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成了硫氰酸合希土酸四丁基季铵盐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的远红外光谱及部分配合物的中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NCS~-是以氮原子与Ln~(3+)配位。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n-C_4H_9)_4N]_3Nd(NCS)_6晶体的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_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5.188(8)(?),b=13.320(6)(?),c=25.322(8)(?),β=121.30(2)°,晶胞体积V=7258.9(?)~3,每一晶胞中有四个配合物分子,中心离子Nd~(3+)与六个来自NCS~-的氮原子配位,这六个氮位于配位正八面体的六个顶角上,构成配阴离子Nd(NCS)_6~(3-),它与三个[(n-C_4H_9)_4N]~+以静电引力结合成中心分子,所以晶体为离子型晶体。  相似文献   

2.
无水YCl3与一倍量的LLi(L=2,4 二苯胺基 2 戊烯基)在甲苯 四氢呋喃(THF)中反应,分离得到了双烯酮亚胺稀土二氯化物LYCl2(THF)2,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9612(5)nm,b=0.9582(3)nm,c=1.4203(4)nm,V=2.669(1)nm3,Z=6,Dc=1.377mg·m-3,μ=2.408mm-1(MoKα),F(000)=1144,R=0.0358,wR=0.0640。中心金属钇原子与双烯酮亚胺基上的2个氮原子、2个氯原子以及2个四氢呋喃上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六配位的、稍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标题化合物的晶体是单斜晶系,所属的空间群为P2_1/c,晶胞参数为:a=17.050,b=8.603,c=16.332,β=101.05°,Z=4。在PW1100四圆衍射仪上用CuKα射线在3°≤θ≤68°范围内收录了4266个独立的衍射数据,其中3802个衍射数据大于3σ(Ⅰ)。结构用重原子法和Fottrier合成法解出,经全矩阵和块对角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后的偏离因子R=0.068。结构测定表明,分子内具有非结晶学二次旋转轴对称性,锆原子周围的二(甲基环戊二烯基)和二氧原子构戍一个畸变的四面体配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单羟基桥连的双铜(Ⅱ)大环穴醚配合物[Cu_2(OH)(ClO_4)(C_(16)H_(38)N_6)](ClO_4)_2 ·CHCl_3,并测定与讨论了它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D_2~4 -P2_12_12_1,晶胞参数:a=12.749(4)(?),b=14.361(3)(?),c=18.064(3)(?),V=3307.3(13)(?)~3,Z=4。分子结构中单羟基桥连两个二价铜离子,Cu-O平均键长为1.935(6)(?),Cu-OH-Cu键角为135.2(2)°;铜原子的几何构型为畸变四方锥,配体的底面为穴醚的二乙三胺亚基的三个氮原子和一个羟基桥氧原子;顶点位置为高氯酸根的氧原子,因为该原子同时配位于另一个铜原子,所以分子的双铜中心存在第二个氧桥,即较弱的高氯酸根桥;Cu-O(ClO_3)距离分别为3.005(9)(?)和2.806(8)(?).  相似文献   

5.
以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吡唑啉酮-5(HPMTFP)与二甲亚砜(DMSO)为配体,合成了Nd(PMTFP)_3·(DMSO)_2混合配体配合物.用四圆衍射仪对它的晶体及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晶体属单斜晶体,P2_(1/n)空间群.α=21.897(4)(?),b=23.339(4)(?),c=8.958(2)(?),β=96.61(3)°.每个晶胞中有四个分子,其中钕为八配位.八个配位氧原子组成的配位多面体具有三角十二面体构型.Nd—O 平均键长为2.445(?).对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四(环戊二烯基)二(邻甲苯基)-μ-氧合二锆[二聚物(Ⅰ)]和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二(对甲苯基)-μ-氧合二锆[二聚物(Ⅱ)]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二者均属单斜晶系,具有相同的空间群C_(2h)~5-P (21)/a。二聚物(Ⅰ)晶胞中含有四个分子,晶胞参数为a=19.122,b=16.319,c=9.296,β=92°1′。二聚物(Ⅱ)晶胞中含有两个分子,晶胞参数为a=20.076,b=8.205,c=10.016,β=104°41。两种二聚物分子构型的主要差别在于:二聚物(Ⅰ)不具有对称中心,Zr—O—Zr氧桥稍呈弯曲;二聚物(Ⅱ)以氧原子为对称中心,Zr—O—Zr氧桥呈直线型,据此讨论了空间效应和分子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Co-Cu分子化合物,用元素分析和差热—热重分析方法测定了它的组成,并在Nicolet R_3四园衍射仪上,用MoKa幅射测定了它的单晶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a,晶胞参数a=12.123(3)(?),b=10.019(3)(?),c=19.287(7)(?),β=105.16(2)°,V=2261(1)(?)~3,Z=4。晶体属分子晶体,在晶胞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分子共存,一是钴的双水杨醛三乙四胺配合物,其中钴与六齿配体上的两个O原子和四个N原子螯合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中心。另一个是氯化铜分子,通过两个桥式氯原子相连,以二聚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以二乙酰丙酮氧钒VO(Acac)_2与间硝基苯甲酰肼m-NO_2PhCONHNH_2分别在乙醇和甲醇中反应,得[VO(C_(12)H_(12)N_3O_4)(C_2H_5O)]_2(Ⅰ)和[VO(C_(12)H_(12)N_3O_4)(CH_3O)]_2(Ⅱ)两种晶体。晶体(Ⅰ)属空间群P(?),晶胞参数a=8.123(2),b=10.409(5),c=10.822(4),α=65.78(3)°,β=85.50(3)°,r=89.04(3)°。晶体(Ⅱ)属空间群P2_1/a,a=7.745(2),b=19.164(5),c=10.787(4),β=107.87(2)°。两个晶体均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通过缩合形成的三齿配体占据四个赤道配位位置中的三个,男一个赤道配位位置由醇氧基RO~-所补充而RO~-中的氧原子又兼作桥氧向另一个钒原子的第六位配位,从而导致文献中未报道过的新型双核钒配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碱溶液中获得组份为Na_4K[Cu(HIO_6)_2]·12H_2O晶体配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a=6.108(2)(?),b=25.055(10)(?),c=14.716(7)(?),β=97.77(3)°,V=2231(2)(?)~3,D_c=2.555g/cm~3,Z=4.晶体中二个畸变的IO_5(OH)八面体与中心铜原子螯合,构成CuO_4平面;Cu—O平均键长为1.83(?);加上CuO_4平面上侧与铜原子形成弱配位的氧原子;共有五个氧原子与铜原子构成近似为C_(2v)点群对称的四方单锥多面体.在碱性水溶液中,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峰的衰减表明,[Cu(HIO_6)_2]~(5-)还原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0.
钐与磷酸二甲酯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合成了钐与磷酸二甲酯的配合物,该配合物的组成为Sm〔(CH_3O)_2PO_2〕_3,测定了该配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配合物的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α=10.434(4)A,b=16.541(3)A,c=10.804(4)A,β=111.75(3)°,V=1731.7(9)A~3,Z=4。钐与6个氧原子配位,每2个相邻的钐原子通过双“O—P—O”桥相连接,形成奇特的“双桥24元环”的环套环网状结构。钐氧配位多面体为稍微扭曲的正八面体。  相似文献   

11.
(+)华佗豆碱甲已经从中草药华佗豆(Ipomoea hardwickii Hemsl.)中分离到。它的氢溴酸盐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 2_12_12_1。晶胞参数:a=10.078(2)(?),b=17.303(3)(?),c=9.022(1)(?),Z=4。用四圆衍射仪收集强度数据,得到独立可观察点共1248个。用重原子法确定结构,经块对角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结构参数,最终的偏离因子R为0.051。根据Br的反常散射确定华佗豆碱甲阳离子的绝对构型为S型,命名为S-1,2,3,5,8,9-六氢-6-对苯酚基-7-甲基吲嗪。晶胞内四个分子两两一对,通过氢键NH…Br…HOH…OHAr形成在晶体内沿b方向无限伸展的分子链。  相似文献   

12.
黄妙龄 《化学研究》2007,18(3):42-45
合成了一维分子梯状配合物{[Cu2(4,4′-bpy)3(p-Ab)2(H2O)2].(NO3)2.4H2O}n(4,4′-bpy=4,4′-联吡啶,p-Ab-=对氨基苯甲酸根离子),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07(5)nm,b=1.5504(3)nm,c=1.4509(3)nm,β=104.81(3)°,V=2.4155(12)nm3,Z=2.铜离子周围有3个氧原子和3个氮原子与之配位,其中2个氧原子由对氨基苯甲酸的螯合氧原子提供,另一个氧原子由配位水提供,3个氮原子分别由三个4,4′-联吡啶提供.这六个原子在铜离子周围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体对氨基苯甲酸只有一种配位形式——双齿螯合,第二配体4,4′-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均参与配位,将配合物组装成一维分子梯结构.  相似文献   

13.
〔Co(H2O)4(NCS)2〕(18-冠-6)的分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H_2O)_4(NCS)_2](18-冠-6)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D-P。晶胞参数:a=9.167(2)A,b=13.268(1)A,c=19.292(3)A,Z=4。结构用重原子法解出,经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的=0.029。钴(Ⅱ)与两个异硫氰酸根、四个水分子配位,形成顺式八面体配位单元,并通过其中的水分子与18-冠-6以氢键相结合,形成标题的分子和晶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得到标题所示的两个异核金属簇合物,两种晶体系异质同晶,空间群为C_v-Pma2;晶胞参数分别为(Ⅰ):a=7.955(1),b=6.258(1),c=7.203(2);(Ⅱ):a=7.914(1),b=6.237(1),c=7.236(1);Z=2。在簇单元Ni_2M_2T_(10)中,2个Ni和2个M原子成菱形排布,Ni—Ni和Ni—M之间存在金属—金属相互作用。每个金属原子周围最近邻的Te原子均按畸交四面体与金属原子配位,簇合物的结构式可写成[Ni_2M_2(μ_4-Te)_(6/3)(μ_4-Te)_(4/2)]_∞。簇单元之间通过簇间较弱的金属—金属键以及共有Te原子相互联结成平行于ab面的二维网状结构。晶体显示出较强的各向异性导电性。  相似文献   

15.
镧的配合物La[(S_2CNC_4H_8)_3·C_4H_8O·H_2O]是由LaCl_3和Na(S_2CNC_4H_8)·2H_2O在四氢呋喃中反应而获得的。它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i,单胞参数a=10.557(2)(?),b=10.943(3)(?),c=13.443(3)(?),α=101.83(2)(?),β=9306(2)°,γ=114.90(2)°,V=1391.9(1.5)(?)~3,Z=2。 晶体结构是采用Patterson法和几轮的差Fourier合成解出的。所有非氢原子的位置参数和各向异性热振动参数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后偏离因子R=0.032,R_w=0.046。分子结构中La原子同三个(S_2CNC_4H_8)~-中的六个S原子和分别来自四氢呋喃分子和水分子中的二个O原子键联。La—S平均距离2.973(?),La—O距离分别为2.596(?)(THF)和2.555(?)(H_2O),它们形成一个扭变三角形十二面体的配位多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Yb(PMBP)_3(H_2O)_2,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和分子的结构.配合物的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n,a=24.498(3)(?),b=14(?)35(3)(?),c=14.888(5)(?),β=101.14(2)(?),V=5285.1(?)~3;Z=4.三个PMBP及两个水分子提供八个氧与镱配位形成四方反棱柱配位多面体.  相似文献   

17.
(η^5—C5H5)2Yb(THF)2的新合成方法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环戊二烯基)镱(Ⅱ)四氢呋喃配合物(η~5-C_5H_5)_2Yb(THF)_2通过环辛二烯基钾(KC_8H_(11))还原(C_5H_5)_2YbCl·THF而得到,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体学参数a=1.3564(4),b=0.9569(3),c=1.4747(6)nm;β=109.90(3)°;V=1.79975(118)nm~3;D_c=1.65·cm~(-3);μ_C=54.7cm~(-1)(Mo);F(000)=880,Z=4。最后一致性因子R=0.079,R_w=0.081。Yb~(2+)的配位数为8。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维分子梯状配合物{[Cu2(4,4'-bpy)3(p-Ab)2(H2O)2]·(NO3) 2·4H2O}n(4,4'-bpy=4,4'-联吡啶,p-Ab-=对氨基苯甲酸根离子),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0 7(5) nm,b=1.550 4(3) nm,c=1.450 9(3) nm,β=104.81(3)°,V=2.415 5(12) nm3,Z=2.铜离子周围有3个氧原子和3个氮原子与之配位,其中2个氧原子由对氨基苯甲酸的螯合氧原子提供,另一个氧原子由配位水提供,3个氮原子分别由三个4,4'-联吡啶提供.这六个原子在铜离子周围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体对氨基苯甲酸只有一种配位形式--双齿螯合,第二配体4,4'-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均参与配位,将配合物组装成一维分子梯结构.  相似文献   

19.
二(环戊二烯基)氯化镨的合成已知的二(环戊二烯基)稀土氯化物(C_5H_5)_2LnCl(Ln=Sm~Lu)均为重稀土化合物.曾有人试图合成二(环戊二烯基)轻稀土(Ln=La~Nd)氯化物但未获成功,认为是由于镧系收缩和轻稀土配位的不饱和性.然而,用取代环戊二烯基和茚基或含螯合物为配位体却可以合成轻稀土的化合物.我们采用 NdCl_3·2THF 和环戊二烯钠在 THF 溶液中室温下反应制得了(C_5H_5)_2NdCl·THF.它具有二聚体的结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 P2_1/c,该化合物在抽空加热下脱 THF,得到组成符合(C_5H_5)_2NdCl 的残余物.  相似文献   

20.
双(2-甲氧乙基环戊二烯基>氯化钇和镱,在THF中,室温与硼氢化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双(2-甲氧乙基环戊二烯基)硼氢化钇(1)和镱(2),产率分别为70和59%.它们都经红外光谱,质谱,~1HNMR和元素分析鉴定.将l和2在THF-已烷中重结晶,得到适用于X射线衍射分析的单晶.1的空间群为Pna2_1,晶胞参数:a=1.2390(3),b=1.1339(2),c=1.1919(2)nm,晶胞体积,1.6745(6)nm~3.D_o=1.39g·om~3,z=4,R=0.061;2的空间群为Pna2_1,晶胞参数:a=1.2399(6),b=1.1371(5),c=1.1897(2)nm,晶胞体积,1.6773(1)nm~3,D_c=1.72g·cm~(-3),z=4,R=0.038,1与2都是含有两个内配位键(Ln—O)的双齿型的单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