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浸渍法制备KNO3/Al2O3样品。所得样品于973K下焙烧并抽空2h便制得负载型固体碱K2O/γ-Al2O3。拉曼光谱显示973K抽空的样品KNO3已安全分解成K2O。用CO2作探针分子,微量吸附量热结果表明973K抽空的样品碱性比纯MgO的还强。这种强碱性应为KNO3安全分解成K2O物种所致,而γ-Al2O3载体的存在可增强KNO3的分解。  相似文献   

2.
应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CO和NO在还原态Rh/SiO2,Rh-V/SiO2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573K氢还原后,Rh/SiO2上的部分Rh中心处于Rh^0和Rh^δ+(δ≤1)两种状态。加入助剂V后,Rh与V之间发生了某种化学作用,这种作用有利于Rh金属向钒离子转移电子生成Rh^δ+中心。由CO和NO共吸附结果可得:NO对CO吸附具有两种影响,一是取代CO,二是使Rh^0中心部分氧化生成Rh^δ+  相似文献   

3.
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CO和NO在Rh/Al2O3上吸附性能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行为,结果表明,Rh/Al2O3的孪生中心对CO的吸附强于对NO的吸会,线式和桥式中心则对NO的吸附强于对CO的吸附,CO和NO共吸附-TP(CO和NO中)-IR动态过程结果揭示出2224cm^-1谱带的出现和强度的增加与孪生CO谱带以及吸附的NO谱带的强度减弱同时发生,表明是由吸附的NO和孪生CO形成Rh-NCO。  相似文献   

4.
李光进  徐奕德 《催化学报》1996,17(2):101-105
用原位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还原技术考察了甲醇在Rh-Mo/SiO2催化剂上的吸附和还原性能。红外结果表明,甲醇在SiO2上的主要以分子形式吸附,Rh/SiO2和Rh-Mo/SiO2在室温下甲醇分解就有活性,分解生成的CO以线式和桥式吸附态存在,在573K下用甲醇处理后,Rh/SiO2上CO线式和桥式谱带分别位于2050和1907cm^-1,而Rh-Mo(1:1)/SiO2上线式CO位于2036cm^  相似文献   

5.
余长春  路勇 《分子催化》1997,11(4):261-267
报道了用脉冲反应研究Ni/Al2O3催化剂上CH4/CO2重整反应的结果。脉冲反应显示,在还原的Ni/Al2O3催化剂上,CH4在673K就开始发生分解,并有C2H6、C2H4生成,1023K下,CH4几乎完全分解,单纯的CO2则很难在还原的催化剂上发生反应,在973K以上的高温下才会有少量C胜成CO.CHCO2的脉冲反应表明,当CH4在较低温度下开始分解时,CO2也会发生分解,并生成CO。脉冲反  相似文献   

6.
用原位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还原技术考察了甲醇在Rh-Mo/SiO入催化剂上的吸附和还原性能.红外结果表明,甲醇在SiO2上主要以分子形式吸附.Rh/SiO2和Rh-Mo/SiO2在室温下对甲醇分解就有活性,分解生成的CO以线式和桥式吸附态存在.在573K下用甲醇处理后,Rh/SiO2上CO线式和桥式谱带分别位于2050和1907cm-1,而Rh-Mo(1:1)/SiO2上线式CO位于2036cm-1,桥式CO强度很弱.Mo的添加有可能覆盖部分Rh金属表面的吸附中心,从而降低CO吸附谱带的强度,同时使桥式CO的形成变得困难.随Mo助剂量的增加,Rh的还原温度升高,而Mo的还原温度降低.由此推断,Rh~Mo/SiO2催化剂上的Rh可能有三种存在形式:氯化物、低温还原氧化物和高温还原氧化物.  相似文献   

7.
KNO3/Al2O3上强碱位的产生和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建华  王英 《催化学报》1996,17(4):286-290
报导了碱性催化能力强于K2CO3/Al2O3或MgO的新型固体碱KNO3/Al2O3,并研究了KNO3在Al2O3上的分解以及强碱位的产生.KNO3负载在Al2O3上,活化过程中673K才开始分解并形成碱位.由于催化反应在原位情况下进行,活性位未受到污染而保持高效率.在273KKNO3/Al2O3对顺-丁烯-2的异构化反应的碱性催化能力高于K2CO3/Al2O3或MgO  相似文献   

8.
利用连续流动微反研究了Rh2Co2/Al2O3上的CO加氢反应.该反应在200℃以上发生,反应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和H2/CO比的增大而增大.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Rh2Co2/Al2O3上CO和H2的共吸附及其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在Rh2Co2/Al2O3的Rh上的孪生和桥式中心及Co上的线式中心上,CO和H2室温共吸附时即有部分孪生、桥式CO及Co上的线式CO转化为相应的羰基氢化物.随着温度的升高,剩余的孪生、桥式CO及Co上的线式CO向羰基氢化物转化,而羰基氢化物又向多氢羰基氢化物转化.在CO加氢反应温度下,Rh2Co2/Al2O3的三种吸附中心上只存在多氢羰基氢化物.与CO加氢反应和CO歧化的吸附态动态研究结果相关联,可以认为在Rh2Co2/Al2O3上CO加氢生成CH4经由了羰基氢化物多氢羰基氢化物途径.  相似文献   

9.
运用TPSR、TR-FTIR和化学捕获技术(CH3I作捕获剂),探讨了Rh/SiO2催化剂上的POM反应机理,由此提出热分解氧化机理,认为CHx(x=1~3)和CHxO(x=1~3)可能是反应物种。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整套Rh簇高分散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和方法,制备出了分散的Rh_2/Al_2O_3和Rh_4/Al_2O_3簇催化剂。H_2化学吸附表明这些样品具有很高的金属分散度,且分散度随Rh簇担载量的增加而降低。CO吸附态测定表明,当簇合物的Rh担载量(w%Rh)为0.7%时分散度最高。CO分子在催化剂上只有一种吸附方式─—孪生吸附,实现了CO吸附态的“分离”,即催化剂上只存在一种吸附中心。表明催化剂的金属粒度已达到均一。这一结果还表明可通过原子簇衍生催化剂的方法来控制CO分子在Rh催化剂上的吸附方式。催化剂制备过程的原位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Rh簇与γ-Al_2O_3作用形成高分散是一个很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It is well known that NO is one of the most predominant pollutants. It is the main source of acid rain and has strong carcinogenicity. Therefore, removal of NO is one of the key environmental subjects in the world nowadays. With the discovery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ir large-scale synthesis1-2, attention is now being focused on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various fields of materials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numerous carbon materials have been used to disperse …  相似文献   

12.
Rh/L和Rh-Zn/L分子筛催化剂上乙烯的氢甲酰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h/L和Rh-Zn/L分子筛催化剂上乙烯的氢甲酰化反应董永治,徐奕德,刘安明,李大明,黄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关键词Rh/L分子筛催化剂,Rh-Zn/L分子筛催化剂,氢甲酰化反应,乙烯近年来,氢甲...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压原位FT-IR技术,对比研究了CO加H~2反应条件下Rh/SiO~2和Rh/NaY催化剂表面反应中间物种。在Rh/SiO~2表面上,无论在常压还是在1.0MPa合成气中,只观察到线式和桥式吸附CO。而在常压合成气中,Rh/NaY上不仅存在上述CO吸附物种,而且还有孪生型的Rh(Ⅰ)(CO)~2和少量Rh~6(CO)~1~6;当合成气压力升至1.0MPa后,Rh(Ⅰ)(CO)~2迅速转化成Rh~6(CO)~1~6和在2042cm^-^1产生吸收的单核羰基Rh物种,与此同时催化剂表面还生成了单齿和双齿乙酸根物种;这些在高压下生成的物种在合成气压力重新降回到常压时依然稳定存在。研究Rh/NaY上合成气反应表面物种与H~2的反应行为表明单齿乙酸根很可能是反应的活性中间物。这些结果说明Rh/NaY催化剂在高压合成气中的重构是诱发选择生成乙酸反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含ZrO2的Rh/γ-Al2O3催化剂上NO+C2H4和NO+C2H4+O2的反应活性,并应用TPR、XRD、BET比表面等表征了ZrO2的加入方式和晶型对Rh/γ-Al2O3催化剂活性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的加入一定程度地抑制了Rh3+与γ-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和γ-Al2O3的相变,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了850℃老化样品的NO+C2H4反应活性。对于NO+C2H4+O2反应,含ZrO2样品的选择还原活性却较低,表明反应机理不同,而且ZrO2对C2H4的深度氧化有促进作用,但老化后活性下降幅度比不含ZrO2的样品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XPS和XRD考察了由Rh_4(CO)_(12)出发制得的Rh/V_2O_5和Rh/TiO_2两种催化剂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差别。实验结果表明,1)高温H_2还原的Rh/TiO_2催化剂,经氧处理后即能恢复吸H_2能力。Rh/V_2O_5催化剂在较低温度(473K)H_2还原时Rh就进入SMSI状态,吸H_2能力被完全抑制,373K氧处理并不能使之恢复,吸H_2性质表现出不可逆性。2)与Rh/TiO_2催化剂的TiO_2相比,Rt/V_2O_5催化剂的V_2O_5更易还原,Rh对V_2O_5的还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担载在TiO_2上的Rh比在V_2O_5上更易还原。4)还原后,催化剂表层的Rh/V、RH/Ti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用氧空位模型能较好地说明Rh/TiO_2催化剂的实验结果,而Rh/V_2O_5催化剂的实验结果适于用钒氧化物覆盖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6.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syngas (POM) over Rh/SiO2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using in-situ FT-IR. When methane interacted with 1.0wt%Rh/SiO2 catalyst, it was dissociated to adsorbed hydrogen and CHx species. The adsorbed hydrogen atoms were transferred to SiO2 surface by "spill-over" and reacted with lattice oxygen to form surface -OH species. POM mechanism was investigated over Rh/SiO2 catalyst using in-situ FT-IR. It was found that CO2 was formed before CO could be detected when CH4 and O2 were introduced over the preoxidized Rh/SiO2 catalyst, whereas CO was detected before CO2 was formed over the prereduced Rh/SiO2 catalyst.  相似文献   

17.
CO加氢反应机理是许多研究者感兴趣的课题.负载的Rh是CO加氢反应的优良催化剂.CO在Rh上吸附态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1~7],而对H2有关的吸附态的研究却少见报道.Worley等[8]利用高压超纯H2在2.2%Rh/Al2O3膜上首次观测到Rh—H...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DFT)方法,使用DMol3计算程序,对NO在Rh(100)和Rh(111)面上的吸附与分解进行量化计算,力图解决NO在Rh(100)和Rh(111)面上的优选吸附位、直接分解的过渡态和活化能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CO和NO作为双探针分子对Rh2Co2/Al2O3的吸附中心类型和吸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Rh2Co2/Al2O3上存在Rh上的孪生和桥式CO吸附中心以及Co上的线式CO吸附中心。其中Rh上的孪生和桥式CO吸附中心对CO和NO的吸附性能与Rh4/Al2O3上的孪生和桥式CO中心相似。Co上的线式CO吸附中心以预吸附的CO能被NO取代, 预吸附的NO不能被CO取代而区别于Rh4/Al2O3上的Rh的线式CO吸附中心; 又以既能吸附CO又能吸附NO而不同于Co2/Al2O3和Rh+Co/Al2O3上的Co中心。与母体簇的结构相关联, 表明H2还原后的Rh2Co2/Al2O3上Rh2Co2(CO)12簇结构仍保持, 且Rh-Co相互作用强。  相似文献   

20.
CO加氢反应机理一直是许多化学工作者感兴趣的课题.Rh催化剂因其优良的性能而被用于 CO加氢机理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