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们测量了几种成份钾掺杂铊青铜Tl0.3MoO3单晶的电阻及热电势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结果显示,与未掺杂样品一样,无论是高于或低于Peierls相变温度Tp,掺杂样品热电势的温度特性均满足一个经验公式S=AT+B/T。然而,由于掺杂,样品的电阻,热电势的绝对值以及相变温度Tp均减少;但其热电势符号变化的温度Ts却增加。我们在漂移散射和声子曳引的基础上,引入杂质的施主效应以及弱的链间偶合的影响讨论了上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了Ca掺杂的电子型超导体Nd1.850xCe0.15CaxCuO4-δ的热电热和低温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随着Ca的增加,热电势由正变为负且其绝对值增加;200K附近出现一明显的尖峰,强度随Ca含量而增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在相应的温度有结构反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测量了Bi2Sr2Ca1-xYxCu2O8单晶样品ab平面内电阻率ρab和多晶样品电阻率ρ.热电势S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单晶:x的范围从0到0.15;多晶:x的范围从0到0.4).在单晶和多晶样品中,都系统地观察到类似于YBa2Cu4O8,YBa2Cu3O7-y体系中由于自旋能隙出现而引起的输运性质反常现象.详细地讨论了上述实验结果,并与角分辨率光电子能谱实验(ARPES),电子拉曼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Bi2212相欠掺杂区域的电子相图.  相似文献   

4.
对1/f噪声缺口的超巨磁电阻Pr2/3Sr1/3MnO3薄膜样品从10K到室温的热电势值进行了测量,热电势为负值,低温下随温度线性变化,表现为金属扩散热电势,在150K开始急剧减小,过渡到与温度T成反比的变化关系,与小极化子模型相符.结合在电阻极大温度附近对电阻和1/f噪声行为的讨论,对于发生在电阻极大温度附近的相变过程,结果支持源于相分离的渝渗模型. 关键词: 稀土锰氧化物 热电势 渝渗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0.0001-2.4GPa流体静压力范围详细研究了非晶(Fe_xCo_x)_(77.5)Nd_4B_(18.5)(0≤x≤1.0)合金的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得到该非晶合金电阻率的压力系数随组分x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用少量的钴(x=0.2)替代铁,不会影响其硬磁性和热稳定性,同时却可减小电阻率的压力系数,从而增强电磁性能在压力下的稳定性。此外还观测到在0.51GPa保压3-24b的结构弛豫,进一步求出该非晶台金电阻率的压力弛豫时间对组分x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杨锡震 《发光学报》1999,20(1):11-13
对实测GaAs1-xPx合金(x=0,0.04和0.08)三个样品中EL2中心的光猝灭截面谱σ的温度依赖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Ⅱ-Ⅵ族稀磁半导体超晶格ZnSe/Zn1-xMnxSe的光致发光谱的测量,对其应力效应进行了讨论。样品的组分x=0.2,0.3,0.4,测量温度为T=11 ̄300K。结果表明:由于应力效应,ZnSe/Zn1-xMnxSe超晶格中的激子能量随x值增加而发生红移。在相同组分下,不同阱、垒宽度比使应力的分布产生明显变化,从而影响超晶格中激子能量。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超晶格中光致发光峰随温度  相似文献   

8.
在77-300K温度范围内用正电子湮没方法测量了Y1-xPrxBaCu3O7-δ(x=0.2,0.1,0.0)三个超导样品中正电子湮没寿命随温度的变化,细致地研究了正常态异常现象,x为0.0和0.1的二个样品分别在较Tc高40K和30K处观察到了正常态异常现象.x=0.2样品没有观察到正常态异常现象,实验观察到的正常态异常现象可能是发生超导转的前秦,由结构不稳定产生的类相变所致。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无序度不同的Au50Pd50膜。在13K-300K的温度范围内,我们对不同无序度Au50Pd50膜的电阻率、热电势作了系统的测量,发现热电势随无序度的增加而减小,其温度依赖关系与同种成份的晶态合金的热电势温度依赖关系也很不相同。本文初步分析和讨论了其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Y1-xPrxCu3O7-δ系列样品,在x=0时,Tc-90K,电阻率ρ随温度线性变化,x=0.1,0.3,0.4,0.45时,电阻率ρ分别在140K,175K,185K,195K以下温区,向下偏离线性,出现自旋能隙打开现象。  相似文献   

11.
苏昉  谢斌  沈保根 《物理学报》1994,43(8):1301-1310
在0.0001-2.4GPa流体静压力范围详细研究了非晶(Fe1-xCox)77.5Nd4B18.5(0≤x≤1.0)合金的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得到该非晶合金电阻率的压力系数随组分x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用少量的钴(x=0.2)替代铁,不会影响其硬磁性和热稳定性,同时却可减小电阻率的压力系数,从而增强电磁性能在压力下的稳定性。此外还观测到在0.51GPa保压3-24h的结构弛豫,进一步求出该非晶台金电阻率的压力弛豫时间对组分x的依赖关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对1/f噪声缺口的超巨磁电阻Pr2/3Sr1/3MnO3薄膜样品从10K到室温的热电势值进行了测量,热电势为负值,低温下随温度线性变化,表现为金属扩散热电势,在150K开始急剧减小,过渡到与温度T成反比的变化关系,与小极化子模型相符.结合在电阻极大温度附近对电阻和1/f噪声行为的讨论,对于发生在电阻极大温度附近的相变过程,结果支持源于相分离的渝渗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量La2/3Ca1/3MnO3,La0.6Ca0.4MnO3单相多晶样品的磁电阻、电阻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发现在La1-xCaxMnO3体系中随x的变化,其磁电阻峰和电阻峰都发生了位移.作者认为体系中Mn4+含量是受Ca含量调制的,正是Mn4+含量的变化,导致磁性结构发生转变.基于Zener的双交换机制,对实验结果给出了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测量了用热壁外延(HWE)生长的不同组分(0≤x≤0.98)的Zn1-xMnxSe薄膜在温度为300K下的反射光谱,用X射线能谱测定样品实际的组分x值,由此获得了其能隙Eg与组分x的关系:在0〈x〈0.2组分范围,Eg随x的变化显示了反常现象,当x〉0.2时,能隙Eg随x线性增大。在室温和低温下测量了样品的光致发光,除观测到Mn^2+离子内部4T1→6A1发光峰外,在其低能边观测到一个较宽的发光峰  相似文献   

15.
于扬  金新 《低温物理学报》1994,16(2):119-122
本介绍了用熔融法制备Bi2.2Sr1.8Ca1.05Cu2.15-xNaxO8+y(x=0,0.4~0.8)样品,发现诸样品零电阻温度都在90K左右,其中x=0.7,Tc0达到92.5K。在81K较高温区,该类样品仍然表现出良好的超导电性,其临界电流密度还达到10^3A/cm^2量级。  相似文献   

16.
汤萍  孙霞 《低温物理学报》1998,20(2):148-153
实验上研究了Cu掺杂的La1/3Ca1/3Mn1-xCuxOy单相样品液氦温度时的磁阻对磁场历史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掺杂的样品,x=0.15样品的磁阻强烈的依赖于磁历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磁阻曲线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滞后效应;二是固定场下测得的电阻随时间的变化呈对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测量了掺La的Bi2212系统的随温度变化(80 ̄300K)的热电势。结果表明,热电势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载流子浓度减少)而增大。定性解释了绝样样品的热电势的宽峰移动,并且用N-L模型及双带模型对热电势的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实验上探讨了Y3+离子掺杂对La2/3-xYxCa1/3MnO3(0<x<0.2)单相样品的结构及其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Y的掺杂,晶胞参数收缩,从顺磁性半导体到铁磁性金属的转变温度Tc明显降低,而巨磁阻效应却大大提高.为了探讨其物理起因,我们对Tc温度以上的导电机理通过定量分析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得以研究,结果表明,载流子的迁移遵从跳跃方式而不是热激活形式,在此基础上对Y掺杂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张立刚  张绍英 《物理学报》1997,46(11):2241-2257
用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Gd2(Fe1-xCox)15Ga2(0≤x≤10)和Gd2(Fe08Co02)17-yGay(0≤y≤8)化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手段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磁性.实验结果表明它们都是2∶17型结构的单相化合物.Gd2(Fe1-xCox)15Ga2的单胞体积V随Co含量的增加单调下降,而居里温度TC单调上升,15K下的饱和磁化强度Ms随Co含量的增加开始时略有增大,在x=02时出现极大值,然后单调下降;对Gd2(Fe08Co02)17-yGay的样品,随Ga含量的增加单胞体积增加,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单调下降.用Co替代Fe,或用Ga替代Fe和Co都能导致Fe或Co次晶格出现室温单轴各向异性,这可能与Ga原子的择优占位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具有双层钙太矿结构的La2 - xSrxMnRuO6 系统的结构,磁化率和电阻率的观测,结果发现:在x= 1 .0 附近,发生了从具有Mn 和Ru 无序分布的立方结构到有序分布的单斜岩盐结构的结构相变;样品在低温下呈现铁磁性,而在高温下呈现顺磁性,其电阻温度关系呈现2 D 变程跳迁(VRH) 行为;La2 - xSrxMnRuO6(1 .0 ≤x ≤2 .0) 样品在300K 以下呈现亚铁磁性.它们的电阻温度关系既不能用VRH 机制来描述,也不能用单能隙的热激活跃迁机制来描述.同时对该系统的交换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