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型大学本科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研究型大学创新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从阐述实验教学的创新理念出发,介绍构建三平台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科研与实验教学相互促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特色,展示了改革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型大学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有机化学实验作为近化学专业类学生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对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培养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非化学专业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大学化学实验(O)"的教学实践为例,从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阐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普通化学实验"网络教学体系的建设,其着重于多媒体实验室构建、实验内容精选与加工、网络教学平台和数据处理系统的建立。实践表明,网络教学体系具有工作强度低,实验效率高,展示直观清晰,成绩评判公正,学习时空延展等优势,对完善"普通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并探讨该一体化教学体系有效服务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中心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5.
高师化学实验“34567”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目标出发,确定了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构建了高师化学实验"34567"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高分子实验内容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我国未来高等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行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层次"教学,是化学实验教育的大势所趋。其中研究型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极具挑战性。本文着重探讨了研究型实验的特征及开展研究型实验的必要性,结合我校应用化学专业高分子模块的课程设置,设计了一个以聚乙酸乙酯的合成、改性、表征、性能测试为主线的研究型实验,从而探索研究性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为研究型实验内容的开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陈晓欣 《化学教育》2015,36(18):21-25
介绍了研究型综合性实验--2种不同体系下镁碱沸石的水热合成及表征。该实验以传统水热晶化方法为基础,通过使用乙二胺和吡咯烷2种有机胺,在2种合成体系下分别制备了镁碱沸石FER,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及固体核磁(MAS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产物的晶体形貌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并使用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对产物的性质进行表征。本文从实验教学的角度出发,整个实验步骤安排合理,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了"制备合成-表征分析"的综合性科研思维模式,在让学生熟悉无机化学与材料化学科研中所使用的合成方法与表征手段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研究型教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型教学的实施及考评几个方面介绍无机化学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9.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近年来,武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大学化学实验三个创新教学平台和一个学习园地,提出了14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形成了新时期的创新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实验教学与科研、社会相结合,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醋酸锰(Ⅲ)催化合成2-邻氯苯甲酰氨基萘并[1,2-d]噻唑”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以自制的醋酸锰(Ⅲ)为催化剂,催化氧化1-萘基-3-邻氯苯甲酰基硫脲合成2-邻氯苯甲酰氨基萘并[1,2-d]噻唑。通过该实验项目的教学,可使学生掌握醋酸锰(Ⅲ)、1-萘基-3-邻氯苯甲酰基硫脲和2-邻氯苯甲酰氨基萘并[1,2-d]噻唑的合成方法,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实验项目集无机合成实验、有机合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作为基础化学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或开放性实验开设。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开设研究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综合实验是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更新"草酸亚铁制备及组成测定"的实验方法,并以此创新综合实验为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并优选实验方案。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加深学生对实验及科研方法的理解,提高其实验技能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有机合成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开展了有机合成实验研究性和系统性结合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从教学内容和模式、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探索研究,科教融合,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倡导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衔接。  相似文献   

13.
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的暑期科研训练中,开展"氮氟双掺杂TiO_2纳米管的制备、表征和光催化性能研究"综合实验,以水热法制备的钛酸纳米管为前驱体,通过含氟化铵的钛溶胶对纳米管进行浸渍修饰,制备氮氟双掺杂的TiO_2纳米管,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TG-DTA、XPS、紫外漫反射等手段表征所得材料,以甲基橙溶液模拟有机废水,研究催化剂在紫外及模拟日光下的催化降解性能。通过贴近科研前沿的实验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初步科研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当前化学化工专业大学生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问题,通过实验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互动,构建了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将训练实验技能、训练知识转移能力、训练创新创业意识等环节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到大学四年创新创业训练不断线,并在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对实验课不够重视以及实验课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等问题,本文以[Co(NH_3)_6]Cl_3的制备为教学案例,通过预设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实验内容的目的。通过新旧教学法的对比,提出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以"问题设置法"进行本科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6.
田东亮 《大学化学》2022,37(2):56-62
针对目前实验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情况。结合线上教学灵活、不受时空限制,以及线下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的特点,从递进式教学内容设计、个性化实验操作指导和训练、科研式论文报告总结、针对性展示和专题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研究型教学改革。将理论方法、虚拟操作、实际训练和总结提升等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和学生主体的优势,多维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对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进行整合和改革,从加强基础实验教学、优化实验项目、强化学生主体性及相应的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加工实验进行了一体化项目建设并开展教学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教科研项目中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基本达到和实现了实验教学改革设定的目标。文章同时总结了在一体化项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教科研相结合的深化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构建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提出具体实施办法,展望预期效果,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模式倡导以校内教学为主导,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学产结合”、“学研结合”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中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To fulfill the education goal of "enhancing the base, focusing on capability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ng creativity", the College of Chemistry & Molecular Engineering at Peking University has developed an open, integrated and diversified laboratory teaching system. This system integrated basic operations,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projects based training into a curriculum. With each teaching mode serving for a specific teaching objective, the whole curriculum provides a complete training for the ultimate goal.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facilitate the teaching-learning interaction and the motivate exploration interests of student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mproved greatly based on the advantageous scientific settings of the colle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