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Raman光谱分析方法对名义组分为YBaxCu3O(x=2.0,1.8,1.6,1.2,0.6)的系列样品的相组成和超导转变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制备Y(123)相材料过程中,Ba元素的含量对样品的成相有着重要影响.在高Ba含量的Y(123)相样品中,容易产生BaCuO2相杂质,在低Ba含量的样品中则容易产生Y(211)、(Y2BaCuO5)相杂质,而Ba含量适当低于标准化学剂量配比时有利于Y(123)相的生成2)样品的相组成对超导转变温度Tc值影响不大,但与超导转变温度宽度△Tc密切相关.当x=1.6时,其△Tc最小,说明样品中适量的Y(211)相杂质的存在对超导转变特性的改善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本采用倒筒式直流溅射法原位生长和Tc值为95K的NdBa23Cu3Ox外延薄膜,样品的XRD分析表明,样品为强烈c轴织构,c轴晶胞参数为1.174nm,样品衍射峰的FWHM=0.29°,RBS分析表明:薄膜的化学计量为Nd1.0Ba2.0Cu3.3Ox。对影响NdBa2Cu3OX薄膜Tc值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于扬  金新 《低温物理学报》1994,16(2):119-122
本介绍了用熔融法制备Bi2.2Sr1.8Ca1.05Cu2.15-xNaxO8+y(x=0,0.4~0.8)样品,发现诸样品零电阻温度都在90K左右,其中x=0.7,Tc0达到92.5K。在81K较高温区,该类样品仍然表现出良好的超导电性,其临界电流密度还达到10^3A/cm^2量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用熔融法制备Bi2.2Sr1.8Ca1.05Cu2.15-xNaxO8+y(x=0,0.4~0.8)样品,发现诸样品零电阻温度都在90K左右,其小x=0.7.Tc0达到92,5K.在81K较高温区,该类样品仍然表现出良好的超导电性,其临界电流密度还达到103A/cm2量级.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在Y1-xAlxBa2Cu3Oy(x=0~0.7)中用Al替代Y的替代效应.我们发现当x<0.4时,Al主要替代在Y位,引起结构畸变,从而导致氧含量的减少和O-T相变,转变温度随Al含量增加而下降.当掺杂量大于0.4,Al开始占据Cu(1)和Cu(2)位,样品变为四方结构,Tc迅速下降.XPS分析表明,Al的位置依赖于掺杂量,随掺杂浓度的增加Al依次替代Y,Cu(1),Cu(2).同时我们观察到Tc和CuO2平面间相互作用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80~300K温区测量了电阻随温度变化行为十分不同的Y1-xPrxBa2Cu3O7-δ(x=0,0.2,0.5,1)膜的1/f噪声,发现Pr含量对样品噪声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我们还将实验结果与Duta-Horn热激活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YBa2Cu3O7-δ膜符合较好,PrBa2Cu3O7-δ膜定量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Raman光谱分析方法对名义组分为YBaxCu3O7-y(x=2.0,1.8,1.6,1.2,0.6)的系列样品的相组成和超导转变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制备Y(123)相材料过程中,Ba元素的含量对样品的成相有着重要影响,在高Ba含量的Y(123)相样品中,容易产生BaCuO2相杂质,在低Ba含量的样品中则容易产生Y(211)、(Y2BaCuO5)相杂质,而Ba含量适当低于  相似文献   

8.
在77—300K温度范围内用正电子湮没方法测量了Y1-xPrxBa2Cu3O7-δ(x=0.2,0.1,0.0)三个超导样品中正电子湮没寿命随温度的变化,细致地研究了正常志异常现象.X为0.0和0.1的二个样品分别在较Tc高40K和30K处观察到了正常态异常现象x=0.2样品(Tc<80K)没有观察到正常态异常现象.实验观察到的正常态异常现象可能是发生超导转变的前奏,由结构不稳定产生的类相交所致.  相似文献   

9.
激光沉积法制备(Y1—xHox)Ba2Cu3O7—δ薄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用激光沉积法在(100)LaAlO3衬底上制备(Y1-xHox)Ba2Cu3O7-δ(x=0,0.2,0.4)超导薄膜.结果表明,新超导薄膜表面光滑,具有很强的c轴织构,零电阻温度Tc0约91K,最佳临界电流密度Jc为4.7×106A/cm2(77K).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熔融法制备了Ba1-xKxBiO3氧化物超导体,其超导转变温度28.5K,零电阻温度25.2K.以此为靶,用脉冲激光淀积技术,制备了Ba1-xKxBiO3超导薄膜,Tc(onset)=24.5K,Tc(R=0)=20.8K.  相似文献   

11.
在77-300K温度范围内用正电子湮没方法测量了Y1-xPrxBaCu3O7-δ(x=0.2,0.1,0.0)三个超导样品中正电子湮没寿命随温度的变化,细致地研究了正常态异常现象,x为0.0和0.1的二个样品分别在较Tc高40K和30K处观察到了正常态异常现象.x=0.2样品没有观察到正常态异常现象,实验观察到的正常态异常现象可能是发生超导转的前秦,由结构不稳定产生的类相变所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Gd_(1-x)Ca_xBa_2Cu_3O_(7-y)(0.0≤X≤0.20)高温超导体在常压和高压下的超导电性在1-300K温度范围内,利用Bridgman对顶砧获得压力达9.0GPa,测量了(X=0.10,0.15,0.20)样品的dT_c/dp分别为7.68,7.8和4.46K/GPa。发现T_c的压力导数随着ca ̄(2+)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分析了氧含量对T_c和dT_c/dP的影响.利用常压下晶格参数精修值和阳离子与氧离子间距随压力的改变,说明CuO_2面在超导电性上的作用,用CuO_2面之间耦合解释T_c(P)曲线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温高压合成方法,合成出了Pr1-xCaxBa2Cu3O7-δ(04≤x≤06)系列块材超导体,在缺氧的Pr0.5Ca0.5Ba2Cu3O7-δ四方123结构样品中得到了Tc为98K.实验结果表明Pr在123结构中的价态为大于3+的混合价态,因而空穴填充和杂化导致的载流子局域化是Pr抑制123相超导电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于La0.2Ba0.8-xCax(O,CO3)其中x=0.0、0.2、0.4、0.6氧化物在973K及甲烷氧化偶联(OCM)条件下,无Ca^2+的样品可用表面BaCO3和(LaO)2CO3的Raman谱及810cm^-1附近的O2^2-特征峰来表征;含Ca^2+的样品,则表现了混合碳酸盐(Ca,Ba)CO3的特征,还有位于1135cm^-1(w)和810cm^-1(w)的O2^-、O2^2-瞬时  相似文献   

15.
在55-78K的温度范围内,最大磁场为2.3T下,用VSM测量了含Y2BaCuO5颗粒的区域熔炼YBa2Cu3O6+x的磁滞回线。利用Bean模型计算了磁临界电流密度,发现Jc与外加磁场H有一普适关系。实验结果能用集体钉扎理论解释。我们同时发现Y2BaCuO5(211)颗粒在磁通钉扎中有很大作用,在较高增场下,随211相颗粒含量的增加,样品的Jc下降越缓慢。  相似文献   

16.
用SQUID直流磁强计研究了La(1.85)Sr(0.15)Cu(1-x)FexO(4-y)(x=0.002,0.004和0.006)多晶样品在不同磁场下(H=0.01,0.03,0.05T)正常态的直流磁化率与温度关系和超导转变温度与Fe掺杂含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掺Fe的样品其直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里宽峰行为,随着Fe掺杂的增多,直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由宽峰行为迅速转变为Curie-Weiss行为.与此同时,超导转变温度也由不掺Fe的31.0K增加到33.6K(x=0.002),然后再单调降低.这清楚地表明,载流子浓度才是影响超导的最重要的因素。对于掺Fe的样品,其正常态直流磁化率X与温度T的关系可以用X=a+bT+c/(T一T0)很好地表示.我们认为,式中a+bT项是由于Cud带泡利硕磁的贡献.增加磁场时,对于同一个接Fe样品,居里常数C增大而常数项a减小.这是由于掺Fe的样品在Fermi面存在不满的窄带(dx2上Hubbrd带),它是产生居里硕磁的原因.增加磁场时,它往高能量方向移动,窄带的电子空得更多,这些电子移向较宽的Cu杂化带.这样一来,增加磁场时,每个Cu离子的磁矩增大.而Cud带的Fe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刘提出的新的超导机制及Y(1-x)PrxBa2Cu3O(7-y)体系流动O(pσ)空穴局域机制,本文第一次给出Tc对x的理论曲线,和T=OK能隙对Tc的比值的Tc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流动O(pσ)空穴局域机制比对破缺机制,空穴填充机制及空穴填充对破缺联合机制都好.  相似文献   

18.
在较宽的温度(4.2-80K)和磁场(0-8T)范围内测量了YBa_2Cu_3O_(7-δ)和Y_(0.9)Eu_(0.1)Ba_2·Cu_3O_(7-δ)样品的磁滞回线和磁弛豫,研究了其M(t),J_c(T)和U_(ef_f)(J)关系,并与现有的一些理论模型所预言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与YBa_2Cu_3O_(7-δ)相比,Y_(0.9)Eu_(0.1)·Ba_2Cu_3O_(7-δ)样品的有效钉扎势和无磁通蠕动时的临界电流密度有明显提高,表明Eu的部分替代引入了新的、具有更大的钉扎势的钉扎中心;(2)与其它模型相比,集体钉扎——蠕动理论对我们的实验结果作了更好的描述,因而本文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MOCVD法在金属基体上制备YBCO超导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道了用MOCVD静态和动态沉积两种工艺制备YBCO超导带的实验结果。以Y(TMHD)3、Ba(TMHD)2和Cu(TMHD)2为挥发源,O2气为反应剂,高纯Ar气为载流气体,在静止和以10-15cm/h带速移动的金属银基体上,制出了有强烈c-轴取向的YBCO超导带。静态沉积样品的Jc达到1.04×10^4A/cm^2,动态沉积样品的Jc达到1.4×10^4A/cm^2(78K,0T)。对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Bi2-xPbxSr2CaCu2Qδ(x=0 ̄0.5)系列样吕以及在真空下不同温度退火的Bi1.6Pb0.4Sr2CaCU2Oδ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Raman谱实验研究。测量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a,b,c轴晶格常数增加,与O(1)CuBg模式相关的294cm^-1的峰强减少,峰位红移。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464cm^-1和630cm^-1峰分别与O(3)BiA1g和O(2)SrA1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