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秈核磁共振波谱法对桂油中的桂醛作定性分析,以气相色谱法作定量分析,对广东桂树各部分所含桂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用分析方法较沿用的中性亚硫酸钠法或硫酸氢钠法准确,证明了广东桂油主要成分为桂醛,不同季节和地点的桂树枝叶中桂醛含量为1.5—2.1%之间,说明对提高现有桂油生产出油率有较大潜力,对寻求提高桂油生产率新工艺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桂油(Cassia oil)是我国出口芳香油的主要品种,广东是其主要产地之一。它主要用作食用香精,其主成分为桂醛(Cinnamaldehyde),一般含量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准确测定桂油中桂醛的含量是鉴定桂油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中药桂郁金与桂莪术挥发油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样品特征峰数据进行奇异值分解,提取第一主成分抽象光谱后,以固定色谱窗口尺寸的另一样品数据构造正交投影阵,用提取的抽象光谱进行投影,移动窗口获取投影残差长度,判定两样品中有无相同的化学成分。经比较,桂郁金和桂莪术的指纹图谱中分别有11和7种化学成分单独存在,两者共有的化学成分有27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广东高要秋季桂油以及广西玉林春季和秋季桂油的组成,并对春秋桂油组成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桂油的组分虽基本相同,但有些组分的含量却显著不同,如肉桂醛和乙酸肉桂酯等均有较大差别。这些组分的含量因产地不同会有些差別,但产季不同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桂油与 β -环糊精的包合物 ,并用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对包合物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包合桂油有利用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有利于拓宽桂油的应用面。  相似文献   

6.
在酸性条件下,盐酸氟桂利嗪与KMnO4反应可产生弱的化学发光,甲醛的存在对这一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具有增强作用。据此,优化了化学发光反应条件,建立了测定盐酸氟桂利嗪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方法测定盐酸氟桂利嗪的线性范围为8.0×10-7~8.0×10-5g/mL,检出限为8×10-7g/mL,对1.0×10-5g/mL盐酸氟桂利嗪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方法已用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中盐酸氟桂利嗪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经过对广东桂油主产区生产方法的调查、桂油主成份桂醛的研究和找到现行生产方法出油率低的部分原因后,试验出一种水蒸汽蒸馏提取桂树枝叶中桂油的新工艺。新工艺采取对原料预处理等方法,在实验室中,高要县双马乡春枝叶(干)出油率可达0.94%,在20升金属甑中,连续六次重复试验结果,平均出油率为0.91%,比原工艺高得多,桂油质量亦比原工艺好,产品总醛含量达97%,其中桂醛含量为79.8%。新工艺可节省燃料50%以上,而且适合集中的工业生产,避免产品不纯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肉桂(Cinnamornum cassia)主要生长于我国广东、广西一带,其细枝和叶用水汽蒸馏所得的挥发油称为桂油,国内一般多用于医药。国外常用它来作为食用香料,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可乐”型饮料中主要用我国桂油。关于中国桂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国外已有些报道,Roelof ter Heide对中  相似文献   

9.
亚磷酸三月桂醇酯的合成;亚磷酸三月桂醇酯;月桂醇;三氯化磷;吡啶;苯  相似文献   

10.
以桂油为主体 ,按照传统中医药的配伍原则筛选出八种天然植物为辅料 ,确定了有祛风去湿功能的保健饮料的配方。研究了桂油与辅料间的配伍性能 ;这些保健饮料的样品与市售同类饮料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所筛选出的饮料配方在质量和感观指标方面与市售同类型饮料一致。  相似文献   

11.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催化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催化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发现不同厂家生产的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对该反应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差异较大,采用反应分离一体化的工艺可提高苯酚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2.
N-月桂酰-L-谷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凝胶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N-月桂酰-L-谷氨酸及其衍生物作为小分子凝胶因子可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有机凝胶.通过观察成胶情况,测定最小成胶浓度,分析红外光谱,可以判断N-月桂酰-L-谷氨酸二丁酰胺的成胶能力最强,N-月桂酰-L-谷氨酸次之,N-月桂酰-L-谷氨酸二乙酯最弱.有机凝胶的稳定性与凝胶因子分子间的氢键、凝胶因子和有机溶剂间的氢键密切相关,N-月桂酰-L-谷氨酸二丁酰胺为凝胶因子的凝胶较稳定,乙醇-水为溶剂的凝胶也较稳定,因此分子间的氢键在凝胶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桂利嗪为内标测定人体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的含量.以V甲醇:V乙腈:V缓冲液=58:20:22的体系为流动相,用hypersilBDSC8不锈钢色谱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处理后进样测定.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的含量在5~300μg/L范围内与盐酸氟桂利嗪的峰面积和桂利嗪的峰面积之比呈线性关系(r=0.9997),方法对盐酸氟桂利嗪的平均回收率为83.3%~85.0%,检出限为3μg/L(S/N=3).用该法测定了12名单次口服30mg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健康志愿者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含量.结果表明,该药在血浆中含量平均达峰时间为(2.67±0.91)h,平均峰质量浓度为(154.9±66.0)μg/L.该法适用于盐酸氟桂利嗪药代动力学的临床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淼  杨晓燕  彭晓姣  黄冕  许浩然  肖云川  冉坚  黄静 《合成化学》2013,21(3):306-308,312
利用硅胶和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日香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日香桂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β-胡萝卜苷(1),连翘脂素(2),大黄酚(3),大黄素甲醚(4),β-谷甾醇(5),β-谷甾酮(6)和2-(4-羟基苯基)乙酸乙酯(7),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2~4,6和7为首次从日香桂中发现;2为首次从该属中发现;3和4为首次从该科中发现。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用同步荧光测定法同时测定盐酸普萘洛尔和盐酸氟桂利嗪。试验表明:荧光检测盐酸普萘洛尔的波长宜选定296nm、盐酸氟桂利嗪的波长宜选定263nm、波长差Δλ为50nm条件下进行同步扫描。盐酸普萘洛尔和盐酸氟桂利嗪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2×10-6~2.8×10-3g.L-1和2.0×10-5~3.6×10-3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3.2×10-7g.L-1和6.8×10-6g.L-1。方法用于混合样品中盐酸普萘洛尔与盐酸氟桂利嗪含量的同时测定,回收率在97.5%~101.1%和97.5%~101.7%之间。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盐酸氟桂嗪离子选择性电极。利用正交设计法综合研究了活性的类型、含量以及增塑剂等因素对PVC膜电极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盐酸氟桂嗪-四苯硼钠离子缔合物为活性物质,DBP或DOP为增塑剂制成的PVC膜电极的性能最佳。其响应范围为1.0×10^-4-5.0×10^-3mol/L,检测下限为3.5×10^5mol/L,响应斜率为58mV(25℃)。应用该电极对合成样品及胶囊样品中盐酸氟桂嗪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与米安色林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偏头痛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50例采用氟桂利嗪联合米安色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与米安色林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广东和广西的特产桂油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国外常用它作食用香料。近年来,它是出口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1982年出口价为9万美元/吨,目前国际市场仍供不应求。近10余年来有关部门曾反复研究其蒸馏方法,希望提高产率,但迄今未有显著进展。为了研究提高产量和保证质量,使我国这一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我们对广东桂油的生产情况作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9.
盐酸氟桂嗪极谱伏安行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凤莲  吴拥军 《分析化学》1997,25(9):1111-1111
1引言盐酸氟桂嗪的极谱伏安行为和电化学测定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选用0·02mol/LNH4Cl溶液作底液,研究了它的极谱伏安行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该法用于测定原料药及胶囊制剂中的含量,其结果与药品标示量较为吻合。2实验部分2.1主要仪器与试剂384B多功能极谱仪(美国)。本实验采用三电极系统;悬汞为工作电极,Pt丝为辅助电极,饱和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10-3mol/L盐酸氟桂嗪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4774g,加无水乙醇20mL及适量水溶解,转移定容1000m…  相似文献   

20.
利用柱层析法(硅胶,C18)从日香桂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8个单体化合物[女贞苷(1),连翘苷(2),(+)-羟基松脂醇-1-O-β-D-葡萄糖(3),(+)-环橄榄树脂素(4),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5),对羟基苯乙醇(6),(-)-橄榄脂素(7)和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糖苷(8)],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5为首次在木犀科植物中发现,4为首次在木犀属植物中发现,2,3,7和8为首次在日香桂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