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秈核磁共振波谱法对桂油中的桂醛作定性分析,以气相色谱法作定量分析,对广东桂树各部分所含桂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用分析方法较沿用的中性亚硫酸钠法或硫酸氢钠法准确,证明了广东桂油主要成分为桂醛,不同季节和地点的桂树枝叶中桂醛含量为1.5—2.1%之间,说明对提高现有桂油生产出油率有较大潜力,对寻求提高桂油生产率新工艺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广东高要秋季桂油以及广西玉林春季和秋季桂油的组成,并对春秋桂油组成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桂油的组分虽基本相同,但有些组分的含量却显著不同,如肉桂醛和乙酸肉桂酯等均有较大差别。这些组分的含量因产地不同会有些差別,但产季不同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桂油(Cassia oil)是我国出口芳香油的主要品种,广东是其主要产地之一。它主要用作食用香精,其主成分为桂醛(Cinnamaldehyde),一般含量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准确测定桂油中桂醛的含量是鉴定桂油  相似文献   

4.
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叶挥发油(艾油)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原料,采用搅拌法合成了艾油-HP-β-CD包合物,其结构和性能经FT-IR和TLC表征。结果表明,HP-β-CD与艾油产生了包合作用,形成了包合物,在包合过程没有改变艾油的化学成分。最佳包合条件为:艾油1 mL,m(HP-β-CD/g)∶V(艾油/mL)=8∶1,搅拌速度700r.min-1,于60℃包合3 h。在此条件下,艾油利用率为79.50%,收率为56.56%,含油率为12.57%。  相似文献   

5.
大蒜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蒜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特性研究马学毅,李晓明,潘惠平,陈耀祖(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化学系,兰州,730000)关键词大蒜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大蒜精油中含有多种烯丙基、丙基和甲基组成的硫醚化合物[1,2],具有抗小鼠结肠...  相似文献   

6.
肉桂(Cinnamornum cassia)主要生长于我国广东、广西一带,其细枝和叶用水汽蒸馏所得的挥发油称为桂油,国内一般多用于医药。国外常用它来作为食用香料,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可乐”型饮料中主要用我国桂油。关于中国桂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国外已有些报道,Roelof ter Heide对中  相似文献   

7.
经过对广东桂油主产区生产方法的调查、桂油主成份桂醛的研究和找到现行生产方法出油率低的部分原因后,试验出一种水蒸汽蒸馏提取桂树枝叶中桂油的新工艺。新工艺采取对原料预处理等方法,在实验室中,高要县双马乡春枝叶(干)出油率可达0.94%,在20升金属甑中,连续六次重复试验结果,平均出油率为0.91%,比原工艺高得多,桂油质量亦比原工艺好,产品总醛含量达97%,其中桂醛含量为79.8%。新工艺可节省燃料50%以上,而且适合集中的工业生产,避免产品不纯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用三点法测定桂油中桂醛的含量,扣除了其它混合组分的干扰吸收,提高了分析准确度,而且方法简单、快速,对鉴定桂浊质量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桂油为主体 ,按照传统中医药的配伍原则筛选出八种天然植物为辅料 ,确定了有祛风去湿功能的保健饮料的配方。研究了桂油与辅料间的配伍性能 ;这些保健饮料的样品与市售同类饮料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所筛选出的饮料配方在质量和感观指标方面与市售同类型饮料一致。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学》2007,24(12):1473-1496
综合评述环糊精/富勒烯[60]超分子包合物研究进展张奕高翔1(1)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王强梁洪泽包伟良2(117)螺(?)嗪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王建营冯长根7(729)C_4/C_5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研究进展王晓宁赵震徐春明段爱军张莉姜桂元11(1225)研究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与联苯类衍生物的包合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主体)与联苯及其衍生物(客体)的包合反应。用多种谱学方法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由连续变量法确定了主-客体包合物组成均为2:1, 根据高分辨核磁共振光谱主体内腔质子(3-H)化学位移的变化求出了包合物的稳定常数, 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β-环糊精与水杨醛缩间氨基苯酚包合物的微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促进法首次制备了以β-环糊精(CDs)为主体、水杨醛缩间氨基苯酚(SMA)为客体的超分子包合物,通过多种谱学方法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二者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并且求得包合物的结合常数Ka为4.4×103L/mol.包合物在水溶液中具有更好的溶解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从微环境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不同溶剂对SMA包合前后的UV光谱的影响以及不同pH值的变化对SMA和包合物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溶液中微环境的不同对客体及超分子包合物的电子光谱有着显著而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广东和广西的特产桂油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国外常用它作食用香料。近年来,它是出口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1982年出口价为9万美元/吨,目前国际市场仍供不应求。近10余年来有关部门曾反复研究其蒸馏方法,希望提高产率,但迄今未有显著进展。为了研究提高产量和保证质量,使我国这一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我们对广东桂油的生产情况作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4.
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胡萝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包合物的结晶形态,并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差热分析(DTA)、X射线粉末衍射(XRD)、质谱分析(MS)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β-胡萝卜素/β-环糊精包合物,XRD检测到一组新的特征衍射峰,2θ分别为10.66、12.43、19.40、20.88、22.67、27.06、31.42°;DTA反映出包合物与原料的吸/放热峰发生了明显变化;IR检测到包合物出现了不同于β-胡萝卜素的特征吸收峰;UV测定表明包合物与β-胡萝卜素有共同的紫外吸收峰;MS检测到包合物的部分碎片离子来自于β-胡萝卜素和β-环糊精。β-胡萝卜素与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有望改进β-胡萝卜素理化性质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郭振良  乔青安  王峰 《分析测试学报》2017,36(12):1452-1457
在恒定磁场和无磁场环境下,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分别合成了β-环糊精(β-CD)和4-氨基安替比林(4-AAP)的包合物,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荧光光谱分析(AFS)、X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磁场能影响β-环糊精包合物的自组装,使主客体的键合作用增强,更易形成包合物。包合物腔内结构排列更加有序,结晶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发色团分子,实际是由普通发色团分子与β-环糊精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其中的普通发色团分子被设计为哑铃型,并且哑铃形的一边在形成包合物后再完成,使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不发生解包合.包合物中β-环糊精对发色团分子的保护可以完全阻止发色团分子的聚集,减弱了材料中发色团分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这种利用超分子包合物对发色团分子的修饰方法可以提高极化过程的效率,从而增加材料的电光活性。  相似文献   

17.
有机溶液中C60与对叔丁基杯[8]芳烃间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俊  赵媛媛  安绪武 《化学学报》1997,55(9):839-845
在本工作中, 我们测量了苯、甲苯及四氯化碳中: C60和对叔丁基杯[8]芳烃及共混合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C60和对叔丁基杯[8]芳烃及其包合物的饱合溶解度, 及包合物的浓度积;推算了上述有机溶液中C60与对叔丁基杯[8]芳烃间包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及液相中真正以包合形式存在的包合物的溶解度; 讨论了上述溶剂中包合物的存在形式、沉淀机理及溶剂效应。  相似文献   

18.
β-环糊精与维生素E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溶液法、超声波法、微波辐射法制备了β-环糊精与维生素E的包合物,研究了温度、包合时间、β-环糊精与维生素E的摩尔比对包合率的影响,并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常数Kf为2.84×103 L/mol,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维巍  宫红  姜恒 《化学研究》2006,17(1):35-37
采用研磨法合成了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β-环糊精包合物.用差示量热扫描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包合没有改变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的性质,包合物仍然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虫草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行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饱和溶液方法制备了虫草素(COR)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形成的包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水溶液中HPβCD与虫草素(COR)的包合行为进行研究,利用Job曲线法确定COR/HPβCD包合物的包合比,通过1 H NMR和2D NMR、DSC、TG、XRD、FTIR和SEM对COR/HPβCD包合物进行表征和性能测定.结果表明,COR/HPβCD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1,虫草素与HP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水溶性、热稳定性及生物环境稳定性都得到明显提高.COR/HPβCD包合物在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