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酸性介质中Os(Ⅳ)对溴酸钾氧化DBC-偶氮肿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据此反应建立了微量娥的催化光度分析法,锇在1.0-20.0μg·L-1符合比耳定律.反应在水相中进行,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用于贵金属精矿中娥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偶氮氯膦-mA-锇-高碘酸钾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碱性介质中,锇(Ⅳ)对KIO4氧化偶氮氯膦-mA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锇(Ⅳ)的新方法,并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方法的检测限为2.0μg/L。锇(Ⅳ)含量在7.0-25.0μ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此方法已用于贵金属精矿和二次合金中微量锇的测定,相对误差均为0.9%,回收率在95.38%-106.0%之间。  相似文献   

3.
DBC-偶氮胂-锇-溴酸钾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介质中 Os( )对溴酸钾氧化 DBC-偶氮胂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据此反应建立了微量锇的催化光度分析法 ,锇在 1 .0~ 2 0 .0 μg·L- 1 符合比耳定律。反应在水相中进行 ,灵敏度高 ,简便快速 ,用于贵金属精矿中锇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在1.0mol/L硫酸介质中,微量锇(IV)的存在对KIO4氧化偶氮氯膦-pC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微量锇的催化光度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2μg/mL,锇(IV)的含量在0.0006—0.003μg/m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反应在水相中进行,应用于贵金属精矿中锇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高碘酸盐氧化耐尔蓝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硫酸介质和热水浴中 ,Os( )对高碘酸盐氧化耐尔蓝有催化作用。研究了反应速率对酸度、浓度、温度和离子强度的依赖关系 ,采用 0 .0 1 0mol/ L硫酸 ,反应的灵敏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反应速率对反应混合物的离子强度依赖较小。线性范围为 0~ 0 .2 5μg/ 2 5m L;检出限为 8.0 2× 1 0 -5 μg/ m L;对质量浓度为 0 .1 0 μg/ 2 5m L 的 Os( )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1 .0 2 % ( n=1 1 ) ;导出了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探讨了反应机理。4 0 0倍量以上常见金属离子不干扰锇的测定 ,1 0倍量以上的 Ru( )、Fe3 +有干扰。本法已用于贵金属冶金样品中锇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以Os(Ⅳ )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丽春红G(PG)的褪色反应为基础 ,在 90℃加热 1 2min和 5 0 0nm波长处采用固定时间法测定丽春红G吸收值的降低 ,建立了测定痕量锇 (Ⅳ )的新方法。锇 (Ⅳ )的质量浓度在 0~ 0 48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6 2× 1 0 - 9mg/L。对 0 4μg/L锇 (Ⅳ )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0 71 % (n =1 1 )。催化反应对Os(Ⅳ )和丽春红G均为一级反应 ,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 78 80kJ/mol。所提出的方法在蒸馏分离后已应用于某些岩矿及冶金产品中锇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白林山  金斌等 《分析化学》2001,29(9):1039-1042
研究了在1mol/L磷酸介质中,钒(V)对KIO4氧化靛蓝胭脂红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及草酸钠的活化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钒的方法,是酸钠时该体系为准零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76.7kJ/mol,在22度时钒量在0-5mg/L范围内与ΔA呈线性,检出限为0.1mg/L。在草酸钠存在下则为准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力为60.1kJ/mol,钒量在0-mg/L范围内与lg(A0/A)呈线性,检出限为0.02mg/L,提高介质酸度,可显著降低反应温度,在NaF及尿素存在下,大多数常见离子无干扰。本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和灵敏度较高,用于钢中微量钒的直接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贾丽  夏冰 《分析化学》1996,24(3):315-317
在碱性介质中,痕量锇(Ⅳ)对水杨基荧光酮(SAF)与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本文以此为基础,提出用分光光度催化动力学测定痕量锇(Ⅳ)的新方法。本法未加掩蔽剂时的线性范围是0.08-0.80μg/L,加入掩蔽剂后的线性范围是0.08-0.80μg/L,检出限为0.08μg/L。本法用于实际样品中Os(Ⅳ)的测定,结果良好,本实验还测定了此催伦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  相似文献   

9.
冯泳兰 《分析化学》2000,28(3):311-313
研究了1-(2-羟基-3,5-二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HDNPAPT)试剂与汞离子的显色反应。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pH10.3的NH3·H2O-NH4Cl介质中,汞与HDNPAPF形成1:4的红色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25=1.63×105·mol-1·cm-1,汞离子浓度在0~0.64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应用于废水中微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荧光试剂5-(4-羧基苯偶氮)-8-水杨醛缩氨基喹啉(p-CPSAQ),探讨了与人血清蛋白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在pH=7.0的缓冲体系中,蛋白质的存在使p-CPSAQ的荧光大大增强,据此建立了测定人血清蛋白质的灵敏方法;对人血清白蛋白和γ-球蛋白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4.5mg/L和0.1—4.0mg/L;检出限分别为0.028和0.027mg/L。方法灵敏、快速、选择性好,用于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碱性介质中,锇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邻硝基苯基荧光酮,使该试剂褪色测定锇,方法操作简单.测定锇的范围为0~25ng/25ml,检出限为1.54×10~(-12)g·ml~(-1),是动力学方法测定锇的最灵敏方法之一,通过蒸馏法分离后测定了铬铁矿和铁矿石中锇,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用催化容量法测定矿石中的微量锇和钌。利用在硫酸介质中微量锇或钌对四价铈和三价砷的催化反应,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加入一定量的亚铁,把催化反应过程中剩余的四价铈还原,使催化反应停止,然后用四价铈反滴定过量的亚铁,求出催化反应过程中剩余四价铈的量(以V表示)。实验结果指出,在10毫升2当量的硫酸溶液中,四价铈和三价砷的开始浓度分别为0.02和0.15当量,硫酸汞为0.2%,反应温度为25°.0C时,微量锇和钉的催化反应均为一级反应。当催化反应的时间固定为10分钟,并以1-logV对锇钉浓度作标准曲线,指出,锇的量在0—0.040微克,钌在0—0.0125微克,线性关系均良好。如样品中锇、钌的含量较大或较小时,可用缩短或延长催化时间的办法来绘制校准曲线,其线性关系仍然很好。  相似文献   

13.
在1.0 mol·L-1硝酸介质中,微量锇(Ⅳ)对KIO4氧化偶氮氯膦-pA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利用此反应可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锇.锇(Ⅳ)含量在0.02~0.60 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0.01 mg·L-1.  相似文献   

14.
黄章杰  胡秋芬  尹家元  徐其亨 《分析化学》2001,29(12):1437-1439
在磷酸介质及加热条件下 ,锇 对KBrO3氧化二氨替比林基 对二甲氨基苯基甲烷 (DAMAM)显色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 ,由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锇的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分析法。体系催化反应 (吸光度为A)和非催化反应 (吸光度为A0 )的最大吸收波长均为 5 4 0nm ,锇含量在 0~ 14 μg L范围内与 (A -A0 )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1.82× 10 - 9g mL ,方法用于冶金产品和贵金属精矿中痕量锇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苯乙烯(St,M1)与N、N-二甲胺基甲基丙烯酸乙酯(MAEMA,M2)以AIBN为引发剂,在丁酮溶液中的共聚合反应。用元素分析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同时分别用FR法、YBR法和K-T法对单体竞聚率进行估价。结果表明三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单体竞聚率基本一致,结果分别为r1=0.510,r2=0.716(FR法);r1=0.512,r2=0.720(YBR法);r1=0.505,r2=0.697(K-T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在活化剂磷酸存在下,Os(Ⅳ)催化抗坏血酸还原三溴偶氮胂的褪色反应特性;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表观活化能;拟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锇的新方法.在85±0.05℃水浴中加热8 min,测定的检出限为3.65×10-8 g/L,线性范围为0~4.0 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8%~2.9%.用于合金和催化剂样品中锇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锇—中性红-氯酸钾-锇(Ⅷ)-砷(Ⅲ)体系唐宁莉傅明来(桂林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桂林,541004)利用锇对溴酸钾氧化中性红而建立的催化光度法测定锇,选择性较好,但需控制反应温度为30℃,操作较严格,应用受到限制.我们用氯酸钾...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个新的测定化妆品中铅的分光光度法,在0.24mol/L的磷酸介质中,铅与DBM—MSA{3-[(2-磺酸基苯)偶氮]-6-[2,6-二溴-4-甲基苯)偶氮]-4,5-二羟基-2,7-萘二磺酸}反应形成1:2的蓝色配合物,在波长630nm处比色测定。结果表明,铅量在0—1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4%~4.59%,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0%~107.0%,化妆品中共存物质不干扰测定,方法简便,选择性好,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锇 (Ⅳ )催化高碘酸钾氧化偶氮胭脂红B(AZB)褪色的反应条件 ,并以此催化反应为基础 ,采用固定时间法测定偶氮胭脂红B于 5 0 0nm波长处吸收值的降低 ,建立了一个测定痕量锇 (Ⅳ )的新方法。在最佳试验条件下 ,锇 (Ⅳ )线性范围为 0~ 2 2ng/2 5ml,检出限为 2 .3 0× 1 0 -5mg·L-1。对 2 0ng/2 5ml锇 (Ⅳ )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0 .78% (n =1 1 )。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将方法用于某些冶金产品和岩矿中锇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活性钌、锇-配体多重键配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一配体多重键配合物的反应性研究有助人们深入理解许多重要的金属催化过程,如生物体系中的氧化和固氮及有机合成中的金属催化原子或基团转移反应.含Os=N多重键的锇(VI)氮合物在还原剂存在下发生氮偶合反应生成双核氮分子桥连配合物,为与固氮机理有关的金属氮合物氮偶合反应提供实验证据.一系列具有可调结构和氧化性含M=O,M=NR,M=CR^1R^2(M=Ru,Os)多重键的活性钌/锇氧合物,钌亚胺基配合物,钌/锇卡宾配合物(包括手性配合物)已被成功分离,其结构已通过光谱手段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这些活性金属一配体多重键配合物分别能与有机化合物发生氧原子、亚胺基、卡宾转移反应,包括烯烃环氧化、环氮化、环丙烷化、cis双羟基化,c—H键羟基化、酰胺化、卡宾插入等,从而允许直接研究相应催化过程中金属.配体多重键中间体的原子或基团转移反应,为金属催化原子或基团转移反应(包括不对称催化反应)提供重要机理信息.已发展出一系列涉及钌.配体多重键活性物种的高选择性钌催化反应,包括2,6-Cl2pyNO与烯烃的环氧化和Wacker型氧化成醛,H2O2水溶液氧化烯、炔烃和醇为羧酸或cis-二醇,PhI=NR与饱和c—H键的酰胺化,重氮化合物的卡宾偶合,分子内卡宾插入c—H键,重氮化合物、亚胺、烯/炔烃的三组分偶合,及以“PhI(OAc)2+RNH2”为氮源的金属催化C—N键形成反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