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编写的人教版教材内容编排与旧人教版相比有所不同,基于教材逻辑解读新教材作出的改变,有利于教师合理利用新教材开展高质量教学.以“电磁感应”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教材学科逻辑、认知逻辑和教学逻辑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课标基于三大逻辑从宏观章节结构解读新教材“电磁感应”作出的改变,以期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启示,并为教师们分析教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秦然  苏文斌 《物理通报》2023,(9):112-115
在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简称“三新”)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师如何适应新高考、用好新教材,如何多渠道开发整合实验资源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新教材使用的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了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实验资源开发的4种有效路径与策略,并以“安培力”一课为例,具体呈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实验设计方案及对应的开发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人教版的新旧教材必修2的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比分析新旧教材的知识呈现顺序和知识呈现方式,期望能帮助教师对新教材进行进一步地思考,从而更好地运用教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实验变动情况,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新教材实验编写的原则和方法.根据《课程标准》中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变化,新教材调整、删除和整合部分实验,根据学生需要、时代发展改进或新增了实验.新教材编写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实验作为物理学习的基础和目标,提升科学探究素养是实验教学的目标,实验探究应以学生为主体,实验器材力求现代与传统并重.新教材编写方法为:明确素养要素突出关键素养,提供多个参考案例供选择,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引导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态度.教师在实验教学设计时除了理解和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外,还需要考虑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王迎旭 《物理通报》2022,(5):160-161
对“双新”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进行探讨,阐述了新教材如何实现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以及教师应该如何将德育自然而然地“溶入”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6.
张恩德 《物理通报》2015,(3):106-108,129
取材于3位师范生教育实习第一堂课的叙事,反映了师范生课堂教学的所思、所行、所得、所惑.针对师范生第一堂课的叙事与反思,笔者认为:师范生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需遵循职前教师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合作教师的培养,实现职前教师教育共同体权益共享;加强师范生批判性反思,推进师范生教学技能定型化.  相似文献   

7.
宋海珍 《大学物理》2003,22(9):42-44
简要介绍《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的知识体系、特色及改革新意.结合南阳师院2000级、2001级两届本科班对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制定适合我院学生实际的力学教学大纲,探索一种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对使用新教材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为力学教材的使用和力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物理教学改革的试点,东南大学在97级"强化班"选用陆果教授编著的<基础物理学>作为教材.本文就"力学和相对论"等内容的教学实践,谈谈使用新教材的体会,以期对面向21世纪的物理教材的使用和物理教学的改革尽一点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桂寅 《物理通报》2010,(2):93-94
2009年我省高一采用的物理教材是教科版的新教材.经过一个月的使用,笔者觉得这套教材和以前使用过的教材相比,教师教得比较轻松,学生学得很感兴趣.但是教材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妥之处,如第5节“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内容中就有三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人教版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所不同.以必修第一册中“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为例,从教材逻辑、具体内容两个方面详细对比分析了新旧教材的特点,以期达到理解教材改编意义、提升教材使用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日光灯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照明灯具,作为应用自感现象的一个实例,新教材将日光灯列为单独的一节.教师在这节内容的教学中,除了对自感现象、电路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必要分析和讲解外,如果用日光灯元器件(镇流器、启辉器、灯管)做些小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有帮助.笔者设计了几个趣味小实验,供学生实验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的不同导致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新教材中重新引入了“波的折射”的相关内容,并通过调整水的深浅来观察“波的折射”现象.因而就有必要建立波速v和水深h之间的关系,许多教师对如何推导二者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本文试图解决这一困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2021年高考广东省物理试题情境与新教材习题情境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两者在真实情境设置上呈现较大的关联性:前沿科技情境如出一辙,体育运动情境异曲同工,生活实践情境殊途同归,传统文化情境相得益彰.基于上述分析结论,提出3方面教材习题情境使用建议:整合多版教材情境,开展深度备课;归纳情境解题策略,以不变应万变;细心挖掘命题素材,创新试题情境.  相似文献   

14.
汪亚平  张巍 《物理通报》2001,(10):19-2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学生们应该在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对自然界有所认识.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通过做科学(即‘科学探究'活动)来学科学".在<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的使用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上述教育思想在新教材的编写中已有比较明显的体现.科学探究是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为此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也就成了新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对高一物理(人教版新教材)的万有引力定律中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提出的教学要求是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教学中,学生反映同步轨道人造卫星的公转方向、自转方向及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的相关知识较难理解.这部分知识之所以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地理教学的相关内容讲述较少,其次是学生不能把物理知识和地理相关知识熟练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6.
谢宏 《物理通报》2001,(5):13-14
笔者从事高中物理教学20余年,先后教过物理上、下册,物理甲种本、乙种本,物理上、下册(新编)和物理必修本和选修本多种高中物理教材.现在又承担"九省一市"试用的高中物理新教材[1](以下简称新教材)的试验教学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仔细品味新教材,笔者感觉确有较之以往老教材不同的独到之处.现就新教材部分章节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有不当恭请同行及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在新版(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物理教材中,"能级"一节教学内容变化较大.它把旧版(人教社,1995年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中的"光谱和光谱分析"、"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玻尔的原子模型·能级"等内容进行了重组,使得教材内涵更加丰富,脉络更加清晰,符合物理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笔者认为,教材这样安排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要尽快走出教科书上有什么就教什么的误区.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结合物理学发展史和科普常识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做适当的拓展,以满足于学生的需要,体现新教材倡导的"用教材教"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吴维宁 《物理通报》2016,35(8):120-129
在对美国近1 0年来的近百篇英文文献的内容分析时发现, 美国的物理教育研究方法以实证为主, 实证 方法中又以量化方法为主. 其实证方法又分为基本方法和复合方法. 基本方法包括一般评测、 工具评测、 深度访谈、 内容分析和出声思考. 复合方法则包括教改实验、 工具开发和个案研究. 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 我们应当加强职前和 在职教师的方法教育与培训, 改进完善现行的教师教研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杨化明  陈延 《物理实验》2007,27(9):25-28
介绍了山东禹城第一中学及其周边学校应用新教材过程中随堂实验的开出情况,分析了随堂实验开出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教材初探     
我校从2001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由邵长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基础版),在使用过程中,我感到该教材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一些需要改进地方.1 新教材的成功之处 (1)教材的大部分内容的难度处理符合目前中职教育实际.难度有所下降,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碰撞、磁通量、安培力的计算等内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