本文以20lO年全国和各省市的高考数学试题为基本素材,对"绝对值问题"分类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错误资源"的有效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的教学"错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我们称之为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极大地发挥"错误资源"的教学功能,将它们真正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使"错误"变得美丽,让课堂演绎精彩!  相似文献   

13.
刚进入高三的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差异很大.究其原因,一是高一入学时基础和思维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在高二学习中逐渐分化.因此在高三总复习中学习的"胃口"难调,教师既要注意不能让优生乏味、没劲,又不能让差生"跟不上趟".  相似文献   

14.
刘品德 《数学通讯》2005,(20):14-15
命题者针对学生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蜮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产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识别“陷阱”,并迅速地避开“陷阱”,实现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15.
浅谈编拟数学试题的思想和方法洪学渊(四川绵阳市第一中学621000)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很多都源于教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基本方法的运用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严谨性、批判性等品质也体现出较高的要求.那...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材引入了二分法求函数的近似值,这就涉及到近似计算中的两个概念:"精确到"与"精确度".教材上用的是精确度,一般如精确度为0.1,是指函数f(x)在区间[a,b]上,有f(a)·f(b)<0,则在(a,b)上存在零点,如∣a-b∣<0.1,在区间上任取一点,包括两个端点,其精确度即为0.1.而"精确到",以精确到0.1为例,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是指与精确值的误差不超过±0.05.  相似文献   

17.
2009高考绝对值问题"深度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绝对值"相结合的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一类基本而重要的问题,该类问题在各种数学试题和复习资料中频繁出现.本文以2009年全国和各省市高考试题中的绝对值问题为基本素材,对其从"解题学"和"考试学"角度进行解析,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 在数学教学中,与学生相比教师堪称资源充足、素材丰富,对在课堂上将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居高临下、成竹在胸,驾驭起来理当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我们选取的"好素材"往往是教师自己的"一厢情愿",能否贴近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和心理现状,还不一定.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思维十分活跃且知识水平有差异的几十名学生,他们在解答问题时,常会出现一些"状况",这些"状况"是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与思维活动真实和生动的反映,也就是这种"状况",特别是教师未预见到的"状况",成为更具价值、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好素材,开发和利用这些素材,集中学生的智慧也是对教师大脑的一种"营养补给".  相似文献   

19.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反思,因此批判性思维实质上是一种产生新观点、新方法的"反思性思维"、"创新性思维".21世纪的学生处于"信息超载"时代.为了有效地使用信息,我们需要批判性选择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多考点想,少考点算"是高考数学的一条基本命题理念.由此,不少高考数学试题属于"多想少算"型试题,这类试题的设计意图是希望考生在解高考题时,多开动脑筋,大胆猜想,创造想象,广泛联想,充分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尽量减少繁琐的运算.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中包含了大量有关"多想少算"的题目,可应对策略,如:联想策略,转化与化归策略,巧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