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 乙丙橡胶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共聚物的组成、分子量及其分布,而且依赖于共聚物的微结构。Natta等认为共聚物中乙烯和丙烯单体链节呈无规分布时可获得性能最好的弹性体。但因催化剂及聚合条件不同,共聚物的单体链节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无规、交替及长序列分布。本文采用红外吸收光谱研究了乙丙共聚物的组成及不同催化体系和加入添加剂后对乙丙共聚物序列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13C NMR测定了由单茂基钛化合物 /mMAO催化体系制备的乙烯 /丙烯共聚物大分子链的立体结构和单体序列分布 ,计算了单体的竞聚率r1=7 91± 0 0 6 ,r2 =0 135± 0 0 3 ,其乘积r1r2 ≈ 1.Fineman Ross计算得到的单体竞聚率与13C NMR测定值相近 ,即r1=7.94,r2 =0 .134,其乘积r1r2 =1 0 4.这表明共聚物是立构无规的 .共聚物经溶剂萃取后 ,乙醚可溶和己烷可溶两个级分中单体的序列分布和竞聚率略有不同 .乙醚可溶级分中丙烯链段稍长 ,而己烷可溶级分中乙烯链段稍长  相似文献   

3.
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激活五甲基茂基三氯化钛(Cp TiCl3)催化乙烯 丙烯共聚合,控制两种单体的进料配比,得到单元序列分布不同的共聚物.混合单体中含有少量丙烯,共聚合活性高于相同聚合条件下乙烯均聚合的活性.用1 3C -NMR测定共聚物分子链的微观结构和单元序列分布,计算出单体的竞聚率;结果表明共聚物分子链中两种单体的序列分布均匀.混合单体中丙烯含量较大时,共聚物为完全无规共聚物;而当丙烯含量少时,丙烯链节或短的聚丙烯链段均匀分布于聚乙烯链段之间.共聚物经DSC分析,也证明不存在长序列的聚乙烯链段;因此,即便在进料气体中丙烯含量很少的情况下,共聚物仍然没有明显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索了乙烯/丙烯/极性单体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方法.乙烯/丙烯/ω-Cl-α-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物由于分子中引入了ω-Cl-α-乙烯基极性单体,改变了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化学惰性.我们采用催化剂Cat.L-Pd配位催化乙烯/丙烯/ω-Cl-α-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合,合成了极性三元无规共聚物.探讨了催化剂结构、聚合条件对三元共聚合行为的影响,并优化了聚合条件.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氢谱)(~(13)C(~1H)NMR)、示差扫描量热(DSC)和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FTIR与~(13)C(~1H)NMR结果表明,催化剂Cat.L-Pd能够有效催化乙烯/丙烯/ω-Cl-α-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合,共聚物中ω-氯代极性单体的插入量达3.6 mol%.极性单体不发生均聚合反应,但能够有效参与乙烯和丙烯的共聚合反应,形成三元无规共聚物.丙烯能够发生均聚合反应,但是不能形成聚丙烯长链段,主要发生乙烯与丙烯共聚合反应.乙烯最易发生聚合反应,并能够形成较长链段的聚乙烯.共聚物的Mw高于2×10~5g/mol.分子量分布在1.6~3.0,说明该类催化剂催化乙烯/丙烯/ω-Cl-α-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合行为遵循单中心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技术对由双[N-(2,6-二异丙基苯基)-3-异丙基水杨醛亚胺]镍(Ⅱ)配合物/甲基铝氧烷(Methylaluminoxane,MAO)催化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EMMA-a)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表征,同时对自由基聚合制得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b)作了相应的分析与表征。通过1H NMR数据,计算得到两种共聚物样品中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插入率分别为14.10%和10.26%(摩尔百分数)。基于13C NMR数据,分析比较了由配位共聚与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在微观结构上的区别,结果发现,在共聚物的乙烯链段部分,由配位共聚得到的共聚物样品EMMA-a主要含有甲基型支链,而由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EMMA-b具有长链型支链。另外,在共聚物的MMA链节部分,EMMA-a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7.27,而EMMA-b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5.96。  相似文献   

6.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丁戊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发现采用磷酸酯钕体系得到的丁戊共聚物组成不同,其聚丁二烯链节的顺式-1,4含量为93.1%~97.7%,聚异戊二烯链节的顺式-1,4含量为97.0%~ 97.5%.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丁戊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发现丁戊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异戊二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稍偏离Fox方程,经修正得到的公式为Tg=1.03TgIWI+TgBWB.采用Kelen-Tudos法计算得到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的竞聚率分别为1.21和0.73,二者乘积接近于1,表明丁戊共聚物为无规结构.利用碳核磁谱(13C NMR)对丁戊共聚物进行分析,对其二元序列进行了归属,计算得到丁戊共聚物的二元序列浓度以及聚丁二烯链节和聚异戊二烯链节的数均序列长度;采用Bernoullian模型和Markov模型验证了丁戊共聚物的序列分布,发现其序列分布更符合Markov模型,表明磷酸酯钕体系催化丁戊共聚合时,活性链有末端效应.  相似文献   

7.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核磁共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H NMR、^13C NMR及DEPT(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序列结构和组成,并比较了几种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对分析SMA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表明^1H NMR是分析组成的简单、快速而有效的方法,DEPT谱进行序列结构计算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用13C-NMR测定了由单茂基钛化合物/mMAO催化体系制备的乙烯/丙烯共聚物大分子链的立体结构和单体序列分布,计算了单体的竞聚率r1=7.91±0.06,r2=0.135±0.03,其乘积r1r2≈1.Fineman-Ross计算得到的单体竞聚率与13C-NMR测定值相近,即r1=7.94,r2=0.134,其乘积r1r2=1.04.这表明共聚物是立构无规的.共聚物经溶剂萃取后,乙醚可溶和己烷可溶两个级分中单体的序列分布和竞聚率略有不同.乙醚可溶级分中丙烯链段稍长,而己烷可溶级分中乙烯链段稍长.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催化合金结构表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用IR、DSC、NMR分析了聚丙烯催化合金中乙丙共聚物的微结构 ,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的乙丙共聚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无规乙丙共聚物和各种不同序列长度的乙丙嵌段物组成 .加上丙烯均聚物 ,聚丙烯催化合金是一种具有多分散性结构的混合物 .这种特殊的结构是聚丙烯催化合金具有高抗冲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双烷基钪配合物LSc(CH2SiMe3)2(L=(2,6-iPr2C6H3)NC(Me)CHPPh2N(2,6-Me2C6H3))在助催化剂[Ph3C][B(C6F5)4]的作用下能够高活性地催化乙烯和丙烯共聚.在反应温度30℃和乙烯与丙烯常压(1.0×105Pa)下聚合,共聚活性能够达到7.5×105g(PE)mol-1h-1(105Pa)-1.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E=29.75和rP=0.015.13C-NMR和DSC分析表明所得到的乙丙共聚物是弹性体,且丙烯单体无规分布在共聚物链中.  相似文献   

11.
利用NMR、2D NMR及IR、MS等实验技术详细研究了非核苷类抗艾滋病毒逆转录酶抑制剂地拉韦定甲磺酸盐的波谱学特征。借助甲磺酸地拉韦定的DEPT谱和二维1H1-H COSY、HMQC和HMBC对甲磺酸地拉韦定氢谱和碳谱进行了归属。讨论了质谱的主要碎片离子的可能裂解方式和红外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形式,为该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COSY、NOESY、HSQC、HMBC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首次对二盐酸氟哌噻吨的两种几何异构体的^1H-NMR、^13C-NMR谱信号进行全归属。归属结果表明,二盐酸氟哌噻吨两种几何异构体的部分^1H-NMR、^13C-NMR谱数据差别较大,可作为区分两种异构体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季铵盐N,N,N-三甲基-N-(2-羟基乙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时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自聚产物的合成,用13C-NMR1、H-NMR、不失真地极化转移增强(DEPT)1、3C-1H异核远程相关(HMBC)实验表征了产物结构.结果表明,自聚产物是三聚异氰酸酯,主要含有三聚体异氰脲基、异氰酸根.一维核磁谱及二维化学位移相关谱分辨出两种羰基,确定了氮上4种不同取代结构的分子链连接情况.对自聚产物的碳谱图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9-丁基咔唑基聚炔汞聚合物[—HgC≡CRC≡C—]n及其二聚体[MeHgC≡CRC≡CHgMe]和金的二聚体[(PPh3)AuC≡CRC≡CAu(PPh3)](R=9-丁基咔唑基). 用 1H NMR, 13C NMR, 31P NMR, FTIR, FAB-MS, UV-Vis, Fluorescence及Phosphorescence 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体系中金和汞产生的重原子效应可以促进单线激发态S1与三线激发态T1的系间跃迁, 使标题化合物产生有机三线态发光.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Avermectins occuring in nature are macro-cyclic lactones with important anthelmintic,insec-ticidal and miticidal activities.Avermectins andtheir many analogues,such as ivermectins( 2 2 ,2 3-dihydroavermectin B1) and4″- epi- ( methylamino) -4″- deoxyavermectin B1benzoate[1] ,bind to verte-brates′ and invertebrates′ γ- gaminobutyric acid( GABA ) - gated and invertebrate glutamate- gatedchloride channels to increase ion conductance,thereby disrupting inhibitory or excitatory ac…  相似文献   

16.
代谢通量分析(metabolic flux analysis,MFA)是通过确定代谢网络中代谢流分布来表征细胞代谢状态的强有力的工具。鉴于计量学代谢通量分析在处理复杂代谢网络时表现出的局限性,发展了以13C标记实验为基础的13C MFA。本文介绍了13C MFA的原理与方法,总结和评述了13C MFA在实验与数据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MFA在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代谢通量分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嵌段共聚物是由几个不同的高分子链段通过化学键相连所构成的 .在合成方法上一般是通过几类不同的活性聚合 ,调控单体的加料次序或者通过不同的大分子链段末端的反应活性点偶联而成[1~ 3 ] .所形成的化学键将嵌段共聚物中不相溶的几段相连 ,于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就产生了微相分离的现象 ,继而可以在 1 0~ 1 0 0nm尺度范围内形成各种各样的微区结构[4,5]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研究的重点是认定嵌段共聚物的微区结构和研究微相分离的动力学 ,已发表了大量重要的结果 ,至今仍然是高分子科学中的热门课题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 ,正是由于不同的高分…  相似文献   

18.
欧阳智  陈旸  姚叶锋  陈群 《高分子学报》2007,(12):1196-1200
自1973年,Wright[1]等发现聚氧乙烯(PEO)/碱金属盐复合物具有离子导电性之后,人们对复合物的导电机理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复合物导电率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复合物中碱金属离子的传输是通过PEO非晶区的链段运动来实现的[2],因此探索新的物理或化学方法,通  相似文献   

19.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six 2-substituted 4-methylene-1, 3-dioxolane with aerylonitrile(AN) gives rise spontaneously to the alternating copolymers by the participation of charge-transfer(CT) complexes. The structures of copolymers was ascertained by their IR, ~1H and ~(13)C NMR spectra, etc.. The electron effect of suhstituents on 2-position of monomer 2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predicting the reactivity of CT complexes. However the steric effect determines the ring-opening degree of monomer 2. The spontaneous co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has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氨基酸酯-烷基醚混合取代聚膦腈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聚膦腈高聚物,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用作生物医用材料。若在其侧链引入对热(如烷氧基醚)或对pH值敏感和可生物降解的基团(如氨基酸酯),则可得到具有环境敏感性和可生物降解性能的高聚物,这些高聚物可望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药物的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