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可逆与不可逆氢的在甲烷化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行设计和建立的加压动态分析装置研究了甲烷化催化剂上氢的吸附和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下吸附和氢可区分为不可逆吸附氢和可逆吸附氢两类,不可逆吸附氢又可分为能被CO顶替出来的和不能被顶替的两种。起甲烷化反应的是可逆吸附氢,而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不可逆氢对吸附CO起促进作用,不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不可逆氢是甲烷化催化剂必不可少的组分(或称“促进剂”)。  相似文献   

2.
可逆与不可逆氢在甲烷化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行设计和建立的加压动态分析装置研究了甲烷化催化剂上氢的吸附和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下吸附的氢可区分为不可逆吸附氢和可逆吸附氢两类,不可逆吸附氢又可分为能被CO顶替出来的和不能被顶替的两种.起甲烷化反应的是可逆吸附氢,而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不可逆氢对吸附CO起促进作用,不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不可逆氢是甲烷化催化剂必不可少的组分(或称“促进剂”).  相似文献   

3.
以沥青中间相为原料,氢氧化钾直接活化,获得了比表面达2363m ̄2/g的超高比表面炭分子筛(CMS)。分别以CMS、SiO_2、活性炭和θ-Al_2O_3为担体,制备了负载钼催化剂,并研究其加压甲烷化反应性能,发现活性依下面顺序增加:θ-Al_2O_3<SiO_2<活性炭(AC)<CMS。还分别以钼酸铵和磷钼酸(HPMo)为前驱体,制备了CMS负载钼催化剂,并考察了其煤气甲烷化活性,发现不同的催化剂前驱体对催化剂反应活性影响很大。根据产物中CH_4/CO_2的变化,推测CO在钼催化剂上的甲烷化反应包括如下两个步骤:(1)3H_2+CO→CH_4+H_2O,(2)CO+H_2O→CO_2+H_2。  相似文献   

4.
Al2O3负载镍基催化剂上CO2氢甲烷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Ni/Al2O3及添加CeO2的Ni/Al2O3催化剂上CO2氢甲烷化反应的研究发现,在反应过程中,该体系的催化剂上并不产生CO,添CeO2后能显著提高甲烷产率,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甲烷可通过表面CO2^-物种加氢或表面甲酸盐加氢两种途径产生,且第二种途径更有效,添加 CeO2可通过在较低温度时形成较多的表面甲酸盐来提高CO2的甲烷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SiO2担载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上甲烷直接羰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子峰  薛锦珍 《分子催化》1996,10(6):440-444
用程序升温脉冲反应技术,较系统地考察了担载型过渡金属(Fe、Co、Ni)催化剂上,甲烷直接羰基化制乙醛的反应,研究发现,通过采用总反应分解法操作后,能够克服甲烷直接羰基化反应的热力学限制,将总反应转化为两个可在较温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首次实现了CH4+CO=CH3CHO的反应,即首先进行甲烷的分解,然后引入CO使其与甲烷分解所产生的表面物种直接反应生成乙醛,还探讨了甲烷吸附条件、CO甲烷分解所产生  相似文献   

6.
CO在Ni/Al2O3催化剂上的歧化和氧化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Pena等[1]认为CO的歧化反应是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中积碳的来源之一.Claridge等[2]在研究不同温度下负载型Ni催化剂对纯甲烷和纯CO的碳形成的催化作用时发现,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对甲烷分解和CO歧化反应的催化程度不同,在甲烷部分氧化的...  相似文献   

7.
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CO2主要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载型金属催化上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剂合成反应机理存在着燃烧-重整机理和直接氧化之争,如果反应按燃烧-重整机理进行,则CO2则是反应的一次产物而CO2是二次产物;如果反应按直接氧化机理进行,则CO是一次产物。本文采用同位素瞬变技术,对Ni/Al2O3催化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中CO2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同CO-样,主要来源于催化剂表面NiO与甲烷分解生成的NixC的反应,这就有力地证明  相似文献   

8.
主要用第四周期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与Al2O3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氧化的结果证实了催化剂设计中的预测:(1)催化剂首先应能解离活化甲烷,(2)催化剂要能较快地活化O2分子.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催化剂才可能有较好的甲烷部分氧化活性.第四周期元素中只有镍具有这样的性质.Cu,Mn,Cr,La,Ca,Zn等氧化物的添加可明显提高Ni-Al2O3催化剂的甲烷部分氧化性能,其中Cu的助催化性能最好.催化剂NiO-CuO-Al2O3,NiO-MnO-Al2O3,NiO-Cr2O3-Al2O3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顺序,与金属Cu,Mn,Cr上CO和H2脱附的顺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纪敏  吴越 《分子催化》1998,12(5):355-361
用热重(TGA)方法,研究了LaNiAl11O19和SrNi11O19催化剂上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积炭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甲烷裂解是CH4+CO2反应中主要的积炭反应,甲烷的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积炭速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春衰减速度也较快;CH4+CO2反应的积炭速率相对甲烷分压的反应级数是1,相对二氧化碳分压的反应级数是一-05;在SrNiAl11O19中掺入La^3+离子,提高了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Fe-P-O催化剂对甲烷氧化偶联(OCM)的低温催化活性,考察了催化剂组分的优化,最适宜的反应温区,反应过程参数,助催化剂组分,催化剂的晶型结构和活性相以及F:元素键合状态的XPS谱.确定了8%LiNO3-0.8Fe/P催化剂在650℃,CH4:O2:Ar=2:1:2及GHSV=3000h-1条件下,可获得甲烷转化率为11.90%和C2烃选择性为69.81%的结果.添加LiNO3为助催成分,可有效改善催化剂表面酸活性中心的分布,防止OCM中深度氧化和表面积炭,提高C2和C2烃选择性.该催化剂为可变价型,是六方形和料方形两种晶型结构的复合磷酸铁,活性相为斜方形FePO4物相.  相似文献   

11.
Ni/Al_2O_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是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上进行的。考察了催化剂的床层温度、反应压力、空速和原料气配比对催化剂积炭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积炭速率随催化剂床层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低于70℃时,积炭速率骤增:积炭总是发生在催化剂床层的下段;若空速超过3.0×10~5h~(-1),积炭速率随空速增加而明显降低。从FTIR实验结果可知,吸附在Ni/Al_2O_3催化剂表面上的CO,一部分歧化生成了CO_2和C。综上所述,催化剂表面积炭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反应: 2CO→C+CO_2,CO+H_2 = C+H_2O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正交配置法求解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二维反应传质传热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试值较为吻合。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甲烷化反应与变换反应交互作用,ζCH4较大,ζCO2很小;催化剂粒内温差较小,颗粒可视为等温;粒内浓差明显。  相似文献   

13.
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变应答/质谱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要理,研究结果指出,在常压973K条件下,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按直接氧化机理进行,H2和C烛甲烷部分氧化的一次产物,其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1.CH4+xNi-NixC+2H2,2.O2+2Ni-2NiO,3.NixC+NiO-CO+(x+1)Ni。  相似文献   

14.
余林  徐奕德 《催化学报》1993,14(5):373-377
在20%La2O3/CaO(LC)催化剂中添加SrO(添加SrO的LC以SLC表示)明显地提高了反应活性和C2选择性。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LC和SLC催化剂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在表观活化能和表观反应级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LC催化剂在CH4转化以及C2和COx形成过程中,表观活化能大于SLC催化剂,而SLC催化剂的指前因子小于LC体系,两者存在着补偿形象。SLC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比kc2/kCH  相似文献   

15.
刘育  薛锦玲 《分子催化》1998,12(5):389-391
考察了Na2WO4-Mn/SiO2催化剂上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制C2烃及其反应机理,820℃时,C2烃选择性可达94.5%,随着着温度继续升高,虽然甲烷的转化增加,但C2烃选择性逐渐降低。O2-TPD,CH4及脉冲实验表明,800℃脱附的表面昌格氧为活性氧物种,在催化甲烷活化的同时,CO2可在该催化剂上活化分解为活性氧物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工业应用为目的,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573~673K,0.30~1.20MPa的条件下,原料气组成为H_250~54%,CO11.7~20.7%,CH_42.1~14.3%,CO_26.4~11.5%,N_212.2~18.1%范围内,研究了φ5×3mmSDM-1型城市煤气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方程。选择CO+3H_2=CH_4+H_2O(1)CO+H_2O=CO_2+H_2(2)为系统的独立反应,获得了可靠的动力学模型,井讨论了反应条件对甲烷化反应效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MgO/BaCO3催化剂上加压条件下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加压下甲烷转化率及C2选择性都明显下降,且当压力再恢复至常压后,其性能仍不能恢复,说明催化剂已经失活.XRD谱表明,加压失活催化剂表面有部分MgCO3生成.但是,活性相MgO部分碳酸化转变为MgCO3不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因为MgCO3的分解温度远低于反应温度,常压下其性能应当恢复.SEM结果表明,加压失活催化剂的颗粒增大.XPS表征结果表明,加压失活催化剂中的BaCO3向表面富积,致使催化剂表面活性相MgO的浓度和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催化剂中的BaCO3向表面富积的过程中会部分覆盖活性相MgO,从而会使催化剂中MgO与BaCO3之间的协同作用遭到破坏,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甲烷在LC和SLC催化剂体系上氧化偶联反应过程的热效应现象和反应气中添加CO2对催化剂反应行为的影响.在不使用稀释气的情况下,当反应温度由873升至923K时,反应活性存在一个突变点.这主要是由CH4燃烧反应放出大量热使催化剂床层的局部温度很高,形成一个局部过热区,因此引发甲烷氧化偶联.此即所谓热点温度效应,它严重影响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在反应气中添加CO2对LC几乎无影响;由于SLC中各组分与CO2作用生成碳酸盐,使催化剂表面氧浓度显著减少,导致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大大降低和严重失活.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Na2WO4-Mn/SiO2催化剂上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制C2烃及其反应机理,820℃时,C2烃选择性可达94.5%.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虽然甲烷的转化增加,但C2烃选择性逐渐降低.O2-TPD、CH4及脉冲实验表明,800℃脱附的表面晶格氧为活性氧物种,在催化甲烷活化的同时,CO2可在该催化剂上活化分解为活性氧物种(CO2→CO+O*).  相似文献   

20.
CaO/La2O3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颜其洁 《分子催化》1996,10(1):33-40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CaO/La_2O_3催化剂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适当配比的CaO/La_2O_3催化剂的性能明显优于纯La_2O_3或CaO,在钙含量为24%和81%(Ca/(ca+La))处,C_2选择性和C_2收率分别出现两个峰值。同时还发现,13%CaO/La_2O_3样品显示出良好的低温催化性能,在550℃反应温度下获得了31.5%的甲烷转化率和45%的C_2选择性。并采用XRD、XPS和Co_2TPD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CaO/La_2O_3体系催化剂上没有检测到新物相产生。但是,催化剂中CaO与La_2O_3两组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有利于表面活性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