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光进  徐奕德 《催化学报》1996,17(2):101-105
用原位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还原技术考察了甲醇在Rh-Mo/SiO2催化剂上的吸附和还原性能。红外结果表明,甲醇在SiO2上的主要以分子形式吸附,Rh/SiO2和Rh-Mo/SiO2在室温下甲醇分解就有活性,分解生成的CO以线式和桥式吸附态存在,在573K下用甲醇处理后,Rh/SiO2上CO线式和桥式谱带分别位于2050和1907cm^-1,而Rh-Mo(1:1)/SiO2上线式CO位于2036cm^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化学吸附、原位IR、和XPS考察了钒助剂对Rh2/SiO2催化剂的H2和CO化学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CO吸附在RhI、RhⅡ和RhⅢ中心上分别产生孪生、线式和桥式CO表面吸附物种.2)H2主要解离吸附在RhⅡ和RhⅢ中心上,但CO能优先吸附;RhI中心对H2的化学吸附能力弱,但H2和CO能共吸附在RhI中心上形成表面羰基氢化物.3)Rh2-V/SiO2催化剂在573K还原后,铑与钒助剂的强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RhⅡ和RhⅢ与钒助剂之间,H2吸附比CO吸附受到更强烈的抑制.用覆盖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钒助剂对Rh2/SiO2催化剂的H2和CO化学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CO2部分氧化乙烷制乙烯Pd—Cu/MoO3—Si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青  钟顺和 《应用化学》1998,15(6):49-52
用化学吸附-红外光谱、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微型反应技术研究了Pd-Cu/MoO3-SiO2(MoSO)催化剂对CO2和乙烷的吸附活化和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乙烷以C—H键中的H吸附于MoSO载体表面MoO键的端基氧上;Pd-Cu/MoSO催化剂对CO2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活化性能,CO2的吸附除有线式吸附态和剪式吸附态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Pd-Cu/MoSO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化学反应.探讨了在Pd-Cu/MoSO催化剂上CO2的部分氧化乙烷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付立叶变换红外研究了甲烷在MnO_2/SiO_2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催化剂经高温(773K)抽空处理后,冷却至173K,进2466Pa甲烷,在3008,2904和1304cm ̄(-1)处观察到三个红外吸收峰.其中2904cm ̄(-1)的吸收峰归属为C-H键的对称伸缩振动,这一红外吸收峰的出现说明了甲烷分子的Td点群发生畸变,对称性降低。因为红外惰性的2917cm ̄(-1)红外峰显示出红外活性并位移至2904cm ̄(-1)甲烷吸附于MnO_2/SiO_2表面后,由表面羟基产生的红外峰从3700cm ̄(-1)位移至3675cm ̄(-1).共吸附的CO影响甲烷的吸附,说明CH_4与催化剂表面阳离子的作用较弱。甲烷在MnO_2/SiO_2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可能是通过甲烷的氢原子与表面羟基的氧和表面配位不饱和的氧离子间的氢键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付立叶变换红外研究了甲烷在MnO2/SiO2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催化剂经高温(773K)抽空处理后,冷却至173K,进2466Pa甲烷。在3008,2904和1304cm^-1吸收峰归属为C-H键的对称伸缩振动,这一红外吸收峰的出现说明了甲烷分子的Td点群发生畸变,对称性降低。因为红外惰性的2917cm^-1红外峰显示出红外活性并位移至2904cm^-1甲烷吸附于MnO2/SiO2表面后,由  相似文献   

6.
催化剂采用等量浸渍法,先后将Co与贵金属组分浸于γ-Al2O3上,经500℃焙烧,450℃氢气还原制得(mCo3O4/mAl2O3=0.08,m贵金属/m催化剂=1/1000).CO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贵金属Pt和Pd与Co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催化作用,而Rh与Co的协同作用较差.在Co-Pt/γ-Al2O3和Co-Pd/γ-Al2O3上,CO100%转化的温度较在Co/γ-Al2O3上下降了约60℃,而在Co-Rh/γ-Al2O3上仅下降了25℃左右.XRD和XPS的表征结果表明,Co/γ-Al2O3中Co以高分散的金属Co相和类似CoAl2O4的尖晶石相存在,而Co-M/γ-Al2O3(M=Pt,Pd,Rh)催化剂中,Co相已完全被还原为零价.高分散的金属钴相和贵金属相的协同作用,可能与氧从贵金属至Co相上的溢流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加温加压气固多相催化原位红外光谱反应器,在H2/CO=2:1(mol)、0.5 ̄5.0MPa和20 ̄300℃的接近CO+H2工业反应条件下,考察了还原态和氧化态Rh/Al2O3催化剂表面CO吸附态,关联了吸附态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态的Rh/Al2O3催化剂一氧化碳加氢生成烃类,其催化剂表面存在三种CO吸附态:线式Rh(CO),孪生式Rh(CO)2和桥式Rh2CO。在常温常压下  相似文献   

8.
Rh/SiO_2上H_2的化学吸附陈耀强,龚茂初,明虹,周建略,杜宗英,祝小红,陈豫(四川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4)关键词Rh/SiO_2催化剂,H_2化学吸附,IRH2在Rh上的化学吸附被认为是解离化学吸附[1].而Rh-H的红外振动谱带是H2在...  相似文献   

9.
应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CO和NO在还原态Rh/SiO2,Rh-V/SiO2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573K氢还原后,Rh/SiO2上的部分Rh中心处于Rh^0和Rh^δ+(δ≤1)两种状态。加入助剂V后,Rh与V之间发生了某种化学作用,这种作用有利于Rh金属向钒离子转移电子生成Rh^δ+中心。由CO和NO共吸附结果可得:NO对CO吸附具有两种影响,一是取代CO,二是使Rh^0中心部分氧化生成Rh^δ+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SiO2气凝胶超细粉、ZrO2-SiO2超细复合氧化物载体以及Co/ZrO2-SiO2超细粒子催化剂.考察了还原温度对Co/ZrO2-SiO2催化剂F-T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下、H2还原的Co/ZrO2-SiO2催化剂有最佳F-T反应活性和C5+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铑基催化剂催化CO加氢合成乙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亚权 《催化学报》1999,20(1):7-11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系列Rh/CeO2/SiO2,用浸渍法合成了Rh/CeO2(I),并用H2化学吸附XPS,TPR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所用的实验条件下,铑完全还原,而CeO2未还原,Rh-CeO2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常压CO加氢反应中,未加氧化物促进剂的Rh/SiO2即能催化乙醛的生成,但产物中仅有极少量甲醇和乙醇,随着CeO2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显著降低、CeO2的加入降低了乙醛  相似文献   

12.
调变钴系超细粒子催化剂合成重质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青  钟炳 《分子催化》1997,11(3):203-208
制备了SiO2气凝胶超细粉、ZrO-SiO2超细复合氧化物载体以及Co/ZrO2-SiO超细粒子催化剂,考察了还原温度对Co/ZrO2-SiO催化剂F-T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下,H2还原的Co/ZrO2-SiO2催化剂有最佳F-T反应活性和C5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CO2在Cu-Pd/MoO3-SiO2催化剂上的吸附与表面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建伟  邵宇  钟顺和 《催化学报》1998,19(4):305-308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MoO3-SiO2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SiO2担载Cu-Pd金属催化剂,用IR和TPD研究了C类其上的吸附,考察了CO2吸附产生CO和O的TPD-MS结果,讨论了CO2在Cu-Pd/MoO3-SiO2上的表面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O2在催化剂上具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性能,形成线式吸附态、剪式吸附态和卧式吸附态;CO2卧式吸附态具有良好的表面反应活性,一定温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CO和NO在Rh/Al2O3上吸附性能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行为,结果表明,Rh/Al2O3的孪生中心对CO的吸附强于对NO的吸会,线式和桥式中心则对NO的吸附强于对CO的吸附,CO和NO共吸附-TP(CO和NO中)-IR动态过程结果揭示出2224cm^-1谱带的出现和强度的增加与孪生CO谱带以及吸附的NO谱带的强度减弱同时发生,表明是由吸附的NO和孪生CO形成Rh-NCO。  相似文献   

15.
Rh—CeO2/SiO2催化剂中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2化学吸附和丙烷氢解作为模型反应研究了Rh-CeO2/SiO2催化剂中Rh与CeO2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催化剂还原后,CeO2覆盖了Rh表面。以往用H2或CO化学吸附研究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是定性的,而以丙烷氢解作为模型反应可以定量地得出氧化物对金属粒子的覆盖成度  相似文献   

16.
由RhCl_3·xH_2O制备了不同Rh含量的Rh/SiO_2和Rh-V/SiO_2催化剂,采用化学吸附和原位TPD-IR方法考察钒助剂对Rh/SiO_2催化剂在常温和高温的H_2和CO化学吸附的影响。结果再次表明:1)不同Rh中心对H_2和CO的化学吸附性能不同,钒助剂对不同Rh中心的H_2和CO吸附的影响也不同。H_2主要吸附在Rh~Ⅱ和Rh~Ⅲ中心上,而在Rh~Ⅰ中心上的吸附弱。2)Rh-钒助剂的强相互作用主要是Rh~Ⅱ和Rh~Ⅲ与钒助剂之间的相互作用,H_2吸附受到比CO吸附更强烈的抑制。钒助剂对Rh/SiO_2的H_2和CO吸附性能的影响可用覆盖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7.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MoO3-SiO2(Mo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SiO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利用IR和TPD研究了CO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性能,并讨论了CO2在Cu-Ni/MoSiO上的表面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O2在上述催化剂上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性能,形成线式吸附态、剪式吸附态和卧式吸附态;CO2卧式吸附态具有良好的表面反应活性,在一定温度下可解离为吸附的C  相似文献   

18.
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Rh2Co2/Al2O3上CO吸附态的动态行为和CO歧化反应.结果表明,在CO吸附TPD(真空中)IR动态过程中,Rh上的孪生CO谱带强度逐渐同步减弱,Co上的线式CO谱带和Rh上的桥式CO谱带强度逐渐减弱的同时向低频位移.完全脱附的顺序为:桥式(150℃),孪生(350℃)和Co上的线式(400℃).该结果明显不同于Rh4/Al2O3上相同动态过程的结果,表明RhCo相互作用导致各吸附中心上CO吸附强度的改变.在CO吸附TP(CO中)IR动态过程中,三种吸附的CO谱带250℃以上才发生强度减弱直到消失.表明CO歧化在250℃以上才发生.并且Rh上桥式中心上的歧化速率与孪生中心上相等,Co上的线式中心上的CO歧化速率则大于Rh4/Al2O3的Rh线式中心.  相似文献   

19.
高健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0,21(4):341-344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合成了MoOCl/SiO2催化剂。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钼(Ⅴ)离子夺SiO2表面以双齿配位形式与表面氧刍合;双核钼(Ⅴ)间以u-双氯基桥联。用IR,TPD,TPSR-MS和TPSR-IR研究了MoOCl/SiO2催化剂对CO2与EO(环氧乙烷)的化学吸附特性及催化合成EC(碳酸乙烯酯)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O2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桥式吸附态,桥基配体是表面反应的活性中心;EO在催化剂表  相似文献   

20.
MoO3—SiO2表面复合物金属催化剂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宇  钟顺和 《分子催化》1997,11(5):342-348
采用MoOCl4的盐酸溶液负载于SiO2的表面反应法,制备了负载型和键联型两种MoO3-SiO2(MoSO)表面复合物载体。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MoSO的表面构造及其化学吸附性能;并利用TPR技术考察了该表面复合物载体对负载金属Pd,Cu氧化物还原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